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延期,我们不慌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考延期;不确定事件;变化与压力;心理弹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6-0038-05
  【活动背景】
  2020年3月3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20年全国高考时间安排的公告》,宣布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新时间为7月7日—8日,比往年延期一个月。高考延期信息一经发布,网上议论纷纷,反应各异。2020届高三学生是此次“变革”的利益相关者和高考的直接参与者,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重大变化,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因疫情的突然来袭、居家网课模式的全新变革、复学时间的持续延期等不可控的现实处境,本届高三学生在高考备考中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经历了不少情绪上的波动与计划上的变动。因此,在高考延期政策公布后,非常有必要面向高三学生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积极看待并主动拥抱“高考延期”等各种生活变化,使他们减少心理冲突,重塑心理平衡,以尽快调整状态,稳定心态,以积极的行动投入到新一阶段的高考备考中。
  心理弹性(Resilience)也称“复原力”“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遭遇创伤或逆境的情况下,仍能调动个体内外资源有效应对、快速恢复或维持正常的心理机能[1],是“自我调适机制”的成功应对。在生活中,突然的处境变化、突发的生活变故、学习及工作上遇到的挑战与困难、日常的烦扰与阻碍等,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冲击与压力,而心理弹性便是帮助个人恢复心理平衡、面对困难并适应变化的心理品质。不少研究表明,心理弹性是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重要保护因素,是帮助青少年应对压力情境、提升社会适应力的重要心理资源[2]。
  因此,本课以心理弹性为理论依据,以高三学生当前所经历的“高考延期”事件为切入点,借助蝴蝶拥抱稳定化技术、对不确定事件进行回顾梳理与积极赋义等方法,引导学生觉察自身对不确定事件的内在态度,学会用更具适应性的认知视角来看待生活中出现的不可控事件,从而提升自身心理弹性的水平、降低心理冲突及不良情绪的强度,进而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适应并投入到新一阶段的生活、学习和备考中。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学生能觉察自身对“高考延期”事件的感受及态度,认识自身的心理弹性水平,并了解提升心理弹性的方式方法。
  2. 情感目标:学生能有意識地培养开放灵活的心态及积极的思维,学会接纳生活中的不确定事件,并从中找到成长的资源。
  3. 能力目标:通过自我省思与回顾、绘制不确定事件过山车等,学生能觉察自身对不确定事件的内在态度,并掌握重建内在平衡的方法,如蝴蝶拥抱。
  【活动重难点】
  1.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觉察自身的心理弹性水平,并深入学习提升心理弹性的方法,如情绪稳定化技术、用弹性的观念看待生活中的不确定、预先应对潜在的不确定等。
  2. 活动难点与突破: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开放的心态,进而积极定义突如其来的变化与不确定事件。拟通过“不确定过山车”的探索活动,引导学生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重新审视以往不确定事件的影响,学会用积极思维面对并拥抱当前及未来潜在的不确定事件,同时借助教师自身的应对故事,点拨学生学会积极赋义,变压力为成长机遇。
  【活动方法】
  游戏体验法、提问互动法、讲授法、行为训练法
  【活动时长】
  45分钟
  【活动准备】
  1. 教学PPT、活动体验舒缓音乐,需学生准备一张A4白纸。
  2. 事先收集学生得知高考延期后朋友圈的反应,并进行分类。
  3. 绘制教师自身的“不确定过山车”,用以在课堂中引导分享。
  【活动过程】
  一、导入阶段:真心话健身操
  (一)情境导入
  赶在愚人节的前一天,教育部发布了《关于2020年全国高考时间安排的公告》,公告声明: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新时间为7月7日—8日,比以往顺延了一个月。当听到“高考延期一个月”的消息后,这段时间你有过哪些情绪反应呢?
