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多的古建筑爱好者中,有人喜欢用摄影的方式来记录和珍存古建,有人喜欢用文字来记载和描述古建,而像连达这样,作为一个最底层的打工者,一个人,一支钢笔,千里独行手绘古建的,还真是不多见。
十多年来,连达利用业余时旬在山西、山东、河北等地寻访古建和进行古建筑的钢笔写生,并集结出版《寻访山西古庙》《触摸,庙宇》《山西古建写生》等书,在国内文化界和建筑界引起深刻的反响。一见钟情成“破庙专业户”
今年38岁的连达,生长于黑龙江,现居大连,网名小虎。因醉心手绘古建,被人戏称为“破庙专业户”。
18岁时,因为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连达揣着3000元钱,开始了自己的第次独自旅行。首站,他选中了北京。在那里逗留了一周,后听闻山西有很多古建,于是买了一张车票,直指平遥。
第一次站在双林寺、镇国寺等古建筑前,连达全身的血液都开始兴奋和沸腾,感觉自己似乎被召回到了久远的家园。置身于这种古朴传统而幽雅的环境里,身心无比舒畅。他突然意识到“这才是我们自己的文明瑰宝,是我生追寻的目标。”在平遥城墙下,他绕行了好几圈,根本不想走,便租了辆自行车,日日到附近村庄里转悠。
当时连达还是个穷学生,手中连最廉份的傻瓜相机也没有,虽然对眼前的古建筑群极度喜爱,可连张照片也无法留下,不知如何宣泄对古建筑的情感。忽然想到自己还会画上两笔,他找了几张白纸、一支铅笔,凭着美术课上的那点水平,顾不得好不好看,把看到的古建勾勒出个样子,只想离开这里后,可以拿出来看看。后来,随着对素描的不断自学和研究,他终于用钢笔手绘这种方式开辟了一條独特的记录古建之路。
走出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回到诗歌般悠然的古老意境中,描绘心中的美好圣殿,没有什么比这更令连达陶醉的了。平时他就找些底层的工作养活自己,只要有长点的假期就往有古建筑的地方跑。
连达这种边游览边绘画的旅行方式,早期其实有些漫无目的,北京、河北、山东、山西都画过些。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山西最终成为他系统手绘古建的不二之选。连达说“三晋的历史紧紧联系着中华的兴衰,山西因而遗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现在全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都在山西境内,仅存的四处五代时期木建筑中有三处在山西,这里元代以前古建筑的保有量超过全国总量的70%,而明清两代的古迹更是浩如烟海,难以计数。拥有这样无可比拟的优势,想领略中国古建筑的风采只能是非山西莫属了。”
每年,连达都要在山西逗留两个月,家里人乜习惯了,一到时间,如果他还在家里,就奇怪,怎么这么乖,不去山西了?
千里独行追赶古建
消逝的速度
每次出行,连达都会携带一只重达50多斤的背包,装有各种用具、画具以及衣物等必备品,用老乡的话讲,比袋子白面还沉。他背着行囊奔走在山西的广大农村,在没有班车又租不到车的时候徒步十几里直至鞋底脱落,在荒村被成群的野狗追击过……
一些庙荒废已久,里面的草都长得及腰深了,庙门都坍塌淤埋了。这时候他只能翻墙,甚至从墙洞钻进去,从破烂的门扇下面爬进去,真是想尽了切办法。2013年的夏天,连达在高平和陵川 带数次惨遭暴雨天气,人被淋得全身湿透倒不说,接连不断的雨天实在是影响写生,只能望天兴叹。后来,他索性将手绘工作改在了每年的春秋两季行动。
有次,连达曾经从某个乡镇路向北,一天跑了五个村,没有座庙能进得去,相当遗憾。有的村民认为他把那些沧桑破败的古庙画下来会给当地抹黑,拒绝他的到来。不过相比这些,一些古建筑和古村落日益残毁消逝的现状更叫连达伤心和无奈。除了一些众所周知的著名古建筑受到有效保护以外,大量散落在乡间名气不大的古建筑正面临着毁灭和凋零,很多古庙宇处于无人保护自生自灭的状态,有些古建筑虽然立着国家级或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实际的境遇也是相当堪忧的,漏水塌方,构架腐朽,缺乏维修和保护的现象比较常见。一些地方自筹资金进行维修,却因为缺乏对古建筑深入的了解相懂得古建筑维修的专业人员参与,把好端端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庙修成了崭新如影视外景地般的假古董,实际上这样的维修也是种毁坏。
很多庙宇,连达屡次前往都无法得见,等过段时间再来,却已经被粗劣翻修成惨不忍睹的模样,甚至坍塌、被烧毁。将其画下来不仅满足了连达对古建筑的喜爱,更多的是种追赶古建筑消逝速度的努力。连达更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当作份给历史的礼物,若干年后,那些庙没了,那些树死了,那份苍凉消失了,依然可以从画中感知那时那刻的细节以及建筑的无穷魁力。
情系古长城,给现在和未来的交代
