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4日,中原油田勘探局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工地遭到欧加登国家解放阵线武装人员袭击,袭击造成中方9死1伤,另有7人被绑架。經各方努力,7名被绑架中国人质29日获释。30日凌晨2时,9名遇难同胞遗体运抵郑州。5月2日下午,7名获释人员回到北京。
在埃塞俄比亚遭劫持后安全获救的7名中国企业人员于5月2日下午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此次劫持事件刚发生时,得知内情的董姓男子就与《华人世界》取得了联系,董先生是此次遇难者余庆的老乡,其中被绑架者攸金东是其同学。通过对遇难者家属和被绑架者的采访,本刊记者力图还原此次绑架事件的真实面目和前因后果。
据了解,此次遇难的9名劳工中,年纪最大的余庆今年40岁,最小的申云只有27岁。“遇难者当中有一个刚结婚,有一个爱人刚生小孩,埃塞俄比亚政府已承诺对每个遇难者赔偿6万-8万美元,遇难者家属就赔偿问题和死者应是烈士还是工伤事故有关事宜,与中原石油尚在协商。”董先生8日在接受《华人世界》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被绑劳工透露,这些工程是经过转包后让他们去埃塞俄比亚施工的,他们在埃塞俄比亚的月工资在1000美元左右,他们刚开始去施工时,就遭到当地反政府武装人员的警告不能施工,这些劳工在施工场地等候了两个月后不见动静才施工,没想到开工后第三天就遭到反政府武装的洗劫。
遭劫同胞回忆:六昼夜恍若隔世
5月2日15时20分,身着米色工作服的7名获救人员陆续走出机舱。牵动全球华人的埃塞俄比亚华人劫持事件终于告终。
4月24日,中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埃塞俄比亚公司在该国东部索马里州的阿博拉营地遭到200多名不明身份武装人员的袭击,造成中方9人死亡,1人轻伤,7人被绑架,营地设备遭到洗劫。遇难者遗体在4月30日由包机送回国内,幸存人员同机返回。
六昼夜惊心动魄历险后,获释同胞在第一时间内给家人打电话。攸金东说,因担心被埃塞俄比亚军警发现,反政府武装人员白天挟持他们在深山、树林里躲藏,晚上则不停转移。“反政府武装劫持我们的原因,是害怕遭埃塞俄比亚军警武力打击,抓人质‘防身’。6天中,我们每天只能勉强吃上一顿饭,主食是当地出产的大米,口感很差,饮食没有一点油星,蔬菜和肉类更是奢望。 ”攸金东说,刚开始,武装人员还在他们的饭里放一点盐,后来干脆连盐都不放。他们吃得最好的一顿是一锅面条糊糊。喝的是水沟里的脏水,很不干净,常看到小虫在水里游动,每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泻。此外,他们也没有地方睡觉。晚上转移过程中,休息时就拿一张破垫子席地而卧。当地气候炎热,蚊虫肆虐。好在遭绑人员都年轻,又都是干油田出身,习惯了野外生活,要不身体可能被拖垮。
在中国和埃塞政府努力下,经索马里族长老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斡旋,反政府武装最终把他们交给了当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休整之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将获释人员移交给当地政府。看到他们身上的衣服和鞋子又脏又破,当地政府还为每人购买了T恤和凉鞋。
获释的中石化中原石油勘探局埃塞俄比亚公司阿博拉营地生产经理李根海说:“电影中的绑架场面在我们身上发生了。现在回想起来,真像是一场噩梦。” 李根海4月30日第一个走下飞机舷梯,与前来迎接的中石化公司领导亲切拥抱,抑制不住的泪水在脸上滑落。
中国政府强烈谴责袭击暴行
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工作人员对记者证实,事发时间为4月24日凌晨5时左右(北京时间上午10时),这伙武装人员有200多人,他们持火箭筒和火炮等武器闯入了项目组所在地。当时当地部队有90余人在现场保卫,然而武装人员袭击并抢劫了项目组,袭击共造成65名埃塞俄比亚人死亡,其中包括当地雇员和当地部队人员。
