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时的很多个傍晚,我在长满青草的山上放牛,常常不由自主地看着山下那条扭曲爬行的土路,企盼能发现一个人正在向村子走来。他在远处山顶出现的时候,只能是一个黑点,在很长的时间中他还是一个黑点,但我知道他走着,所有在路上的人都是会走的。突然他消失了,或者说是那条小路踅进了山坳,是路带着他同时消失了。我还是望着,他终究要出现的,在此之前路早已从山坳转过来了。果然是那样。不过已不是原先的黑点,而是有了清晰的人的廓影,他正走近我伫立的山脚。他稳稳地走着他的路。不紧不慢地走,有时他的衣扣是解开的,露出里面黑色的毛衣或白色的衬衫,而外面的衣襟就像是半掩半开的两扇门,随了他的脚步或开或合地潇洒着;他的头发浓黑粗壮,脸庞白皙,或许是赶路沁出了细汗,他轻巧而优雅地掏出方方的一块白手帕,迅疾而从容地擦去那些令他燥热的汗粒。如果我这时嘿地脆叫一声,他一定是机警地顿住脚,仰脸看着山上,神情有些疑惑,但绝不仓皇,他微眯着眼搜寻着,而我却缩身于草丛之中了,紧张地倾仄耳朵,谛听着山下他的动静,但我听到的是一阵心的狂跳。他沉着地不开口,没有发现什么,便又开步赶路了。我有些失望与不满,拾一颗细石子朝脚步声扔去,可他照样走着,嘁喳嘁喳地走着,大步有力得很。我很委屈,却也无奈,只好站起来,像电影里那样大喝一声:站住!他就站住了,再一次往山上看,他看到我了,微微一笑,轻轻而中气十足地说一声,调皮!我的泪水便滂沱了。
时间长了,和我一同放牛的伙伴都知道我这样做的原因了。我是在等候我父亲的归来。有时他们也陪我站着,脚下的草棵摇曳,牛群在坡上哞叫追逐,斜阳把我们淹浸在无边的凄迷中,一排参差的影子从山崖上跌落下去,直直地横在路上。我想,他们是羡慕我有这样的父亲吧?
往往是把牛送进了厩栏,天就黑了下来,母亲已开始做夜饭了。我有时看着母亲消瘦憔悴的黄脸和她那乱蓬蓬的枯发,怎么也不能相信她就是我父亲的妻子。那时我就觉得母亲配不上父亲,不免为父亲委屈着。他应该娶一个城里的比母亲年轻漂亮的女人,而且我相信父亲是能那样的,那样,我们的家就在城里了,我当然也在父亲的城里了……
忽然我闻到一股烧焦味,忙叫母亲,母亲胡乱地淬了些水在锅里,盖上锅盖对我说了声:别吵。她倚着灶壁静静地倾听什么。不久我听到一阵微弱的音乐,声音相当遥远,我知道那是家里的广播响了,它就贴挂在灶屋的门框上方。在这个时刻,母亲总是凝神倾听,我知道村里的人也都一样在听。我看到母亲的脸上渐渐绽出了笑意,我相信村里的人也都自得地笑了,他们都听到了我父亲的大名和他写的新闻。父亲是县里的报道员,他的稿子除了在本县广播外,还频繁地刊印在省、市报的头版,有时还上了头条。
往往也是这个时候,家里的门就被敲响了,不待母亲和我反应过来,父亲就推门而入了。父亲微微笑着,反手将门掩上;母亲欢悦地说,刚听你的文章呢,神情竟有些羞涩。父亲仍微笑着,踱步似的向我走来。我在灶洞边呆住了,脸烧得通红,直冒细汗,身子抖抖地战栗着。近在咫尺的父亲是那样夺目,使我无法看清,只觉得父亲笑容璀璨地走近我,俯下身摸摸我的脸,他的手指修长白净,手掌松软细腻,接着父亲就把我拥进了怀里。啊,我的父亲,但愿你天天归来!