这些年,连达的事迹也引起了文化界的关注。201 7年6月,连达的第三本书《寻访山西古庙》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不仅收录连达寻访晋东南、晋南1 09处古寺庙绘制的1 85幅写生画,还有十余万字的行记,记录着他的行迹和心迹他匆匆走过的黎明和黄昏,他眼里古建筑所在的山川、地貌和人,还有他对自己挚爱的山西古建筑保存现状的担忧、惋惜。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李志荣说,连达并非科班画家,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古代建筑教育,却是目前中国描绘山西古建筑彘好的画家。他对山西古建筑年代、类型、风格特征刻画之准确、生动和细致,令人赞叹。
2017年5月6曰,由中国建翁学会和北京建筑大学联合主办的“带路”历史建筑摄影·手绘艺术展在中国建筑师作品展示馆开幕,连达的20多幅手绘作品被选中参展。他还被吸纳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长城学会会员。
连达对于长城也是痴迷的。长城打动他的更多是那种磅礴的气势,那种苍凉到让人心疼的残缺之美,那种孤悬于荒野山巅不为人知的神秘,激发连达不断地去接近它、探究它、了解它、感受它。他多次背着数十斤重的帐篷等露营装备穿越在古长城上,把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的大部分明代长城都走过了。许多野长城修筑在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想要到达并不容易,披荆斩棘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
随着对长城了解的深入和行走长度的积累,连达发现长城的现状实在不容乐观。现存的长城本身已经是劫后余生,残垣断壁,更严重的是许多人肆意破坏拆改长城建筑,盗挖长城砖石,盗卖珍贵的碑刻、匾额和文字砖。
从第一次接触古长城到现在,十多年间,连达拍摄和记录了大量的长城现状资料,手绘了不少长城的作品,搜集和制作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散佚长城碑刻拓片以及文字砖拓片,也把自己青春的记忆留在了沧桑的古长城上。他曾经带着妻子(那时候尚在恋爱)走了许多地段的古长城,后来他们的婚礼也是在长城上举行的。那种患难与共的经历是常人无法企及的宝贵财富,也是妻子至今理解和支持他的坚实基础。
令人欣慰的是,连达以他精湛的技艺和行者的实践,感动和吸引了很多的人为他点赞,与他同行。连达也正在走进学校课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他的粉丝,加入他的行列。连达选择做 名行者,行万里路,绘万卷图,就是为了记录曾经的中国的真经用木、砖、石、瓦在自然山川间建构的精神世界。
十多年来,连达利用业余时旬在山西、山东、河北等地寻访古建和进行古建筑的钢笔写生,并集结出版《寻访山西古庙》《触摸,庙宇》《山西古建写生》等书,在国内文化界和建筑界引起深刻的反响。一见钟情成“破庙专业户”
今年38岁的连达,生长于黑龙江,现居大连,网名小虎。因醉心手绘古建,被人戏称为“破庙专业户”。
18岁时,因为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连达揣着3000元钱,开始了自己的第次独自旅行。首站,他选中了北京。在那里逗留了一周,后听闻山西有很多古建,于是买了一张车票,直指平遥。
第一次站在双林寺、镇国寺等古建筑前,连达全身的血液都开始兴奋和沸腾,感觉自己似乎被召回到了久远的家园。置身于这种古朴传统而幽雅的环境里,身心无比舒畅。他突然意识到“这才是我们自己的文明瑰宝,是我生追寻的目标。”在平遥城墙下,他绕行了好几圈,根本不想走,便租了辆自行车,日日到附近村庄里转悠。
当时连达还是个穷学生,手中连最廉份的傻瓜相机也没有,虽然对眼前的古建筑群极度喜爱,可连张照片也无法留下,不知如何宣泄对古建筑的情感。忽然想到自己还会画上两笔,他找了几张白纸、一支铅笔,凭着美术课上的那点水平,顾不得好不好看,把看到的古建勾勒出个样子,只想离开这里后,可以拿出来看看。后来,随着对素描的不断自学和研究,他终于用钢笔手绘这种方式开辟了一條独特的记录古建之路。
走出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回到诗歌般悠然的古老意境中,描绘心中的美好圣殿,没有什么比这更令连达陶醉的了。平时他就找些底层的工作养活自己,只要有长点的假期就往有古建筑的地方跑。
连达这种边游览边绘画的旅行方式,早期其实有些漫无目的,北京、河北、山东、山西都画过些。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山西最终成为他系统手绘古建的不二之选。连达说“三晋的历史紧紧联系着中华的兴衰,山西因而遗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现在全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都在山西境内,仅存的四处五代时期木建筑中有三处在山西,这里元代以前古建筑的保有量超过全国总量的70%,而明清两代的古迹更是浩如烟海,难以计数。拥有这样无可比拟的优势,想领略中国古建筑的风采只能是非山西莫属了。”
每年,连达都要在山西逗留两个月,家里人乜习惯了,一到时间,如果他还在家里,就奇怪,怎么这么乖,不去山西了?
