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无偿献血是自愿将血液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而且献血者不求任何回报的无私行为,体现了助人为乐和奉献社会的大爱精神。无偿献血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主要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无偿献血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加强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力度,不断总结无偿献血的工作经验,逐步改进激励措施,从而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无偿献血管理和联动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无偿献血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心理困惑,让更多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项社会公益事业,为推进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關 键 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无偿献血;健康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7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114-02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无偿献血是自愿将血液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而且献血者不求任何回报的无私行为,体现了助人为乐和奉献社会的大爱精神。目前,我国各大医院挽救生命所需的临床用血主要来源于无偿献血。无偿献血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大学生在身体健康等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参加无偿献血可以促进人体骨髓造血系统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无偿献血是一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道德修养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大学生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至今已有20多年,根据最新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我国每年自愿参加无偿献血的人数都在持续快速增长,从1998年的32.8万增至2019年的1563万;千人口献血率相比之前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1998年的4.8‰上升至2019年的11.2‰。然而在当今现实社会中,仍有部分人群对无偿献血存在错误认识和各种偏见,害怕并拒绝参与这项社会公益事业。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思想进步、身体素质好,是推进未来社会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的坚实力量,也是支持无偿献血事业的重要群体,因此应坚定信念、勇于奉献,树立正确的献血观。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加强大学生无偿献血健康教育,促进我国无偿献血这项社会公益事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围绕以下五点对大学生无偿献血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探讨。
一、构建大学生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体系
高职院校应将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内容编写进“大学生健康教育”系列课程中,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科学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安排合理的教学课时和学分。高职院校除了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之外,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一步扩大健康教育的覆盖面。鼓励推广研究健康教育网络课程,以方便大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大学生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体系主要包括血液健康安全知识、无偿献血制度和法规、无偿献血流程、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制度以及表彰奖励办法等。
二、组织开展多元化的大学生无偿献血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当地血站的交流合作,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一系列大规模宣传及健康教育活动,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科学指导,全力帮助他们解决关于无偿献血相关问题的困惑和恐惧。无偿献血健康教育模式多种多样,除了通过校园网页、微博、微信平台、校内电子屏、广播、宣传栏、横幅、海报、知识竞赛等常规宣传形式,还可以根据广大学生需求,重点开展专家讲座、主题观影、社会实践、心理辅导等。
(一)专家讲座
学校定期邀请当地血站专家举办无偿献血相关专题知识讲座,现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鼓励大学生积极和专家进行交流互动,深入地了解当下我国无偿献血制度、服务管理模式、无偿献血三免政策、表彰奖励办法以及最新知识动态,正确、全面地认识无偿献血,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二)主题观影
无偿献血是志愿服务的一种方式,也是一项伟大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通过组织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电影,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仅可以开拓思维、开阔视野,还能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正面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传递爱心、提供温暖、服务他人,感恩社会、播种文明。
(三)社会实践
高职院校与当地血站紧密协作,有计划、分批次组织大学生进行现场参观,近距离了解血液的采集、制备、检验、储存和发放以及运输等流程,加强对无偿献血的全面了解,从而消除内心疑虑和恐惧,坚定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的信心。高职院校应不断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发现不足、磨炼意志,快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和理想。
(四)心理辅导
重视大学生无偿献血者的心理辅导,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同时给予理解、支持和鼓励,可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增强无偿献血者的勇气和信心。对于身体条件不适合献血的大学生,应及时做好解释和劝导工作。高职院校可通过积极开展大学生无偿献血交流分享会、志愿者暖心服务、心理咨询热线等形式,为无偿献血的大学生提供更多关爱和支持,有利于大学生无偿献血者队伍稳定发展。 三、建立大学生无偿献血科学有效的管理和联动机制
