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简述“车间·课堂·营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铺好就业路。
关键词:车间 课堂 营房 人才培养模式
“车间·课堂·营房”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课堂学习为基础,以车间实操为重点,以营房训练为手段,按照企业员工标准,突出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养成,“做中学、做中教”,打造具有现代企业员工素质的蓝领人才,为学生铺好就业路。
一、改革课堂教学,使其成为文化理论知识学习、专业理论技能入门、职业人才素养形成的平台
1.文化课程为专业学习服务,奠定基础
文化基础课程是技工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满足未来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我们本着够用、实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整合基础课程,淡化学科课程特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删除繁难教学内容,满足职业发展需要。在真实生活和专业学习中确定主题,从而选择、组织、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上,主动配合专业教学,渗透专业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示例、范文、练习等都尽可能与专业有关,让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中受到专业熏陶,热爱专业,学好专业,让文化课程为专业学习服务。
2.专业课程向文化课程渗透,凸显专业性
遵循“车间·课堂·营房”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要为目的,以专业能力提升为主线,调整课程结构,规范教学,改革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在让文化课程服务专业的同时,有意识地将专业课程实践中的示例、专业意识培养向文化课程渗透,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凸显专业性,增加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课程内容,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以核心课程为主体,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核心课程为主体,通过创新精选生产典型案例,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实现岗位能力和技能的快速提升,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3.行为养成课程为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养成员工素质
实施行为养成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需要,是培育企业持续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需要。实践中笔者学校设定了一个校区作为道德行为养成训练基地,专门负责学生的行为养成与企业员工素质对接训练工作。已形成了以行为养成训练基地为载体,以行为养成训练为重点,以寄宿制准军事化管理为手段,参照部队士兵的标准,对照企业员工素质要求,设定适量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模式。开设职业道德、职业指导、礼仪规范和素质训练等系列课程,培训学生具有员工意识、养成员工素质。
二、“车间”教学按企业员工标准培养学生,突出专业核心技能的养成
1.在学校的实习实训场(校内车间)内注重学生认知与专业技能训练
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工厂”职教理念,将实际的工厂环境纳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理解。“车间”(校内实训场)按“教学工厂”要求,依照工厂环境进行设置。设置实训区、学习区、下料区、展示区、检索区及材料存放区,做到“岗位实景”教学。学生学习过程中可检索相关数据、资料等,实现自主学习。实习过程中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教师以师傅身份在认知实习与专业实习中将技能通过“做”示范给学生,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流,以学徒身份亲身经历并学会技能。学做过程中坚持个别指导与集中辅导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学生认知与专业技能训练。
2.在校外实训基地(企业车间)强化岗前、顶岗实习能力培养
密切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依托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岗前、顶岗实习力度。在与企业签订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邀请其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工程,共同开展项目课程开发和实践,不断提高订单培养规模与实效。校企共同建立学生岗前、顶岗实习管理机制,规范岗前与顶岗实习制度、过程控制和考核标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共同推进岗前实习的力度和广度,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3.学校核定投入生均实习原料费,保证训练有成效
技工教育的实质是操作技能的培养。技工教育培养的是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实用技术人才。几年来技工教育发展迅猛,毕业生深受用工企业的欢迎,但用工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存在技能不够扎实的问题,希望学校在教学中加强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需要经验和时间的积累,依赖良好的实训条件,更需实习原料的保障性投入。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在不断改善实训条件的同时,也更着力解决学生实习原料的投入。学校核定了生均实习原料费用标准,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车工专业学生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中职学校车工技能大赛,于2010年、2012年获得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三、“营房”教学效仿部队管理模式,实施寄宿制准军事化管理,强化协作能力和服从服务的企业员工素质培养
1.分阶段、分模块实施行为养成训练
笔者坚持“既学技术,更学做人”的办学理念,不断进行德育探索,拓宽德育教育途径。依托学校道德行为养成训练基地,紧紧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鲜活的社会生活为源,习之以知、动之以情、行之以信、练之以意、导之以行,以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职业素质、规范的职业行为为重点,对学生进行“分阶段、重养成、模块化”的行为养成训练。通过在学生的组织领导、生活作息制度、内务行政管理、队列训练等方面实行军事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精神风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各阶段的培训教育活动中,注重思想行为素质养成、员工基础素质养成、企业员工素质养成,实现立规矩、树形象、强能力的模块化工作目标。
2.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实施行为养成教育
在学习生活中着力对学生进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它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反映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是非标准明确、价值导向明确。只有知荣耻才能统一大家的思想行为,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明辨是非。目前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纠正任务很艰巨,单靠学生自觉自愿的改正很难,要使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必须靠规范的监督机制和养成机制。学校效仿军队的管理模式,实行寄宿制准军事化管理。形成以行为养成为核心,以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为手段,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素质教育管理体系。日常管理实践中,发挥由学生代表、管理人员、教师和教官组成的“学生生活行为规范监督组”、教导中心、舍管中心的作用,巩固学生道德行为养成基地集中训练的成果,进行全天候、全过程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发现的学生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监督作用,利用班、团会、板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大力倡导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形成一个人人践行、处处可见、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培养良好的活动行为习惯,养成文明参与、文明观赛、文明服务意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走向社会营造一个成长的空间。
