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路在何方?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haiyugui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同志:
  
  最近,我收到一封农民朋友的来信,他问了一个我都说不清的问题:新农村究竟是啥样?老实说,我也只知道中央说的那20字目标,至于啷个才叫新农村,我也说不清楚;怎样建设新农村,我心里更没有底。其实,对于新农村建设,不但农民有困惑,就连我们这些基层领导干部也同样有困惑。
  刚开始,在学习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规划后,我很兴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政绩。可时间过了好几个月,我才发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对于我们这种落后乡镇,只是一个画在纸上的饼子,好看,却吃不着。用本地的土话说就是:“上面只给清单,不给裹单(钞票)。”
  但上面有指标,我们还得把指标层层落实,一到基层,才知道问题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乐观。
  首先是村干部心里打起了小九九。有个村支书就说:“前些年改水、改厕、改灶,累人不说,村集体还倒欠了一屁股债。现在又搞什么新农村,莫非又要我们负债前行吗?”
  村干部的工作好歹做通了,群众的思想工作就没有那么好做了。比如,最近镇党委、政府决定以修建村级公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破口,然而农民却是“两眼向上,两手向外”。他们说政府反正给了钱的,所以占田占土要赔偿,打片石碎石要工钱。其实国家给的那点钱,就像撒胡椒面一样,落到各个村上,就没有几个了。如果受益农民不投工不投劳不集资,单靠国家投入的那点资金,单凭我们干部,怎么可能建设好新农村?有时候,我一想起这事就来气:你们农民自己的家园,建设好了是你们自己享福,为什么无动于衷啊?基础设施不能改善最多说我无能,可最终却害了你们自己呀!
  说归说,可事情还得做,因为上面的指标是明摆着的,完不成任务是要挨板子的。没办法,群众不听话,我们只好利用农民最盼望的农网改造“搭车收费”,连吓带哄,软硬兼施,才凑足了建设费用。说句老实话,我自己很多时候都迷惑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到底谁是主体?是农民,还是我们这些干部?新农村建设确实是件好事,可为什么农民却不领情呢?想来想去,只好自我安慰说:“管他的哟,我是为你们农民好,以后你们会理解我的。”
  按县上要求,村里必须培育一两个支柱产业,要搞出特色。种哪样才叫特色?由于我们镇里这些年发展经济项目失败的多成功的少,农民根本就不听干部的话。你喊他种什么,他偏不种什么。与干部私人关系好的,他说给你个面子种一点。对干部不“感冒”的,他就嫌你烦你,一句“种不种,种哪样是我的自由,关你屁事”,气都气得死人。当然也有些农民说得很实在:“晓得你们干部是好心,想帮我们多找几个钱,但你们干部能安排我们农民,可你们安排不了市场,到时候种出来的东西打烂账,卖不出去,啷个办?”
  说实在的,我们也想干出一番政绩来,既能为老百姓做些好事,同时自己也有一个好的前程。但市场瞬息万变,项目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农民想我们干部给他们打包票,而事实上干部打不了包票。打不了包票农民就不听干部的,而上级的指标又必须得完成。一方面是明摆着的干群矛盾,另一方面是上级政府的硬性要求,我们这些基层干部,真的是“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所以,我只好上级喊发展什么,我就跟着喊发展什么。至于工作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一点也没有信心。可是,这样一来,我又怎么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发展指标呢?