小哎,打酒去,母亲这时吩咐着我。
待我提着沉沉的酒壶晃晃而归,父亲正坐在桌前翻阅着我的作业本,我的书包已从墙上的木钉上取下放在了父亲的身边。我把酒壶轻轻放在桌上,依着父亲的肩膀,希望能得到他的表揚,可父亲只是一页页翻着,不说一句话,有时点点头,一如先前地微笑着。母亲在灶台前显得空前活跃,忙碌得十分快活,她一边炒着菜,一边用筷子打着碗里的蛋,嗒嗒嗒地像是在敲奏一首古典的音乐。父亲最后检查的总是我的作文,我探身将本子按住,不让父亲打开。我的作文写得很一般,村小的民办老师经常说我:“看你父亲多会写!同学哪,要向你父亲学习啊!”父亲也不急,说,让我看看吧,怕什么呢?母亲也出来帮腔,小哎,让你爸看嘛,让他教教你好哩。我不好意思地说,那你不准笑我,就将手移开了。父亲就读起作文来了,但父亲还是笑起来,先是哧哧的,抑不住了,就嘿嘿的,然后就哈哈的。恼得我直摇父亲的手臂说,不准你笑,不准你笑。父亲笑着说,太有意思了;说着从衣袋里取出笔来,帮我改错别字和病句,边改还边告诉我一些作文的道理。“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父亲最后总是这样说,表情严肃认真得很。
母亲这时把菜端了上来,酒也温热了,一家人就在一个饭桌吃了。
家依然是静静的,但已是弥漫着无边的愉悦与亲情了。
回来的父亲第二天是不走的,母亲早早地起来做饭,她知道城里早饭是很早的。墙上的匣子咝啦咝啦地响,像是锅里炒菜的声音。这时父亲也起床了,坐在灶下帮母亲烧火,耳朵捕捉着广播的声音,他一定是在听自己写的新闻吧。饭做好了就热在锅里,曙色熹微中,母亲就要下地做活了,走时把我推醒,说,小哎,放牛了。我懒懒地穿好衣服,看见父亲在厅堂里拿挂在墙上的锄,母亲却不让,父亲说,难得回来,帮家里做些事,省得你那么累。可母亲就是不让,母亲说,你吃不消的,事又不多,我做得过来。有的时候,父亲出现在牛厩旁,悄声说,我们放牛去。我说,娘会骂我的。父亲说,不怕的,山上空气好,还可以看风景,我小时候也是放过牛的。我拗不过他,心里却很高兴,父亲在家停留的时间太短,我是很想同他在一起的。
在山上,牛们静心吃草,尾巴悠闲地扬动着。父亲坐在山石上,眯缝着眼看山下的村子,有时也看着那条蜿蜒的山路,看着连绵的远山和柔和的日头,我和伙伴们齐齐地围在他的身边,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极目天边,知道远山以外有一座城,而身边的父亲就是从那座城里来的人,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
这一天是那么快乐和短暂,父亲在家里又住了一个晚上,就要回他的城里去了。母亲总是对我说,小哎,送送你爸。我便赶着牛送父亲上路,到了山脚,我把牛赶上山去,父亲对我说,我走了。
我心里难受极了,眼里噙着泪花,终于把埋在心底的话说给父亲: 爸,什么时候带我去城里呢?
父亲寻思片刻,望着远方的小路,又回首那不远的村子说,等你放假时再说吧,那时让你娘带你一同进城住几天。
我咬咬下唇说,我好想去啊。
父亲拍拍我的肩说,崽啊,县城也是那个样子;崽啊,好好读书,将来到外面更大的天地去。
我迷茫而使劲地点点头,目送着父亲一步步远我而去,泪水已夺眶而出了。快到山坳时,父亲转过身,朝我挥挥手,喊了句什么,就消失了。待他从山坳那端出现时,父亲已是一个黑点渐渐小去,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弯弯的路上了。
随着作业本上的红钩越来越多,家里的墙上贴满了我的奖状,以至以后父亲回来,我都十分主动地将日渐隆起的书包捧着给他,而父亲的笑声一次比一次更响亮更爽朗。
好崽啊,好崽,父亲把我抱起,满心喜悦地夸奖着我。
那些常来我家串门的乡亲赞叹地对我母亲说,有出息啊,活脱脱是他父亲的坯。
可是我还是渴望能早日去父亲的城里看看,它激励着我,更撩拨着我,盼望假期尽快到来。而青黄的稻子真切地告诉了我,天气是越来越热了,假期也愈来愈近了。
我和母亲手执禾镰吃力地直起酸涩的腰背,四周的田野十分空旷,大片大片的金黄稻子收完了,只留下规规矩矩的密集禾茬。我对母亲说,这下我们可以进城了。母亲竟然没有吭声,挑起谷子回家去了。我的情绪顿时沮丧万分,觉得母亲真是个不守信用的人,暑假刚开始时,我闹着要进城,母亲却说等割完了稻子再去。
整整一天,我都没理母亲,母亲也不在意,静静在日头下晒着稻子。晚上我气恨恨地早睡了,心里却定了主意,明天我偷偷地去父亲的城里,我相信父亲的名声那么响,到了城里随便问哪一个人都能找到他。
第二天大清早,天还没完全醒过来,窗外还有些黑,我就蹑手蹑脚摸下床,我要趁母亲沉睡时上路,这样,赶路也凉快些。这时却听得灶屋咣咣响,好像是掀锅盖的声音,我擦眼一看,还亮着灯,是母亲起来了么?我不由得着急起来,要出家门非要从灶屋经过不可,但我还是走出了睡屋,原来母亲在烧火做饭。
母亲有些惊讶地说,天还没亮,你怎么不睡?
