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1982—2008年辽宁省林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了林业投资、劳动力、林业科技进步、产权制度等要素对辽宁省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集体林改下辽宁省林业经济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27年间资本、劳动力、科技进步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4、0.55、0.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7%、19.15%和43.15%,林改作为政策制度因素对于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集体林改;林业;经济增长;产出弹性;贡献率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070-03
引言
集体林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国家林业局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显示,我国集体林总经济价值在20 000亿元以上,面积占我国森林面积的57.55%。从2003年开始,全国开展了新一轮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集体林改),它是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效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改革,以福建、江西、辽宁、浙江等试点省区为先导,取得初步成效后,向全国进行推广。此次集体林改为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林业经济的增长。对于北方第一个开始集体林改的省份——辽宁省来说,林业经济的增长无疑也是衡量其林改成效的主要指标之一,所以笔者选择对辽宁省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辽宁省集体林改自2005年3月开始启动试点,全省林业总产值已从林改前的220亿元增至2008年的543亿元,逐步实现了资源增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目标。然而,集体林改作为制度变迁因素究竟对于林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多大?集体林改前后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经济增长一直都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及制度变迁理论,都对经济增长的源泉及内生机制进行了分析。对于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研究,具体分两个层面,一是单独讨论某一因素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投资、劳动力、科技进步、森林资源等因素与林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林业投资可以推动林业经济的增长、投资与发展之间呈现出密切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张彩虹,1999);劳动力要素是影响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劳动力数量、劳动者素质、劳动者劳动行为、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等都是影响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劳动力动因(魏远竹,2000);科技进步是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第一推动力,应提高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魏远竹,张春霞,2000)等结论。二是系统探讨影响林业经济增长的所有因素,从国民经济和林业系统两个层面建立林业经济增长综合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王立群,2001)。以往学者对于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都是以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而制度学派对经济增长则提出了全新的观点,认为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因素与其说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倒不如说是经济增长的本身,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变迁,一种提供适当个人刺激的有效产权制度体系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诺斯,1994)。此次的集体林改实际上就是一场政府主导与林农利益驱动行为相结合的制度变迁,基于此,集体林改作为制度变迁应该引入到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中去,本研究拟从集体林改后辽宁省整体林业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入手,构建一个包含集体林变量的林业经济增长模型,揭示集体林改下林业增长的源泉。
一、辽宁省林业经济增长现状
按照田宝强(1995)对林业经济增长所作的定义,林业经济增长包括组成林业产业的全部企业的发展与森林资源的增长。结合辽宁省集体林改的实际情况,辽宁省的林业经济增长状况可以用林业总产值及内部各产业结构、林分面积与森林蓄积量等指标的变化来反映。
(一)集体林改前后辽宁省林业总产值及内部各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集体林改后辽宁省林业总产值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率达到25.55%。林业产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林业第一产业结构包括农、林、牧、渔业,农业中包括花卉、茶、桑、果、中药材,林业中包括林木的培育和种植、林产品的采集等。由于2003年国家林业统计对各次产业类别进行了调整,将木材采运业和林业服务业归入林业第一产业,所以在本研究中,为了保持前后年份数据分析的一致性,仍将木材采运业归入第二产业,林业服务业归入第三产业。林业第二产业结构包括采掘业、林木产品加工制造业等。林业第三产业结构包括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林业生态服务、林业专业技术服务等。从辽宁省历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林业第一产业产值同林业总产值上升趋势大体接近,占总产值的比重有微弱的下降,从2001年的71%降低到2008年的59%,但第一产业始终在林业总产值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林业第二产业产值林改前增幅较小,林改后增幅较明显,比重保持相对稳定,这与国家的相关林业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森林采伐限额就制约了木材林产品加工业的壮大。而辽宁省林业第三产业起步较晚,虽有一定的提高,但尚未形成规模,比重仅为4%左右。具体比重变化及增长趋势见表1和图1:
(二)集体林改前后辽宁省林业资源总量变动分析
随着集体林改步伐的不断加快,辽宁省林业资源总量也呈增长的态势,个人及合作造林的热情高涨,林分面积和蓄积量都有所增加,其中,林分面积由林改前的134 303.3万hm2增加到林改后的143 466.7万hm2,蓄积量从林改前的249.14万m3提高到林改后的382.86万m3。全省林业用地面积增加了6.6%,有林地面积增加了5.5%。由于明晰了产权,群众护林积极性显著提高,群众将分到的山林视为自家财产,自觉“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防火、防盗、防病虫害的意识不断增强。辽宁省进行林改的市县在林改后没有发生一起滥砍乱伐等毁林事件。可见集体林改促进了辽宁省林业资源的增长。
二、辽宁省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一)模型建立
