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核心素养发展观的全面推进中,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成为幼儿教育的归宿,为此,教师应从核心素养视角探索幼儿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以生活化能力和社会性发展为根本目标,在科学教育中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观察想象、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融入生活化元素,满足“教育即生活”与“做中学”的思想主张,可以促使幼儿在知行合一中获得科学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形成了“教育即为经验改造”的理论观点。以下,本文探究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活动生活化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活动;生活化;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042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建立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加强课程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得幼儿能通过课程学习走进生活、走向社会。生活化教学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老生常谈”,将科学问题与生活情境连接,有利于加速幼儿理解,并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应基于学科所具备的探究、感受和体验的特性,致力于提高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纵观教学实践,幼儿教师通常以“任务”意识去讲解知识与技能,而忽略了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把握生活对幼儿的启蒙教育作用,设计合理的生活化科学教学活动,让科学教学活动更为高效。
一、科学教学活动内容生活化,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
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是促进科学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问题相连接的直接途径,教师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提取素材,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如此一方面可以驱动幼儿的主观判断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主建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使幼儿通过学习活动,将科学知识运用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如此一来,可以帮助幼儿从生活事件的角度认识科学问题,避免了因死记硬背学习方式所产生的抵触情绪。
例如:在学习“垃圾分类”这部分知识时,以“我是环保小卫士”作为教学活动主题,旨在于通过教学让幼儿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提高环保意识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根据图示和卡片尝试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垃圾分类,第二环节对第一环节的初试进行纠错调整,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可回收垃圾,第三环节对有害垃圾进行拓展学习,并对本课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整个教学活动围绕幼儿的生活经验,并例举幼儿熟悉的生活素材。
二、科学教学活动情境生活化,问题情境推动幼儿自主思考
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不仅要教授基础知识,更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不仅包含自主意识、实践能力、学习方法等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还包含评价、反思与解释,有助于推动幼儿的深度学习,使他们逐渐发展自我意识。创设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活动情境,能够提高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中,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则能够推动幼儿联系生活进行自主思考。
例如:在“影子真有趣”科学教育活动中,我带幼儿到一个投影仪的活动室,幼儿在活动室内可以看到投影仪的光将大家投射成不同的影子,并通过“手影”游戏激发幼儿兴趣,让班级成员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对影子的变化进行猜想与验证”,让幼儿在情境中通过实践与交流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可以使科学活动的目标清晰,有利于推动幼儿在猜测、回答、验证的过程中不断思考。
三、科学教学活动材料生活化,熟悉材料促进幼儿参与实践
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可以贴近达成活动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生活化的教学材料作为辅助,运用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见事物来满足幼儿的具象思维特点,进而增强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具象理解能力。生活化的科学活动材料能够提高幼儿发挥探究能力的可能性,使幼儿的思考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隐性体现。并且,常见的生活材料更便于对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拓展,所探究出的科学知识可以更好地应用于解决生活问题。
例如:在学习“奇妙的静电”这课时,我利用塑料小勺吸起纸屑的魔术激发幼儿兴趣,这时幼儿会对这一现象产生好奇心,于是我布置下任务,让幼儿思考探究,在不用双面胶、胶水的前提下,如何用自己手中物品把纸屑吸起来,这时,幼儿会纷纷猜想尺子、彩笔等物品是否会产生“摩擦起电”的效果,经过实验,可以发现塑料物品更容易在摩擦后产生静电。生活材料更易于幼儿的实践操作,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减少教师干预,突出幼儿自主。
综上所述,幼儿科学教育是启蒙幼儿形成科学探究精神与生活探索能力的主要途径,其中包含幼儿的理性思维与创造能力,对其心智发展起到驱动作用。幼儿科学教育的本质是从科学的角度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使得幼儿能够在生活中逐渐建构自己的知识宝库。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幼儿在思考认知、实践行动、创新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融入生活化元素的科学教学活动则进一步提高了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更能启发幼儿将科学知识的理论学习升华为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情感。
参考文献
[1]黄思思.刍议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J].新课程(综合版),2018(10):90.