我装作没事的样子说,天太热,睡不着,还是放牛去。
说着慢腾腾走到屋外,只要出了家门,就可以去了,我心里暗自高兴地想。
母亲却说,不要去了。
我吓了一跳,以为她察觉了我的心思,有些慌神地问,怎么不要去了?
母亲笑吟吟地说,今天我们进城去,饭都快好了呢。
我惊喜得叫起来:真的?
母亲说,还会骗你,顺便把鸡蛋卖了。
去城里,还卖什么鸡蛋,多难看!
不是到城里卖,到镇上卖,卖完了才去城的。
不会留到以后卖么?
大热天,蛋容易坏,不卖就糟蹋了。
我想,管他呢,反正能去城里就行了。
镇里的街道就在公路上。刚割了稻子,赶集的人特别多,拥拥匝匝地把路给阻了,来往的车辆在街的两端开不过去,便不停地揿着喇叭,可熙熙攘攘的人流挤来挤去,弄得那些车子毫无办法。直到母亲将蛋卖掉一小半时,那些车子才蜗牛似的爬了过去。
最后开过去的是一辆客车,车厢里挤满了人,母亲就指着说,看,那是去城里的。
我莫名地激动着,急急地问,去城里还有多远呢?
七十多里吧,要好几块钱的车费呢,母亲答道。
我望着那条通往城里的公路发痴,被阻的车子陆续开过去了,喧腾的尘土渐渐平静下来。这么说,我是去过城里的,只是我那时太小不记事,可是城是什么样子呢?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便仰头远眺,除了那越来越缥缈的远山,我什么也没有看到。
日头偏西的时候,母亲终于把蛋卖完了,街上的人也散了许多。这时,一辆客车开来了,我拽着母亲的手奔跑过去,车子刚刚停稳,我和母亲就上去了。车子摇摇晃晃地开动了,田野和树木纷纷向后退去。
突然,嘎的一声,车子停住了,我站起来喊道,司机,快走啊!司机也不答话,打开车门跳了下去。
我站起身来,看见前面停了一大串车。客车上的人都下去了,只剩下母亲和我守在车上。那些人纷纷往前面跑去,不久就有人跑回来了,说是前面的弯道上两辆车相撞把路给阻了。司机也回来了,扬着手大嚷,退票,退票,去不成了。
车子把我们拉回了镇上,母亲拉着我的手说,天快黑了,我们回家去吧。
我站在地上不动,不停地埋怨母亲不该卖蛋,要不我们早就到城里了。
母亲安慰我说,以后去吧,你爸在城里,还没有去的时候么?
