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u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素养是一个职业人在职场立足和发展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和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学校育人的第二课堂,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良好的校园环境,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通过主流校园文化活动内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会内化成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风尚和行为习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经过亲身体验来证明验证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不仅对学生的学校生活有着影响,而且会持久地影响到学生将来的社会生活选择。
  关键词: 职业素养 校园文化 职商 职业意识
  
  一、职业素养的概念
  (一)职业素养的定义
  职业素养是一个职业人在职场立足和发展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和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学术界一般将职业素养分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实际上大学生入校开始自己的大学校园生活,就需要有很高的职商,我发现,在每年开学初学生会竞选的活动中,胜出的学生明显体现了主动性,有责任感,做事情效率高,同时内外形象良好,容易与人沟通。在学生会的管理过程中,职商也是特别需要强调的。举办各种活动,学生会类似于一个项目团队,由活动主办部门策划方案,与其他部门沟通协作,执行策划方案,在这样一个完善的项目合作过程中,团队精神是工作顺利完成的核心要素,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学生在岗位上都需要有很高的职业素养。
  (二)职业素养的主要内容
  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职业人”在一定的社会职业活动中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人们在各自岗位工作的过程就是与团队成员沟通合作的过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是大学生在“职场”通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2.职业形象。职业形象泛指职业人外在、内在的综合表现和反映。外在的职业形象指职业人的相貌、穿着、打扮、谈吐等他人能看到、听到的直观感受东西;内在的职业形象指职业人所表现出来的学识、风度、气质、魅力等他人看不到,却能通过活动感受到的东西。我院属于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外在形象较一般院校更注重个性,对于学习艺术的学生这是很重要的,没有个性的艺术生,他的创作也很难脱颖而出,这也是内在职业形象的外在表现。外在形象受到学生所学专业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会比一般专业的学生穿着上注重独特性,而学习表演专业的学生非常注重外在的形象,这就是学生注重职业形象的表现。
  3.职业态度。职业态度是个人对职业生涯的设想及其有关问题的基本看法。它包括职业生涯设计、对正在从业或即将从业的看法等。
  4.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人们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活动方式。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而且需要进行一定的实践操作和训练。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这是走向“职场”的基本条件。
  二、校园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三、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校园活动的各个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必然强调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对高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一)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四个方面,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在强调校风、教风、学风的同时对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直接影响。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培养学生敬业、发展、主动、责任、执行、品格、绩效、协作、智慧、形象十大职业素养的构成都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
  1.制度建设和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即规程,是指在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组织机构建设把人力、物力和智力等按一定的形式和结构,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任务或利益有秩序有成效地组合起来而开展活动,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部门主要为党支部、学生会、团委、社团等,也有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文化活动,将企业文化精髓渗透到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中去,建立符合高校学生能力成长的规章管理制度,是校园文化活动组织部门成为培养锻炼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最有效平台。
  2.队伍建设。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部门的学生队伍建设是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平台,大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是活动的组织策划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一个活动的成功与否和组织活动的主体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强弱密切相关,组织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党支部、学生会、团委、社团等部门招新时应注重挑选有潜力的学生,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培养学生干部的综合素养。学生热衷于各类活动,可以活跃校园生活,也可以有机会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等,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就业时更受到企事业单位的青睐,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已经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历练了主动、执行、协作、责任等职业素养。
  四、探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改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
  将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给学生灌输现代管理理念,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理念,一方面,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处事公道、诚实厚道、勤业精业、团结协作、任劳任怨、开拓创新等管理理念教育学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干部在自我管理中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的意识。
  (二)组织策划有利于高校学生提高职业素养的文化活动
  高校学生工作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1.利用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平台。目前高校对学生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方式主要有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开设职业规划讲座等,高校可针对每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指导他们逐步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并积极给他们创造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培养他们从事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通过系列的职业训练,提高大学生的职业修养,使他们初步完成职业过程的转化。
  2.组织校园文化活动中强调职业素养的提升。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应精心组织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在活动中,强调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其艰苦奋斗和自强自立意识,为他们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打下基础。同时,在参与各类活动中,要强调团队精神和分工合作,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担任多种角色,让他们在工作中学会交往,学会包容,学会竞争和合作。通过将现代管理理念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强化他们的时间观念,使他们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
  3.通过校风、学风、教风来加强培养高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校风、学风、教风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起到直接作用。
  (1)职业形象的培养。职业形象泛指职业人外在、内在的综合表现和反映。外在的职业形象指职业人的相貌、穿着、打扮、谈吐等他人能看到、听到的东西;内在的职业形象指职业人所表现出来的学识、风度、气质、魅力等他人看不到,却能通过活动感受到的东西。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十分注重职业形象,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树立职业形象,穿着服装要既注重色彩的和谐搭配,又注意款式的文雅端庄;授课时注重体态、谈吐,面部表情要亲切和蔼,手势动作要优雅大方,言传身教学生如何塑造个人形象。
  (2)职业道德的培养。道德教育应该贯穿到课程教学中去,把行业要求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紧密结合,除了教授学生知识以外,教师在针对课程特点上应强调职业道德的培养,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3)职业态度的培养。职业态度是个人对职业生涯的设想及其有关问题的基本看法。它包括职业生涯设计、对正在从业或即将从业的看法等。除了向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传授相关内容外,在日常的授课中,教师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对培养学生具备优良职业态度有着直接影响。
  (4)职业技能的培养。职业技能是人们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在课程设置、课外练习等方面,应强调实践操作,根据不同专业,分别提出具体内容、具体目标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实践实习活动中进行相关的职业行为实践训练,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职业意识,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周建良.职业素养培养在高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7).
  [2]毛建粱.在自我管理中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
  [3]付晓容.浅谈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5).
  [4]张希玲.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
  [5]李王英.创新校园主题活动培养现代服务业类同高航职子学生职业素养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9).
  [6]刘晓波.高职人才核心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及内容浅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7]裘燕南.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J].教学管理,2007,(3).
  [8]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高教研究,2007,(7).
其他文献
<正> 周总理生前很关注棉针织品的缩水率,70年代初行业就组织了研讨、攻关,当时通过工艺、设备的改进,缩水率状况有所改善,但与国际水平相比,尚存在差距,仍影响出口产品档次
君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君子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君子是一种理想
通过改革实验室三级管理体制,使大学物理实验室实现院校二级管理,形成规范的管理机制,组成年龄结 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及管理人员队伍,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实验教学
摘 要: 结合工作以来的成长经历,文章作者认为辅导员必备能力的培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组织技能,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二是学习观察技能,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三是学习心理学,提升自己对学生心理状态的捕捉能力;四是学习谈话技巧,增强自己与他人的沟通能力;五是学习信息技术,提升对班级信息化管理的能力;六是保持终身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必备能力 培养    一、引言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诸侯纷争、政治动乱,但是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艺术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
该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讨论“少”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和用在动词后作结果补语的异同。
<正> 迈耶MPJR型毛圈机是一种多功能针织设备,能够生产纬平组织、集圈组织、毛圈组织和横条织物。近年来,天鹅绒织物以其独
分析学生由中学进入大学后对<高等数学>课程内容接受困难的原因,从知识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习题课教学等方面讨论了中学数学教学与大学数学教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体育本身在培养人、教育人方面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决定的。本文根据体育活动的作用论证了体育活动在人的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其它学科
论述开展“自动控制原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双语教学与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自动控制原理”双语教学模式;给出了在内容和方法上循序渐进的双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