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着新鲜的牛奶、诱人冰淇淋、香蕉,还有一台搅拌器,老师,这是要干什么?你说孩子们能不兴奋不已、跃跃欲试吗?
大量的生词,以及伴随而来的用法、句型、习语,就那么短短45分钟,怎样让学生掌握到最好?用“情景教学”法。学生也可以尝试着“情景学习”法,多给自己创设一些场景,把周围环境里的元素、或者想象的元素都有机整合起来,加深巩固记忆,积累学习能力。
内容:《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怎样做香蕉奶昔?》)
用“场景”记忆单词
blender,turn on/off,put sth into the blender,knife—cut sth up,glass—pour,teaspoon—stir,peel。
這7个关联性的词汇和词组,对听课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是陌生的。不过我有办法:
先摆出一台搅拌机,打开电钮,搅拌机嗡嗡抖起来,关上。搅拌机是blender,打开/关上(开关)是turn on/off。再倒一点水在搅拌机里,这个过程就是put some water into the blender。几个简单动作中间,有三个词和词组用法。
我手执一把锋利的小刀,学生脱口而出:“knife!”“What is the knife for?”(刀用来做什么用的呢?)“Cut!”(切割)操起一只香蕉,用刀切起来,顺藤摸瓜给出短语cut sth up的用法。剥香蕉皮的环节,还教给学生一个新词——peel(动词,剥的意思)。
那么往杯子里倒水,该怎么说?比put sth into the glass还有更好的说法吗?有,是—pour。这个词的意思是倾、倒,最符合倒水中“倒”字的英语本意。杯子里放点糖,用汤匙搅拌一下。“搅拌”又该怎么讲?学生想不出来,陆老师边搅拌边说出stir。
【匠心拆解】:
小学英语,词汇量小,多是生活中常见的词汇。初中英语对词汇的掌握更进一步。这些相对陌生的词和短语,如果仅仅用朗读、默写这样机械的背诵形式,学生掌握起来一定会觉得难很多。用这样的场景式教法,即便学生不能马上记住,但记忆这些单词、短语,会和动作等结合起来,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从录音里找关键词
做一杯香蕉奶昔,从准备到制作的过程,要分成几步?有了前面的词汇和短语基础,学生开始听录音。录音是一段对话,具体介绍了奶昔的制作全过程。
peel the banana—cut them up—put the banana into the blender—pour some milk and icecream into the blender—turn on/off the blender—pour and drink。(剥香蕉、切好、放进搅拌机里、倒入牛奶和冰淇淋、打开搅拌机、关闭、倒出来喝)
过程并不复杂,对话中学生跟着原音朗读,并找到每一个步骤的关键词,记录下来。这些词中,除了名词、动词,还有什么是特别一些的吗?
我启发学生:“‘first’we cut up the….”有学生明白了,马上跟出“then” “next” 和 “finally”。介绍香蕉奶昔的制作,这是一个过程描述,需要这四个连接副词承上启下。
【匠心拆解】:
听力对学好英语很重要。听录音,是中学英语中比较常见的形式。平常训练中,不仅要听懂录音的意思,还要学会抓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就是录音的核心点,也可能就是考点。在这一环节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听录音,抓关键词、关键句,锻炼听力的同时,还总结出描述过程常用的副词,间接渗透了写作能力。
看关键词想场景做对话
我引导学生,把录音中的对话以两人一组形式复述出来。当然,不能凭空,要看着黑板上的关键词、想着奶昔制作的过程,在台上用各种备好的原料,动手制作香蕉奶昔。
在一阵鼓励声中,两个女生上台,按照录音中的顺序,把材料准备齐整,一板一眼地做奶昔。全英文对话,学生并不觉得很吃力。不过,漏掉了“stir”这个关键词。
奶昔做好后,听课的学生们已经眼巴巴,盯着搅拌机目不转睛了。在一起分享时,我问学生:味道如何?有学生回答:好像没有想象中好喝。我追着问:Why?一男生说:“Maybe banana is not fresh.”引来一片笑声。
之后学生再以四人一组形式,介绍如何制作奶昔。几组展示中,学生对于生词、短语用法表现得都不错,几乎没有出现错误的情况。
【匠心拆解】:
从词汇、短语,到有句型、语法的对话,这是学英语最根本的方式。同样,我也是由浅入深,从词汇开始,到大段复述,逐渐让学生在制作奶昔的语境中巩固基础。学生在介绍复述时很少出错,这也证明创设情景的学习学生容易接受,掌握得也快。
特别提醒
小学注重趣味和积累,初中强调结果和运用。怎样把所学的东西“倒”出来,取得好成绩,这也是将来学好英语的基础。要学生在“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完成得开心、高效,就需要“情景教学”,在各种创设出来的情境中做英语实践。具体到学生学习方法上,是把英语学习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慢慢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情景教学法需要老师设计出真实性或准真实性的具体场景,为学英语提供实例,活化语言知识点,情景的生动性、形象性,有助学生把知识融入情景,更方便理解信息、活跃思维、提高兴趣。这样也能变以往通过枯燥记忆单词,反复默写句子来巩固记忆的“海量”学法。从长远来看,这也是改变中学生学英语“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现状的好的形式。
“情景教学法”从概念上来说,这是一种教学法,不过,学生也可以试着将它巧妙地转化为学习法:在学习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等几个方面,创设情景的方式来做到轻松、高效。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想到英语,并想着怎样使用单词、短语、句型等。 学词汇
记忆单词很枯燥,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难点。记忆生词时,可以创设一些简单情景,也可以是新奇的、怪异的情景。比如学习足球运动词汇时,可以想象自己是解说员——
There is a kind of match every year.What is it?It is league match.
