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分的椅子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g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想成为意大利面的椅子不是好雕塑。”——艺术家巴勃罗·雷诺索(PabloReinoso)模糊了设计与艺术的界限,创作出一系列具有功能性的椅子雕塑作品。4月25日至7月14日,巴勃罗带着他造型独特的椅子第一次来到中国展出,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轻松诙谐的“椅子曲”。
  对于椅子的独到见解是巴勃罗所有艺术作品的灵魂,这也是它独一无二的原因——就像伊夫·克莱因对蓝色颜料的钟情以及蒙德里安对于几何元素的运用一样。而出生于1955年的巴勃罗·雷诺索实际上从孩童时代就对椅子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对我来说,椅子比女人更危险!”巴勃罗如是说。“二战”之后,巴勃罗从事木艺工作的祖父开了自己的工作室。每个周末,小巴勃罗都会到祖父的工作室里玩耍,学习绘画和初步的木艺制作,老人也会不时地带着他到世界各地去收集椅子、学习椅子的制作。“无论是来自非洲、东方还是草原,现代主义或是包豪斯风格,椅子总是能引起我的兴趣。因为椅子是一种人性的体现。”在巴勃罗看来,椅子是最“人类”的物件,因为“人类需要坐在椅子上,而动物不需要”。椅子讲述着坐于其上的人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属于哪一种文化语境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是国王还是农夫。
  巴勃罗认为:“每一把椅子,都应该有其独特的性格。”它们可以伸出“双腿”,准备跳一曲华尔兹;可以与自己的“影子”一起互相依靠,窃窃私语;还可以伸出“双手”,像是要“装扮”成一盘美味的意大利面。巴勃罗·雷诺索别具一格的椅子艺术为他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并使他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崭露头角。他曾经为巴黎蓬皮杜中心制作设计艺术品,也曾为美国赫曼·米勒设计和制作办公椅。雷诺索还曾担任路易·威登集团的艺术总监,主理纪梵希和罗威的香水系列,也曾任三宅一生的创意总监。如此丰富的经历,让巴勃罗对艺术创作有了独特的看法。“当你创作一件雕塑作品时,你做的是你自己。但当你设计一间房子时,你做的是别人。”他希望把艺术和设计糅合在一起,这样既能满足功能上的需要,又能解放自己,不被束缚。
  时至今日,除了变化万千的椅子之外,镜子、画框、服装,甚至一把普通的铁锹也已经成为巴勃罗·雷诺索用来传达他灵感和思想的媒介,配合着飘忽的错觉,人和作品之间产生着交流。谁不希望自己的家里能有一把“会跳舞”的椅子呢?
其他文献
撑起半边天的大女人们都在寻求更简约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香奈儿带着全新的护肤概念概念,尊重自然的节奏,让储备能量来激活肌肤本身的机制,才能赢得时光。
期刊
假如人每天的生活中有什么一定会看的东西,首先自然是广告——它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覆盖了所有纸面媒介以及电视、网络、手机、电影……所有你能想到的途径。广告改变或者说重新塑造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而时至今日,广告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营销手段,其背后所蕴藏的内容除了巨大的商业利益之外,甚至还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2013年6月17日无疑是一个将会载入世界广告史的重要日子,这一天历史悠久的戛纳广告节行
期刊
“时菊凝晓露,露华滴秋湾。”金秋时节竞灿的菊花,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纯观赏性的花卉。赏菊,乃是沿袭自传统的古老风雅,属于纯粹的审美活动,没有丝毫功利性。其实,在古人那里,这种傲霜之花的意义并非仅在观赏,它具有上佳的保健与美容功能。因此,菊花绽放,对于巧手的女性来说,意味着一种可以多方位开发的良材一年一度的登场了,要挽起袖子大忙特忙呢。  早在初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中就记载着:“常以九月九日取菊花
期刊
记得主题“圆梦”出来的时候,我们在微博上招募普通人,挑选其中一部分人,打算为他们在杂志大片里实现一把。最后我们搁置了这个计划,因为大多数人写出的梦想哪里是梦想,全是成功学的现实翻版。提到最多的,他们大多希望成为红毯明星、传奇名媛,又或者是游手好闲的富二代。哪里的聚光灯最闪亮,他们就希望自己是貌美如花的焦点。这个结果让我们措手不及,结结实实被打了一个大耳光。这哪里是梦想,活脱脱的是白日梦。  那我们
期刊
牦牛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它们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以对抗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及气候环境为代价,装点着那片物种稀少的雪域高原。现在,从它们身上梳下来的绒毛也能够用来装点人们的日常生活了,并且它别致、古朴、清新墨口同雅,再加上异乎寻常的柔软光滑的质感,牦牛绒也逐渐成为了时尚界的新宠。“Shokay”品牌是这个浪潮的推进者,它致力于牦牛绒原料采集、加工技术培训以及纺织品的开发已经有六年时间了,
期刊
苦难跟贫穷也不一定時時都那么沉重。在任何一种命运与状态下都会有悲跟喜,人各有命。设计师yang yang的整个毕业系列在设计里用了很多T装跟男装的元素,偏向于用吊儿郎当率性邋遢宽大且层层叠叠厚重的布遮掩女性的柔美。  把设计灵感定位来自于劳动人民,工人阶级以及苦难中的人,发掘这些底层人民的着装特色是一件大胆和激进的创意。设计师yang yang一直特别喜欢老照片,尤其19世纪那些。以前人的衣服都是
期刊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脑、电子播放器听歌,早已渐渐疏远了CD、专辑、唱盘,而唱片里的歌声质感,才是值得人们留恋的。为了纪念那段岁月,25togodesigr设计了这款City SKylinen城市CD架,把它当做设计师的怀念之品。  设计师的创作以城市的天际线、霓虹灯看板为灵感,将城市街道、工厂、大楼的意象转化成摆置CD的矮架,借由不同样式的工业市区模型,相互组合成一整片带有水泥冷调质感的城市街区
期刊
生活如果太表露无遗,那就没意思了,设计也是如此,偶尔来点儿善变的调调,如同手上翻转的魔方,亲手找寻其中的乐趣,是幸福的。来自台湾台南的木质家具手作组合icology与许多设计者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将作品的所有优点都让人一眼看穿,而是重在隐藏,收藏起多种功能,让你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场合,变化出对应的造型和用途。他们把这种设计理念称为“隐趣味”。  “小善变”木桌就是这么一款典型的“隐趣味”作品,在使
期刊
小时候的动画片《哆啦A梦》里,神奇的机器猫圆了大熊的梦想,也丰富了电视机前孩子们的童年。故事里,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玩具只要用它的相机拍下,浇上神奇的水就能变成实物,或者将喜欢的东西画出来放在机器里就能成为实实在在的物件。这大概是每个孩子都想拥有的神奇机器,有了它就再也不用担心爸爸妈妈不允许买玩具了。也许你会说,动画片都是骗人的,但是在新兴技术的发展下,只要你想到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时种是英国皇
期刊
“浮游”本意指在水面上漂浮移动,也可以指当下年轻人一种看似无根无负重的、中间游离的生活状态。生活在科技日益发达、人们之间的关系却日渐疏离的今天,我们似乎对这种不确定开始有越来越明确的感知。此次在北京荔空间举办的“无差别Ⅱ——浮游”当代艺术展,展出的即是多位青年女性艺术家通过她们的作品来呈现人类社会当下的某种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并从中表现“浮游”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影响。这也是继2012年“无差别”当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