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品德与社会教材内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zn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这一历史重任,而实施这一重任的教材便成为其关键环节所在。笔者以现行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例,谈谈如何细读文本、挖掘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细读教材引言,培养创新能力。教材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及“与生产劳动结合,为现代化服务,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宗旨,在教材结构设计上,每章设计了“引言”部分。引言从理论的高度,联系中国与世界,从“纵”与“横”两个方面,总论品德与社会的发展与联系,紧紧把握每个时期的脉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及总体把握科学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整体认知品德与社会、联系发展科学观念的形成。
  引言抓住了品德与社会本质的东西,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创造了联想的余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巧设练习情境,培养创新能力。教材在课后练习题的设计上,也着意体现出对学生“创造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这一特征突出反映在大量“材料题”、“阅读思考题”的设置上,“材料题”基本上在每个重要章节内容后都有,“阅读思考题”基本体现如下特点:
  1.问题与思考涉及面广,体现了鉴往为今,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推进素质教育的宗旨。“阅读思考题”涉及“环保与生态平衡”、“经济发展”,“向西方学习”,“依托身边的自然现象”展开丰富的想象。
  2.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阅读思考题”所创设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品德与社会现实、中国与世界、理论与实践、宏观现实与个人感知的有机结合,尽可能地把学生推向“懂与不懂”的边缘去思考问题,感受新知,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满足现状及教材主体内容的“最大发展面”。学生一旦攻克问题,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产生“成功感、成就感”。因此,要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有力的培养。
  三、妙用教材插图,培养创新能力。教材的插图、文献资料等在质和量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巧用插图,紧紧配合主体内容教学,在实施创新教育上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释疑激趣,增强识记。品德与社会内容纷繁复杂,学生很难辨别。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其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研究结论,使用科学插图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如在讲唐朝民族关系《和同为一家》一课时,教师可使用“唐朝边疆各族分布图”,每讲到一个民族,就示意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小纸片贴在图上对应民族的位置,备注该民族首领及其演化后的民族名称,同时用红笔标出唐都长安。这样,唐朝与周边各族的位置关系便一目了然。利用这张图进行师生互动,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形象记忆,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教材内容。
  2.感知科学,透德育。在教学中,进行品德与社会知识的传授并非是最终目的,我们还必须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教育功能,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开展教学,可以增强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如在讲火药、火器发明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感悟课本上的“火箭”插图,启发学生认识到,火箭的发射原理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打开了封建城堡,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这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也因此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3.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教育学认为,学习迁移是指已经学得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所产生的某种影响,其中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起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许多自然科学特征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比较而认知的,所以,比较和鉴别在教学法中被大量采用。教材中的许多插图,恰好为科学比较法的实践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利用插图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事物的内在特征及其本质区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比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记录了1949年10月1日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完美地再现了新中国诞生的辉煌。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此图的含义,学生便会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求,对已有结论的质疑,都是他们未来进行科技创新的潜在源泉。“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积极研究《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深入领会新教材的编排意图、内容及其特征,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成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者和培育者。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引导学生注重学习思考过程,启发学生探究科学发展的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使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最终能够游刃有余地学好科学及各门课程,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针对1109工作面的条件,分析了工作面回风巷500~930 m处围岩破碎段掘进支护不利条件,提出了合理的支护方案和具体的支护参数。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变形量在20 d后开始趋
横峰县姚家乡某山体滑坡,山体地层有残坡积层和三叠系安源组砂岩、砾岩组成,主要为上部残坡积层发生折线形滑动,且坡面出现放射状裂缝,坡脚出现塌陷坑,本次通过钻探和物探资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如何改变传统观念,化“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小学英语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例,介绍小学英语教材中语篇的特点、分类与教学方法。    一、语篇的特点与
[摘要]在职业能力生成的理论基础上,文章阐述了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生成的内涵。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存在有效思维能力欠缺、专业实践能力不强、职业自我效能感低等问题。顶岗实习在增强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生成 职业能力 顶岗实习 作用  [作者简介]揭平英(1965- ),女,江西广昌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