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e Beatles,二十世纪最知名的英国摇滚乐队,1956年成立于利物浦,成员包括John Lennon,节奏吉他、键盘乐及主唱;Paul McCartney ,低音吉他、键盘乐及主唱;以及George Harrison ,主吉他、西达琴、钢琴及和音。1962年,Ringo Starr(原名 Richard Starkey)加入,负责鼓及和音。1970年,乐队解散,四人分道扬镳。
琐事的生活和繁忙的工作给我们带来太多烦恼,令身心倍感疲惫,每当这时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尽可能的让一切顺其自然,放下所有的繁杂,思绪在简单中摸索,心态平和的时候最容易感悟到人生的真谛,从容地生活,恰如溪水静静流淌,淡定地工作,宛如清风柔柔抚摸,或许当我们有了这样一种从容和淡定的心志,才能激情和快乐地享受生活和工作。
这是一首我非常喜欢的披头士乐队的经典老歌——《Yesterday》。當我每每听它时,都能让我身心放松。
最早知道Beatles大概是初中时疯狂英语里的一盘磁带,在介绍完赫本之后便是这首《Yesterday》,反复地听。后来那磁带大抵上已经被我听得破烂不堪了,到后来甚至都听不出好听与否了。大概又是某一天,在杂志上看到了哈里森去世的消息,其实到现在为止我也就只能认出哈里森和列侬,至于麦科特尼和那个鼓手我压根就认不出。那文章讲了好多关于他的事,他信佛,他弹着十二根琴弦的吉他,他带着他们到印度去找灵感,他是四个人里面最小的一个。后来再看看之后买的那张《1》里,好像也只有那首《something》是他创作的歌,但是不知怎的,这四人里面最喜欢的可能就是他了。
约翰·列侬
约翰·温斯顿·列侬(John Winston Lennon),英国著名摇滚乐队“披头士”(The Beatles,也译做“甲壳虫”)成员,摇滚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披头士乐队的灵魂人物,主唱兼节奏吉他手,诗人,社会活动家,反战者。
保罗·麦卡特尼
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被认为是二十世纪顶级的音乐标志,他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史上最成功的作曲人。不论是不是身为披头士期间,保罗·麦卡特尼总共写了、或是协助写了超过50首十大热门歌曲。他拥有60张金唱片和1亿张的单曲销量。他的歌曲《Yesterday》是史上被灌录次数最多的歌曲,并在美国的广播电视中播放了超过700万次。
Paul McCartney 与John Lennon是在披头士里的主要创作人,而很多Paul McCartney在这时期写的歌,包括“Hey Jude”、“Eleanor Rigby”、“Yesterday”以及“Let It Be”都经常被列为流行音乐史上最佳的歌曲。另一首他写的披头士歌“Helter Skelter”经常被指为史上第一首重金属 (Heavy Metal) 音乐。
乔治·哈里森
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英国音乐家、吉他演奏家、歌手、词曲作者、音乐制作人、电影制作人、披头士乐队主音吉他手、主唱之一,以身为披头士乐队成员之一最广为人知。1958年,作为保罗·麦卡特尼的好友,15岁的乔治·哈里森加入乐队。披头士乐队基本成型。
乔治·哈里森作为披头士主音吉他手,哈里森被称为沉默的披头。由于信仰印度神学,哈里森开阔了乐队成员的视野,使披头士音乐多元化。1997年哈里森被查出患有喉癌,2001年逝世。逝世后哈里森生前的朋友们举办了乔治·哈里森纪念演唱会。
林戈·斯塔尔
林戈第一次遇到披头士是在汉堡,当时是1960年10月,林戈所在的飓风乐队正在这里进行表演。他加入披头士是在1962年的8月18日。Rory Storm对披头士挖走他的鼓手倒是很大度的,但披头士的原鼓手Pete Best的喜爱者就没那么好对付了,他们整夜的守在Pete的家门外,并在山顶洞俱乐部里搞骚动,他们高喊着“Pete Best万岁!Ringo滚蛋!”林戈的健康状况使得他错过了1964年四分之三的巡回演出,这年,披头士乐队去斯堪地那维亚、荷兰、远东和澳大利亚,最后他不得不摘除了扁桃体。
尽管在整个70年代,关于The Beatles要重新复合的传闻连绵不断,但是在1980年,随着列侬在纽约街头被刺身亡,披头士彻底的进入了博物馆。而在进入80年代以后,前披头士乐队成员的作品销量虽然依旧非常受到欢迎,但是销量却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歌迷们已经渐渐的习惯了披头士已经不复存在的事实,披头士乐队和披头士的前队员们正在慢慢的成为记忆中的偶像和传说中的人物。虽然披头士乐队的前队员们的作品销量日益减少,但是披头士乐队的作品却依然释放着不老的光辉,除了不断的被其他新生代歌手所翻唱以外,乐队的专辑销售也一如既往的保持着非常高的销量,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有丝毫的退色,披头士仍然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新歌迷。
