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丹: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原名刘景桂,字志丹。1922年,抱着复兴中华的愿望,刘志丹考取了陕北23县联合县立中学——榆林中学。在这里,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受党组织选派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炮兵科学习。
  1928年5月,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刘志丹、唐澍等发动渭华起义,组建西北工农革命军,刘志丹担任军事委员会主席。革命军所到之处,大力帮助农民开展反对地主豪绅的斗争,在渭南、华县地区,共建立了40多个区、村苏维埃政权,革命运动热火朝天。渭华起义首次将军事力量与农民运动相结合,是震动西北、波及全国的一次重要起义,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
  1929年4月,中共陕北特委在榆林红石峡召开扩大会议,刘志丹任特委军委书记,主持特委工作。会上他提出了搞革命要采取红色( 指由共产党人组建工农红军)、白色( 指派人争取国民党军队及民团起义,使其成为红军)、灰色( 指派人教育、改造土匪武装,使其成为红军)三种形式。“三色论”是刘志丹等共产党人根据西北地区早期武装斗争的实践经验总结而来,有力推动了陕北地区乃至西北地区革命武装的创建和发展,是对党的建军理论的重要贡献。
  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刘志丹不断地总结革命经验教训,在兵运工作屡屡受挫的情况下,他从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军队必须与农民群众相结合,必须依靠乡村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游击战争,必须有党的正确路线和政策。他曾沉痛地总结说,陕甘地区先后举行过大小几十次兵变、起义都失败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军事运动没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没有建立革命根据地。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人在陕甘边、陕北地区坚持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1931年9月,刘志丹等建立起陕甘边地区中共组织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刘志丹任总指挥。南梁游击队先后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擊队、红二十六军。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先后开辟了以寺村塬、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立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颁布“十大政策”,开展土地革命,繁荣苏区经济,促进根据地的发展。
  1933年5月,在杜衡的错误决定下,红二十六军主力二团被迫南下,但杜衡被强大的敌人所吓倒,中途离队。汪锋接任政委,刘志丹任参谋长,与追击的敌人边走边战,在终南山一带苦战两月,终因孤军作战,弹尽粮绝,全团覆没。刘志丹带领十余人冲出重围,又被围困在深山老峪里,靠采集野果充饥。时值盛夏多雨,加之敌人重赏通缉刘志丹,经常派兵搜山,处境十分困难。革命的严重挫折,动摇不了刘志丹坚定的意志,他亲切地和战士们谈心,鼓舞士气说:“月亮都有时圆,有时缺呀!革命在一时一地的失败,算得了什么?失败了再干呀!咱们道理正,穷苦人都站在咱们这边!”
  1935年2月召开的周家崄会议,实现了党对陕甘边、陕北根据地的统一领导,实现了两支红军的统一指挥和协同作战,标志着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为了抗日和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巩固并扩大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1936年年初,按照瓦窑堡会议确定的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发动东征战役。4月14日,在攻打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红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亲临前沿阵地指挥,不幸左胸中弹英勇牺牲。
  为了纪念刘志丹,1936年6月,中共中央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1941年,志丹县兴建刘志丹陵园。1943年4月,举行移灵、公葬时,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分别题词,对刘志丹革命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毛泽东赞誉刘志丹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为他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朱德称他是“红军模范”。
其他文献
远离社会,孤独地生活,甚至晚年依然孤独。这一现象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关注,虽然一些国家在努力改善,但这仍是困扰社会的难题。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随着老龄化加剧,越来越多的日本老人独自生活,临死时甚至没有一位亲人在场,在很久后才被人发现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孤独死”这个概念便由此而来,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新闻中。  日本老人独居是常态。年轻人都在大城市里打拼,父母在老家居住
七宝古镇位于大都市上海,毗邻虹桥机场。一句“十年上海看浦东,百年上海看外滩,千年上海看七宝”,牢牢吸引了笔者,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古镇呢?最近,笔者又来到位于上海市西南的“北宋遗存”——七宝古镇。  都市里美丽的“村庄”  上海七宝古镇从后汉起就逐渐形成。宋初,古镇因七宝寺而得名,明清时期是古镇最繁荣的时期。街上有古香古色的建筑,南街以特色小吃为主,北街以工艺品、古玩、字画为主,七宝老街是集休闲、旅
期刊
农地融资担保制度既能满足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要求,实现土地要素的有序流动并提高其配置效率,又能拓宽农业融资渠道,激活农地资源,促进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然而,实践中存在的交易流转市场不完备、土地评估机制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制约着农地融资担保制度的有效实现。针对农地融资担保实现机制的完善,应基于农户、流转受让方以及金融机构三者的立场进行综合制度设计,即通过构建农地流转交易市场以促进农地流转及抵押融资,修正承包方同意条款以减轻对于流转受让方权利的过度限制,创新强制管理等模式以及时实现抵押权,
进入夏季,气温升高,人体内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乏力、疲劳、烦躁不安的症状,还有不少人都发现自己好像变得“懒”了——浑身没力气,不想吃东西,看到工作就不想做,还时常觉得生活没意思。这种懒洋洋的情况其实严格来说不算是病,而是人体对季节变换产生的身体反应,也被称为“苦夏症”“五月病”,从中医角度说,“夏季对心”,指的是夏季阳气太盛,从而引起心火旺盛导致心烦气躁,泛指初夏时节因压力、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那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古体诗中,独具一格的咏老诗,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诗的字里行间有的以博大胸臆,激情抒发暮年壮志;有的以富有哲理的思维,正确认识物盛转衰,人生易老的自然规律;有的描写晚霞似锦,各得其乐的夕阳情趣……读了这些诗启迪心扉,发人联想,催人奋进。  老当益壮,雄心永在  这是众多咏老诗中所表现的主旋律,字里行间对老年人的雄心壮志做了生动而又形象的描述。三国时代的曹操
1922年8月,已在武汉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王尚德,受武汉地区党、团组织的委派回陕西发展组织。他在家乡渭南赤水镇创办了赤水农业职业学校,并以此为阵地在进步师生中发展团员,开展建团准备活动。1924年3月,团中央召开二届二次扩大会议,决定在陕西的西安、华县、三原等地建立团组织,武止戈受团中央委派回陕帮助建立团组织,5月30日,武止戈回到渭南赤水职业学校向王尚德传达了团中央指示,6月正式建立了陕西
王尚德(1891-1946),又名王璋峰,陕西渭南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陕西党团组织主要创始人之一。少年时代在本村私塾读书,1908年前后,考入渭南县城象峰学堂,后转学到西安健本高小,继而考入西安法政专门学校。在西安求学期间,他接触到了宣传新文化的书刊,开阔了政治视野。1918年秋,他怀着追求新知识,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满腔热忱,考入武昌中华大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投入武汉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