甚至可以想象着在做球赛转播,射门怎么说?自摆乌龙怎么说?平局怎么说等,把“a goal”,“kick a goal”,“a draw”等词汇熟练掌握。
学句型
中学英语教材中的句型,大部分是生活中用得上的,但和学生自己的生活还有距离。这时候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如“will do”将来时这个知识点,学生可以把自己设计成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做自问自答——
A: What will you do if there is a power cut tonight?(如果晚上停电了你做什么?)
B: I’ll go to bed.
B: I’ll chat with roommates.
A: What will you talk about?
B: ……
學生要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作为练句型常用的场景。或者也可以展开丰富联想,找自己感兴趣的点(如音乐、歌星、体育、科技等),把句型渗透在各种假设场景中。
学语法
跟单词一样,语法也是比较枯燥的。但在情景学习中,如果情景创设得好,也容易学得更轻松愉快。
例如“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完全可以设计成某个游戏,把自己变成若干个竞争对手,进行联句竞赛——
If you play football on the road, a car may hit you.
If the car hits you, you will go to the hospital.
If you go to the hospital, you will spend much money.
……
循环反复的游戏形式,不仅加深了对语法结构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大量的生词,以及伴随而来的用法、句型、习语,就那么短短45分钟,怎样让学生掌握到最好?用“情景教学”法。学生也可以尝试着“情景学习”法,多给自己创设一些场景,把周围环境里的元素、或者想象的元素都有机整合起来,加深巩固记忆,积累学习能力。
内容:《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怎样做香蕉奶昔?》)
用“场景”记忆单词
blender,turn on/off,put sth into the blender,knife—cut sth up,glass—pour,teaspoon—stir,peel。
這7个关联性的词汇和词组,对听课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是陌生的。不过我有办法:
先摆出一台搅拌机,打开电钮,搅拌机嗡嗡抖起来,关上。搅拌机是blender,打开/关上(开关)是turn on/off。再倒一点水在搅拌机里,这个过程就是put some water into the blender。几个简单动作中间,有三个词和词组用法。
我手执一把锋利的小刀,学生脱口而出:“knife!”“What is the knife for?”(刀用来做什么用的呢?)“Cut!”(切割)操起一只香蕉,用刀切起来,顺藤摸瓜给出短语cut sth up的用法。剥香蕉皮的环节,还教给学生一个新词——peel(动词,剥的意思)。
那么往杯子里倒水,该怎么说?比put sth into the glass还有更好的说法吗?有,是—pour。这个词的意思是倾、倒,最符合倒水中“倒”字的英语本意。杯子里放点糖,用汤匙搅拌一下。“搅拌”又该怎么讲?学生想不出来,陆老师边搅拌边说出stir。
【匠心拆解】:
小学英语,词汇量小,多是生活中常见的词汇。初中英语对词汇的掌握更进一步。这些相对陌生的词和短语,如果仅仅用朗读、默写这样机械的背诵形式,学生掌握起来一定会觉得难很多。用这样的场景式教法,即便学生不能马上记住,但记忆这些单词、短语,会和动作等结合起来,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从录音里找关键词
做一杯香蕉奶昔,从准备到制作的过程,要分成几步?有了前面的词汇和短语基础,学生开始听录音。录音是一段对话,具体介绍了奶昔的制作全过程。
peel the banana—cut them up—put the banana into the blender—pour some milk and icecream into the blender—turn on/off the blender—pour and drink。(剥香蕉、切好、放进搅拌机里、倒入牛奶和冰淇淋、打开搅拌机、关闭、倒出来喝)
过程并不复杂,对话中学生跟着原音朗读,并找到每一个步骤的关键词,记录下来。这些词中,除了名词、动词,还有什么是特别一些的吗?