  (二)暖身活动
  我们通过“真心话健身操”来做一个自我的情绪觉察。我将呈现几种情绪反应,如果你近期有过类似的情绪体验,请你通过相应的肢体动作来回应。
  (1)如果你曾感到震惊、心态崩了,请左右摆摆头。
  (2)如果你曾感到难以置信、难以接受,请你伸出双手,做两组扩胸运动。
  (3)如果你曾感到无可奈何、无语了,请向前伸展双手,保持10秒。
  (4)如果你曾感到失落、难过、悲伤,请向上伸展双手,保持10秒。
  (5)如果你也曾暗自窃喜,“哈哈,我早就料到啦”,请站起来扭扭腰。
  (6)如果你现在觉得意外中其实也有惊喜,决定乐观对待,“咦,又多了30天来复习,也很不错”,请快速击掌10下。
  ……
  (三) 主题导入
  刚刚我们通过一个小小的热身操,运动了我们经历了一天网课学习后紧绷的身体,也觉察了我们这几天来面对猝不及防的高考延期消息时的种种情绪。的确,消息突如其来,我们不少小伙伴内心很矛盾、心情很复杂、喜忧难判断,既有欢喜又有忧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迎接高考延期这类“意外”的到来。
  设计意图:以学生近期经历的政策变化导入,用肢体运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觉察自身面对“高考延期”生活事件时的情绪反应,既能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动起来,又能引发学生共鸣,让他们看到面对变化时常见的情绪反应,并由此导入主题。
  二、展开阶段:当“意外”敲门时
  (一)前期调查:同学们眼中的“高考延期”   消息公布的第一时间,我就在朋友圈中时刻关注并收集同学们的心情动态。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同学们是如何看待“高考延期”这件事的——
  有同学朋友圈里说,
  ,内心满是忧伤;
  有同学朋友圈里说,
  ,迟迟不敢相信、不想相信;
  有同学朋友圈里说,
  ,内心为此波动很大,不知道现在平复了没;
  有同学朋友圈里说,
  ,欣然接受,让自己有了大动力;
  ……
  (二)教师小结:面对意外之事的常见反应
  面对意外事件,比如这次突然得知“高考延期一个月”,人们通常会有几种反应——
  (1)逃跑:否认、拒绝接受,如迟迟不敢相信、不想接受这一既定事实。
  (2)僵直:蒙圈、呆滞、休克,如“请让我静静,我先缓缓”、延迟反应。
  (3)消极战斗:①如激烈抗议、持续抱怨,如言辞激烈地评论这一政策,即使知道对改变事情的发展方向并无助益。②消极妥协与认命,如认为“此事与我无关,反正做什么都没有用了”,这种自我放弃、消极怠工的反应与应对,往往会产生让人痛心的结果。
  (4)积极战斗:从容不迫、欣然接受、积极调整与应对,如认为“既然已成定局,那么我就好好珍惜这一机会,善用多出来的30天”。这是一种适应性的妥协,是面对外在不可控变化的一种积极应对策略,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调整努力方向和行动策略,并做出行为应对,当别人还在为抱怨、拒绝接受而浪费时间和精力时,我们就已经行动起来,走在前列了。
  这些意外之事的到来之所以会让我们产生上述反应,是因为它们使我们脱离了原有的生活惯性,破坏了我们内心的平衡感,也打破了我们原有的计划与预期,从而让我们出现或长或短的心理失衡状态。这些其实都是人在面对非正常情境、突发状况时普遍存在的、正常的应激反应。
  (三) 知识延伸:常见应激反应的心理机制
  (1)教师提问:怎样的人更容易受到突然变故的影响呢?
  (2)呈现对比情境:以“高考延期”为例。
  ①高三学生、家长、老师、其他年级学生、看客,哪类人群更容易受到影响?
  ②在公布高考延期消息前,人们普遍持有以下三种观念,持有哪种观念的人更容易受到强烈的冲击呢?
  A:“我认为高考一定不会延期!”
  B:“我覺得高考大概率不会延期……”
  C:“按照疫情这形势,还是有这可能性的!”
