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颈椎病,椎动脉型 按摩治疗 穴位注射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5例,其中男56例,女59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53岁;其中,司机10例,医护人员10例,教师13例,财会人员20例,行政干部10例,设计人员15例,退休人员18例,其他19例;病程1月-20年;疗程最长60天。最短14天,平均28天。
1.2 参照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2)旋颈试验阳性。(3)x线片显示节段不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4)多伴有交感症状。
1.3 治疗前2周未服用中西药物,排除耳源性、眼源性眩晕及高血压、贫血等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穴位注射取双侧C4-7夹脊穴2对,1个配穴,令患者端坐于桌前,精神放松,双手相叠,额枕于手,伏于桌面上,暴露治疗部位。医者用5ml注射器、5号针头,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液4-8ml,在无菌操作下快速进入皮下,缓慢进针,待患者有酸胀得气感后,回抽无血,将药液缓慢注入,每穴注入药液0.5-1.0ml。注射10分钟后进行手法治疗。
2.2 手法治疗
2.2.1 基本放松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站在患者背后,以掌揉、指揉、拿捏、滚按放松其肩、背部肌肉,在肌肉及筋膜结节及条索状处重点用弹拨法,然后选择点按风池、风府、完骨、肩井、天宗、曲池、内关、合谷等穴位,约施法3-5分钟。
2.2.2 牵引手法:术者占在患者一侧,一手托其下颌,也可用肘弯托其下颌,另一手托其枕部,头稍后仰,往上牵引,可将患者做往上提起状,连续牵引3—4次,此过程不可有旋转动作,以免引起意外。
2.2.3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关节错位,取坐位,术者一手托其下颌,一手托其枕部,嘱其身体放松,使其头部上仰(仰头可使颈2-7椎后关节紧闭成定点)、侧转,缓慢摇动2-3下,在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的力量在瞬问“闪动”颈椎,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咯得”弹响声。先做健侧后做患侧。此法亦可卧位、低枕下进行。
2.2.4 低头摇正法:适用于2-6节颈椎后关节滑膜嵌顿或旋转式错位。患者取侧卧,平枕、低头位(中段颈椎前屈20°,下段颈椎前屈大于30°)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错位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起其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度的“闪动”力使关节复位。可重复2~3次,
2.2.5 回松法:在颈项、肩、背部以拿捏、掌揉、指揉、叩击等手法进行软组织放松,并嘱患者行颈项部各方向自主活动。
2.3 以上治疗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5天,继续第2疗程,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加以制订。痊愈:眩晕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x线显示正常;显效:大部分症状和体征消失,基本能够进行日常活动,x线显示明显好转;有效:少数症状得到改善,日常劳动和工作仍受到一定影响,x线显示有好转;无效: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恶化。x线显示无改变。
3.2 结果痊愈:65例,占56.5%显效26例,占22.6%;有效5例,占0.43%;无效5例,占0.43%。总有效率为95.6%。
4 典型病例
刘某,女,33岁,公司文员,因长期操作电脑,于1年前出现反复头晕、头痛、颈部疫痛症状、耳鸣、视物模糊、心慌心烦、睡眠障碍。体检:颈部生理弯曲变直。无侧弯畸形,活动稍受限,旋颈试验(+),椎问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x光片示枕寰关节错位,颈曲变直稍反张。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予牵引及仰头摇正手法治疗后患者即时感到明显轻松,再予穴位注射及手法治疗10次,上述癥状基本消失,嘱注意劳逸结合,勤做颈操,此后随访1年无再发作。
5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部的慢性损伤致使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颅脑缺血。当颈部肌肉及筋膜劳损、小关节及钩椎关节增生,椎横突孔增生狭窄,颈椎退变后稳定性降低及椎间盘变性等,均可导致椎动脉椎动脉受压牵拉、压迫等刺激,反射性地引起颅内基底动脉功能异常,致使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嗜睡等症,严重者可发生一过性晕厥或跌倒。
