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有林场主要以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作为经营内容的林业企业,其在发展时取得一定成果是国内生态安全的关键屏障。而林场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经济与生态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关键词 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四川省达州市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02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林业是对森林的经营组织,主要以木材、林产品的生产与保护性资源作为基础的一项国有公益事业与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与林产品供给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生态和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关键部门。
1 国有林场工作概况
四川省达州市的国有林场有21个,工区为90个,经营的总面积为47 886.67 hm?,而公益林是2 766.67 hm?,商业林为19 700 hm?,其经营的范围关系到128个乡镇,394个村落,其中国有林场的经营范围总人口数是36.69万人。该地国有林场的特点就是经营的面积相对较小,员工人数多,且分布的范围比较广,但是林农交错,比较分散,经营区域的情况比较复杂。通过长时间的发展,该国有林区已经成为达州市森林资源相对丰富、森林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腹肌等相对完善的区域。国有林区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多种原因,基础设备建设比较落后,人们并未充分获得农村改革的红利。
2 国有林场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体制和国有林场承担的任务难以适应
国内的国有林场大部分位于生态区比较重要的生态脆弱区域,一般承担生态的建设任务较重。然而国有林场当前利用的是事业单位的企业管理体系,其是在木材生产作为核心思想指导基础上制定的[1]。另外,林业指导思想在转变为以生态建设作为主体之后,国家针对国有林场的木材生产出台了禁伐和限伐的政策,林场需要承担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重要任务,而自身的创收却又难以养活自己。此种管理体系难以满足国有林场发展相关要求。
2.2 国有林场的内部经营体制和经济发展与要求难以适应
以前,利用的为计划型经济,造林、营林的计划主要由国家下达,而且投资也是由国家进行安排,每一项任务都要依赖林场的大量聘用固定员工来完成。目前,国家已经没有造林任务,退休的员工逐年增多,出现了许多富余员工,现阶段,国有林场面临分流、转产富余员工的巨大压力,多种社会与经济负担变得更为严重。特别是林场内部的大锅饭和铁饭碗体系并未在本质上彻底打破,满足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的先进人事制度与劳动用工制度等依然未完善,导致国有林场的内部运行体制缺少活力。
2.3 国有林场本身素质、管理难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许多国有林场因为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导致林场干部、员工的思想比较落后,现代化市场经济意识不足,知识结构与管理水平和目前形势、发挥在哪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国有林场当前正处在经济困难地步,优秀人才不愿选择林业,而已有的人才却又留不住,进一步影响了国有林场的发展。
3 加强国有林场工作对策
3.1 强化国有林场工作的领导
首先,要经过自身的努力工作,积极争取各个级别的党委政府对国有林场工作给予充足重视和支持[2]。其次,各个级别林业主管机构要强化国有林场的有关工作,制定与完善面向国有林场工作的管理与服务体制。最重要的是充分认识国有林场是国内林业建设的主要力量,把其放在目前林业建设相应位置上,充分发挥出其重要作用。
3.2 加速国有林场改革的步伐
全方面加速国有林场的分类经营改革,把国有林场划分成生态公益型的林场与商品经营型的林场,分别依据不同的要求完成规范管理。经过分类的经营改革,不但要处理好生态公益的林业的补偿问题,还要在根本上改革管理体系。对各种类型的林场出台不同的政策,搞活商品林的经营方式。在进行分类经营的改革过程中,将某些方面管理相关权限进行合理调整。对于林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林场有关任命等方面,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3.3 综合考虑国有林场工作
目前,除了林业建设的有关指导思想出现本质改变外,国有林场面对的外部体系改变成了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系。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后,不但相关政策与法律制度要依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进行调整,还要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国有林场的资源可以利用市场的方式,转交给经营效率相对较高的经营者进行经营[3]。此种方式是在加强所有权的前提下,完成林场本身的发展。另外,可将国有林场的有关工作归属到目前市场的经济体系的大环境中,实现多种经营方式的充分利用。
4 结 语
解决国有林场的发展体系问题,可以加强国有林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林场走向稳定、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国内生态建设工程的进程,实现国有林场体制的进一步创新。
参考文献
[1]顾蕾,沈月琴,李兰英.天然林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基于对天然林保护地去的典型案例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1,(5):425-428.
[2]朱永法,魏远竹,陈建祥等.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改革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23(2):61-66.
[3]田明华,陈建成,陈晓倩.我国生态林业运作制度框架研究[J].林业经济,2010,(4):36-38.