本文拟采用C-D生产函数来估计林业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体的计量模型如下:inY=β0A(t)+β11nK+β2inL+β3SD+ε,其中,Y表示产出,K和L分别表示林业资本和劳动投入,β1和β2分别表示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A表示技术的年进步速度,t表示年份序列,SD表示制度虚拟变量,ε为随机扰动项。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说明
本研究中所用到的数据均来自历年的《辽宁省统计年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中国林业年鉴》,选择年份区间是1982-2008年。具体指标为,(1)Y:林业总产值,作为衡量产出的指标,用现行价格除以历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后的产值来计算;(2)K:资金投入,使用年末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标,用现行价格除以历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以后的值来计算;(3)L:劳动力投入,使用林业社会劳动力和林业系统在职人数之和,林业社会劳动力可根据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和农业人口的同比换算得到;(4)SD:集体林改变量,将其作为制度虚拟变量引入模型。
(三)回归结果
用Eviews6.1软件进行OLS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为了反映出集体林改前后辽宁省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所以采用分时段进行估计,从上述回归结果来看,方程的拟合度较高,不存在自相关性。林业资本与劳动力两者的产出弹性之和已经接近1,但始终都小于1,这说明,辽宁省林业产业的规模效益还没有通过市场完全发挥出来。然而,由于集体林改促使辽宁省林业市场不断完善,资本与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之和不断增长,林业发展规模报酬逐步增加,集体林改作为制度因素其产出弹性为0.26,可见其对林业经济增长有正向的推动作用。根据以上的回归结果及相关数据,可以分别计算出集体林改前后辽宁省各影响因素对于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的变化,具体如表3所示:
从要素投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集体林改后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率均有所下降,资本一直对经济增长呈现正的贡献率,但劳动力却在集体林改后出现了贡献率为负值的情况,这是因为林业经济的增长不单纯依靠劳动力的投入,而是越来越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资本的投入,所以,相对林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劳动力投入的变动过小,以至于造成林业劳动力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值的情况出现。另外,林业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增长一直存在较高的贡献率,特别是集体林改后林业科技进步对于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结论
本文将集体林改引入到林业经济增长模型中,对集体林改前后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利用辽宁省1982—2008 年林业统计数据,考察了林业投资、劳动力、林业科技进步、产权制度等要素对辽宁省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一轮集体林改下辽宁省林业经济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27年间林业资本、劳动力、林业科技进步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4、0.55、0.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7%、19.15%和43.15%,林改作为政策制度因素对于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由于林业物质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较大,成为集体林改下辽宁省林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所以应在今后推进林改及完善相应配套措施时,继续加大投资的力度,并且积极依靠科技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彩虹.林业投资与林业经济增长的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魏远竹,任恒棋.劳动力要素与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8).
[3] 魏远竹,张春霞.科技成果转化与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林业经济问题,2000,(6).
[4] 王立群.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及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1,(6).
[5] 傅晓霞,吴利学.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2,(4).
[6] 田宝强.中国林业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7] Yaoqi Zhang, Jussi Unsivuori, Jari Kuuluvainen. Impact of economic reforms on rural forestry In Cnina.Forest police and Economics 1,2000.
[8] Yi Pan, Yaoqi Zhang, and BrettJ. Butler. Trend among family forest owners in Alabama. 1994-2004. South, J, Appl. For 31(3),2007.
Analysis of the forest economic growth factor in the collective forest ownership reform
——Taking Liaoni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AN He,ZHANG Guang-sheng
(Economy management college,Shenya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Shenyang 110866,China)
Abstract: In Liaoning province in 1982, forestr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data, c and d in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paper the forestry investment and labour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roperty and other factors to Liaoning forestry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llective forest reform next to Liaoning province by the forestry economy overall is rapidly rising trend,27 years capital and labou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output of 0.4, 0.55, 0.06, economic growth contribution rate are 37.7%, 72.73% and 19.15 43.15, forest reform system for the forest policy factors for economic growth has a positive role.
