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对照“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标准,再次审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生涯,笔者不禁由衷感到欣慰。本文就谈谈一名美术教师对于“核心素养”问题的理解。
每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人物,都蕴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为了提高学生素养,我组织的“美术作品欣赏月活动”已开展了10多年。活动利用集体备课和课余时间精选中西方美术家、美术作品及学生喜爱的动漫作品,组织学生集中欣赏,书写欣赏感言,然后上传至教学博客,并且结集成册。让学生从中感受艺术家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爱,并在活动中拓宽眼界,提高艺术作品鉴赏能力。此项活动恰恰符合了核心素养中提到的文化基础和自主发展两个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等诸多方面的素养。
从1994年至今,我执教的美术课堂的特色教学内容——美术、贺卡作品展,从开始的几年一届到后来的两年一届再到现在的一年一届,已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整个展览包括总体策划、宣传画的制作、布置展室、作品回顾、标题展板等程序。其中颁奖典礼是美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会逐字逐句书写颁奖词,各部门领导全员到场,致力于让学生在展览中得到锻炼,道德情操得以升华。这项活动使学生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受到培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均有所提升。
2014年5月,我们结合初中美術教材,协同全组教师策划组织了以“中国梦·校园梦”为主题的“手绘线描现场表演赛”。初一、初二年级全员初赛,以自愿和选拔相结合的方式,最后一百七十人参加了表演,盛况空前,影响深远。2016年再次举办“青春的记忆”美术作品现场表演活动,较之上一次表演形式更多样,种类更繁多。这项活动也符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所提出的要求,表现在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提高,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
2015年5月,我带领美术组联合学校学生处组织了“爱·阳光·幸福”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暨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六中学校“飞扬的青春”主题手绘服饰展演活动,活动参与人数近500人。2017年再次策划开展“追古抚今演绎华服色彩飞扬青春留香”主题服饰T台秀,参与人数占到全校学生总数的90%。此外,“手绘服饰·秀”活动是美术组全面将美术课堂扩展到蓝天白云下的理想的实现,带动全体学生参与服饰绘制和服饰走秀活动,使学生获得了一次阳光般的艺术洗礼,也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一经提出,立即在教育领域引起共鸣。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定核心素养将会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改变教育领域内依然大量存在的“唯分数论”的现象。核心素养如何落实?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张绪培的一段话耐人寻味:“有人说,什么是素质?当你把在学校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质。”我的美术课堂正在思索如何将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出应有奉献。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念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教育教学,思考学校的一切活动。核心素养属于跨学科素养,任何核心素养的培养都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可以完成的,任何学科都有其对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共性贡献与个性贡献。美术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它属于艺术文化领域。艺术文化是人类情感高度发达所达成的文化形态,本质上是审美文化,也是人的主体文化,是一个可以容纳人的情感自由驰骋的原野,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将人从动物性中解放出来,并升华到一个真正自由的、美的世界中去。美术课堂给大多数孩子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许多学习成绩差的孩子都在美术活动中崭露了头角,增强了自信,对自己有了新的定位。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因为只有情感才是真正属于个体的,它是内在的、独特的,是人类真实意向的表达。”情感是人从动物界提升的关键,是人的生命意向的集中体现。人的文化素质愈高,情感愈丰富,愈深刻,所以我认为要想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无论哪门学科均需要从情感入手,今后将坚持这一原则开展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各项教学内容的设定,让美术课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六中学校)
每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人物,都蕴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为了提高学生素养,我组织的“美术作品欣赏月活动”已开展了10多年。活动利用集体备课和课余时间精选中西方美术家、美术作品及学生喜爱的动漫作品,组织学生集中欣赏,书写欣赏感言,然后上传至教学博客,并且结集成册。让学生从中感受艺术家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爱,并在活动中拓宽眼界,提高艺术作品鉴赏能力。此项活动恰恰符合了核心素养中提到的文化基础和自主发展两个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等诸多方面的素养。
从1994年至今,我执教的美术课堂的特色教学内容——美术、贺卡作品展,从开始的几年一届到后来的两年一届再到现在的一年一届,已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整个展览包括总体策划、宣传画的制作、布置展室、作品回顾、标题展板等程序。其中颁奖典礼是美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会逐字逐句书写颁奖词,各部门领导全员到场,致力于让学生在展览中得到锻炼,道德情操得以升华。这项活动使学生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受到培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均有所提升。
2014年5月,我们结合初中美術教材,协同全组教师策划组织了以“中国梦·校园梦”为主题的“手绘线描现场表演赛”。初一、初二年级全员初赛,以自愿和选拔相结合的方式,最后一百七十人参加了表演,盛况空前,影响深远。2016年再次举办“青春的记忆”美术作品现场表演活动,较之上一次表演形式更多样,种类更繁多。这项活动也符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所提出的要求,表现在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提高,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
2015年5月,我带领美术组联合学校学生处组织了“爱·阳光·幸福”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暨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六中学校“飞扬的青春”主题手绘服饰展演活动,活动参与人数近500人。2017年再次策划开展“追古抚今演绎华服色彩飞扬青春留香”主题服饰T台秀,参与人数占到全校学生总数的90%。此外,“手绘服饰·秀”活动是美术组全面将美术课堂扩展到蓝天白云下的理想的实现,带动全体学生参与服饰绘制和服饰走秀活动,使学生获得了一次阳光般的艺术洗礼,也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一经提出,立即在教育领域引起共鸣。教育工作者普遍认定核心素养将会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改变教育领域内依然大量存在的“唯分数论”的现象。核心素养如何落实?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张绪培的一段话耐人寻味:“有人说,什么是素质?当你把在学校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质。”我的美术课堂正在思索如何将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出应有奉献。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念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教育教学,思考学校的一切活动。核心素养属于跨学科素养,任何核心素养的培养都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可以完成的,任何学科都有其对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共性贡献与个性贡献。美术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它属于艺术文化领域。艺术文化是人类情感高度发达所达成的文化形态,本质上是审美文化,也是人的主体文化,是一个可以容纳人的情感自由驰骋的原野,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将人从动物性中解放出来,并升华到一个真正自由的、美的世界中去。美术课堂给大多数孩子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许多学习成绩差的孩子都在美术活动中崭露了头角,增强了自信,对自己有了新的定位。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因为只有情感才是真正属于个体的,它是内在的、独特的,是人类真实意向的表达。”情感是人从动物界提升的关键,是人的生命意向的集中体现。人的文化素质愈高,情感愈丰富,愈深刻,所以我认为要想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无论哪门学科均需要从情感入手,今后将坚持这一原则开展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各项教学内容的设定,让美术课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六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