我无奈地跟着母亲向家的方向走去,听得自己的沙啦的脚步声,身后那遥远的城愈是遥远了。
之后是夏种,把收割后的田野翻过来,栽下稻子、大豆和番薯;刚缓过气,田里的庄稼返青了,就开始耘禾、锄草和松土,这样忙了二十来天,秋天就到了。学校的钟声就要敲响,去城里的日子渺茫得毫无着落。
开学的前一天晌午,父亲意外地回来了,母亲惊奇地问,今天又不是礼拜六,你怎么有空回来?父亲走得满头大汗,喘着气说,有点事。母亲赶忙给父亲做饭,一边叫我打酒去。我对父亲笑了笑,就走出了家门。
回家的时候,在门口听见父亲说,主要是城里的条件和师资比乡下好,我想还是把他转到城里去读书……手续我都办妥了,明天就带他走……
半晌,母亲才说,这孩子老想去城里,你可要管得紧些,不要由他东奔西跑地玩。
父亲说,这个你不要担心,其实城里也只有那么大,没什么好玩的,时间久了,自然就安心了。
我的心不由得怦怦乱跳,叫着跑进家里。母亲看我一眼说,这下好了,省得你隔三岔五闹进城……
吃过晚饭,母亲叫我和父亲早早睡下,明天好赶路。我怎么也合不拢眼,便趴在床上隔帐子看母亲在灯下收拾我的行装。后来她发现有一件衣服的扣子掉了,便找来针线准备缝上。我看见母亲一只手将那根亮亮的针举在眼前,一只手扯一根白线在嘴里咬了咬,然后将咬直的线头举起来,对着细小的针眼,晃晃地将那根白线穿了过去。
看着看着,我恍惚起来,觉得那根白线起伏起来,变成了一条悠长弯曲的小路,小路上我和父亲走出了村子,消失在山坳之中,待我们在母亲的凝望中再现时,我们已是一大一小两个黑点,渐渐远去、远去,最后消失在小路尽头,唯白线似的山路穿越在天地之间……
多年以后,我考上了大学,在省城待了四年,学会了普通话和踢足球;在每个假期回家时,竟觉得父亲的城一天比一天小了,便生出滞留省城的念头,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说,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但后来我还是被分回到父亲的城里,而且与父亲同在一个大院上班。父亲明显地老了,皱纹和白发日渐增多,他见我神情沮丧、心灰意懒的样子,便说,你别这样,毕竟离家近些么,其实再好的地方生活久了,人都会腻味的,便想去另一个更好的地方。我默默无语,心想,那总比在小城好啊!过了一年,父亲退休了,我劝父亲把母亲接到城里来,这样一家人就在一起了。父亲不肯,他说,我在这个地方也待腻了,还是回乡下好,清静,空气又好,还可以帮你母亲做些农活。父亲便回到了母亲的村里,临走时父亲又说,我走了,你在这里好好工作,别三心二意的了……那语气,似乎是把这座城交给我了。
后来,我结婚了,很快就有了儿子,日子虽然重复着过,但也过得平平静静滋滋潤润的,少年时的激情和幻想在消退,就像是一件越洗越旧的衣服。有时看着活泼可爱的儿子,就感叹地想,以后就看他的了……
现在,我就坐在深夜的灯下回想着当年神往父亲的城的情景,觉得是那样遥远的亲近,但我怎么也想不起当年父亲的模样来了。时光的流逝,总是模糊着许多值得珍重的记忆。我想,什么时候有空回去看看我那日渐衰老的父亲呢,哦,还有母亲!在许多的傍晚,他们会倚着家门遥望那条发白的小路,期盼我的归来吗?
窗外的小城正静谧地酣睡着。
时间长了,和我一同放牛的伙伴都知道我这样做的原因了。我是在等候我父亲的归来。有时他们也陪我站着,脚下的草棵摇曳,牛群在坡上哞叫追逐,斜阳把我们淹浸在无边的凄迷中,一排参差的影子从山崖上跌落下去,直直地横在路上。我想,他们是羡慕我有这样的父亲吧?
