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问题分析及对策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do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体几何历年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关注度高,试题难度适中,易得分,因此立体几何已成为我们高考复习中主抓且易见成效的内容之一。
  一、问题呈现
  回顾2014年立体几何的教学复习,结合高考改卷及几次模考改卷反馈的信息,我们发现学生的立体几何学习还存在以下问题:(1)空间想象能力及推理论证能力还较弱。部分学生对定理的理解不准确、有偏差,缺少证明平行与垂直的常用方法,思路不清晰。(2)运算能力差。学生多用向量坐标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而由于这种方法对学生运算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在较长的向量坐标运算的过程中算错数字,写错符号的错误时有发生。(3)解题规范性差,论证不严谨,缺少必要的说理过程,跳步严重,或出现逻辑错误。纵观近几年立体几何试题,命题相对稳定,并无较大难易起伏,而立体几何的学时较长,从高一的立体几何初步到高二的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一直延续至高三复习,历时三年,为什么学生的得分情况与我们的期望值有差距,依然出现诸如上述的错误呢?
  二、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对立体几何部分的教学强调“从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几何体”,“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立体几何考试内容涵盖数学《必修2》及《选修2-1》的立体几何的主要内容,而试题的解答方式则蕴含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习立体几何的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论证、度量计算的研究方法。考试中学生出现的上述问题,究其原因,得回归到课堂教学中去,反思课堂教学,不难发现以下现象:(1)在学习立体几何初步,刚建立线面位置关系、空间角的概念时,由于课时紧,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只做初步概念的交待,(如二面角课本都没安排例题),因此位置关系的相关定理及空间角的几何求法学生掌握薄弱,被后续选修2-1的空间向量的代数坐标运算全部取而代之,造成在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中,既无力用几何法求解,又由于运算不过关,用代数坐标运算也无法正确求解的状况。(2)由于向量坐标法在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思维量,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以向量坐标法为主,“建坐标系,写坐标,套公式”大量的重复机械训练,以期使学生获得熟练的解题功力。殊不知固定的解题模式,易使思维陷入僵化状态,当问题情境稍有变化,学生便一筹莫展。
  基于此,在今后的立体几何复课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三、教学建议
  1、回归教材,再查基础: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是高考试题的源头。高考命题常以课本中的例题、习题的变化为题源,以教材中概念、定理、公式等的类比、推广为题源,以教材中研究性学习课题为题源。复习要扣紧教材,熟练掌握课本中每一概念、每一定理的种种用途,知识点要全面覆盖,不能遗漏。
  2、注意避免过分单一强调一种解题方法,造成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1:坐标法先行
  对策:尝试不建坐标系,用向量解题的方法,选定合适的基底向量,借助向量关系或数量积运算加以解决。这对避开繁难运算及降低由较长的坐标运算而产生的运算失误都是有益的。
  例 如图1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底面ABC,AB=BC=AA1,∠ABC=90°,点E、F分别是棱AB、BB1的中点,则直线EF和BC1所成的角是 ()
  A.45° B.60° C.90° D.120°
  思维定势2:法向量先行
  案例:已知四棱锥P-ABCD的直觀图与三视图如图2所示,点E为棱AD的中点,在棱PC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得EF⊥平面PBC?若存在,求出线段EF的长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由以上学生解法可看出,程序化的法向量的求解模式,造成学生思维的固化,由于问题情境的变化,学生缺乏再找条件的能力,使解题陷入困境。
  对策:加强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掌握及应用。切勿死记题型,将数学的学习停留在依赖解题模式,机械模仿的初级阶段。 对比常用的三种几何解题方法,各有其特点,向量坐标法思路简单但是计算复杂,向量的非坐标法在空间来去自由,但是求空间角问题时比较繁琐,综合法有一定思维量,但计算简便。三者各有利弊,不应非此即彼,而应将各种方法适当混合使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中应本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意识,多角度训练,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以使学生在不易建坐标系的情况下,也不至于一筹莫展。
  3、注意类比,培养能力。立体几何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几何知识后进行的,教学中,要注意平面与空间的联系,三维向二维的转化;弄清公式的推导,注意理解记忆及相似概念的区分。案例略:
  4、关注在知识交汇点处命制的试题。在知识的交汇点处命题,综合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题的基本方向。立体几何与概率的综合,与函数的综合(如2012年江西理,2013福建卷理19),与圆锥曲线的综合(2008浙江理10、2010重庆理10)在各地高考试卷中均已普遍涉及。
  案例:(2010重庆理数10)AB是平面a的斜线段,A为斜足,若点P在平面a内运动,使得△ABP的面积为定值,则动点P的轨迹是(A)圆(B)椭圆(C)一条直线(D)两条平行直线
  这是一道运用圆锥曲线定义的好题,以立体几何为载体,巧妙的揉合了立几、平几知识,在知道P的轨迹是圆柱的情况下,题目即转为用平面斜截圆柱,探求截口的形状问题,而这正是教材《选修2-1》中第42页探究与发现的内容!
  总之,立足课本,深化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形,注重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强化知识体系的功能,在此基础上,优化思维品质,改善解题时过分依赖题型记忆,复制模仿的状况,回归数学的本质,从而提高高三数学复课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体育课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大多数学校还没有能维持体育教学的室内体育场馆,给阴雨天气的体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每逢下雨,上室内体育理论课学生总提不起兴趣来,老师也觉得枯燥乏味,有的学校就改上自习课或语文课,严重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致使丰富多彩的体育素材得不到充分利用,学生的体育素养也得不到培养。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本人将多媒体运用于体育课中
我们在学习任何一个新的东西,不是照猫画虎,而是改革创新,今天面对的课改更是如此。为了让学生真正能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努力尝试着“翻转课堂”,争取每天努力做好一点点,教会学生一点点,培训学生一点点,相信,只要经过这样的累积,学生一定可以爬上这架学习之梯,每天进步一点点,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只有教师努力尝试着转变自己的角色,在循序渐进中翻转课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儿童最先受到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而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学会更好的融入群体与社会
【摘 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主要途径。因此,课堂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就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初中教学课程教学如何才能做到优质教育?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课题。当今社会,初中生大多时间都要在课堂学习知识。因此,很大程度上课堂教学的质量好坏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如何才能做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呢?这需要孩子、父母、老师共同努力。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今
经历了数年的政治课教学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要给学生付出更多的爱。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的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实效性、针对性。今天,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是现行教学的热门话题,也是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让其更有针对性呢?我想,那就是必须让品德与生活同行。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把生活引进课程  生活,是一首诗,是
【摘 要】“改革”与“创新”是当今教育界喊的最火的两个词,不少教师都在践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使出了浑身解数。伴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教育理念确实已经难以符合当代教育背景下的实际需要。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深深感到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还任重而道远。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认识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