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栏目:时事报道>
本刊特派记者 楼夷 发自美国纽约、华盛顿
“祝贺你,总统先生。”美国东部时间11月3日11点,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议员克里打电话向现任总统布什表示祝贺,承认落败,由此结束了漫长的选举。
当天下午,纽约中央公园附近的写字楼里,著名投资银行家乔治索罗斯对《财经》表达了他的沮丧之情。
“我感到非常非常失望。”索罗斯说。他把眼镜拿在手上反复拨弄,显得心神不宁。他的糟糕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索罗斯今年为美国大选投入了至少1600万美元资金,建立了著名的Moveon.org助选网站,并亲自到数十个城市进行演讲,反对布什竞选连任。但是,一年多下来,一切努力均付诸东流。
不仅仅是这位大投资银行家不得不面对他2004年最大的投资失败,整个民主党阵营也都士气低落,他们倾尽全力而战,非但没能打败布什阵营,反而为共和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有利局面。
极端的例子发生在纽约世贸大厦的废墟上。11月6日,一位来自佐治亚州的25岁青年男子翻过高墙,用猎枪自杀。他的家人对警方说,布什的连任令他十分沮丧。
不过,多数民主党支持者并没有表现出极端不满的情绪,全美各地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所谓“大规模移民加拿大”或“支持克里的各州脱离美国独立”之说,对多数布什的反对者来说也不过是苦中取乐的笑话。
“毕竟没有重蹈佛罗里达的覆辙,这是最好的事情。”在一个名为“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的非政府机构任职的民主党人摩根布罗曼对《财经》记者说。
2000年大选结束后,他正在佛罗里达度假,对于当时的混乱局面印象深刻。“街上到处是抗议游行,我们再也经不起那样的混乱了。”摩根说,“结束了就是结束了。我相信,即使换做布什,他也会这么做的。”
布什不仅连任,也因比克里多得350万选民投票而一雪前耻,不再被称为“少数人的总统”。他是自1988年以来第一个获得“简单多数”(50%以上)选民投票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获得最多选票的总统。此外,共和党不仅再度掌控了参众两院,也拿到了更多的席位。
内阁洗牌:孰去孰留
共和党及其支持者从狂喜中逐渐平静下来,而观察家们早把目光投向了布什的下一步重大举动:调整内阁成员。
尽管布什的第二任期要从2005年1月开始,但内阁换班已经开始了。事前,人们普遍猜测国务卿鲍威尔将离职。但出人意料的是,首先提出辞呈的是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罗夫特和商务部长唐纳德埃文斯。
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罗夫特一直是布什政府中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911事件”后政治上趋向极端保守。
他推动了《爱国者法案》的通过,赋予执法机构更大的权力,包括窃听电话、查阅借书记录、跟踪电子邮件的使用等等。阿什克罗夫特作为司法部长,因为支持这项妨碍公民人身自由的法案而遭到民主党人和自由派的强烈抨击。
相较之下,刚刚被布什提名接任司法部长的阿尔贝托冈萨雷斯,现任白宫法律顾问,看上去似乎比较温和。这位49岁的拉美裔美国人,在小布什担任得克萨斯州州长时就成为其追随者。
他曾任小布什的法律顾问以及州务卿。1999年布什任命冈萨雷斯为得克萨斯州最高法官。在得克萨斯州最高法院任职期间,他投票赞同未成年女孩在堕胎之前可以不必告知父母。这使得虔诚的保守派颇为恼怒,认为他在堕胎问题上不够强硬。
事实上,冈萨雷斯在许多重要问题上和前任司法部长一样属于争议人物。他帮助起草了《爱国者法案》,并且是扩张行政权力的坚定支持者。而最受争议的则是他于2002年撰写的备忘录,其中写道,在阿富汗被捕的塔利班和拉登的战士是“敌方战斗人员”,不适用于日内瓦公约的保护。他还认为,面对反恐战争,保障战俘权利的《日内瓦公约》已经过时了。不少自由派媒体和评论家要求对他的这一纪录加以慎重考虑。
《纽约时报》评论道:“(备忘录)反映了冈萨雷斯的法律思想,说明他可能对反恐战争的相关法律进行高度激进的解释。”因此,很难说冈萨雷斯是一个更温和的人选,还只是另外一个约翰阿什克罗夫特。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的民主党成员似乎认为,除了阿什克罗夫特,谁都可以。
观察家认为,如果不出现丑闻一类的重大变故,冈萨雷斯的任命能够得到参院的通过。
