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推行教育改革以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历史文化素养、强化学生家国情怀的主要学科。因此,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把握历史核心素养,做好学生关于历史的中考复习工作,成为当前历史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考历史复习策略进行粗浅的分析,以期为广大同人提供些许教学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考历史复习;策略分析
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史料认证及历史解释,是学生了解历史、传承历史的主要思想来源,也是学生提高自我素养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当前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的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推动下,如何在中考历史复习过程中提高五大核心素养的地位,将核心素养与复习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的深度,成为当前历史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提高核心素养教学在中考历史复习中的地位
近年来,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及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要求,各省市的中考逐渐将学生的历史应用能力作为考核重点,以期培养新时代各种素质共同发展的新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各个学校开始对历史学科的教学系统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立德树人观念的培养,以突出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在当前的中考历史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适应国家考试的目标和选拔人才的要求及标准,适时地针对复习内容做出合理的改革,正确理解和运用好历史核心素养,通过适当的手段将核心素养与历史复习更好地整合在一起。无论是从选题复习角度,还是对考试问题的设计方面,教师都要将五大核心素养渗透到复习过程中,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引领学生创建时空观念,并让学生以史料为基础,对历史事件进行自我分析、解释,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
由此可见,提高核心素养教学在中考历史复习中的地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为学生成为新时代需求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强化时空观念的构建在复习过程中的地位
时空观念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学科本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历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关键因素。在历史教学中,历史事件是整个学科教学的基点,也是串联起所有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所以称其为历史事件,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拥有较大的时间跨度。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这表明部分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较为久远,且可能在同一时间线发生了不同的故事,而历史学科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对时间和时空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科中的重点知识,为中考历史复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学生只有逐渐构建完善的时空观念,思一反三,才能更好地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为应对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对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进行复习时,在讲到早期关于王朝和国家的建立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重点知识。这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时空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战国时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著名的商鞅变法在地方确立了什么制度”;复习到秦朝的统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默写在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具体确立了什么制度和成立了什么部门。在学生对后面的时间线进行整理时,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出一部分,如“西汉——(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考历史复习;策略分析
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史料认证及历史解释,是学生了解历史、传承历史的主要思想来源,也是学生提高自我素养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当前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的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推动下,如何在中考历史复习过程中提高五大核心素养的地位,将核心素养与复习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的深度,成为当前历史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提高核心素养教学在中考历史复习中的地位
近年来,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及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要求,各省市的中考逐渐将学生的历史应用能力作为考核重点,以期培养新时代各种素质共同发展的新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各个学校开始对历史学科的教学系统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立德树人观念的培养,以突出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在当前的中考历史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适应国家考试的目标和选拔人才的要求及标准,适时地针对复习内容做出合理的改革,正确理解和运用好历史核心素养,通过适当的手段将核心素养与历史复习更好地整合在一起。无论是从选题复习角度,还是对考试问题的设计方面,教师都要将五大核心素养渗透到复习过程中,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引领学生创建时空观念,并让学生以史料为基础,对历史事件进行自我分析、解释,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
由此可见,提高核心素养教学在中考历史复习中的地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为学生成为新时代需求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强化时空观念的构建在复习过程中的地位
时空观念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学科本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历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关键因素。在历史教学中,历史事件是整个学科教学的基点,也是串联起所有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所以称其为历史事件,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拥有较大的时间跨度。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这表明部分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较为久远,且可能在同一时间线发生了不同的故事,而历史学科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对时间和时空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科中的重点知识,为中考历史复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学生只有逐渐构建完善的时空观念,思一反三,才能更好地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为应对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对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进行复习时,在讲到早期关于王朝和国家的建立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重点知识。这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时空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于战国时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著名的商鞅变法在地方确立了什么制度”;复习到秦朝的统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默写在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具体确立了什么制度和成立了什么部门。在学生对后面的时间线进行整理时,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出一部分,如“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