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学习意识、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合作意识的加强和培养.因此,互动学习不仅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中外教育家的理念的传承.在新形势下,开展合作学习、构建互动课堂有其必然性和实践性.一、课堂教学弱化互动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仅限于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把知识的传授、应试技巧的灌输作为教学的全部,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学生的学习是被动接受式.教学的整齐划一,定性了教学的统一性,而教学的一视同仁,掩盖了教学的差异性,忽视了个体差异,背离了分层教学.再者,教学的偏、难、繁、旧等的教学内容的唯书至上、教学方法的落后等,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桎梏于高考的框内,为学生画好了高考的圈,任何学生不得越雷池半步.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化学以备(背)无患、题海战术等将学习和高考划等号,使学习冠上了应试的色彩、功利的特征.传统的教学,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只有规规矩矩地听、唯唯诺诺地服从、言听计从地被问、恭恭敬敬地回答的权利,学生没有选择性、没有问问题的权利、没有怀疑和质疑,把多练、多记作为学习的座右铭和学习的法宝,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和学习,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深入到题海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活动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导致“高分低能”.二、新课标下,建立新型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自主学习、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新课标下,构建互动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灌输的方式,设计真实的情境,促使学生自主思考、乐于探究.
例如,在讲“原子和原子结构”时,教师利用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示意图,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在化学中,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那么,原子不能再分,是不是因为原子是实心的呢?你能不能想象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这个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兴趣,为有效学习打下基础.
2.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
新课标形势下,教师青睐问题教学方式.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探究和合作;设计具有灵活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巧妙地设计问题,是高效课堂的靓点.
例如,在讲“镁和铝”时,教师提出问题:镁在空气中能燃烧,而铝在真空中就可以燃烧,说明什么问题?在讲“镁的性质”时,设计问题:镁在热水中比在冷水里反应迅速,是什么原因?等等.这些问题会使学生乐在其中,积极思考,并主动交流和讨论,点燃了互动之火.
3.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动手实践、创新思维等能力.
例如,在讲“镁和铝与酸的反应”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1)把镁和铝分别投放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2)把镁和铝分别投放到盛有浓硝酸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在工业应用上,铝制的容器可以运送稀盐酸还是浓硝酸?实验的设计、问题的提出,围绕着教学的重点,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镁和铝都与稀盐酸反应,并有H2产生;而镁和浓硝酸反应,但没有气体产生和放出,铝在浓硝酸中被钝化.由实验现象可知,镁制容器和铝制品容器都不能运送稀盐酸,镁也不能运送浓硝酸,铝可以运送浓硝酸.这样,学生在实验、观察中自主构建知识,在讨论交流中使知识的运用得到升华.
4.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提出任务,组织实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的未必是问题的标准答案,也未必会得到问题的答案,但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与人合作,学会了分析,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合作的乐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例如,在讲“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查阅工具书、上网查询、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实验等方式,探究镁和铝的物理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用途.这个作业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把学生从习题堆中拉进生活,从化学学科的应试教育中回归生活、回归化学的广泛运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构建互动课堂,能够真正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强调学生个性的张扬和自我实现,启迪学生的多元思维.通过互动课堂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从而实现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仅限于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把知识的传授、应试技巧的灌输作为教学的全部,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学生的学习是被动接受式.教学的整齐划一,定性了教学的统一性,而教学的一视同仁,掩盖了教学的差异性,忽视了个体差异,背离了分层教学.再者,教学的偏、难、繁、旧等的教学内容的唯书至上、教学方法的落后等,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桎梏于高考的框内,为学生画好了高考的圈,任何学生不得越雷池半步.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化学以备(背)无患、题海战术等将学习和高考划等号,使学习冠上了应试的色彩、功利的特征.传统的教学,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只有规规矩矩地听、唯唯诺诺地服从、言听计从地被问、恭恭敬敬地回答的权利,学生没有选择性、没有问问题的权利、没有怀疑和质疑,把多练、多记作为学习的座右铭和学习的法宝,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和学习,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深入到题海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活动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导致“高分低能”.二、新课标下,建立新型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自主学习、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新课标下,构建互动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灌输的方式,设计真实的情境,促使学生自主思考、乐于探究.
例如,在讲“原子和原子结构”时,教师利用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示意图,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在化学中,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那么,原子不能再分,是不是因为原子是实心的呢?你能不能想象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这个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兴趣,为有效学习打下基础.
2.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
新课标形势下,教师青睐问题教学方式.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探究和合作;设计具有灵活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巧妙地设计问题,是高效课堂的靓点.
例如,在讲“镁和铝”时,教师提出问题:镁在空气中能燃烧,而铝在真空中就可以燃烧,说明什么问题?在讲“镁的性质”时,设计问题:镁在热水中比在冷水里反应迅速,是什么原因?等等.这些问题会使学生乐在其中,积极思考,并主动交流和讨论,点燃了互动之火.
3.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动手实践、创新思维等能力.
例如,在讲“镁和铝与酸的反应”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1)把镁和铝分别投放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2)把镁和铝分别投放到盛有浓硝酸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在工业应用上,铝制的容器可以运送稀盐酸还是浓硝酸?实验的设计、问题的提出,围绕着教学的重点,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镁和铝都与稀盐酸反应,并有H2产生;而镁和浓硝酸反应,但没有气体产生和放出,铝在浓硝酸中被钝化.由实验现象可知,镁制容器和铝制品容器都不能运送稀盐酸,镁也不能运送浓硝酸,铝可以运送浓硝酸.这样,学生在实验、观察中自主构建知识,在讨论交流中使知识的运用得到升华.
4.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提出任务,组织实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的未必是问题的标准答案,也未必会得到问题的答案,但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与人合作,学会了分析,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合作的乐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例如,在讲“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查阅工具书、上网查询、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实验等方式,探究镁和铝的物理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用途.这个作业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把学生从习题堆中拉进生活,从化学学科的应试教育中回归生活、回归化学的广泛运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构建互动课堂,能够真正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强调学生个性的张扬和自我实现,启迪学生的多元思维.通过互动课堂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从而实现高中化学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