先前有人推测冈萨雷斯可能成为布什替换即将退休的高等法院法官的人选,但《纽约时报》11月11日的报道认为,布什可能意在让冈萨雷斯在司法部长的职位上积累经验和民意,为下一次高等法院的提名做准备。
尚存悬念的是商务部长埃文斯的续任。此前曾有传言说埃文斯将可能成为白宫办公厅主任。但布什在大选获胜后,已宣布留任现任白宫办公厅主任安德鲁卡德。
由于布什政府倾向于任用忠诚的追随者和顾问,《经济学家》猜测,未来的商务部长可能是来自辛辛那提的商人梅赛尔雷诺兹,他是布什竞选最大的捐款人之一。其他可能的人选变动中,猜测最多的便是国务卿柯林鲍威尔。
长期以来,鲍威尔被看做是布什政府中的鸽派,在对外政策上主张多边主义,且与切尼、拉姆斯菲尔德等人有激烈冲突。人们曾经普遍猜测他将不再留任。而康多丽莎赖斯,现任国家安全顾问,被看做是国务卿热门人选。
另外一个可能的人选是现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约翰丹佛斯。但随着大选接近尾声,鲍威尔一度暗示自己也有可能留任。近日阿拉法特去世,中东和平进程面临严峻的考验,鲍威尔留任的可能性也在加大。
财政部长约翰斯诺被认为在完成减税计划之前不会离任,至少他还要帮助布什完成其税收改革。
副总统迪克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作为强硬派,是布什政府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的推动者,也没有丝毫去意。
在阿布格莱布监狱丑闻之后,国内外要求拉姆斯菲尔德辞职的呼声极高。但这没有动摇布什仍然任用他的决心。目前伊拉克局势未稳,而美国军队的改革也没有完成,布什政府显然期待拉姆斯菲尔德的留任。
政策调整:变与不变
“911事件”以后,布什政府奉行极右的新保守主义政策,包括在国内实行巨幅减税政策,在对外政策上实行单边主义,通过先发制人的策略进行伊拉克战争等等。在他赢得了空前的“政治资本”之后,布什是否会转向中间道路呢?
大选结束之后,许多专家认为,布什阵营会把选举结果看做人们对他们的政策的支持和认可,继续执行现有的政策。在获胜演说以及新闻发布会答问中,布什描绘了第二任期的国内外政策的大致轮廓。
他明确表示要提出一整套的国内政策计划,首先实行社会保障改革,这是他第二任期的最大目标之一。其次他还要改革“过时的税法”,并改善公立学校,“支持家庭和信仰的最高价值”等等。
对外政策方面,布什重申通过建立自由和民主来打击恐怖主义的长期战略。
他宣称,要支持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新兴民主政权。他表示,将打击伊拉克的反美武装,并称“为了让伊拉克成为自由国家,必须击败所有试图阻止选举和自由社会出现的力量”。美国和伊拉克的军队自11月8日开始费卢杰攻势,至今进展顺利。布什还表示,期望训练12.5万名伊拉克警察以保卫2005年1月的伊拉克首轮选举。
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伊沃达尔德撰文指出,布什政府在对外政策上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伊拉克的民主是否能够真正建立。如果2005年1月31日的伊拉克选举推迟或者暴乱扩大,布什所获得的“政治资本”就可能像前总统林登约翰逊在越南战争问题上一样消失殆尽。
布什政府的另一个难关是伊朗和朝鲜的核武器问题。目前,布什政府内部对伊朗和朝鲜采取接触还是强硬立场依然有分歧。
伊沃达尔德强调,布什政府实现对外政策的能力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如果美国经济再度跌入衰退,赤字和油价无法支持经济,那么他会发现他再也没有任何政治资本可用了。”但是如果没有这些问题出现,美国的对外政策会保持现状。
卡耐基和平基金会专家扬沃尔夫斯塔尔认为布什政府会采取更为自信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政策,来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他撰文指出,新保守主义将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而美国的对外政策会致力于消灭其他美国的潜在威胁,就如同目前推翻伊拉克政权一样。
“美国也许会对其同盟提出更多的要求,要求他们做出艰难的选择,表示对美国的忠诚。”他写道。“这也许会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政策带来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美国在东亚、欧洲和中东的盟友。而最终结果是,美国内部政治的分裂会演变成为整个世界的分裂。”
对华关系:保持连贯
