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玉米是北方最为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应用价值,除了用作日常食用之外,还可以加工成各种食品,同时也能作为养殖业的饲料原料,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主要对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讨论,希望通过多次的研究发现最适合的玉米的栽培方式,以此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栽培方式;玉米产量;品质
前言:
随着人们对玉米需求量的逐渐增大以及对玉米品质的更高要求,如何提高玉米产量和玉米品质成为玉米研究的重点。随着人们对玉米地需求量的逐渐的增大而加大了研究的力度,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发现,玉米的产量及品质与玉米种子的遗传性状、土壤的肥沃程度、光照、温度、湿度、种植密度和施肥等多方面情况都有密切的关系。对玉米栽培方式进行研究,对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效的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1玉米试验实验材料及方法
1.1试验设计方式
为了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和玉米品质的影响,本次研究采用对照试验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玉米栽培方式,其他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改动,使用不同的栽培方式,然后将各实验组的玉米产量和玉米品质与对照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并得出实验结论。在本次研究试验中,对照组玉米的栽培技术采用传统的高密度的种植方式;而第二组中种植的株距与对照组相同,只是将垄宽扩大为二倍,每垄中,种植两排玉米,且只在第二组中采取覆膜处理;第三组中其他方面的变量与第二组相同,只是缩短了玉米种植时的株距,并且株距小于对照组;第四组玉米的垄宽缩短,且每垄中,种植三排作物;第五组试验采取大垄双行折线栽培模式,垄宽与第二组相同,垄上双行,行呈拐子苗形,但是株距较小,与第三组的数据相同。
1.2试验方法与调查内容
在进行本次研究试验时,为了保证每组试验中的唯一变量为栽培方式,并且,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本次试验应该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并进行随机区组排列的方式种植,避免误差的出现。由于本次研究的主要的目的是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玉米的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时间长短、外表形态、产量、成熟后玉米的饱满程度以及营养含量等等都是需要调查的主要的内容,其次,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如何能够较少玉米的病虫害也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的调查内容之一,因为只有保证玉米能够健康的生长,才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玉米的病虫害情况病状也是本次试验的重点的调查内容,若在试验过程中玉米的病虫害问题较为严重,那么可适量的喷洒杀虫剂,但要在试验结果中表明用药的成分和用量,以便研究人员能够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2试验的结果与分析讨论
2.1五种栽培方式对玉米形态株高、茎粗的影响
玉米的株高、茎粗代表玉米能够接受更多的光照,而且营养状况和健康情况良好,因此,玉米的株高和莖粗是玉米产量研究中较为重视的指标之一,在进行本次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每隔20d就对各组玉米的株高和茎粗进行测量和记录,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覆膜处理的第二组玉米的株高和茎粗都明显优于没有采用覆膜处理的其它组,由此可以得出采取行间覆膜处理的栽培方式可使玉米植株的株高、茎粗发育较好,有利于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
2.2五种栽培方式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和根干重的影响
玉米的叶面积和根干重也是不同栽培方式种植玉米研究中的重要的指标之一,因为玉米的叶面积越大,说明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的水分蒸发的程度越大,而且还能够增大玉米的光照面积,促进玉米对营养的吸收和代谢,而玉米的根干重越大,则说明玉米的根系越发达,固水能力、储水能力和寻找水源的能力越好,这样的玉米适合生长在雨水较少的地区,而恰好我国种植玉米较多的地方大都是处于干旱少雨地区,不能够充分的保证玉米的水分供应,因此,玉米的储水能力越强越适合生长。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方式的玉米叶面积和根干重都最大,因此,在玉米种植时,采用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方式能够促进玉米的叶面积和根干重的发育。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在玉米栽培期间,采用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模式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水、保温效果,这一组的株高、茎粗、叶面积以及根干重都要明显高于其他组,且玉米产量也居于首位,因此,采用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模式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玉米的品质。有关研究显示,不同栽培方式下各土层玉米的根长和根干重总体表现为全膜覆盖>半膜覆盖>露地,因此覆膜栽培要好于无膜栽培,在较为干旱的年份种植玉米时更适合采用行间覆膜的栽培方式,同时要控制好种植密度。
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不同的栽培方式对于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其中采用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模式能缩短玉米的生长时间,增大玉米的叶面积和根干重,对于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在玉米培育过程中,研究人员应当根据土壤的情况、气候状况、玉米种子的品质等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提高玉米对水分和养料的利用率,使玉米能够在干旱的时节正常生长,此外,在提高玉米产量和玉米品质的同时,还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恩琼.贵州中高海拔区玉米产量与品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杨克军.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