进入90年代,The Beatles的三名剩余成员还有列侬的遗孀,就披头士乐队的各种版权的所有权问题最终在法庭上达成了基本的一致。这使得披头士早期的作品得以在90年代利用高新技术重新的发行,其中包括约翰·列侬创作的乐队未曾发表过的两首单曲《Free as a Bird》和《Real Love》也得以重新面世,这些专辑在推出之后依旧成为了唱片市场的畅销货,同时由于早期一些音乐作品的版权达成了一致,结果披头士乐队早期曾经在BBC的电视节目中表演的现场录音和录像,以及拍摄的关于披头士乐队的纪录片等等都有机会重新发行,这些CD和VCD在90年代陆续的被发行,解散二十多年的披头士乐队再次把经久不衰的音乐带给了后代。
进入新世纪,披头士乐队依然经常有精选集或者翻录专辑问世,他们这些伟大的音乐作品,在新世纪依然散发着永恒的魔力,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几十年后的唱片市场,经常会在乐队解散数十年后继续成为排行榜的冠军。而当列侬离开人世的时候,为其举行追悼纪念活动以及参加守夜的世界歌迷多达数百万人,当2001年杰出的吉他手乔治·哈里森因病辞世的时候这种场面又再次重现,至今仍有一代又一代的新歌迷被披头士的魔力所吸引,为他们的音乐所痴迷,披头士的音乐成为了人类的永恒。
摇滚乐的兴起把原来的流行音乐和流行音乐产业闹得天翻地覆。一些著名的波普歌手的声音被普莱斯利、小理查德和刘易斯等人的摇滚歌声所替代,五大唱片公司统治的唱片工业遭到了几百家小唱片公司的侵袭。一个面向成年白人的市场变成了面向青少年的市场,这些青少年对黑人文化越来越感兴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摇滚乐确实迎来了一场革命。但是,这场革命在1964年当它即将进入第二个十年的时候,却失去了当初的锋芒。主流摇滚让位于温和摇滚、波普、冲浪音乐等,一时间,围绕60年代的摇滚乐将如何发展引来众说纷纭。而这个时候的美国社会也正处于混乱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属于美国人的摇滚乐却让英国人闯了进来。在The Beatles乐队的影响下,美国正趋消散的摇滚乐开始重获生机,由此掀起了摇滚乐历史上一次新的高潮。
他们继承了摇滚乐头十年的成果,以自己的创造和革新,丰富和发展了摇滚乐,把摇滚乐带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此,摇滚乐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娱乐音乐,它有了更多的让人思考的东西,更多的隐藏在音乐背后的东西。上世纪60年代成长起来的英美两国的年轻人,很少不与他们的歌声发生联系。可以说他们的歌声影响了一代人的艺术趣味、服装发式、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披头士”的出现使更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摇滚乐现象,以及摇滚乐的音乐和歌词,以致后来大学里也开设了摇滚乐课程(这在上世纪60年代初还是不可想象的)。
琐事的生活和繁忙的工作给我们带来太多烦恼,令身心倍感疲惫,每当这时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尽可能的让一切顺其自然,放下所有的繁杂,思绪在简单中摸索,心态平和的时候最容易感悟到人生的真谛,从容地生活,恰如溪水静静流淌,淡定地工作,宛如清风柔柔抚摸,或许当我们有了这样一种从容和淡定的心志,才能激情和快乐地享受生活和工作。
这是一首我非常喜欢的披头士乐队的经典老歌——《Yesterday》。當我每每听它时,都能让我身心放松。
最早知道Beatles大概是初中时疯狂英语里的一盘磁带,在介绍完赫本之后便是这首《Yesterday》,反复地听。后来那磁带大抵上已经被我听得破烂不堪了,到后来甚至都听不出好听与否了。大概又是某一天,在杂志上看到了哈里森去世的消息,其实到现在为止我也就只能认出哈里森和列侬,至于麦科特尼和那个鼓手我压根就认不出。那文章讲了好多关于他的事,他信佛,他弹着十二根琴弦的吉他,他带着他们到印度去找灵感,他是四个人里面最小的一个。后来再看看之后买的那张《1》里,好像也只有那首《something》是他创作的歌,但是不知怎的,这四人里面最喜欢的可能就是他了。
约翰·列侬
约翰·温斯顿·列侬(John Winston Lennon),英国著名摇滚乐队“披头士”(The Beatles,也译做“甲壳虫”)成员,摇滚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披头士乐队的灵魂人物,主唱兼节奏吉他手,诗人,社会活动家,反战者。
保罗·麦卡特尼
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被认为是二十世纪顶级的音乐标志,他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史上最成功的作曲人。不论是不是身为披头士期间,保罗·麦卡特尼总共写了、或是协助写了超过50首十大热门歌曲。他拥有60张金唱片和1亿张的单曲销量。他的歌曲《Yesterday》是史上被灌录次数最多的歌曲,并在美国的广播电视中播放了超过700万次。
Paul McCartney 与John Lennon是在披头士里的主要创作人,而很多Paul McCartney在这时期写的歌,包括“Hey Jude”、“Eleanor Rigby”、“Yesterday”以及“Let It Be”都经常被列为流行音乐史上最佳的歌曲。另一首他写的披头士歌“Helter Skelter”经常被指为史上第一首重金属 (Heavy Metal) 音乐。