布什政策的连贯性也将体现在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上。
“我认为美国的对华政策不会有很大改变。”原美中关系委员会主席,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研究主任戴维兰普顿告诉《财经》。
兰普顿指出,在“911事件”后,美国认识到,中国的合作与支持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现在美国和中国的关系比美国和其他许多大国都要好。”他说,“布什政府与中国政府的高层接触深度和广度也远远超出了克林顿政府时期。”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鹏告诉《财经》,布什大选期间,数度与中国领导人通话,并先后派切尼、赖斯、鲍威尔访华,显示出希望进一步推进美中关系发展的心愿。竞选连任后,胡锦涛主席在贺电中高度评价布什对发展两国关系的贡献,布什也随即于11月8日打来电话表示感谢,并再次承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在即将举行的APEC会议上,两位领导人也将实现会晤。
如此密切、热络的首脑互动,在中美关系发展进程中实不多见,既显示了两国领导人促进双边关系的诚意,也反映出中美关系确实处于历史上“最成熟的时期”。
兰普顿认为,目前的美国对华政策是建立在长期的战略意义上的,并非短暂的战术性合作。
“我常常听说,中国方面有人认为美国只是为了反恐暂时利用中国,一旦反恐战争结束就会掉转枪口,对付中国。”他说,“但是反恐是长期的,对华政策也是长期的。”而且,目前没有任何可替代的其他对华政策,任何其他对华政策都会损害美国利益。
袁鹏则认为,中美关系能否建立起超越反恐和朝核合作的长期稳定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布什未来四年对华政策的走势。至少在三个方面他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一是在台湾问题进一步明确既有立场,包括“一个中国”政策、不承认台湾是主权国家、反对台独、减缓以至停止对台军售等。
未来四年中美能否在台湾问题上达成新的战略共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美关系未来30年的发展方向。
二是推动中美军事安全关系的全面恢复和发展。包括敦促美国防部高层实现对华正式访问,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缓解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疑虑等等。
三是妥善处理中美经贸摩擦。2005年将是中美贸易摩擦的高发期,能否继续保持“经贸摩擦非政治化”的局面,有赖于布什的决断力和决策力。
本刊记者王丰、实习研究员康理诚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文章参见本刊网络版“财经特稿”,袁鹏:《布什想干什么》、陶晴:《夺取中西部:宗教价值的胜利》)
本刊特派记者 楼夷 发自美国纽约、华盛顿
“祝贺你,总统先生。”美国东部时间11月3日11点,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议员克里打电话向现任总统布什表示祝贺,承认落败,由此结束了漫长的选举。
当天下午,纽约中央公园附近的写字楼里,著名投资银行家乔治索罗斯对《财经》表达了他的沮丧之情。
“我感到非常非常失望。”索罗斯说。他把眼镜拿在手上反复拨弄,显得心神不宁。他的糟糕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索罗斯今年为美国大选投入了至少1600万美元资金,建立了著名的Moveon.org助选网站,并亲自到数十个城市进行演讲,反对布什竞选连任。但是,一年多下来,一切努力均付诸东流。
不仅仅是这位大投资银行家不得不面对他2004年最大的投资失败,整个民主党阵营也都士气低落,他们倾尽全力而战,非但没能打败布什阵营,反而为共和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有利局面。
极端的例子发生在纽约世贸大厦的废墟上。11月6日,一位来自佐治亚州的25岁青年男子翻过高墙,用猎枪自杀。他的家人对警方说,布什的连任令他十分沮丧。
不过,多数民主党支持者并没有表现出极端不满的情绪,全美各地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所谓“大规模移民加拿大”或“支持克里的各州脱离美国独立”之说,对多数布什的反对者来说也不过是苦中取乐的笑话。
“毕竟没有重蹈佛罗里达的覆辙,这是最好的事情。”在一个名为“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的非政府机构任职的民主党人摩根布罗曼对《财经》记者说。