Key words: collective forest ownership reform; forest ;economic growth;output elasticity ;contribution rate
关键词:集体林改;林业;经济增长;产出弹性;贡献率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070-03
引言
集体林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国家林业局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显示,我国集体林总经济价值在20 000亿元以上,面积占我国森林面积的57.55%。从2003年开始,全国开展了新一轮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下简称集体林改),它是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效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改革,以福建、江西、辽宁、浙江等试点省区为先导,取得初步成效后,向全国进行推广。此次集体林改为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林业经济的增长。对于北方第一个开始集体林改的省份——辽宁省来说,林业经济的增长无疑也是衡量其林改成效的主要指标之一,所以笔者选择对辽宁省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辽宁省集体林改自2005年3月开始启动试点,全省林业总产值已从林改前的220亿元增至2008年的543亿元,逐步实现了资源增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目标。然而,集体林改作为制度变迁因素究竟对于林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多大?集体林改前后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经济增长一直都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及制度变迁理论,都对经济增长的源泉及内生机制进行了分析。对于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研究,具体分两个层面,一是单独讨论某一因素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如投资、劳动力、科技进步、森林资源等因素与林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林业投资可以推动林业经济的增长、投资与发展之间呈现出密切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张彩虹,1999);劳动力要素是影响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劳动力数量、劳动者素质、劳动者劳动行为、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等都是影响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劳动力动因(魏远竹,2000);科技进步是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第一推动力,应提高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魏远竹,张春霞,2000)等结论。二是系统探讨影响林业经济增长的所有因素,从国民经济和林业系统两个层面建立林业经济增长综合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王立群,2001)。以往学者对于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分析都是以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而制度学派对经济增长则提出了全新的观点,认为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因素与其说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倒不如说是经济增长的本身,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变迁,一种提供适当个人刺激的有效产权制度体系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诺斯,1994)。此次的集体林改实际上就是一场政府主导与林农利益驱动行为相结合的制度变迁,基于此,集体林改作为制度变迁应该引入到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中去,本研究拟从集体林改后辽宁省整体林业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入手,构建一个包含集体林变量的林业经济增长模型,揭示集体林改下林业增长的源泉。
一、辽宁省林业经济增长现状
按照田宝强(1995)对林业经济增长所作的定义,林业经济增长包括组成林业产业的全部企业的发展与森林资源的增长。结合辽宁省集体林改的实际情况,辽宁省的林业经济增长状况可以用林业总产值及内部各产业结构、林分面积与森林蓄积量等指标的变化来反映。
(一)集体林改前后辽宁省林业总产值及内部各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集体林改后辽宁省林业总产值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率达到25.55%。林业产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林业第一产业结构包括农、林、牧、渔业,农业中包括花卉、茶、桑、果、中药材,林业中包括林木的培育和种植、林产品的采集等。由于2003年国家林业统计对各次产业类别进行了调整,将木材采运业和林业服务业归入林业第一产业,所以在本研究中,为了保持前后年份数据分析的一致性,仍将木材采运业归入第二产业,林业服务业归入第三产业。林业第二产业结构包括采掘业、林木产品加工制造业等。林业第三产业结构包括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林业生态服务、林业专业技术服务等。从辽宁省历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林业第一产业产值同林业总产值上升趋势大体接近,占总产值的比重有微弱的下降,从2001年的71%降低到2008年的59%,但第一产业始终在林业总产值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林业第二产业产值林改前增幅较小,林改后增幅较明显,比重保持相对稳定,这与国家的相关林业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森林采伐限额就制约了木材林产品加工业的壮大。而辽宁省林业第三产业起步较晚,虽有一定的提高,但尚未形成规模,比重仅为4%左右。具体比重变化及增长趋势见表1和图1:
(二)集体林改前后辽宁省林业资源总量变动分析
随着集体林改步伐的不断加快,辽宁省林业资源总量也呈增长的态势,个人及合作造林的热情高涨,林分面积和蓄积量都有所增加,其中,林分面积由林改前的134 303.3万hm2增加到林改后的143 466.7万hm2,蓄积量从林改前的249.14万m3提高到林改后的382.86万m3。全省林业用地面积增加了6.6%,有林地面积增加了5.5%。由于明晰了产权,群众护林积极性显著提高,群众将分到的山林视为自家财产,自觉“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防火、防盗、防病虫害的意识不断增强。辽宁省进行林改的市县在林改后没有发生一起滥砍乱伐等毁林事件。可见集体林改促进了辽宁省林业资源的增长。
二、辽宁省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一)模型建立
本文拟采用C-D生产函数来估计林业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体的计量模型如下:inY=β0A(t)+β11nK+β2inL+β3SD+ε,其中,Y表示产出,K和L分别表示林业资本和劳动投入,β1和β2分别表示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A表示技术的年进步速度,t表示年份序列,SD表示制度虚拟变量,ε为随机扰动项。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说明