乔治·哈里森
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英国音乐家、吉他演奏家、歌手、词曲作者、音乐制作人、电影制作人、披头士乐队主音吉他手、主唱之一,以身为披头士乐队成员之一最广为人知。1958年,作为保罗·麦卡特尼的好友,15岁的乔治·哈里森加入乐队。披头士乐队基本成型。
乔治·哈里森作为披头士主音吉他手,哈里森被称为沉默的披头。由于信仰印度神学,哈里森开阔了乐队成员的视野,使披头士音乐多元化。1997年哈里森被查出患有喉癌,2001年逝世。逝世后哈里森生前的朋友们举办了乔治·哈里森纪念演唱会。
林戈·斯塔尔
林戈第一次遇到披头士是在汉堡,当时是1960年10月,林戈所在的飓风乐队正在这里进行表演。他加入披头士是在1962年的8月18日。Rory Storm对披头士挖走他的鼓手倒是很大度的,但披头士的原鼓手Pete Best的喜爱者就没那么好对付了,他们整夜的守在Pete的家门外,并在山顶洞俱乐部里搞骚动,他们高喊着“Pete Best万岁!Ringo滚蛋!”林戈的健康状况使得他错过了1964年四分之三的巡回演出,这年,披头士乐队去斯堪地那维亚、荷兰、远东和澳大利亚,最后他不得不摘除了扁桃体。
尽管在整个70年代,关于The Beatles要重新复合的传闻连绵不断,但是在1980年,随着列侬在纽约街头被刺身亡,披头士彻底的进入了博物馆。而在进入80年代以后,前披头士乐队成员的作品销量虽然依旧非常受到欢迎,但是销量却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歌迷们已经渐渐的习惯了披头士已经不复存在的事实,披头士乐队和披头士的前队员们正在慢慢的成为记忆中的偶像和传说中的人物。虽然披头士乐队的前队员们的作品销量日益减少,但是披头士乐队的作品却依然释放着不老的光辉,除了不断的被其他新生代歌手所翻唱以外,乐队的专辑销售也一如既往的保持着非常高的销量,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有丝毫的退色,披头士仍然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新歌迷。
进入90年代,The Beatles的三名剩余成员还有列侬的遗孀,就披头士乐队的各种版权的所有权问题最终在法庭上达成了基本的一致。这使得披头士早期的作品得以在90年代利用高新技术重新的发行,其中包括约翰·列侬创作的乐队未曾发表过的两首单曲《Free as a Bird》和《Real Love》也得以重新面世,这些专辑在推出之后依旧成为了唱片市场的畅销货,同时由于早期一些音乐作品的版权达成了一致,结果披头士乐队早期曾经在BBC的电视节目中表演的现场录音和录像,以及拍摄的关于披头士乐队的纪录片等等都有机会重新发行,这些CD和VCD在90年代陆续的被发行,解散二十多年的披头士乐队再次把经久不衰的音乐带给了后代。
进入新世纪,披头士乐队依然经常有精选集或者翻录专辑问世,他们这些伟大的音乐作品,在新世纪依然散发着永恒的魔力,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几十年后的唱片市场,经常会在乐队解散数十年后继续成为排行榜的冠军。而当列侬离开人世的时候,为其举行追悼纪念活动以及参加守夜的世界歌迷多达数百万人,当2001年杰出的吉他手乔治·哈里森因病辞世的时候这种场面又再次重现,至今仍有一代又一代的新歌迷被披头士的魔力所吸引,为他们的音乐所痴迷,披头士的音乐成为了人类的永恒。
摇滚乐的兴起把原来的流行音乐和流行音乐产业闹得天翻地覆。一些著名的波普歌手的声音被普莱斯利、小理查德和刘易斯等人的摇滚歌声所替代,五大唱片公司统治的唱片工业遭到了几百家小唱片公司的侵袭。一个面向成年白人的市场变成了面向青少年的市场,这些青少年对黑人文化越来越感兴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摇滚乐确实迎来了一场革命。但是,这场革命在1964年当它即将进入第二个十年的时候,却失去了当初的锋芒。主流摇滚让位于温和摇滚、波普、冲浪音乐等,一时间,围绕60年代的摇滚乐将如何发展引来众说纷纭。而这个时候的美国社会也正处于混乱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属于美国人的摇滚乐却让英国人闯了进来。在The Beatles乐队的影响下,美国正趋消散的摇滚乐开始重获生机,由此掀起了摇滚乐历史上一次新的高潮。
他们继承了摇滚乐头十年的成果,以自己的创造和革新,丰富和发展了摇滚乐,把摇滚乐带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此,摇滚乐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娱乐音乐,它有了更多的让人思考的东西,更多的隐藏在音乐背后的东西。上世纪60年代成长起来的英美两国的年轻人,很少不与他们的歌声发生联系。可以说他们的歌声影响了一代人的艺术趣味、服装发式、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披头士”的出现使更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摇滚乐现象,以及摇滚乐的音乐和歌词,以致后来大学里也开设了摇滚乐课程(这在上世纪60年代初还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