2000年大选结束后,他正在佛罗里达度假,对于当时的混乱局面印象深刻。“街上到处是抗议游行,我们再也经不起那样的混乱了。”摩根说,“结束了就是结束了。我相信,即使换做布什,他也会这么做的。”
布什不仅连任,也因比克里多得350万选民投票而一雪前耻,不再被称为“少数人的总统”。他是自1988年以来第一个获得“简单多数”(50%以上)选民投票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获得最多选票的总统。此外,共和党不仅再度掌控了参众两院,也拿到了更多的席位。
内阁洗牌:孰去孰留
共和党及其支持者从狂喜中逐渐平静下来,而观察家们早把目光投向了布什的下一步重大举动:调整内阁成员。
尽管布什的第二任期要从2005年1月开始,但内阁换班已经开始了。事前,人们普遍猜测国务卿鲍威尔将离职。但出人意料的是,首先提出辞呈的是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罗夫特和商务部长唐纳德埃文斯。
司法部长约翰阿什克罗夫特一直是布什政府中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911事件”后政治上趋向极端保守。
他推动了《爱国者法案》的通过,赋予执法机构更大的权力,包括窃听电话、查阅借书记录、跟踪电子邮件的使用等等。阿什克罗夫特作为司法部长,因为支持这项妨碍公民人身自由的法案而遭到民主党人和自由派的强烈抨击。
相较之下,刚刚被布什提名接任司法部长的阿尔贝托冈萨雷斯,现任白宫法律顾问,看上去似乎比较温和。这位49岁的拉美裔美国人,在小布什担任得克萨斯州州长时就成为其追随者。
他曾任小布什的法律顾问以及州务卿。1999年布什任命冈萨雷斯为得克萨斯州最高法官。在得克萨斯州最高法院任职期间,他投票赞同未成年女孩在堕胎之前可以不必告知父母。这使得虔诚的保守派颇为恼怒,认为他在堕胎问题上不够强硬。
事实上,冈萨雷斯在许多重要问题上和前任司法部长一样属于争议人物。他帮助起草了《爱国者法案》,并且是扩张行政权力的坚定支持者。而最受争议的则是他于2002年撰写的备忘录,其中写道,在阿富汗被捕的塔利班和拉登的战士是“敌方战斗人员”,不适用于日内瓦公约的保护。他还认为,面对反恐战争,保障战俘权利的《日内瓦公约》已经过时了。不少自由派媒体和评论家要求对他的这一纪录加以慎重考虑。
《纽约时报》评论道:“(备忘录)反映了冈萨雷斯的法律思想,说明他可能对反恐战争的相关法律进行高度激进的解释。”因此,很难说冈萨雷斯是一个更温和的人选,还只是另外一个约翰阿什克罗夫特。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的民主党成员似乎认为,除了阿什克罗夫特,谁都可以。
观察家认为,如果不出现丑闻一类的重大变故,冈萨雷斯的任命能够得到参院的通过。
先前有人推测冈萨雷斯可能成为布什替换即将退休的高等法院法官的人选,但《纽约时报》11月11日的报道认为,布什可能意在让冈萨雷斯在司法部长的职位上积累经验和民意,为下一次高等法院的提名做准备。
尚存悬念的是商务部长埃文斯的续任。此前曾有传言说埃文斯将可能成为白宫办公厅主任。但布什在大选获胜后,已宣布留任现任白宫办公厅主任安德鲁卡德。
由于布什政府倾向于任用忠诚的追随者和顾问,《经济学家》猜测,未来的商务部长可能是来自辛辛那提的商人梅赛尔雷诺兹,他是布什竞选最大的捐款人之一。其他可能的人选变动中,猜测最多的便是国务卿柯林鲍威尔。
长期以来,鲍威尔被看做是布什政府中的鸽派,在对外政策上主张多边主义,且与切尼、拉姆斯菲尔德等人有激烈冲突。人们曾经普遍猜测他将不再留任。而康多丽莎赖斯,现任国家安全顾问,被看做是国务卿热门人选。
另外一个可能的人选是现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约翰丹佛斯。但随着大选接近尾声,鲍威尔一度暗示自己也有可能留任。近日阿拉法特去世,中东和平进程面临严峻的考验,鲍威尔留任的可能性也在加大。
财政部长约翰斯诺被认为在完成减税计划之前不会离任,至少他还要帮助布什完成其税收改革。
副总统迪克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作为强硬派,是布什政府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的推动者,也没有丝毫去意。
在阿布格莱布监狱丑闻之后,国内外要求拉姆斯菲尔德辞职的呼声极高。但这没有动摇布什仍然任用他的决心。目前伊拉克局势未稳,而美国军队的改革也没有完成,布什政府显然期待拉姆斯菲尔德的留任。
政策调整:变与不变
“911事件”以后,布什政府奉行极右的新保守主义政策,包括在国内实行巨幅减税政策,在对外政策上实行单边主义,通过先发制人的策略进行伊拉克战争等等。在他赢得了空前的“政治资本”之后,布什是否会转向中间道路呢?
