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东西”,可作代词,指代人、事、物、态等。“多余”,什么是“多余”?如何辩证地看待“多余”?为什么是多余的?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怎么处理“多余”?推敲题目中的两个词,我们可以获得诸多的作文角度或话题。周天嘉同学以读后感的形式,表达取舍“东西”的重要。作文先引柳宗元对蝜蝂的描述,引出“好负”的危害;接着由物及人,联系生活中的“好负”,提醒人们做智者;然后紧扣智者的选择,议论为崇高的理想追求而应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西”,可作代词,指代人、事、物、态等。“多余”,什么是“多余”?如何辩证地看待“多余”?为什么是多余的?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怎么处理“多余”?推敲题目中的两个词,我们可以获得诸多的作文角度或话题。周天嘉同学以读后感的形式,表达取舍“东西”的重要。作文先引柳宗元对蝜蝂的描述,引出“好负”的危害;接着由物及人,联系生活中的“好负”,提醒人们做智者;然后紧扣智者的选择,议论为崇高的理想追求而应该放弃多余的东西,最后作结,慎重地选择,放弃多余的东西。文章条理清晰,思维严谨;以物喻人,层层照应,可打100分。姚丽同学的作文针对同龄人的认识误区,议论磨难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文章正反对比辩证说理,还有夺分的精警语句,可打97分。杨冉同学叙述一个老人的悲剧,写老人被病痛折磨以及失伴的忧傷,独居的孤单,而自认多余,一了百了,此文具有“自了”的典型性,可打96分。
其他文献
新华网消息,人民文学出版社透露,重新校订的《史铁生作品全编》已经印制完成,于2017年1月发行。《史铁生作品全编》共十卷,其中小说五卷、散文一卷、评论及书信一卷、作品集兩卷、剧本及对话一卷。“全编”还附录了《史铁生生平及创作年表》和《史铁生研究资料要目》,将史铁生生平、作品和研究方面的信息尽可能完整准确地提供给读者和研究者。 此前,人民文学出版社曾于2008年出版《中国当代作家系列·史铁生》(六
自从郎丹先生遇見了那个青年女子,他就堕入了情网。 那是一个去世好几年的外省税务局长的女儿,和母亲清贫度日。她那种带着含羞意味的美,具有一种安琪儿式的纯洁风韵。大家全赞美她。凡是认识她的人都不住地重复说:“将来娶她的人真有福气。我们找不出更好的了。” 郎丹先生当时是内政部的一个主任科员,每年的薪水是三千五百金法郎,他向她求婚,娶了她。婚后,她用巧妙的经济手腕治家,两个人好像过得很阔气。她对待丈夫
书如山,阅读如登山。一篇优秀的小说,就是一座风景绮丽、蕴藏丰富的高山。所谓阅读,就是要走进这座“山”,理解其设题为文之妙,欣赏其营意造境之奇,感受其勾人画物之美,品味其表情达意之深。 标题,是山名。了解一座山,是从山名开始的;阅读小说,首先从标题入手。相较于山名由来的纯粹(自然或人文的因素),小说的取题则更加灵活自由。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甚至小说中的某个特殊物件都可以形成小说的标题。如果以小
有一条河流,它发源于一个很远的山区,它流经各式各样的田野。最后它流到了沙漠。就如它跨过了其他每一个障碍,这条河流也试看要去跨越这个沙漠,但是当它进入那些沙子里,它发觉它的水消失了。 然而它被说服说它的命运就是要去横越这个沙漠,否则无路可走。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来自沙漠本身隐藏的声音在耳语:“风能够横越沙漠,所以河流也能够。” 然而河流反对,它继续往沙子里面冲,但是都被吸收了。河流想:风可以飞,
《人民日报》消息,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部组织历史专家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教材修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日前基礎教育二司又专门发函对中小学地方教材修订提出了要求。教材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要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它具有真实性、文学性、通俗性的特点。传记作品的阅读跟一般的小说散文的阅读一样,侧重于学生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能力的考察。 传记阅读的中心任务就是梳理传主的生平经历,概括传主的个性品质,追溯他事业、人生等方面成败的原因。因此,阅读传记,要善于提取有关的“纲目”,“纲目”提取出来了,做题就成功一半了。
这首词作于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正月初一,这天刚好是立春。自然界的时令推移,触发了辛弃疾满腔的忧国之情。就在写此词的前两个月,偷安的太上皇赵构死了,这应该是抗金复国的一个转机。若宋孝宗此时善作决断,改变偏安路线,则抗金的“春天”必将到来。可是锐气已衰的孝宗却无心光复大业。赵构刚死,他就下令皇太子赵惇“参决国事”,准备效法他的老子传位于太子,自己当个只享清福的太上皇。这一年辛弃疾已四
作文的动机左右着写作的行为,作文的结果又是写作动机必然的昭示。假如撇开写作的任务性指向,那么,作文的目的何在?写材料作文的终极点又是什么?这实际上是写作者面对同一个作文命题和要求,必须十分认真而严肃考虑的问题。语言的背后是思想,因此,作文的书面表达自然应当显现写作者的相关思考,写材料作文则尤甚。 写材料作文尤为强调显现自我的思考,是因为命题材料提供了具有可以而且必须加以思考、思索、思辨的方方面面
最近几年,“流浪”、“穷游”、“远方”等词风靡。人们写着去远方的诗歌,哼唱着:去远方吧,在远方流浪。于是,好动的人们开始效仿。 当遭遇到生活中的偶尔不怀好意时,在遇到不想面对的困难时,或努力得不到回报时,你便觉得这些挫折啊、难过啊,都是“多余的东西”,于是你想抛下它们,背上行囊,远走高飞,去到一个没有烦恼的地方去流浪。但转念一想,这又何妨不是一种逃避呢? 古时的陶渊明看透了官场黑暗,他毅然决然
又是一次身体抽搐着醒来,腿酸麻酸麻的。老艾看着日益消瘦的腿,那微微突出的青筋,刺眼的紫色。他缓缓敲打起腿部的肌肉,忍不住发出了阵阵呻吟。那种钻心的痛,他已独自忍受了5年。渐渐地,痛缓和了些。他将蜷缩着的腿小心翼翼的放平,盯着天花板,轻轻叹了口气。像之前无数个夜晚一样,想睡个安稳觉的愿望还是破灭了。他颤颤地从床头桌子上拿起昨天在乡民鼓动下买的药,这药花去了他近半个月的养老金。 老艾又在床边摸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