(责任编辑:刘昀)
关键词 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四川省达州市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02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林业是对森林的经营组织,主要以木材、林产品的生产与保护性资源作为基础的一项国有公益事业与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与林产品供给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生态和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关键部门。
1 国有林场工作概况
四川省达州市的国有林场有21个,工区为90个,经营的总面积为47 886.67 hm?,而公益林是2 766.67 hm?,商业林为19 700 hm?,其经营的范围关系到128个乡镇,394个村落,其中国有林场的经营范围总人口数是36.69万人。该地国有林场的特点就是经营的面积相对较小,员工人数多,且分布的范围比较广,但是林农交错,比较分散,经营区域的情况比较复杂。通过长时间的发展,该国有林区已经成为达州市森林资源相对丰富、森林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腹肌等相对完善的区域。国有林区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多种原因,基础设备建设比较落后,人们并未充分获得农村改革的红利。
2 国有林场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体制和国有林场承担的任务难以适应
国内的国有林场大部分位于生态区比较重要的生态脆弱区域,一般承担生态的建设任务较重。然而国有林场当前利用的是事业单位的企业管理体系,其是在木材生产作为核心思想指导基础上制定的[1]。另外,林业指导思想在转变为以生态建设作为主体之后,国家针对国有林场的木材生产出台了禁伐和限伐的政策,林场需要承担国家的生态环境建设重要任务,而自身的创收却又难以养活自己。此种管理体系难以满足国有林场发展相关要求。
2.2 国有林场的内部经营体制和经济发展与要求难以适应
以前,利用的为计划型经济,造林、营林的计划主要由国家下达,而且投资也是由国家进行安排,每一项任务都要依赖林场的大量聘用固定员工来完成。目前,国家已经没有造林任务,退休的员工逐年增多,出现了许多富余员工,现阶段,国有林场面临分流、转产富余员工的巨大压力,多种社会与经济负担变得更为严重。特别是林场内部的大锅饭和铁饭碗体系并未在本质上彻底打破,满足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的先进人事制度与劳动用工制度等依然未完善,导致国有林场的内部运行体制缺少活力。
2.3 国有林场本身素质、管理难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许多国有林场因为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导致林场干部、员工的思想比较落后,现代化市场经济意识不足,知识结构与管理水平和目前形势、发挥在哪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国有林场当前正处在经济困难地步,优秀人才不愿选择林业,而已有的人才却又留不住,进一步影响了国有林场的发展。
3 加强国有林场工作对策
3.1 强化国有林场工作的领导
首先,要经过自身的努力工作,积极争取各个级别的党委政府对国有林场工作给予充足重视和支持[2]。其次,各个级别林业主管机构要强化国有林场的有关工作,制定与完善面向国有林场工作的管理与服务体制。最重要的是充分认识国有林场是国内林业建设的主要力量,把其放在目前林业建设相应位置上,充分发挥出其重要作用。
3.2 加速国有林场改革的步伐
全方面加速国有林场的分类经营改革,把国有林场划分成生态公益型的林场与商品经营型的林场,分别依据不同的要求完成规范管理。经过分类的经营改革,不但要处理好生态公益的林业的补偿问题,还要在根本上改革管理体系。对各种类型的林场出台不同的政策,搞活商品林的经营方式。在进行分类经营的改革过程中,将某些方面管理相关权限进行合理调整。对于林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林场有关任命等方面,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3.3 综合考虑国有林场工作
目前,除了林业建设的有关指导思想出现本质改变外,国有林场面对的外部体系改变成了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系。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后,不但相关政策与法律制度要依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进行调整,还要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国有林场的资源可以利用市场的方式,转交给经营效率相对较高的经营者进行经营[3]。此种方式是在加强所有权的前提下,完成林场本身的发展。另外,可将国有林场的有关工作归属到目前市场的经济体系的大环境中,实现多种经营方式的充分利用。
4 结 语
解决国有林场的发展体系问题,可以加强国有林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林场走向稳定、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国内生态建设工程的进程,实现国有林场体制的进一步创新。
参考文献
[1]顾蕾,沈月琴,李兰英.天然林保护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基于对天然林保护地去的典型案例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1,(5):425-428.
[2]朱永法,魏远竹,陈建祥等.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改革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2,23(2):61-66.
[3]田明华,陈建成,陈晓倩.我国生态林业运作制度框架研究[J].林业经济,2010,(4):36-38.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