往往是把牛送进了厩栏,天就黑了下来,母亲已开始做夜饭了。我有时看着母亲消瘦憔悴的黄脸和她那乱蓬蓬的枯发,怎么也不能相信她就是我父亲的妻子。那时我就觉得母亲配不上父亲,不免为父亲委屈着。他应该娶一个城里的比母亲年轻漂亮的女人,而且我相信父亲是能那样的,那样,我们的家就在城里了,我当然也在父亲的城里了……
忽然我闻到一股烧焦味,忙叫母亲,母亲胡乱地淬了些水在锅里,盖上锅盖对我说了声:别吵。她倚着灶壁静静地倾听什么。不久我听到一阵微弱的音乐,声音相当遥远,我知道那是家里的广播响了,它就贴挂在灶屋的门框上方。在这个时刻,母亲总是凝神倾听,我知道村里的人也都一样在听。我看到母亲的脸上渐渐绽出了笑意,我相信村里的人也都自得地笑了,他们都听到了我父亲的大名和他写的新闻。父亲是县里的报道员,他的稿子除了在本县广播外,还频繁地刊印在省、市报的头版,有时还上了头条。
往往也是这个时候,家里的门就被敲响了,不待母亲和我反应过来,父亲就推门而入了。父亲微微笑着,反手将门掩上;母亲欢悦地说,刚听你的文章呢,神情竟有些羞涩。父亲仍微笑着,踱步似的向我走来。我在灶洞边呆住了,脸烧得通红,直冒细汗,身子抖抖地战栗着。近在咫尺的父亲是那样夺目,使我无法看清,只觉得父亲笑容璀璨地走近我,俯下身摸摸我的脸,他的手指修长白净,手掌松软细腻,接着父亲就把我拥进了怀里。啊,我的父亲,但愿你天天归来!
小哎,打酒去,母亲这时吩咐着我。
待我提着沉沉的酒壶晃晃而归,父亲正坐在桌前翻阅着我的作业本,我的书包已从墙上的木钉上取下放在了父亲的身边。我把酒壶轻轻放在桌上,依着父亲的肩膀,希望能得到他的表揚,可父亲只是一页页翻着,不说一句话,有时点点头,一如先前地微笑着。母亲在灶台前显得空前活跃,忙碌得十分快活,她一边炒着菜,一边用筷子打着碗里的蛋,嗒嗒嗒地像是在敲奏一首古典的音乐。父亲最后检查的总是我的作文,我探身将本子按住,不让父亲打开。我的作文写得很一般,村小的民办老师经常说我:“看你父亲多会写!同学哪,要向你父亲学习啊!”父亲也不急,说,让我看看吧,怕什么呢?母亲也出来帮腔,小哎,让你爸看嘛,让他教教你好哩。我不好意思地说,那你不准笑我,就将手移开了。父亲就读起作文来了,但父亲还是笑起来,先是哧哧的,抑不住了,就嘿嘿的,然后就哈哈的。恼得我直摇父亲的手臂说,不准你笑,不准你笑。父亲笑着说,太有意思了;说着从衣袋里取出笔来,帮我改错别字和病句,边改还边告诉我一些作文的道理。“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父亲最后总是这样说,表情严肃认真得很。
母亲这时把菜端了上来,酒也温热了,一家人就在一个饭桌吃了。
家依然是静静的,但已是弥漫着无边的愉悦与亲情了。
回来的父亲第二天是不走的,母亲早早地起来做饭,她知道城里早饭是很早的。墙上的匣子咝啦咝啦地响,像是锅里炒菜的声音。这时父亲也起床了,坐在灶下帮母亲烧火,耳朵捕捉着广播的声音,他一定是在听自己写的新闻吧。饭做好了就热在锅里,曙色熹微中,母亲就要下地做活了,走时把我推醒,说,小哎,放牛了。我懒懒地穿好衣服,看见父亲在厅堂里拿挂在墙上的锄,母亲却不让,父亲说,难得回来,帮家里做些事,省得你那么累。可母亲就是不让,母亲说,你吃不消的,事又不多,我做得过来。有的时候,父亲出现在牛厩旁,悄声说,我们放牛去。我说,娘会骂我的。父亲说,不怕的,山上空气好,还可以看风景,我小时候也是放过牛的。我拗不过他,心里却很高兴,父亲在家停留的时间太短,我是很想同他在一起的。
在山上,牛们静心吃草,尾巴悠闲地扬动着。父亲坐在山石上,眯缝着眼看山下的村子,有时也看着那条蜿蜒的山路,看着连绵的远山和柔和的日头,我和伙伴们齐齐地围在他的身边,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极目天边,知道远山以外有一座城,而身边的父亲就是从那座城里来的人,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
这一天是那么快乐和短暂,父亲在家里又住了一个晚上,就要回他的城里去了。母亲总是对我说,小哎,送送你爸。我便赶着牛送父亲上路,到了山脚,我把牛赶上山去,父亲对我说,我走了。
我心里难受极了,眼里噙着泪花,终于把埋在心底的话说给父亲: 爸,什么时候带我去城里呢?