  ③对于世界的运作和社会的变迁,人们通常会有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持有以下哪种价值观的人更容易受到强烈的冲击呢?
  A:“世界是按照我的想法来运转的!”
  B:“世事无常,一切皆有可能!”
  (3)教师小结:通常而言,只要我们身处其中,就会受到影响,越是利益的直接影响者,影响则越大。那些持有过于绝对化观念、难以接受生活不确定性的人,常常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剧烈影响。反之,那些能够打从心里接受“世事无常”观念、对结果的预期有弹性、能够根据变化灵活调整看问题视角的人,通常没那么容易受到意外变故的影响。
  ①认知灵活度:接受世界是变化的。
  ②结果预期弹性度:心里不止有一种预期,有接受多种结果的心理准备。
  ③理性的认知观念:能及时转变看问题的视角。
  这些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心理弹性”。心理弹性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危机或逆境时,仍能调动个体内外在资源有效应对,快速恢复或维持正常的心理机能。在生活中,突然的处境变化、突发的生活变故、学习及工作上遇到挑战与困难、日常的烦扰与阻碍等,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冲击与压力,而心理弹性便是帮助个人恢复心理平衡、面对困难并适应变化的心理品质。
  设计意图:通过朋友圈中对学生反应的见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应激反应,并通过提问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应激反应的心理机制,认识到“心理弹性”在应对环境变化时的重要性,为下一环节讲解应对策略做好铺垫。
  三、深入阶段:“意外”时的选择
  过渡:那么,我们要如何提升自身的心理弹性,避免让自己深陷糟糕状态,从那些磨人的强烈而持久的情绪,甚至是消极的行为中及时脱身呢?
  (一)一种技术:蝴蝶拥抱
  当我们面对意外之事时,心理的失衡感容易导致身体紧绷和情绪波动。所以我们需要首先让自己放松下来。
  蝴蝶拥抱是一种简单易学、能够让自己快速恢复平静、重拾安全感和掌控感的心理稳定化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像蝴蝶一样拍打翅膀,像我们在自己拥抱自己、安慰自己,可以帮助我们的心理和躯体恢复和进入一种“稳定”状态,它主要用于应对突发事件导致的焦虑、恐慌、失落、缺乏安全感等情绪。
  请跟着老师一起来做练习,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二)开放之心:接纳生活中的不确定
  (1)“不确定过山车”活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少突如其来、超出预期的事件。请将一张空白的纸横竖对折后展开,以长边为准,在纸的左侧按照时间顺序写一写或画一画你印象中高中三年里都发生过哪些突发的、超出预期的事件。如果当时给你带来的体验偏正向,写在上方;如果体验偏负向,写在下方。
  (2)邀请学生分享,小结学生高中三年里不确定事件的共同回忆与特点。
  (3)教师点拨:正如《阿甘正传》电影里所说的,“生活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其实,我们的生活里常常会出现一些难以意料的事情,它们的出现不受我们的意识左右,在我们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前,它们会对我们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我们难以抗拒它们,这时,我们不妨试着用开放灵活的心态去接受世事的无常与生活的惊喜。
  (三)积极赋义:从不确定中习得乐观   (1)书写:请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写一写,回顾这些曾经觉得不容易接受的事情,你现在的态度还和以前一样吗?它们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呢?