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新媒体社交网络,通过使用QQ群、微信群等社交平台和大学生无偿献血者保持紧密联系,加强沟通交流,开展广泛宣传;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制作、推送健康教育内容,宣传血液健康安全知识,引导大学生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及时关注各个阶段大学生对无偿献血和志愿者服务的需求及建議,认真做好无偿献血者的后续追踪和回访工作;可通过开展无偿献血相关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努力提升无偿献血服务水平;改革创新健康教育模式,促进无偿献血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提高大学生无偿献血知晓率和献血率。
四、加强大学生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建设
依靠大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广大志愿者在无偿献血中的积极带动作用。优先选拔优秀无偿献血者加入志愿服务队,并对他们进行无偿献血知识和服务专项培训,全面做好无偿献血工作的后勤保障和暖心服务,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良好氛围。通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在提供暖心服务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积极主动地把自身无偿献血的经历和体验分享给身边的同学,鼓励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五、改进大学生无偿献血激励措施
无偿献血体现了大学生充满爱心、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他们的行为和品质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把无偿献血的工作重心放在献血前的宣传教育和献血过程中的服务,导致献血后的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在献血后可领取血站提供的一份小纪念品。因此,献血后的相关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无偿献血者的爱心行动和奉献精神,学校应给予积极肯定。高职院校改进无偿献血后的激励措施,可以更好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对无偿献血后的大学生采取休息半天、电话慰问或感谢信等形式,对他们的爱心行动和奉献精神表示充分肯定;把无偿献血纳入文明校园建设,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定期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总结和评比,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和个人予以适当的表彰和奖励。通过树立榜样行为,大力宣传感人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进一步增强大学生自身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让无偿献血这项社会公益事业获得更多关注和支持。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只有立足实际,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作为无偿献血的重要人群,需要不断加强健康教育,树立榜样行为,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磊,张兰兰.高职院校学生无偿献血的现状及思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9):11-12.
[2]马红慧,毛美娜,刘珈亦.高校学生无偿献血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青春岁月,2018(13):83.
[3]高婧,赵予.大学生无偿献血积极性的现状及激励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11):231.
[4]易星,康甜,张会平.血液健康教育对促进学校学生无偿献血的作用[J].理论探索,2019(24):25-26.
[5]张言路,袁良,周梦洋,等.合肥市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状况的调查报告[J].理论探索,2014(3):292.
[6]赵倩倩,岳培琳,徐俊瑶,等.我国大学生无偿献血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高等教育在线,2016(4):137.
编辑 栗国花
[關 键 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无偿献血;健康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7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3-0114-02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无偿献血是自愿将血液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而且献血者不求任何回报的无私行为,体现了助人为乐和奉献社会的大爱精神。目前,我国各大医院挽救生命所需的临床用血主要来源于无偿献血。无偿献血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大学生在身体健康等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参加无偿献血可以促进人体骨髓造血系统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无偿献血是一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道德修养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大学生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至今已有20多年,根据最新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我国每年自愿参加无偿献血的人数都在持续快速增长,从1998年的32.8万增至2019年的1563万;千人口献血率相比之前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1998年的4.8‰上升至2019年的11.2‰。然而在当今现实社会中,仍有部分人群对无偿献血存在错误认识和各种偏见,害怕并拒绝参与这项社会公益事业。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思想进步、身体素质好,是推进未来社会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的坚实力量,也是支持无偿献血事业的重要群体,因此应坚定信念、勇于奉献,树立正确的献血观。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加强大学生无偿献血健康教育,促进我国无偿献血这项社会公益事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围绕以下五点对大学生无偿献血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探讨。
一、构建大学生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体系
高职院校应将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内容编写进“大学生健康教育”系列课程中,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健康教育公共选修课,科学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安排合理的教学课时和学分。高职院校除了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之外,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一步扩大健康教育的覆盖面。鼓励推广研究健康教育网络课程,以方便大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大学生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体系主要包括血液健康安全知识、无偿献血制度和法规、无偿献血流程、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制度以及表彰奖励办法等。