父亲寻思片刻,望着远方的小路,又回首那不远的村子说,等你放假时再说吧,那时让你娘带你一同进城住几天。
我咬咬下唇说,我好想去啊。
父亲拍拍我的肩说,崽啊,县城也是那个样子;崽啊,好好读书,将来到外面更大的天地去。
我迷茫而使劲地点点头,目送着父亲一步步远我而去,泪水已夺眶而出了。快到山坳时,父亲转过身,朝我挥挥手,喊了句什么,就消失了。待他从山坳那端出现时,父亲已是一个黑点渐渐小去,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弯弯的路上了。
随着作业本上的红钩越来越多,家里的墙上贴满了我的奖状,以至以后父亲回来,我都十分主动地将日渐隆起的书包捧着给他,而父亲的笑声一次比一次更响亮更爽朗。
好崽啊,好崽,父亲把我抱起,满心喜悦地夸奖着我。
那些常来我家串门的乡亲赞叹地对我母亲说,有出息啊,活脱脱是他父亲的坯。
可是我还是渴望能早日去父亲的城里看看,它激励着我,更撩拨着我,盼望假期尽快到来。而青黄的稻子真切地告诉了我,天气是越来越热了,假期也愈来愈近了。
我和母亲手执禾镰吃力地直起酸涩的腰背,四周的田野十分空旷,大片大片的金黄稻子收完了,只留下规规矩矩的密集禾茬。我对母亲说,这下我们可以进城了。母亲竟然没有吭声,挑起谷子回家去了。我的情绪顿时沮丧万分,觉得母亲真是个不守信用的人,暑假刚开始时,我闹着要进城,母亲却说等割完了稻子再去。
整整一天,我都没理母亲,母亲也不在意,静静在日头下晒着稻子。晚上我气恨恨地早睡了,心里却定了主意,明天我偷偷地去父亲的城里,我相信父亲的名声那么响,到了城里随便问哪一个人都能找到他。
第二天大清早,天还没完全醒过来,窗外还有些黑,我就蹑手蹑脚摸下床,我要趁母亲沉睡时上路,这样,赶路也凉快些。这时却听得灶屋咣咣响,好像是掀锅盖的声音,我擦眼一看,还亮着灯,是母亲起来了么?我不由得着急起来,要出家门非要从灶屋经过不可,但我还是走出了睡屋,原来母亲在烧火做饭。
母亲有些惊讶地说,天还没亮,你怎么不睡?
我装作没事的样子说,天太热,睡不着,还是放牛去。
说着慢腾腾走到屋外,只要出了家门,就可以去了,我心里暗自高兴地想。
母亲却说,不要去了。
我吓了一跳,以为她察觉了我的心思,有些慌神地问,怎么不要去了?
母亲笑吟吟地说,今天我们进城去,饭都快好了呢。
我惊喜得叫起来:真的?
母亲说,还会骗你,顺便把鸡蛋卖了。
去城里,还卖什么鸡蛋,多难看!
不是到城里卖,到镇上卖,卖完了才去城的。
不会留到以后卖么?
大热天,蛋容易坏,不卖就糟蹋了。
我想,管他呢,反正能去城里就行了。
镇里的街道就在公路上。刚割了稻子,赶集的人特别多,拥拥匝匝地把路给阻了,来往的车辆在街的两端开不过去,便不停地揿着喇叭,可熙熙攘攘的人流挤来挤去,弄得那些车子毫无办法。直到母亲将蛋卖掉一小半时,那些车子才蜗牛似的爬了过去。
最后开过去的是一辆客车,车厢里挤满了人,母亲就指着说,看,那是去城里的。
我莫名地激动着,急急地问,去城里还有多远呢?
七十多里吧,要好几块钱的车费呢,母亲答道。
我望着那条通往城里的公路发痴,被阻的车子陆续开过去了,喧腾的尘土渐渐平静下来。这么说,我是去过城里的,只是我那时太小不记事,可是城是什么样子呢?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便仰头远眺,除了那越来越缥缈的远山,我什么也没有看到。
日头偏西的时候,母亲终于把蛋卖完了,街上的人也散了许多。这时,一辆客车开来了,我拽着母亲的手奔跑过去,车子刚刚停稳,我和母亲就上去了。车子摇摇晃晃地开动了,田野和树木纷纷向后退去。
突然,嘎的一声,车子停住了,我站起来喊道,司机,快走啊!司机也不答话,打开车门跳了下去。
我站起身来,看见前面停了一大串车。客车上的人都下去了,只剩下母亲和我守在车上。那些人纷纷往前面跑去,不久就有人跑回来了,说是前面的弯道上两辆车相撞把路给阻了。司机也回来了,扬着手大嚷,退票,退票,去不成了。
车子把我们拉回了镇上,母亲拉着我的手说,天快黑了,我们回家去吧。
我站在地上不动,不停地埋怨母亲不该卖蛋,要不我们早就到城里了。
母亲安慰我说,以后去吧,你爸在城里,还没有去的时候么?