  (2)邀请学生分享,引导学生用积极的视角重新定义不确定事件。
  (3)教師通过开放自我故事,点拨学生积极赋义:在过去的两年多里,我的生活中也发生了不少意外之事。两年前爷爷突然有了中风的征兆,我难受之余也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以及家人的珍贵;第一次有学生在我面前情绪崩溃,我久久难以平静,对方的信任也让我感觉到了身上肩负的使命;工作中总出现无数临危受命的任务,接到任务时曾焦虑到失眠,但与此同时,我也在不断地寻求高效、有主次地完成这些所谓的紧急任务的方式方法,现在的自己面对多重压力也并不再像过去那样慌乱了。
  其实,那些曾经让我们难以接受、情绪大起大落的不确定事件,当我们熬过去了,回过头再去看,会发现,它们成了我们宝贵的人生回忆,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有弹性,让我们的生命经历更加丰富精彩。所以,当变化来临时,我们不妨试着去发现或构建它们的积极意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地行动起来。
  (4)邀请学生学以致用,重新赋义近期的遭遇:拿我们这短短两个月的经历来说,尽管我们见证了各种政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经历了心情的跌宕起伏,但我们要充分相信,这些经历不会白费,它们正在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使我们日后在面对类似的变化时不会像之前那样慌乱。它们让我们成为传奇的一届,因为我们创造并见证了历史。这不一般的经历正在磨砺我们的心智,它们是我们未来人生的宝藏。
  (四)为所当为:以不变应万变
  (1)“弹性预言家”: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我们可以再设想一下,未来还可能发生哪些不确定事件?请在纸的右侧将它写下来,越多越好。
  (2)提问与分享:面对这些可能发生的不确定事件,我们将如何面对呢?
  (3)教师点拨:外部因素并非我们可以随便掌控和改变的,但我们能做的也许是——做足心理准备,积极看待变化,珍惜来之不易的且已经确定的30天,做好时间上与行动上的规划,重整行装再出发。以不变的行动应万变的环境,是我们当下最有力的应对策略!
  设计意图:从情绪、认知、行为等维度,引导学生正确应对环境的变化及不确定事件的出现。通过改编的“不确定过山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高中三年来生活中所发生的不确定事件,并预设未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事件,从而接纳生活中的不确定,并以乐观的心态与积极的行动去拥抱不确定的世界。
  四、结束阶段:拥抱新机遇,静候新成长
  教师总结:人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出现否认、休克、抱怨、妥协等应激反应,都是在面对特殊的环境变化时的正常反应。但如果它过于强烈、过于持久地对我们的行为和生活产生消极、糟糕的影响,我们就需要及时做出一些观念和行为上的调整——学会让自己放松,用开放灵活的心态及积极乐观的视角去看待变化,用有效的行动去应对变化。
  亲爱的同学们,请始终相信,传奇如你们,把握好机遇,你们注定是不平庸的一届!奋斗吧,少年!
  设计意图:进一步总结课堂内容,鼓励学生拥抱新机遇,学会自我赋能。
  【活动反思】
  本堂心理课设计授课于高考延期消息公布后的当周。本课以2020届高三学生的现实处境出发,以“高考延期”事件切入,借助“心理弹性”的理论,以“不确定过山车”活动为探索工具,引导学生觉察自身的心理弹性水平,并深入学习提升心理弹性的方法,如情绪稳定化技术、用弹性的观念看待生活中的不确定、预先应对潜在的不确定等。
  从总体设计来看,本课的亮点在于:一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困境,贴近学生当前的心理需要,在探索应对不确定的经验时,巧妙运用课前从学生生活中搜集的素材(如得知高考延期消息后学生的朋友圈见闻、高中三年里学生共同经历的生活事件),能引发学生的普遍共鸣,并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看到自己的积极经验,将零散的体验整合为生涯的智慧;二是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改编“不确定过山车”活动,引导学生跳出限制性思维,从延长时间线的视角重新审视过去事件的影响,重构对不确定事件的认识,进而学会接纳与预先应对;三是在分享应对策略时,教师能以开放的心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既有利于引导真诚、开放分享的氛围,又起到了榜样示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艳,范方,陈世键,等.心理弹性、负性生活事件和抑郁症状的关系:钢化效应和敏化效应[J].心理科学,2014,37(6):1502-1508.