本研究中所用到的数据均来自历年的《辽宁省统计年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中国林业年鉴》,选择年份区间是1982-2008年。具体指标为,(1)Y:林业总产值,作为衡量产出的指标,用现行价格除以历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后的产值来计算;(2)K:资金投入,使用年末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标,用现行价格除以历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以后的值来计算;(3)L:劳动力投入,使用林业社会劳动力和林业系统在职人数之和,林业社会劳动力可根据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和农业人口的同比换算得到;(4)SD:集体林改变量,将其作为制度虚拟变量引入模型。
(三)回归结果
用Eviews6.1软件进行OLS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为了反映出集体林改前后辽宁省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所以采用分时段进行估计,从上述回归结果来看,方程的拟合度较高,不存在自相关性。林业资本与劳动力两者的产出弹性之和已经接近1,但始终都小于1,这说明,辽宁省林业产业的规模效益还没有通过市场完全发挥出来。然而,由于集体林改促使辽宁省林业市场不断完善,资本与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之和不断增长,林业发展规模报酬逐步增加,集体林改作为制度因素其产出弹性为0.26,可见其对林业经济增长有正向的推动作用。根据以上的回归结果及相关数据,可以分别计算出集体林改前后辽宁省各影响因素对于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的变化,具体如表3所示:
从要素投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集体林改后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率均有所下降,资本一直对经济增长呈现正的贡献率,但劳动力却在集体林改后出现了贡献率为负值的情况,这是因为林业经济的增长不单纯依靠劳动力的投入,而是越来越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资本的投入,所以,相对林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劳动力投入的变动过小,以至于造成林业劳动力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值的情况出现。另外,林业科技进步对林业经济增长一直存在较高的贡献率,特别是集体林改后林业科技进步对于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结论
本文将集体林改引入到林业经济增长模型中,对集体林改前后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利用辽宁省1982—2008 年林业统计数据,考察了林业投资、劳动力、林业科技进步、产权制度等要素对辽宁省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一轮集体林改下辽宁省林业经济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27年间林业资本、劳动力、林业科技进步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4、0.55、0.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7%、19.15%和43.15%,林改作为政策制度因素对于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由于林业物质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较大,成为集体林改下辽宁省林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所以应在今后推进林改及完善相应配套措施时,继续加大投资的力度,并且积极依靠科技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彩虹.林业投资与林业经济增长的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魏远竹,任恒棋.劳动力要素与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8).
[3] 魏远竹,张春霞.科技成果转化与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林业经济问题,2000,(6).
[4] 王立群.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及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1,(6).
[5] 傅晓霞,吴利学.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2,(4).
[6] 田宝强.中国林业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
[7] Yaoqi Zhang, Jussi Unsivuori, Jari Kuuluvainen. Impact of economic reforms on rural forestry In Cnina.Forest police and Economics 1,2000.
[8] Yi Pan, Yaoqi Zhang, and BrettJ. Butler. Trend among family forest owners in Alabama. 1994-2004. South, J, Appl. For 31(3),2007.
Analysis of the forest economic growth factor in the collective forest ownership reform
——Taking Liaoni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AN He,ZHANG Guang-sheng
(Economy management college,Shenya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Shenyang 110866,China)
Abstract: In Liaoning province in 1982, forestr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data, c and d in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paper the forestry investment and labour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roperty and other factors to Liaoning forestry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llective forest reform next to Liaoning province by the forestry economy overall is rapidly rising trend,27 years capital and labou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output of 0.4, 0.55, 0.06, economic growth contribution rate are 37.7%, 72.73% and 19.15 43.15, forest reform system for the forest policy factors for economic growth has a positive role.
Key words: collective forest ownership reform; forest ;economic growth;output elasticity ;contribution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