我无奈地跟着母亲向家的方向走去,听得自己的沙啦的脚步声,身后那遥远的城愈是遥远了。
之后是夏种,把收割后的田野翻过来,栽下稻子、大豆和番薯;刚缓过气,田里的庄稼返青了,就开始耘禾、锄草和松土,这样忙了二十来天,秋天就到了。学校的钟声就要敲响,去城里的日子渺茫得毫无着落。
开学的前一天晌午,父亲意外地回来了,母亲惊奇地问,今天又不是礼拜六,你怎么有空回来?父亲走得满头大汗,喘着气说,有点事。母亲赶忙给父亲做饭,一边叫我打酒去。我对父亲笑了笑,就走出了家门。
回家的时候,在门口听见父亲说,主要是城里的条件和师资比乡下好,我想还是把他转到城里去读书……手续我都办妥了,明天就带他走……
半晌,母亲才说,这孩子老想去城里,你可要管得紧些,不要由他东奔西跑地玩。
父亲说,这个你不要担心,其实城里也只有那么大,没什么好玩的,时间久了,自然就安心了。
我的心不由得怦怦乱跳,叫着跑进家里。母亲看我一眼说,这下好了,省得你隔三岔五闹进城……
吃过晚饭,母亲叫我和父亲早早睡下,明天好赶路。我怎么也合不拢眼,便趴在床上隔帐子看母亲在灯下收拾我的行装。后来她发现有一件衣服的扣子掉了,便找来针线准备缝上。我看见母亲一只手将那根亮亮的针举在眼前,一只手扯一根白线在嘴里咬了咬,然后将咬直的线头举起来,对着细小的针眼,晃晃地将那根白线穿了过去。
看着看着,我恍惚起来,觉得那根白线起伏起来,变成了一条悠长弯曲的小路,小路上我和父亲走出了村子,消失在山坳之中,待我们在母亲的凝望中再现时,我们已是一大一小两个黑点,渐渐远去、远去,最后消失在小路尽头,唯白线似的山路穿越在天地之间……
多年以后,我考上了大学,在省城待了四年,学会了普通话和踢足球;在每个假期回家时,竟觉得父亲的城一天比一天小了,便生出滞留省城的念头,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说,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但后来我还是被分回到父亲的城里,而且与父亲同在一个大院上班。父亲明显地老了,皱纹和白发日渐增多,他见我神情沮丧、心灰意懒的样子,便说,你别这样,毕竟离家近些么,其实再好的地方生活久了,人都会腻味的,便想去另一个更好的地方。我默默无语,心想,那总比在小城好啊!过了一年,父亲退休了,我劝父亲把母亲接到城里来,这样一家人就在一起了。父亲不肯,他说,我在这个地方也待腻了,还是回乡下好,清静,空气又好,还可以帮你母亲做些农活。父亲便回到了母亲的村里,临走时父亲又说,我走了,你在这里好好工作,别三心二意的了……那语气,似乎是把这座城交给我了。
后来,我结婚了,很快就有了儿子,日子虽然重复着过,但也过得平平静静滋滋潤润的,少年时的激情和幻想在消退,就像是一件越洗越旧的衣服。有时看着活泼可爱的儿子,就感叹地想,以后就看他的了……
现在,我就坐在深夜的灯下回想着当年神往父亲的城的情景,觉得是那样遥远的亲近,但我怎么也想不起当年父亲的模样来了。时光的流逝,总是模糊着许多值得珍重的记忆。我想,什么时候有空回去看看我那日渐衰老的父亲呢,哦,还有母亲!在许多的傍晚,他们会倚着家门遥望那条发白的小路,期盼我的归来吗?
窗外的小城正静谧地酣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