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调研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认识程度以及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教育的误区, 从而得出高校应开展怎样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
【关键词】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被突出强调出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这对造就和培养21 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之后2010 年成为向全国高校全面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元年, 可以预测创新创业教育将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热点。
一、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了解程度如何?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怎样? 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这些都是亟待梳理和研究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对2000 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和分析如下:
1.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兴趣浓厚, 缺乏理论指导。
当今世界正快速迈向“创新型经济” 时代, 创新型经济体系的主体是创新创业型人才, 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的主力军是在校大学生。[1"]但当代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如何呢? 从图一我们可以看到有27%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很感兴趣, 有44%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比较感兴趣, 即有超过七成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感兴趣。大学生有火一样的激情和青春, 不拘泥于现有的模式, 有自己的想法, 有自己的见解。因此,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需要, 现在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需要大批知识扎实、能力强、心理素质高、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而且需要一批能创造就业机会的人才。而对于大学生本人来说, 为了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同时, 还需学习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 在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科技素养的同时, 也需要注意加强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这样就需要高校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发现、培养、使用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也是实现创新型经济的决定性因素。
2.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面对创新型经济时代, 大学如何通过变革承担起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呢? 从图二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学校所提供的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满足度只有26%。归结其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全国高校近年来的连续扩招, 使高等教育面临一次重大考验。由于传统的应试基础教育、专业对口式的教育模式以及市场的负面影响, 为分数而学, 为学时而教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现象普遍存在, 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适应性差、高分低能, 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二是因为高校缺乏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虽然部分高校已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 但大部分的课程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不能形成规范的课程体系。由于没有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 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 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 使学生失去自身专业优势的有利依靠, 从而不能满足学生们对创新创业知识的要求。而现在我们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赛能力和创业能力。
3.大学生创新创业缺乏和资金支持。
从图三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两大障碍是经验不够和资金不足, 分别占46%和29%。经验不够是目前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最大的瓶颈, 虽然现在的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有一定的知识面, 然而大学生毕竟身处校园, 对社会接触得较少, 在真正处理事务的时候就显得手忙脚乱; 其次资金的缺乏也是制约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本身大学生没有经济基础和经济来源, 同时大学生在集资方面又欠缺经验, 故常常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的局面。
4.当代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环境缺乏了解。
从图五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对创新创业政策了解的学生不到四成, 对政策熟悉的学生只占调查学生的4%。从图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约占一半的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的认识还不是很理性, 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业与创业的关系, 创业跟风随大流。出现上述两种情况是由于高校目前仍缺乏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到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传授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指导, 教师没有形成专家体系, 且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大多属于兼职, 绝大部分没有受到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 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意识, 更缺乏创新创业经历和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能力。为此我们需建设一支专业的教师团队, 如KAB 讲师, 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 包括本专业教师、管理学、心理学教师、成功企业家和政府、经济、法律、人才服务等各方面人士组成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一专多能、专兼结合的“双师型” 的创新创业导师教师队伍。这样就可以为学生们更好的讲解创新创业政策, 让大家理性创业。
二、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采取的措施
1.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应遵循整合课程结构与围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目标开设核心课程相结合的原则, 同时必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大纲法制化, 把创业教育的内容融入教学大纲中,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计划, 把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同大学的远景目标联系在一起,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内容体系和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社会实践课程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课程形式结构体系。
2.注重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经验不足的情况, 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应该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龙头,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尤其要重视实践环节。课程体系是基础, 但往往企业家不是课堂里教出来的, 高校应从务实的角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应始终贯穿实践的主线,引导、管理好学生与创业相关的实践活动。[3"]我们应把课内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视为同等重要的地位, 都作为实施创新教育发展的主要渠道, 并在两个主渠道内不断探索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一课堂内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还可以在第二课堂开展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如一种社团或沙龙的组织与管理、一次公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种刊物或报纸的策划与创意、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路径的构想、一个科研或学术研究的立项起草与申请、一种法律实践或金融实践的模拟等等。对于大学生来说, 重点是应当充分发挥自主性、自由个性和开创性, 不拘泥于某一种创新创业实践方式, 尽可能自主地开发和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活动, 大到开创新的行业、创办一个公司和企业, 小到提出一个“点子” 或新想法、新设计,都应当纳入创新创业活动的范畴。还可以邀请知名企业家和创业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开展讲座等, 把创业教育融入学生社团活动当中, 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增长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逐步形成以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方面为主的第二课堂培养方式和途径, 提升大学创新创业能力。
3.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和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启动资金来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难题。学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挖掘和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 完善学校创业园创业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和制度, 规范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 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物质条件。为鼓励和扶植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 高校可以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资金, 促进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加入科技企业孵化辅导抚育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在初创期小企业创新项目内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引导和支持。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进来, 才会使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 才会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4.构建高校与政府协调发展机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最后我觉得高校应该建立学校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发展机制, 将学校的发展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坚持教学和科研始终与社会要求密切结合, 实现本地区科技、教育、经济一体化发展。与当地社会生产发展相结合,主动联合地方生产、科研机构对生产所需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推广示范。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升级换代、结构调整,组建多赢的区域战略联盟, 建立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有规划、系统地开展科技创新, 加速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从被动发展到主动发展。[4"]
【参考文献】
[1]吕孝华. 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及其思考. 武汉教育信息网, 2005-11.
[2] 杨艳萍. 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教育模式[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1,2(2) .
[3] 陈玉燕.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基于美国创业教育经验借鉴[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12(2) .
[4] 姚春梅, 春花, 朱强. 基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科技创新转型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校与科技产业化, 2010(8) .