大选结束之后,许多专家认为,布什阵营会把选举结果看做人们对他们的政策的支持和认可,继续执行现有的政策。在获胜演说以及新闻发布会答问中,布什描绘了第二任期的国内外政策的大致轮廓。
他明确表示要提出一整套的国内政策计划,首先实行社会保障改革,这是他第二任期的最大目标之一。其次他还要改革“过时的税法”,并改善公立学校,“支持家庭和信仰的最高价值”等等。
对外政策方面,布什重申通过建立自由和民主来打击恐怖主义的长期战略。
他宣称,要支持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新兴民主政权。他表示,将打击伊拉克的反美武装,并称“为了让伊拉克成为自由国家,必须击败所有试图阻止选举和自由社会出现的力量”。美国和伊拉克的军队自11月8日开始费卢杰攻势,至今进展顺利。布什还表示,期望训练12.5万名伊拉克警察以保卫2005年1月的伊拉克首轮选举。
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伊沃达尔德撰文指出,布什政府在对外政策上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伊拉克的民主是否能够真正建立。如果2005年1月31日的伊拉克选举推迟或者暴乱扩大,布什所获得的“政治资本”就可能像前总统林登约翰逊在越南战争问题上一样消失殆尽。
布什政府的另一个难关是伊朗和朝鲜的核武器问题。目前,布什政府内部对伊朗和朝鲜采取接触还是强硬立场依然有分歧。
伊沃达尔德强调,布什政府实现对外政策的能力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如果美国经济再度跌入衰退,赤字和油价无法支持经济,那么他会发现他再也没有任何政治资本可用了。”但是如果没有这些问题出现,美国的对外政策会保持现状。
卡耐基和平基金会专家扬沃尔夫斯塔尔认为布什政府会采取更为自信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政策,来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他撰文指出,新保守主义将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而美国的对外政策会致力于消灭其他美国的潜在威胁,就如同目前推翻伊拉克政权一样。
“美国也许会对其同盟提出更多的要求,要求他们做出艰难的选择,表示对美国的忠诚。”他写道。“这也许会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政策带来深远的影响,尤其是美国在东亚、欧洲和中东的盟友。而最终结果是,美国内部政治的分裂会演变成为整个世界的分裂。”
对华关系:保持连贯
布什政策的连贯性也将体现在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上。
“我认为美国的对华政策不会有很大改变。”原美中关系委员会主席,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研究主任戴维兰普顿告诉《财经》。
兰普顿指出,在“911事件”后,美国认识到,中国的合作与支持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现在美国和中国的关系比美国和其他许多大国都要好。”他说,“布什政府与中国政府的高层接触深度和广度也远远超出了克林顿政府时期。”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鹏告诉《财经》,布什大选期间,数度与中国领导人通话,并先后派切尼、赖斯、鲍威尔访华,显示出希望进一步推进美中关系发展的心愿。竞选连任后,胡锦涛主席在贺电中高度评价布什对发展两国关系的贡献,布什也随即于11月8日打来电话表示感谢,并再次承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在即将举行的APEC会议上,两位领导人也将实现会晤。
如此密切、热络的首脑互动,在中美关系发展进程中实不多见,既显示了两国领导人促进双边关系的诚意,也反映出中美关系确实处于历史上“最成熟的时期”。
兰普顿认为,目前的美国对华政策是建立在长期的战略意义上的,并非短暂的战术性合作。
“我常常听说,中国方面有人认为美国只是为了反恐暂时利用中国,一旦反恐战争结束就会掉转枪口,对付中国。”他说,“但是反恐是长期的,对华政策也是长期的。”而且,目前没有任何可替代的其他对华政策,任何其他对华政策都会损害美国利益。
袁鹏则认为,中美关系能否建立起超越反恐和朝核合作的长期稳定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布什未来四年对华政策的走势。至少在三个方面他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一是在台湾问题进一步明确既有立场,包括“一个中国”政策、不承认台湾是主权国家、反对台独、减缓以至停止对台军售等。
未来四年中美能否在台湾问题上达成新的战略共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美关系未来30年的发展方向。
二是推动中美军事安全关系的全面恢复和发展。包括敦促美国防部高层实现对华正式访问,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缓解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疑虑等等。
三是妥善处理中美经贸摩擦。2005年将是中美贸易摩擦的高发期,能否继续保持“经贸摩擦非政治化”的局面,有赖于布什的决断力和决策力。
本刊记者王丰、实习研究员康理诚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文章参见本刊网络版“财经特稿”,袁鹏:《布什想干什么》、陶晴:《夺取中西部:宗教价值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