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电交互:系统性体验设计思维的新范式

来源 :装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化发展趋势深化了家电体验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也为其交互设计的全面升级和融合带来新挑战.本文以系统性体验为研究视角,基于对交互体验框架发展脉络的梳理,结合案例进行论证,提出了系统性交互体验设计新范式,构建出人性化、意义驱动和系统整体视野三个层面的创新维度,并通过创新设计实践予以验证.研究旨在以新的范式和方法为探索家电智能交互体验的未来发展提供积极的支持.
其他文献
马雅可夫斯基与郭小川的革命诗歌在追求独创性诗思的路径、诗歌意象所显露出的诗风、语言广泛的艺术表现力等方面同中有异.两位诗人的作品最大限度地让语言接近观感、让读者真切地感受物象存在的震颤与情感的律动.其差异在于: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反叛文化权威,以独特的语言生产,运用线条与阶梯式排列,体现出造型艺术之美;郭小川的诗歌承旧见新,以兴发感动的唯美意象,拓展了旋律的韵动与乐章式排列,体现出音乐之韵.
陈豹隐是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传播者之一,他留学日本的经历、救国救民的情怀以及与马克思主义播火者李大钊的亲密交往,对于他从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革命实践有着重要影响.陈豹隐以讲授课程、发表文章、公开演讲、著述翻译等方式,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陈豹隐一生留下了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参与革命活动、积极著述翻译、直接参与政治的进步行迹,他翻译和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播撒下思想启蒙的革命火种,众多青年和进步人士在他的影响下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并走上了革命道路.
“黄河”作为集体记忆与民族文化符号,在参与影像叙事与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河东流去》以河流符号与地理空间进行历史事件的灾难叙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家国集体记忆的升华.《黄土地》中“黄河”成为积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文明的内在价值符号.《黄河绝恋》通过不同民族之间的情感故事,建构了历史语境中民族情感和文化心理空间.《百鸟朝凤》将故事设置在黄河岸边传统农耕文明的地理范畴,凸显了故事中的艺术性、民族性与现代性.“以家喻国、家国同构”的创作理念是《黄河喜事》的最大特点,影像实现了对中华民族文化观念、文化记
北宋至清代中期,《国语》的流传以公序本为主.其自北宋治平元年国子监初刊后,在南宋至清各个时期皆有不同程度的再刊和翻刻,其中尤以明代为盛,形成独立的公序本系统,一方面大大普及了《国语》的传播,另一方面又因翻刻较多,渐失原貌,致使后人对其多有不满.实则《国语》明道本与公序本各有长短,应当相互参校、定其瑕瑜,以求其原真.
Kunstkammer,一般被称作“艺术收藏室”或“珍奇屋”,曾经位于柏林宫,可以说是柏林众多博物馆的起源.16世纪,宫廷艺术不仅是王族消遣,也存在于学术文化的语境中.它包含的知识来自非常广泛的领域,是今天博物馆的早期形式.从这个时期开始,自然、艺术和科学的物品都汇集在珍奇屋之中.到了19世纪,柏林成立了很多新的博物馆,珍奇屋所收藏的物品慢慢地流动到不同的收藏当中.如位于柏林市中心的博物馆岛上,1830年成立的柏林日博物馆(Altes Museum)、1855年开业的柏林新博物馆(Neues Museum
期刊
徐中舒是20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其早年成学经历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立密不可分.徐中舒自1929年进入史语所,主持明清内阁大库档案的整理工作,并兼任史语所秘书,同时还完成了大量研究工作,产生出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其所以能有如此成就,一方面是和徐中舒本人良好的学术功底和勤奋求进的优良学风分不开的,同时也与史语所优越的研究环境和学术氛围有着密切关系.
大约从春秋中晚期开始,成都平原等级较高的墓葬出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楚文化因素大量流行,二是具有早期风格的许多随葬品大量出现,反映出此时古蜀社会上层革新与复古两大潮流.这种现象可能与文献记载的古蜀开明氏推行的一系列建立“礼制”的社会变革有关.这次变革是对蜀地传统丧葬观念的一次洗礼,使得三星堆、十二桥文化以来早期古蜀文明的本土文化传统发生断裂,在战国早期,形成了以船棺葬、巴蜀符号等为特色的晚期古蜀文明的峰点.
声色犬马、琴棋书画乃是把歌声、乐声、琴声这类与听觉有关的东西放在第一位.“声”引出了中国文化中有着极其深厚的“听”的传统.战国时期道家文献《文子》中,提出了有重要意义的完整的“听之道”,以《文子》为代表的道家所建立起来的清静、寂声、无为的“听道”哲学反映了从乐的现象到人的情感再到思想的一个思辨过程,本文就此将展开自己一点思考,并讨论儒道两家音乐的基本性格.
期刊
中国专业民歌演唱艺术是20世纪以来中国音乐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结果.一百多年来,中国专业民歌演唱艺术从无到有,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内专业艺术领域成果最多,影响最大,民众接受度和参与度最高的音乐表演形式之一.20世纪以来,在专业民歌演唱发展中,中国声乐表演者借鉴美声唱法训练手段,吸收中国民歌和戏曲演唱的优良传统,逐步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民族声乐歌唱发声和训练体系.专业民歌演唱艺术的发展丰富了中国民族声乐的学科内涵,而民族声乐的学科成熟也反过来提升了专业民歌演唱艺术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