【关键词】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被突出强调出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这对造就和培养21 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之后2010 年成为向全国高校全面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元年, 可以预测创新创业教育将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热点。
一、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了解程度如何?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怎样? 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这些都是亟待梳理和研究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对2000 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和分析如下:
1.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兴趣浓厚, 缺乏理论指导。
当今世界正快速迈向“创新型经济” 时代, 创新型经济体系的主体是创新创业型人才, 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的主力军是在校大学生。[1"]但当代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如何呢? 从图一我们可以看到有27%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很感兴趣, 有44%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比较感兴趣, 即有超过七成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感兴趣。大学生有火一样的激情和青春, 不拘泥于现有的模式, 有自己的想法, 有自己的见解。因此,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必然需要, 现在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需要大批知识扎实、能力强、心理素质高、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而且需要一批能创造就业机会的人才。而对于大学生本人来说, 为了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同时, 还需学习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 在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科技素养的同时, 也需要注意加强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这样就需要高校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发现、培养、使用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也是实现创新型经济的决定性因素。
2.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面对创新型经济时代, 大学如何通过变革承担起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呢? 从图二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学校所提供的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满足度只有26%。归结其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全国高校近年来的连续扩招, 使高等教育面临一次重大考验。由于传统的应试基础教育、专业对口式的教育模式以及市场的负面影响, 为分数而学, 为学时而教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现象普遍存在, 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适应性差、高分低能, 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二是因为高校缺乏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虽然部分高校已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 但大部分的课程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不能形成规范的课程体系。由于没有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 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 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 使学生失去自身专业优势的有利依靠, 从而不能满足学生们对创新创业知识的要求。而现在我们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赛能力和创业能力。
3.大学生创新创业缺乏和资金支持。
从图三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两大障碍是经验不够和资金不足, 分别占46%和29%。经验不够是目前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最大的瓶颈, 虽然现在的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有一定的知识面, 然而大学生毕竟身处校园, 对社会接触得较少, 在真正处理事务的时候就显得手忙脚乱; 其次资金的缺乏也是制约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本身大学生没有经济基础和经济来源, 同时大学生在集资方面又欠缺经验, 故常常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的局面。
4.当代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环境缺乏了解。
从图五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对创新创业政策了解的学生不到四成, 对政策熟悉的学生只占调查学生的4%。从图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约占一半的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的认识还不是很理性, 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业与创业的关系, 创业跟风随大流。出现上述两种情况是由于高校目前仍缺乏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到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传授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指导, 教师没有形成专家体系, 且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大多属于兼职, 绝大部分没有受到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 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意识, 更缺乏创新创业经历和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能力。为此我们需建设一支专业的教师团队, 如KAB 讲师, 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 包括本专业教师、管理学、心理学教师、成功企业家和政府、经济、法律、人才服务等各方面人士组成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一专多能、专兼结合的“双师型” 的创新创业导师教师队伍。这样就可以为学生们更好的讲解创新创业政策, 让大家理性创业。
二、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采取的措施
1.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应遵循整合课程结构与围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目标开设核心课程相结合的原则, 同时必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大纲法制化, 把创业教育的内容融入教学大纲中,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计划, 把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同大学的远景目标联系在一起,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内容体系和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社会实践课程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课程形式结构体系。
2.注重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经验不足的情况, 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应该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龙头,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尤其要重视实践环节。课程体系是基础, 但往往企业家不是课堂里教出来的, 高校应从务实的角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应始终贯穿实践的主线,引导、管理好学生与创业相关的实践活动。[3"]我们应把课内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视为同等重要的地位, 都作为实施创新教育发展的主要渠道, 并在两个主渠道内不断探索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一课堂内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还可以在第二课堂开展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如一种社团或沙龙的组织与管理、一次公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种刊物或报纸的策划与创意、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路径的构想、一个科研或学术研究的立项起草与申请、一种法律实践或金融实践的模拟等等。对于大学生来说, 重点是应当充分发挥自主性、自由个性和开创性, 不拘泥于某一种创新创业实践方式, 尽可能自主地开发和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活动, 大到开创新的行业、创办一个公司和企业, 小到提出一个“点子” 或新想法、新设计,都应当纳入创新创业活动的范畴。还可以邀请知名企业家和创业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开展讲座等, 把创业教育融入学生社团活动当中, 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增长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逐步形成以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方面为主的第二课堂培养方式和途径, 提升大学创新创业能力。
3.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和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启动资金来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难题。学校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挖掘和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 完善学校创业园创业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和制度, 规范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机制, 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物质条件。为鼓励和扶植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 高校可以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资金, 促进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加入科技企业孵化辅导抚育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在初创期小企业创新项目内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引导和支持。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进来, 才会使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 才会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4.构建高校与政府协调发展机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最后我觉得高校应该建立学校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发展机制, 将学校的发展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坚持教学和科研始终与社会要求密切结合, 实现本地区科技、教育、经济一体化发展。与当地社会生产发展相结合,主动联合地方生产、科研机构对生产所需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推广示范。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升级换代、结构调整,组建多赢的区域战略联盟, 建立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有规划、系统地开展科技创新, 加速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从被动发展到主动发展。[4"]
【参考文献】
[1]吕孝华. 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及其思考. 武汉教育信息网, 2005-11.
[2] 杨艳萍. 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教育模式[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1,2(2) .
[3] 陈玉燕.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基于美国创业教育经验借鉴[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12(2) .
[4] 姚春梅, 春花, 朱强. 基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科技创新转型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校与科技产业化, 2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