中医方面,属祖国医学痹症、眩晕等范畴,多由于肝、脾、肾不足,气血亏虚,经脉失养,加之长期低头伏案劳累或外伤劳损或风寒湿邪外侵渐致颈肩部经络受损,血脉瘀滞而发病。
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手术疗法复杂,风险大,故临床多采用非手术疗法,而其中针灸和手法治疗有着其简便、廉价、有效、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穴位注射香丹注射液,其成分为丹参,降香,可扩张椎动脉,增加椎脉血流量,改善颅脑缺血状态;可降低血浆粘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可改善微循环,促进发生障碍的微循环血流速度加快,具有显著地改善微循环作用,加速痊愈。风池穴是手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是治风要穴。针刺风池对脑血管有解痉、扩张和收缩双重作用,可以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刺夹脊穴,可引起针感传导直达病所的效应,使受累的脊柱、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结构以及神经血管邻近组织产生良性反应。
推拿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使颈部的拘挛粘连之肌肉组织松解;牵引能增宽椎间隙,并使骨刺和被压的椎动脉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解除骨质增生或退椎间盘对椎动脉的压迫,使脑部供血趋于正常,动脉血氧携带力增强,使脑血管紧张性降低。达到缓解或消除症状的目的。低头摇正仰头摇正法是将颈椎旋转到一定角度,利用其失稳状态和杠杆原理,仅施以轻巧力量,可有效纠正颈椎失稳引起的小关节紊乱,通过旋转手法,还可对深部组织如关节囊、椎问韧带、滑膜起到梳理松解作用,缓解局部痉挛和炎症,减轻这些组织对椎动脉的刺激。但不能旋转过大,使牵拉椎动脉使症状加重。只要掌握手法要领,就不会对推动脉造成刺激而加重疴隋。
另外,在做治疗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关检查以排除手法及水针禁忌症,如颈椎肿瘤、结核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等,以防意外发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15例,其中男56例,女59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53岁;其中,司机10例,医护人员10例,教师13例,财会人员20例,行政干部10例,设计人员15例,退休人员18例,其他19例;病程1月-20年;疗程最长60天。最短14天,平均28天。
1.2 参照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2)旋颈试验阳性。(3)x线片显示节段不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4)多伴有交感症状。
1.3 治疗前2周未服用中西药物,排除耳源性、眼源性眩晕及高血压、贫血等疾病。
2 治疗方法
2.1 穴位注射取双侧C4-7夹脊穴2对,1个配穴,令患者端坐于桌前,精神放松,双手相叠,额枕于手,伏于桌面上,暴露治疗部位。医者用5ml注射器、5号针头,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液4-8ml,在无菌操作下快速进入皮下,缓慢进针,待患者有酸胀得气感后,回抽无血,将药液缓慢注入,每穴注入药液0.5-1.0ml。注射10分钟后进行手法治疗。
2.2 手法治疗
2.2.1 基本放松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站在患者背后,以掌揉、指揉、拿捏、滚按放松其肩、背部肌肉,在肌肉及筋膜结节及条索状处重点用弹拨法,然后选择点按风池、风府、完骨、肩井、天宗、曲池、内关、合谷等穴位,约施法3-5分钟。
2.2.2 牵引手法:术者占在患者一侧,一手托其下颌,也可用肘弯托其下颌,另一手托其枕部,头稍后仰,往上牵引,可将患者做往上提起状,连续牵引3—4次,此过程不可有旋转动作,以免引起意外。
2.2.3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关节错位,取坐位,术者一手托其下颌,一手托其枕部,嘱其身体放松,使其头部上仰(仰头可使颈2-7椎后关节紧闭成定点)、侧转,缓慢摇动2-3下,在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的力量在瞬问“闪动”颈椎,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咯得”弹响声。先做健侧后做患侧。此法亦可卧位、低枕下进行。
