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恩施州直涉药单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恩施州直涉药单位2010年度上报的359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表现及严重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9例ADR报告共涉及药品8类92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共158例(44.0% ),其次为中药制剂66例(18.4%);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313例,占87.1%);严重及新的ADR为17例,所占比例为5.9%。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强化ADR监测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规范用药。更大程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ADR);合理用药;抗微生物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我院ADR监测室担负全州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收集上报工作,2010年恩施州直涉药单位共上报359例ADR报告,现将恩施州直涉药单位2010年发生的ADR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了解恩施州直涉药单位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恩施州直涉药单位2010年收集上报的359例ADR报告。
1.2方法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发生ADR 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359例ADR报告中,男性190例(52.9%),女169例(47.1%);6O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率相对较高。各年龄段具体分布见表1。
表1 ADR患者性别与年龄的分布
2.2引发ADR的给药途径359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多,共313例(87.1%);口服给药37例(10.3%),外用6例(1.7%),皮下注射3例(0.8%)。
2.3引發ADR的药品种类、例数及构成比引发ADR的药品共计8类92种,具体分布见表2。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构成比为40.6%,而且品种多、范围广。
表2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病例及构成比
2.4新的、严重的ADR359例ADR报告中,新的和严重的ADR有17例,占4.7%,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引发新的、严重的ADR的药品及主要临床表现
3讨论
359例报告显示ADR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但50岁以上人群的发生率较高,60岁以后则更高,考虑这与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对多数药物的代谢半衰期延长,对药物敏感性增加有关。
静脉滴注引发ADR最多,这是因为静脉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到达全身组织器官,无首过效应,药效迅速而强烈,对机体的刺激性也大;同时,药物的pH值、渗透压、滴注的浓度和速度等众多因素也是导致ADR的原因。
临床需要按照中医辨治规律才能获得较好效果,调查发现临床80%以上的中成药由不具备中医系统理论知识的医生开出,不问轻重虚实,不问寒热温凉。
尽管ADR不可预见,但通过正确诊断、合理用药、规范操作、密切观察,多数ADR是可以避免发生,或者减轻伤害的。因此,临床医生和药学人员应在临床实践中注意把关,防止潜在的ADR,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1.
[2]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ADR);合理用药;抗微生物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我院ADR监测室担负全州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收集上报工作,2010年恩施州直涉药单位共上报359例ADR报告,现将恩施州直涉药单位2010年发生的ADR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了解恩施州直涉药单位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恩施州直涉药单位2010年收集上报的359例ADR报告。
1.2方法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发生ADR 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359例ADR报告中,男性190例(52.9%),女169例(47.1%);6O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率相对较高。各年龄段具体分布见表1。
表1 ADR患者性别与年龄的分布
2.2引发ADR的给药途径359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多,共313例(87.1%);口服给药37例(10.3%),外用6例(1.7%),皮下注射3例(0.8%)。
2.3引發ADR的药品种类、例数及构成比引发ADR的药品共计8类92种,具体分布见表2。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构成比为40.6%,而且品种多、范围广。
表2 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病例及构成比
2.4新的、严重的ADR359例ADR报告中,新的和严重的ADR有17例,占4.7%,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引发新的、严重的ADR的药品及主要临床表现
3讨论
359例报告显示ADR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男性高于女性,但50岁以上人群的发生率较高,60岁以后则更高,考虑这与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对多数药物的代谢半衰期延长,对药物敏感性增加有关。
静脉滴注引发ADR最多,这是因为静脉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到达全身组织器官,无首过效应,药效迅速而强烈,对机体的刺激性也大;同时,药物的pH值、渗透压、滴注的浓度和速度等众多因素也是导致ADR的原因。
临床需要按照中医辨治规律才能获得较好效果,调查发现临床80%以上的中成药由不具备中医系统理论知识的医生开出,不问轻重虚实,不问寒热温凉。
尽管ADR不可预见,但通过正确诊断、合理用药、规范操作、密切观察,多数ADR是可以避免发生,或者减轻伤害的。因此,临床医生和药学人员应在临床实践中注意把关,防止潜在的ADR,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1.
[2]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