二、组织开展多元化的大学生无偿献血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当地血站的交流合作,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一系列大规模宣传及健康教育活动,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科学指导,全力帮助他们解决关于无偿献血相关问题的困惑和恐惧。无偿献血健康教育模式多种多样,除了通过校园网页、微博、微信平台、校内电子屏、广播、宣传栏、横幅、海报、知识竞赛等常规宣传形式,还可以根据广大学生需求,重点开展专家讲座、主题观影、社会实践、心理辅导等。
(一)专家讲座
学校定期邀请当地血站专家举办无偿献血相关专题知识讲座,现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鼓励大学生积极和专家进行交流互动,深入地了解当下我国无偿献血制度、服务管理模式、无偿献血三免政策、表彰奖励办法以及最新知识动态,正确、全面地认识无偿献血,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二)主题观影
无偿献血是志愿服务的一种方式,也是一项伟大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通过组织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电影,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仅可以开拓思维、开阔视野,还能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正面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传递爱心、提供温暖、服务他人,感恩社会、播种文明。
(三)社会实践
高职院校与当地血站紧密协作,有计划、分批次组织大学生进行现场参观,近距离了解血液的采集、制备、检验、储存和发放以及运输等流程,加强对无偿献血的全面了解,从而消除内心疑虑和恐惧,坚定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的信心。高职院校应不断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发现不足、磨炼意志,快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和理想。
(四)心理辅导
重视大学生无偿献血者的心理辅导,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同时给予理解、支持和鼓励,可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增强无偿献血者的勇气和信心。对于身体条件不适合献血的大学生,应及时做好解释和劝导工作。高职院校可通过积极开展大学生无偿献血交流分享会、志愿者暖心服务、心理咨询热线等形式,为无偿献血的大学生提供更多关爱和支持,有利于大学生无偿献血者队伍稳定发展。 三、建立大学生无偿献血科学有效的管理和联动机制
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新媒体社交网络,通过使用QQ群、微信群等社交平台和大学生无偿献血者保持紧密联系,加强沟通交流,开展广泛宣传;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制作、推送健康教育内容,宣传血液健康安全知识,引导大学生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及时关注各个阶段大学生对无偿献血和志愿者服务的需求及建議,认真做好无偿献血者的后续追踪和回访工作;可通过开展无偿献血相关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努力提升无偿献血服务水平;改革创新健康教育模式,促进无偿献血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提高大学生无偿献血知晓率和献血率。
四、加强大学生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建设
依靠大学生社团,充分发挥广大志愿者在无偿献血中的积极带动作用。优先选拔优秀无偿献血者加入志愿服务队,并对他们进行无偿献血知识和服务专项培训,全面做好无偿献血工作的后勤保障和暖心服务,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良好氛围。通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在提供暖心服务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积极主动地把自身无偿献血的经历和体验分享给身边的同学,鼓励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五、改进大学生无偿献血激励措施
无偿献血体现了大学生充满爱心、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他们的行为和品质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把无偿献血的工作重心放在献血前的宣传教育和献血过程中的服务,导致献血后的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在献血后可领取血站提供的一份小纪念品。因此,献血后的相关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无偿献血者的爱心行动和奉献精神,学校应给予积极肯定。高职院校改进无偿献血后的激励措施,可以更好地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对无偿献血后的大学生采取休息半天、电话慰问或感谢信等形式,对他们的爱心行动和奉献精神表示充分肯定;把无偿献血纳入文明校园建设,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定期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总结和评比,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和个人予以适当的表彰和奖励。通过树立榜样行为,大力宣传感人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进一步增强大学生自身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让无偿献血这项社会公益事业获得更多关注和支持。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只有立足实际,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作为无偿献血的重要人群,需要不断加强健康教育,树立榜样行为,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磊,张兰兰.高职院校学生无偿献血的现状及思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9):11-12.
[2]马红慧,毛美娜,刘珈亦.高校学生无偿献血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青春岁月,2018(13):83.
[3]高婧,赵予.大学生无偿献血积极性的现状及激励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11):231.
[4]易星,康甜,张会平.血液健康教育对促进学校学生无偿献血的作用[J].理论探索,2019(24):25-26.
[5]张言路,袁良,周梦洋,等.合肥市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状况的调查报告[J].理论探索,2014(3):292.
[6]赵倩倩,岳培琳,徐俊瑶,等.我国大学生无偿献血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高等教育在线,2016(4):137.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