[2]张玲.浅谈生活化、游戏化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解读[J].才智,2018(24):169.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示范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活动;生活化;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042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建立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加强课程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得幼儿能通过课程学习走进生活、走向社会。生活化教学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老生常谈”,将科学问题与生活情境连接,有利于加速幼儿理解,并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应基于学科所具备的探究、感受和体验的特性,致力于提高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纵观教学实践,幼儿教师通常以“任务”意识去讲解知识与技能,而忽略了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把握生活对幼儿的启蒙教育作用,设计合理的生活化科学教学活动,让科学教学活动更为高效。
一、科学教学活动内容生活化,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
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是促进科学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问题相连接的直接途径,教师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提取素材,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如此一方面可以驱动幼儿的主观判断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主建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使幼儿通过学习活动,将科学知识运用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如此一来,可以帮助幼儿从生活事件的角度认识科学问题,避免了因死记硬背学习方式所产生的抵触情绪。
例如:在学习“垃圾分类”这部分知识时,以“我是环保小卫士”作为教学活动主题,旨在于通过教学让幼儿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提高环保意识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根据图示和卡片尝试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垃圾分类,第二环节对第一环节的初试进行纠错调整,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可回收垃圾,第三环节对有害垃圾进行拓展学习,并对本课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整个教学活动围绕幼儿的生活经验,并例举幼儿熟悉的生活素材。
二、科学教学活动情境生活化,问题情境推动幼儿自主思考
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不仅要教授基础知识,更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不仅包含自主意识、实践能力、学习方法等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还包含评价、反思与解释,有助于推动幼儿的深度学习,使他们逐渐发展自我意识。创设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活动情境,能够提高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中,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则能够推动幼儿联系生活进行自主思考。
例如:在“影子真有趣”科学教育活动中,我带幼儿到一个投影仪的活动室,幼儿在活动室内可以看到投影仪的光将大家投射成不同的影子,并通过“手影”游戏激发幼儿兴趣,让班级成员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对影子的变化进行猜想与验证”,让幼儿在情境中通过实践与交流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可以使科学活动的目标清晰,有利于推动幼儿在猜测、回答、验证的过程中不断思考。
三、科学教学活动材料生活化,熟悉材料促进幼儿参与实践
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可以贴近达成活动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生活化的教学材料作为辅助,运用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见事物来满足幼儿的具象思维特点,进而增强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具象理解能力。生活化的科学活动材料能够提高幼儿发挥探究能力的可能性,使幼儿的思考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隐性体现。并且,常见的生活材料更便于对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拓展,所探究出的科学知识可以更好地应用于解决生活问题。
例如:在学习“奇妙的静电”这课时,我利用塑料小勺吸起纸屑的魔术激发幼儿兴趣,这时幼儿会对这一现象产生好奇心,于是我布置下任务,让幼儿思考探究,在不用双面胶、胶水的前提下,如何用自己手中物品把纸屑吸起来,这时,幼儿会纷纷猜想尺子、彩笔等物品是否会产生“摩擦起电”的效果,经过实验,可以发现塑料物品更容易在摩擦后产生静电。生活材料更易于幼儿的实践操作,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减少教师干预,突出幼儿自主。
综上所述,幼儿科学教育是启蒙幼儿形成科学探究精神与生活探索能力的主要途径,其中包含幼儿的理性思维与创造能力,对其心智发展起到驱动作用。幼儿科学教育的本质是从科学的角度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使得幼儿能够在生活中逐渐建构自己的知识宝库。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幼儿在思考认知、实践行动、创新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融入生活化元素的科学教学活动则进一步提高了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更能启发幼儿将科学知识的理论学习升华为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情感。
参考文献
[1]黄思思.刍议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J].新课程(综合版),2018(10):90.
[2]张玲.浅谈生活化、游戏化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解读[J].才智,2018(24):169.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示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