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忽略的胆固醇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100年来的医学研究界,胆固醇的危害迟迟得不到权威科学家的认可,被长期排斥在“主流”医学科学家的视线之外。”回顾起胆固醇研究的历史,赵水平教授对本刊记者表示。
  胆固醇,人们酒席餐桌上的“常客”,人类许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卒中等的发生,都与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这个在今天被人们广为接受的观点,来得却不那么容易。
  “长期以来,对胆固醇学说各种有意无意的忽视甚至排斥,换来的是不断攀升的黑色数字。”赵水平教授说。
  初涉“无人区”:尸解中的惊奇发现
  据介绍,最早发现胆固醇升高与冠心病关系的,是被称为“类固醇之父”的德国化学家阿道夫·温道斯(Adolf Windaus, 1876-1959)。1901年,温道斯开始了对胆固醇的研究。那时候,人们对胆固醇的结构几乎一无所知。
  1910年,温道斯在一次对人体尸解标本的研究中惊奇地发现,与健康人相比较,那些生前患有冠心病的尸解标本的相应部位所含的胆固醇含量要明显高出20~26倍,且主要沉积在粥样斑块内。他及时向世人报告了这个伟大发现,甚至大胆地预测,胆固醇的升高很可能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个潜在原因。
  然而,温道斯的研究结果仅发表在德国国内一份毫不起眼的学术杂志上,再加上温道斯使用的是他的母语--德语,因此这个发现尽管意义非常,但学术影响却相当有限,难以被人们所关注。有趣的是,三年后(1913年),对温道斯的发现毫不知情的病理学家阿尼茨科夫(Anitschkow),无心插柳,证实并丰富了温道斯的发现。
  “无心插柳”的意外收获
  1913年,前苏联病理学家阿尼茨科夫(Anitschkow),向世人公布了一个著名的动物实验结果。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动物实验,让当时学术界流行的两大学术观点几近崩溃。
  他没有受到当时非常时髦的学说——“蛋白质毒性”学说的束缚,而是独辟蹊径--或者是突发奇想,把目光从当时的科学宠儿蛋白质转到了被世人所忽视的胆固醇上来,决定用从蛋黄中提炼的胆固醇(而不是包括蛋白的整个鸡蛋)来喂养家兔。70天后,阿尼茨科夫惊奇地发现,高胆固醇喂养家兔的主动脉弓内布满了脂质条纹,无论是外观形态还是显微镜形态,均与人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高度一致。这个结果不仅动摇了当时无所不能的“蛋白质毒性”学说,也推翻了动脉粥样硬化只发生在“老年兔”的观点。
  从家兔到大鼠:40年的弯路
  阿尼茨科夫的成功激发了人们的兴趣,后继者尝试在其他动物身上重复同样的实验。然而,最常见的实验动物--鼠的研究结果却令人失望。
  1938年,Wilens和Sproul以高胆固醇喂养大鼠长达700天,仍未在这些大鼠身上发现任何动脉粥样硬化迹象。这给支持阿尼茨科夫的学者泼了一瓢冷水,该实验也再次提示,在自然状态下,高胆固醇饮食并不能诱发大鼠动脉粥样硬化。
  1952年,Hartroft等人做了一项有趣的实验,首次尝试给大鼠喂养低胆碱饮食。胆碱是肝脏消除胆固醇的必备物质。结果发现,低胆碱饮食的大鼠中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
  这个实验结果启发了部分学者,使他们对之前高胆固醇饮食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失败原因进行了重新审视。原来,天然的大鼠之所以不会因进食高胆固醇饮食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是因为大鼠更接近于肉食动物,这类动物能高效代谢饮食中摄取的胆固醇,从而防止了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的升高,避免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1954年,Malinow决定采用“双管齐下”的策略。在人为损害大鼠胆固醇代谢功能的基础上,再给予高胆固醇饮食。结果发现,试验鼠体内血浆胆固醇水平显著增高。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些大鼠均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
  “罪犯”落网,初战告捷
  赵水平教授告诉记者,经过近百年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胆固醇是引发人类冠心病的主要罪魁祸首。其中代表性的研究为195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的七国研究和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进行的弗莱明汉研究。
  弗莱明汉研究在美国波士顿附近的小镇弗莱明汉进行,通过对当地3代人、连续56年的调查证实,胆固醇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呈显著的线性相关。
  另外,我国北京、上海两地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人群胆固醇水平并不是很高。从1985~1999年,北京人群总胆固醇水平升高24%,冠心病死亡率也成倍增加,其中胆固醇水平升高的贡献占77%。
  总之,许多国内外流行病学资料都证实,只要胆固醇水平升高,冠心病危险就会升高。
  漫长的辩证之路
  要验证胆固醇与AS(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就必须经过严格、科学设计的大型临床试验来证实。
  “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旨在通过降胆固醇防治冠心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饮食干预,一类是药物降脂。”赵教授说。
  洛杉矶退伍军人研究(LAVS)是最早进行的饮食干预实验。它始于1959年,持续长达8年半,旨在观察调节饮食结构是否能够降低血脂和预防冠心病。它属于冠心病一级预防研究,也就是中国古代医学所提倡的“治未病之病”、“未病先防”。结果表明,调整饮食结构能够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并有助于预防冠心病。同年的芬兰精神病医院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1973年,挪威奥斯陆研究证实,进行饮食控制和戒烟可减少冠心病事件47%。WHO欧洲协作研究证实,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也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他汀的问世
  赵教授说,他汀之于心血管疾病堪比青霉素之于感染性疾病。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一跃成为威胁全球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然而,早期可以应用的降脂药物种类和疗效均相当有限。为此,寻找一种更为强效、安全的新型降脂药物,就逐渐提上日程。由于意识到这其中的无限商机,全球各大医药公司几乎均参与到这场胆固醇战争中来。在这场抗击胆固醇浩荡大军中,供职于日本三共株式会社的远藤?章博士无疑是一位幸运的耕耘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院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目前常用的物流成本控制模式,最后对两种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模式进行评价分析后,在这两种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
目的:观察在常规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后对患者血浆中脑钠肽与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
大众健康:何为胆固醇学说?rn胡大一:即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冠心病.从早年的家兔实验中就初见端倪,兔子如果吃草,就不得冠心病;吃胆固醇,就得冠心病.从一系列重复的动物实验,到流
目的:分析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官产术后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实施剖官产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PBL联合翻转课堂在骨科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某三甲医院骨科护理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护生随机分成小组,其中30例护生对照
1 临床资料中风患者32(男23,女9)例;年龄38~75岁,病程2 wk~6 a,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脑血栓形成28例,脑溢血4例,肌力0~1级6例,肌力2级4例,肌力3级22例. 中医辨证分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价值,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观
目的:分析临床急诊处理儿童喉部异物的诊断和治疗经历,总结儿童喉部异物的急诊处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于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80名儿童,将入选病例根据年龄分为两组,比较两
学校是由不同的班级组成,班级是学校的有机组织部分,班级是一个特殊的团队,班主任就是这个团队的领导者、指挥者、构划者,对团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n良好的班集体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