我启发学生:“‘first’we cut up the….”有学生明白了,马上跟出“then” “next” 和 “finally”。介绍香蕉奶昔的制作,这是一个过程描述,需要这四个连接副词承上启下。
【匠心拆解】:
听力对学好英语很重要。听录音,是中学英语中比较常见的形式。平常训练中,不仅要听懂录音的意思,还要学会抓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就是录音的核心点,也可能就是考点。在这一环节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听录音,抓关键词、关键句,锻炼听力的同时,还总结出描述过程常用的副词,间接渗透了写作能力。
看关键词想场景做对话
我引导学生,把录音中的对话以两人一组形式复述出来。当然,不能凭空,要看着黑板上的关键词、想着奶昔制作的过程,在台上用各种备好的原料,动手制作香蕉奶昔。
在一阵鼓励声中,两个女生上台,按照录音中的顺序,把材料准备齐整,一板一眼地做奶昔。全英文对话,学生并不觉得很吃力。不过,漏掉了“stir”这个关键词。
奶昔做好后,听课的学生们已经眼巴巴,盯着搅拌机目不转睛了。在一起分享时,我问学生:味道如何?有学生回答:好像没有想象中好喝。我追着问:Why?一男生说:“Maybe banana is not fresh.”引来一片笑声。
之后学生再以四人一组形式,介绍如何制作奶昔。几组展示中,学生对于生词、短语用法表现得都不错,几乎没有出现错误的情况。
【匠心拆解】:
从词汇、短语,到有句型、语法的对话,这是学英语最根本的方式。同样,我也是由浅入深,从词汇开始,到大段复述,逐渐让学生在制作奶昔的语境中巩固基础。学生在介绍复述时很少出错,这也证明创设情景的学习学生容易接受,掌握得也快。
特别提醒
小学注重趣味和积累,初中强调结果和运用。怎样把所学的东西“倒”出来,取得好成绩,这也是将来学好英语的基础。要学生在“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中完成得开心、高效,就需要“情景教学”,在各种创设出来的情境中做英语实践。具体到学生学习方法上,是把英语学习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慢慢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情景教学法需要老师设计出真实性或准真实性的具体场景,为学英语提供实例,活化语言知识点,情景的生动性、形象性,有助学生把知识融入情景,更方便理解信息、活跃思维、提高兴趣。这样也能变以往通过枯燥记忆单词,反复默写句子来巩固记忆的“海量”学法。从长远来看,这也是改变中学生学英语“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现状的好的形式。
“情景教学法”从概念上来说,这是一种教学法,不过,学生也可以试着将它巧妙地转化为学习法:在学习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等几个方面,创设情景的方式来做到轻松、高效。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想到英语,并想着怎样使用单词、短语、句型等。 学词汇
记忆单词很枯燥,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难点。记忆生词时,可以创设一些简单情景,也可以是新奇的、怪异的情景。比如学习足球运动词汇时,可以想象自己是解说员——
There is a kind of match every year.What is it?It is league match.
甚至可以想象着在做球赛转播,射门怎么说?自摆乌龙怎么说?平局怎么说等,把“a goal”,“kick a goal”,“a draw”等词汇熟练掌握。
学句型
中学英语教材中的句型,大部分是生活中用得上的,但和学生自己的生活还有距离。这时候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如“will do”将来时这个知识点,学生可以把自己设计成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做自问自答——
A: What will you do if there is a power cut tonight?(如果晚上停电了你做什么?)
B: I’ll go to bed.
B: I’ll chat with roommates.
A: What will you talk about?
B: ……
學生要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作为练句型常用的场景。或者也可以展开丰富联想,找自己感兴趣的点(如音乐、歌星、体育、科技等),把句型渗透在各种假设场景中。
学语法
跟单词一样,语法也是比较枯燥的。但在情景学习中,如果情景创设得好,也容易学得更轻松愉快。
例如“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完全可以设计成某个游戏,把自己变成若干个竞争对手,进行联句竞赛——
If you play football on the road, a car may hit you.
If the car hits you, you will go to the hospital.
If you go to the hospital, you will spend much money.
……
循环反复的游戏形式,不仅加深了对语法结构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