关键词:栽培方式;玉米产量;品质
前言:
随着人们对玉米需求量的逐渐增大以及对玉米品质的更高要求,如何提高玉米产量和玉米品质成为玉米研究的重点。随着人们对玉米地需求量的逐渐的增大而加大了研究的力度,经过多年的研究人们发现,玉米的产量及品质与玉米种子的遗传性状、土壤的肥沃程度、光照、温度、湿度、种植密度和施肥等多方面情况都有密切的关系。对玉米栽培方式进行研究,对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效的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1玉米试验实验材料及方法
1.1试验设计方式
为了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和玉米品质的影响,本次研究采用对照试验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玉米栽培方式,其他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改动,使用不同的栽培方式,然后将各实验组的玉米产量和玉米品质与对照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并得出实验结论。在本次研究试验中,对照组玉米的栽培技术采用传统的高密度的种植方式;而第二组中种植的株距与对照组相同,只是将垄宽扩大为二倍,每垄中,种植两排玉米,且只在第二组中采取覆膜处理;第三组中其他方面的变量与第二组相同,只是缩短了玉米种植时的株距,并且株距小于对照组;第四组玉米的垄宽缩短,且每垄中,种植三排作物;第五组试验采取大垄双行折线栽培模式,垄宽与第二组相同,垄上双行,行呈拐子苗形,但是株距较小,与第三组的数据相同。
1.2试验方法与调查内容
在进行本次研究试验时,为了保证每组试验中的唯一变量为栽培方式,并且,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本次试验应该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并进行随机区组排列的方式种植,避免误差的出现。由于本次研究的主要的目的是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玉米的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时间长短、外表形态、产量、成熟后玉米的饱满程度以及营养含量等等都是需要调查的主要的内容,其次,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如何能够较少玉米的病虫害也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的调查内容之一,因为只有保证玉米能够健康的生长,才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玉米的病虫害情况病状也是本次试验的重点的调查内容,若在试验过程中玉米的病虫害问题较为严重,那么可适量的喷洒杀虫剂,但要在试验结果中表明用药的成分和用量,以便研究人员能够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2试验的结果与分析讨论
2.1五种栽培方式对玉米形态株高、茎粗的影响
玉米的株高、茎粗代表玉米能够接受更多的光照,而且营养状况和健康情况良好,因此,玉米的株高和莖粗是玉米产量研究中较为重视的指标之一,在进行本次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每隔20d就对各组玉米的株高和茎粗进行测量和记录,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覆膜处理的第二组玉米的株高和茎粗都明显优于没有采用覆膜处理的其它组,由此可以得出采取行间覆膜处理的栽培方式可使玉米植株的株高、茎粗发育较好,有利于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
2.2五种栽培方式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和根干重的影响
玉米的叶面积和根干重也是不同栽培方式种植玉米研究中的重要的指标之一,因为玉米的叶面积越大,说明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的水分蒸发的程度越大,而且还能够增大玉米的光照面积,促进玉米对营养的吸收和代谢,而玉米的根干重越大,则说明玉米的根系越发达,固水能力、储水能力和寻找水源的能力越好,这样的玉米适合生长在雨水较少的地区,而恰好我国种植玉米较多的地方大都是处于干旱少雨地区,不能够充分的保证玉米的水分供应,因此,玉米的储水能力越强越适合生长。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出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方式的玉米叶面积和根干重都最大,因此,在玉米种植时,采用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方式能够促进玉米的叶面积和根干重的发育。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在玉米栽培期间,采用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模式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水、保温效果,这一组的株高、茎粗、叶面积以及根干重都要明显高于其他组,且玉米产量也居于首位,因此,采用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模式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玉米的品质。有关研究显示,不同栽培方式下各土层玉米的根长和根干重总体表现为全膜覆盖>半膜覆盖>露地,因此覆膜栽培要好于无膜栽培,在较为干旱的年份种植玉米时更适合采用行间覆膜的栽培方式,同时要控制好种植密度。
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不同的栽培方式对于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其中采用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模式能缩短玉米的生长时间,增大玉米的叶面积和根干重,对于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在玉米培育过程中,研究人员应当根据土壤的情况、气候状况、玉米种子的品质等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提高玉米对水分和养料的利用率,使玉米能够在干旱的时节正常生长,此外,在提高玉米产量和玉米品质的同时,还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恩琼.贵州中高海拔区玉米产量与品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杨克军.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