千里独行追赶古建
消逝的速度
每次出行,连达都会携带一只重达50多斤的背包,装有各种用具、画具以及衣物等必备品,用老乡的话讲,比袋子白面还沉。他背着行囊奔走在山西的广大农村,在没有班车又租不到车的时候徒步十几里直至鞋底脱落,在荒村被成群的野狗追击过……
一些庙荒废已久,里面的草都长得及腰深了,庙门都坍塌淤埋了。这时候他只能翻墙,甚至从墙洞钻进去,从破烂的门扇下面爬进去,真是想尽了切办法。2013年的夏天,连达在高平和陵川 带数次惨遭暴雨天气,人被淋得全身湿透倒不说,接连不断的雨天实在是影响写生,只能望天兴叹。后来,他索性将手绘工作改在了每年的春秋两季行动。
有次,连达曾经从某个乡镇路向北,一天跑了五个村,没有座庙能进得去,相当遗憾。有的村民认为他把那些沧桑破败的古庙画下来会给当地抹黑,拒绝他的到来。不过相比这些,一些古建筑和古村落日益残毁消逝的现状更叫连达伤心和无奈。除了一些众所周知的著名古建筑受到有效保护以外,大量散落在乡间名气不大的古建筑正面临着毁灭和凋零,很多古庙宇处于无人保护自生自灭的状态,有些古建筑虽然立着国家级或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实际的境遇也是相当堪忧的,漏水塌方,构架腐朽,缺乏维修和保护的现象比较常见。一些地方自筹资金进行维修,却因为缺乏对古建筑深入的了解相懂得古建筑维修的专业人员参与,把好端端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庙修成了崭新如影视外景地般的假古董,实际上这样的维修也是种毁坏。
很多庙宇,连达屡次前往都无法得见,等过段时间再来,却已经被粗劣翻修成惨不忍睹的模样,甚至坍塌、被烧毁。将其画下来不仅满足了连达对古建筑的喜爱,更多的是种追赶古建筑消逝速度的努力。连达更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当作份给历史的礼物,若干年后,那些庙没了,那些树死了,那份苍凉消失了,依然可以从画中感知那时那刻的细节以及建筑的无穷魁力。
情系古长城,给现在和未来的交代
这些年,连达的事迹也引起了文化界的关注。201 7年6月,连达的第三本书《寻访山西古庙》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不仅收录连达寻访晋东南、晋南1 09处古寺庙绘制的1 85幅写生画,还有十余万字的行记,记录着他的行迹和心迹他匆匆走过的黎明和黄昏,他眼里古建筑所在的山川、地貌和人,还有他对自己挚爱的山西古建筑保存现状的担忧、惋惜。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李志荣说,连达并非科班画家,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古代建筑教育,却是目前中国描绘山西古建筑彘好的画家。他对山西古建筑年代、类型、风格特征刻画之准确、生动和细致,令人赞叹。
2017年5月6曰,由中国建翁学会和北京建筑大学联合主办的“带路”历史建筑摄影·手绘艺术展在中国建筑师作品展示馆开幕,连达的20多幅手绘作品被选中参展。他还被吸纳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长城学会会员。
连达对于长城也是痴迷的。长城打动他的更多是那种磅礴的气势,那种苍凉到让人心疼的残缺之美,那种孤悬于荒野山巅不为人知的神秘,激发连达不断地去接近它、探究它、了解它、感受它。他多次背着数十斤重的帐篷等露营装备穿越在古长城上,把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的大部分明代长城都走过了。许多野长城修筑在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想要到达并不容易,披荆斩棘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
随着对长城了解的深入和行走长度的积累,连达发现长城的现状实在不容乐观。现存的长城本身已经是劫后余生,残垣断壁,更严重的是许多人肆意破坏拆改长城建筑,盗挖长城砖石,盗卖珍贵的碑刻、匾额和文字砖。
从第一次接触古长城到现在,十多年间,连达拍摄和记录了大量的长城现状资料,手绘了不少长城的作品,搜集和制作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散佚长城碑刻拓片以及文字砖拓片,也把自己青春的记忆留在了沧桑的古长城上。他曾经带着妻子(那时候尚在恋爱)走了许多地段的古长城,后来他们的婚礼也是在长城上举行的。那种患难与共的经历是常人无法企及的宝贵财富,也是妻子至今理解和支持他的坚实基础。
令人欣慰的是,连达以他精湛的技艺和行者的实践,感动和吸引了很多的人为他点赞,与他同行。连达也正在走进学校课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他的粉丝,加入他的行列。连达选择做 名行者,行万里路,绘万卷图,就是为了记录曾经的中国的真经用木、砖、石、瓦在自然山川间建构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