事发后,一个名叫“欧加登国家解放阵线”的武装组织给媒体发来一份声明,他们说,“我们承认,我们对一个埃塞俄比亚部队保护下的石油勘探队发起了军事行动。”该武装组织去年曾警告说,任何在欧加登地区的投资,只要惠及埃塞俄比亚政府,都“不能容忍”。这个武装组织试图发动分离运动,形成一个“索马里人”的独立邦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说,中国政府强烈谴责这一武装袭击暴行,对中方和埃塞遇难人员表示哀悼,对其家属及伤者表示深切慰问。外交部、商务部、中国驻埃塞使馆和有关企业等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向埃塞方面提出紧急交涉,要求全力搜救遇袭中方人员,确保其安全获释,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在埃塞的中资机构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协助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2007,中国人海外安全趋势
“只要中国人持续不断地走出国门,安全事件就会有一个庞大的基数,不能奢望彻底杜绝。”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安全问题专家李伟说。
据国家旅游局局长顾朝曦透露,中国已成为亚洲的第一大旅客输出国。截至2006年7月,共计124个国家和地区已正式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中国人已可组团前往其中的84个。
中国商务部的报告显示,到2005年底,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投资额超过500亿美元,境外中资企业达1万多家,有数十万中国工人和管理人员在异国他乡工作生活。随着英美高校纷纷增加中国留学生名额,中国留学生人数已居世界首位,2004年已达11.47万人。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认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动乱、流行疾病、灾害不断,2007年中国公民海外安全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如果将2007年世界地区安全风险程度分为三级,一类最高危地区是南亚的阿富汗和中东的巴以地区和伊拉克。次之的二类危险地带是非洲、南美洲和俄罗斯。第三类则是欧美日韩和大洋洲,社会治安基本状况较为稳定,相对最为安全,但中国游人当防范扒窃、偷盗和抢劫,尽量少去城市特殊区域。此外,南太平洋诸小岛国,近年来动乱时有发生,某些还带有排华性质,当小心提防。
贾庆国指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在很多国际问题上,尤其是一些敏感争端问题上可能会采取更加明确的立场,也就可能得罪某些势力。“如果说国家政府碍于体面,大抵不会以普通公民泄愤的话,在一些政局混乱、相对落后的地区,误解与不满可能会发酵成危害个人安全的毒汤。”
海外中企呼唤“风险地图”
最近几年来,中国公民海外遇袭事件层出不穷。不过正如外交部官员所称,这些案件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没有雷同的情况。中原油田埃塞遇袭事件给了人们一个沉重的警醒。这就是,包括外交部门、相关企业和机构以及赴海外的个人,必须牢牢锁定“风险地图”,编织一个立体的安全帏帐。
所谓“风险地图”,就是外交部门以及一些信息机构圈划出的存在较高风险的部分国家和地区。这些地方或是政局动荡,或是犯罪率较高,或是对中国公民存在着误会,等等。也就是说,中国公民一旦进入这些国家或地区旅游或工作,就更要增加风险意识,强化安全防范手段。
中国外交部曾经制定了“五项机制”,即包括协调、预警、应急、服务以及磋商等机制在内的综合性制度措施。应当说,近两年来,这些机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出境公民人数大量增加、国际恐怖主义猖獗、经济利益冲突、文化传统习俗的潜在影响、社会骚乱等突发性事件的危害等各类因素影响下,完善并落实上述官方的外交机制,对于保护公民利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来自政府外交部门的努力不能代替相关机构和企业自己的安全举措。应当承认,许多进入海外的机构尽管也意识到一定的风险性,但是往往对威胁估计不足,或是在具体的应对措施上缺乏有效的手段。有些机构,在进入一些国家和地区时,已经和当地政府签订有由对方提供安全保卫的协定。可事实上,安全保卫不足的情况并不少见,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中方员工的安全问题难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