2.2.4 低头摇正法:适用于2-6节颈椎后关节滑膜嵌顿或旋转式错位。患者取侧卧,平枕、低头位(中段颈椎前屈20°,下段颈椎前屈大于30°)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错位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起其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度的“闪动”力使关节复位。可重复2~3次,
2.2.5 回松法:在颈项、肩、背部以拿捏、掌揉、指揉、叩击等手法进行软组织放松,并嘱患者行颈项部各方向自主活动。
2.3 以上治疗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5天,继续第2疗程,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加以制订。痊愈:眩晕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x线显示正常;显效:大部分症状和体征消失,基本能够进行日常活动,x线显示明显好转;有效:少数症状得到改善,日常劳动和工作仍受到一定影响,x线显示有好转;无效: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恶化。x线显示无改变。
3.2 结果痊愈:65例,占56.5%显效26例,占22.6%;有效5例,占0.43%;无效5例,占0.43%。总有效率为95.6%。
4 典型病例
刘某,女,33岁,公司文员,因长期操作电脑,于1年前出现反复头晕、头痛、颈部疫痛症状、耳鸣、视物模糊、心慌心烦、睡眠障碍。体检:颈部生理弯曲变直。无侧弯畸形,活动稍受限,旋颈试验(+),椎问孔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x光片示枕寰关节错位,颈曲变直稍反张。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予牵引及仰头摇正手法治疗后患者即时感到明显轻松,再予穴位注射及手法治疗10次,上述癥状基本消失,嘱注意劳逸结合,勤做颈操,此后随访1年无再发作。
5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部的慢性损伤致使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颅脑缺血。当颈部肌肉及筋膜劳损、小关节及钩椎关节增生,椎横突孔增生狭窄,颈椎退变后稳定性降低及椎间盘变性等,均可导致椎动脉椎动脉受压牵拉、压迫等刺激,反射性地引起颅内基底动脉功能异常,致使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嗜睡等症,严重者可发生一过性晕厥或跌倒。
中医方面,属祖国医学痹症、眩晕等范畴,多由于肝、脾、肾不足,气血亏虚,经脉失养,加之长期低头伏案劳累或外伤劳损或风寒湿邪外侵渐致颈肩部经络受损,血脉瘀滞而发病。
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手术疗法复杂,风险大,故临床多采用非手术疗法,而其中针灸和手法治疗有着其简便、廉价、有效、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穴位注射香丹注射液,其成分为丹参,降香,可扩张椎动脉,增加椎脉血流量,改善颅脑缺血状态;可降低血浆粘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可改善微循环,促进发生障碍的微循环血流速度加快,具有显著地改善微循环作用,加速痊愈。风池穴是手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是治风要穴。针刺风池对脑血管有解痉、扩张和收缩双重作用,可以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刺夹脊穴,可引起针感传导直达病所的效应,使受累的脊柱、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结构以及神经血管邻近组织产生良性反应。
推拿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使颈部的拘挛粘连之肌肉组织松解;牵引能增宽椎间隙,并使骨刺和被压的椎动脉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解除骨质增生或退椎间盘对椎动脉的压迫,使脑部供血趋于正常,动脉血氧携带力增强,使脑血管紧张性降低。达到缓解或消除症状的目的。低头摇正仰头摇正法是将颈椎旋转到一定角度,利用其失稳状态和杠杆原理,仅施以轻巧力量,可有效纠正颈椎失稳引起的小关节紊乱,通过旋转手法,还可对深部组织如关节囊、椎问韧带、滑膜起到梳理松解作用,缓解局部痉挛和炎症,减轻这些组织对椎动脉的刺激。但不能旋转过大,使牵拉椎动脉使症状加重。只要掌握手法要领,就不会对推动脉造成刺激而加重疴隋。
另外,在做治疗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关检查以排除手法及水针禁忌症,如颈椎肿瘤、结核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等,以防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