  [2] 孙仕秀,关影红,覃滟云,等.青少年社会支持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1):114-118.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高中部,深圳,5180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其他文献
〔摘要〕角色扮演技术是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把它应用到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当中,能够起到展现问题冲突、培养同理心、舒缓学生情绪、加强社会技能的作用。  〔关键词〕角色扮演技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1-0036-03  台湾学者李坤崇认为,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以全班学生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借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小马(化名),男生,16岁,高二文科在读,喜欢读书和写作。第一次咨询前两个月在某三甲医院精神科做诊断,诊断结果为:中度抑郁与中度焦虑。抑郁与焦虑症状已经影响到他的学习,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没有动力、心情写作业,为了缓解症状停课半个月外出旅行,但效果不佳。存在自伤行为,在身体症状发作时会捏自己的胳膊内侧,用笔戳自己的手掌。有自杀念头但未曾实施,多次在咨询中表露:“自己在不在这
〔摘要〕问题是通向理解之门的钥匙。来源于学生切身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对这些问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进行分析,能够引发有质量的关注。问题解决导向的心理健康微课正是以此为主线,通过对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聚焦、分析、解决,进而达成教学目标。内容设计要求短小精悍,焦点明确,解读合理。问题解决导向微课要求具有问题聚焦贴合学情、问题分析理论科学、问题解决具体可操作的特征。其核心是以问题为引导,以解决问题
〔摘要〕关于价值观探索的生涯教育课应该怎么上?除了呈现价值观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观。本文从六个方面探索了高中职业生涯教育课上应该如何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生涯教育;价值观;教研活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9-0064-02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五早晨,上海市崇明区高中心理教师们观摩了一节主题为价值观探索的生
〔关键词〕性别意识;性别平等;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0-0044-03  【活动背景】  中小学开展性别平等教育,是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目标的重要措施,也是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创新实践。积极推动性别平等教育进校园,把性别平等理念的种子植根孩子心中,有利于培育具有男女平等价值观的新一代。  【活动目标】  1.认
〔摘要〕既然人的一生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也可以不斷成长,那么就不该用“固定型思维”的方式去看待人生中的那些阶段性失败,更不该用自己某一阶段的过失与失败去禁锢自己的一生。在3个有哲理性故事的陪伴下,通过咨询、整理、复盘,记录自己与心理咨询的一段旅程,也记录自己的不断成长,同时,学会感恩、学会敬畏,学会爱与陪伴,并找到人生幸福的方向和意义——做一名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心理教师。  〔关键词〕成长型思维;固定
〔摘要〕“颜值”这个网络新词在不经意间成了周围人群广泛使用的形容词,特别是青春校园内,本是挥洒汗水、勇攀高峰的年龄,却被其困扰。本文的主人公小苗便是这样,她因自己长得丑而困惑,整天心情抑郁,出现睡眠问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课上睡觉,不认真听课,同时与班级男生存在矛盾,有时甚至是肢体冲突,她一直有疑惑:我很丑,温柔还有用吗?  〔关键词〕认知行为疗法;恶劣心境;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
〔关键词〕创伤应激障碍;辅导个案;初三女生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小灵(化名),初三女生。右手打着绷带,在好友的搀扶下走进咨询室。不自然的微笑,犹疑不定的眼神,呆滞僵硬的坐姿,言谈举止中,让人明显地感受到她内心的紧张与焦虑,恰似一只惊弓之鸟。  二、主要问题概述  两个月前的一天傍晚,放学时分,下着瓢泼大雨,小灵只手打伞骑车行进在茫茫的雨幕之中。天色渐渐暗淡,路的拐角处,小灵右手失控,连车带人摔
〔摘要〕五年级的一个安静的小男生突然变得不敢来上学,在学校时会中途突然哭着要妈妈来接,害怕妈妈一天一天地变老,害怕身边的亲人离世。对死亡充满了恐惧感。班主任和家长及时寻求心理教师的帮助。心理教师运用意象对话、来访者中心等技术帮助小男生感受与恐惧共处,最后他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关键词〕死亡恐惧;意象对话;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
〔关键词〕小学生;自我认知;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4-0032-03  【活动理念】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概念的形成期,他们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或自傲的极端心理。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相信自己;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