  建设新农村,起步时的几项硬工作,已经让我失去了信心,我越来越觉得新农村建设离我们太远,我都不知道路在何方了。
  一个敢说真心话的镇干部于美秀
  2006年5月13日
  附:农民来信
其他文献
“农民变市民”政策设计建议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需要建设用地,农业产业化需要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因此,农民进入城市就业并转为市民,其宅基地和承包地如何有效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如果政府可以从保障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加大就业及创业扶持力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实土地一次性流转收益等方面提高农民进城的预期收益,并降低农民进入城镇的成本,通过设计一套合理的政策体系,将能积极引导农民自愿进行土地流转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研究人员用老鼠做实验发现,中年时养成定期锻炼的好习惯可以使进入老年后血管状况像少年那么健康。当动脉变窄,血流受阻时,侧枝血管网络可以起到“救命”作用,但是这些侧枝血管会随着年龄增长变少变细。  研究人員说,这相当于人类从40岁开始定期从事骑车或慢跑等有氧运动,到70岁时,侧枝血管状况像16岁的人一样健康。研究还显示,“运动组”老鼠25个月大时即使出现中风,症状也比不运动的同龄老鼠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声音清脆悦耳,节奏明快激昂  今年8月14日上午,在綦江县东溪镇三镇村办公室院落里,一间挂有“三镇村文化活动室”牌子的屋子内传出来阵阵锣鼓声,吸引着赶场过路的群众20多平方米的屋子,10多名川剧爱好者齐聚一堂,正在“呀呀”地排练着  在綦江,乡村文化红火的乡镇不止东溪镇一个  9月初,在永城镇宣传文化中心,笔者看到了这样一幅热闹的场面:在一间乒乓球活动室里,一场
2006年5月10日,我国著名防原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军医大学教授程天民走上了首届“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领奖台。   程天民79岁,从事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55年,一头银发,身姿挺拔,神清气朗。他高兴地从市委书记汪洋手中接过荣誉证书,而将50万元奖金一分不剩地分给了复合伤研究所和边远农村小学。  这位老党员说,从事科技工作不是为了物质奖励,自己从事的工作得到了肯定,能够解决科学问题和实际
我在重钢中板厂轧了26年的钢板,从中央电视台的发射塔到我们身边的鹅公岩大桥,都有我们亲手轧的高质量钢板。我的岗位很普通,但我的事业不平凡:小人物也要敢于扛大旗。  我的工作虽然以手工为主,却对精确度要求高,钢材再好,手工不合格,轧出来的产品都是废品。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整天跟在师傅后面转,大家都叫我“跟屁虫”。我想,只要能把工作做好,“跟屁虫”就“跟屁虫”吧。我下班后,还要接着干,家里人都
今年初,几个群众到重庆市九龙坡区信访办反映问题。信访办的人热情地为前来了解情况的政府部门的干部递上热腾腾的茶水,而群众一直讲到口干了都没人理,他们愤而向“市长公开信箱”投诉。  一杯水是小事,但“只给干部倒茶,不给群众水喝”这寥寥12字,既勾勒出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机关作风图”,又显示出部分公务员重官轻民的“心电图”。目前,“官本位”思想在一些公务员的心里根深蒂固。在他们看来,干部特别是领导上门
如果不能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景区开发体制,就很可能陷入多头管理、多头经营、政企不分、重复投资,最后谁也没管好,谁也没赚钱的“怪圈”。     原始森林、峡谷、山水、奇石、漂流……2002年5月,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黑山谷闯入人们的眼帘,一跃成为当年“全市旅游三大热点”之一。如今,5年过去了,黑山谷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去年为万盛区带来旅游综合收入4.8亿多元,并拉动了宾馆、餐饮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被称为“东方巴黎”,各路帮派、商界名流、洋人买办、文人雅客等等多方势力汇聚于此,独特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更赋予其吸纳外来文化的优势,西方与本土文化的结合催生出“海派文化”,大都市自由开放、吸收创新兼并的文化气质也引来不少冒险家前来光顾。  十里洋场灯红酒绿,靡靡之音纸醉金迷。充斥着金钱、美女、权力之争的上海滩,因为一个美国女作家的到访而愈加熙攘。这位被媒体奉为美国最聪明的年轻
火红的五月,重庆在万众瞩目中迎来了第三次党代会。   胜利走过直辖十年的光辉历程,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立足新起点,重庆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何去何从?汪洋同志所作的《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为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吸引着全市146万党员和3100万人民热切期待的目光。  《报告》作为指导重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全面贯彻中央战略意图,紧密结合重庆实际,
以重庆市市政设施管理局机场路管理中心原主任王奕为首的贪污受贿窝串案,近日由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维持一审法院判处王奕有期徒刑15年、工程科科长姚浚有期徒刑4年零6个月、副科长解波有期徒刑12年、施工员池剑有期徒刑13年、管理科科长廖笃强有期徒刑5年、副科长李荣生、办公室主任兼会计徐臻果及党支部书记兼中心副主任张雪冬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的判决。至此,这起备受社会关注的案件终于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