(作者单位:辽阳技师学院)
关键词:车间 课堂 营房 人才培养模式
“车间·课堂·营房”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课堂学习为基础,以车间实操为重点,以营房训练为手段,按照企业员工标准,突出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养成,“做中学、做中教”,打造具有现代企业员工素质的蓝领人才,为学生铺好就业路。
一、改革课堂教学,使其成为文化理论知识学习、专业理论技能入门、职业人才素养形成的平台
1.文化课程为专业学习服务,奠定基础
文化基础课程是技工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满足未来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我们本着够用、实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整合基础课程,淡化学科课程特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删除繁难教学内容,满足职业发展需要。在真实生活和专业学习中确定主题,从而选择、组织、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上,主动配合专业教学,渗透专业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示例、范文、练习等都尽可能与专业有关,让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中受到专业熏陶,热爱专业,学好专业,让文化课程为专业学习服务。
2.专业课程向文化课程渗透,凸显专业性
遵循“车间·课堂·营房”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企业岗位对人才的需要为目的,以专业能力提升为主线,调整课程结构,规范教学,改革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在让文化课程服务专业的同时,有意识地将专业课程实践中的示例、专业意识培养向文化课程渗透,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凸显专业性,增加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课程内容,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以核心课程为主体,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核心课程为主体,通过创新精选生产典型案例,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实现岗位能力和技能的快速提升,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3.行为养成课程为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养成员工素质
实施行为养成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需要,是培育企业持续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需要。实践中笔者学校设定了一个校区作为道德行为养成训练基地,专门负责学生的行为养成与企业员工素质对接训练工作。已形成了以行为养成训练基地为载体,以行为养成训练为重点,以寄宿制准军事化管理为手段,参照部队士兵的标准,对照企业员工素质要求,设定适量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模式。开设职业道德、职业指导、礼仪规范和素质训练等系列课程,培训学生具有员工意识、养成员工素质。
二、“车间”教学按企业员工标准培养学生,突出专业核心技能的养成
1.在学校的实习实训场(校内车间)内注重学生认知与专业技能训练
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工厂”职教理念,将实际的工厂环境纳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理解。“车间”(校内实训场)按“教学工厂”要求,依照工厂环境进行设置。设置实训区、学习区、下料区、展示区、检索区及材料存放区,做到“岗位实景”教学。学生学习过程中可检索相关数据、资料等,实现自主学习。实习过程中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教师以师傅身份在认知实习与专业实习中将技能通过“做”示范给学生,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流,以学徒身份亲身经历并学会技能。学做过程中坚持个别指导与集中辅导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强化学生认知与专业技能训练。
2.在校外实训基地(企业车间)强化岗前、顶岗实习能力培养
密切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依托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岗前、顶岗实习力度。在与企业签订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邀请其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工程,共同开展项目课程开发和实践,不断提高订单培养规模与实效。校企共同建立学生岗前、顶岗实习管理机制,规范岗前与顶岗实习制度、过程控制和考核标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共同推进岗前实习的力度和广度,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3.学校核定投入生均实习原料费,保证训练有成效
技工教育的实质是操作技能的培养。技工教育培养的是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实用技术人才。几年来技工教育发展迅猛,毕业生深受用工企业的欢迎,但用工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存在技能不够扎实的问题,希望学校在教学中加强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需要经验和时间的积累,依赖良好的实训条件,更需实习原料的保障性投入。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在不断改善实训条件的同时,也更着力解决学生实习原料的投入。学校核定了生均实习原料费用标准,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车工专业学生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中职学校车工技能大赛,于2010年、2012年获得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三、“营房”教学效仿部队管理模式,实施寄宿制准军事化管理,强化协作能力和服从服务的企业员工素质培养
1.分阶段、分模块实施行为养成训练
笔者坚持“既学技术,更学做人”的办学理念,不断进行德育探索,拓宽德育教育途径。依托学校道德行为养成训练基地,紧紧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鲜活的社会生活为源,习之以知、动之以情、行之以信、练之以意、导之以行,以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职业素质、规范的职业行为为重点,对学生进行“分阶段、重养成、模块化”的行为养成训练。通过在学生的组织领导、生活作息制度、内务行政管理、队列训练等方面实行军事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精神风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各阶段的培训教育活动中,注重思想行为素质养成、员工基础素质养成、企业员工素质养成,实现立规矩、树形象、强能力的模块化工作目标。
2.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实施行为养成教育
在学习生活中着力对学生进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它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反映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是非标准明确、价值导向明确。只有知荣耻才能统一大家的思想行为,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明辨是非。目前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纠正任务很艰巨,单靠学生自觉自愿的改正很难,要使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必须靠规范的监督机制和养成机制。学校效仿军队的管理模式,实行寄宿制准军事化管理。形成以行为养成为核心,以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为手段,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素质教育管理体系。日常管理实践中,发挥由学生代表、管理人员、教师和教官组成的“学生生活行为规范监督组”、教导中心、舍管中心的作用,巩固学生道德行为养成基地集中训练的成果,进行全天候、全过程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发现的学生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监督作用,利用班、团会、板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大力倡导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形成一个人人践行、处处可见、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培养良好的活动行为习惯,养成文明参与、文明观赛、文明服务意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走向社会营造一个成长的空间。
(作者单位:辽阳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