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在冷刀宫颈锥切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宫颈病变行冷刀宫颈锥切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实施冷刀宫颈锥切术,在术中观察组注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均使用纱布填塞止血,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及手术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需要缝合止血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创面愈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相关并发症、切缘阳性率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冷刀宫颈锥切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出血量过多而进行缝合止血,亦能够明显改善创面的远期预后效果,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等不良情况。
关键词:宫颈病变;冷刀宫颈锥切术;垂体后叶素;临床效果
在宫颈疾病中宫颈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如治疗不及时或效果不佳常会对患者生命形成威胁[1]。随着现代诊疗技术与相关器械的不断研发与应用、完善,作为宫颈癌关系密切的癌前病变状态,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在临床的检出率逐渐得到提高,这对早期控制宫颈病变恶化、防治宫颈癌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对CIN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方法,其中冷刀宫颈锥切术是较为常规的经典术式,但由于宫颈部位具有较丰富的血管,手术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即为术中出血,对手术操作、患者机体形成影响,甚至影响疗效与预后。因此本文作者通过对部分冷刀宫颈锥切术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以作参考评估,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宫颈病变行冷刀宫颈锥切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57例,其年龄最低为29岁、最高为63岁,其平均为36.82±7.49岁,孕次0次~3次、平均为1.67±0.73次;对照组患者57例,其年龄最低为28岁、最高为61岁,其平均为35.94±7.16岁,孕次0次~4次、平均为2.05±0.81次。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入组标准:经临床检查及病理学等辅助检查均已有明确的检查结果,并符合冷刀宫颈锥切术适应症患者,年龄在25岁~65岁之间,无相关禁忌症;排除标准:伴有其他部位或器官恶性肿瘤疾病患者,阴道炎症患者,CINⅢ期无需保留生育能力或宫颈癌晚期不适合使用该术式治疗患者等[2]。
冷刀宫颈锥切术适应症[3]:对宫颈组织刮片经细胞学检查可查及恶心细胞,但宫颈活检结果为阴性,则可使用该术式做进一步观察、确诊;已确诊为原位癌或已发现早期浸润,可实施该术式进一步明确病变、手术范围;宫颈炎症保守性治疗效果欠佳转用手术治疗或CIN Ⅰ期患者;原位癌或CINⅢ期但仍未生育的年轻患者等要求保留生育能力。
所有患者均已被详细告知实验内容,自愿参与本次实验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方法
所有病例常规实施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术前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常规外阴及阴道消毒,呈膀胱截石位,将宫颈暴露、扩宫,如患者血压及生命体征稳定则可开始实施手术。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开展前向宫颈注射垂体后叶素,注射位置在宫颈9点、3点处,注射量为6U(1瓶注射液),半分钟无异常即可开始手术;对照组患者在同样位置使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作为空白对照。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需要缝合止血情况,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及切缘病理学检查呈阳性的发生情况,并在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复查,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对两组数据实施统计学对比分析。
术中出血量检测方法:回收术中吸引器瓶中积累血量,转移到量筒中量取;术中使用擦拭或止血用的被血浸透纱布收集起来,并放置在电子秤上进行称量,减去所使用同等数量干纱布的重量,便为术中纱布蘸血量,通过血液比重换算为体积,与量筒中所量取体积之和记为术中出血量;
复查创面愈合情况评估[4]:复查宫颈表面光滑、已经恢复正常的大小与形态,能够查及鳞柱交界;
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感染、宫颈管粘连/狭窄。
1.4数据处理
对两组患者数据应用SPSS软件17.0版实施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使用χ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p﹤0.05表明样本数据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临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需要缝合止血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创面愈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相关并发症、切缘阳性率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2。
3.讨论
宫颈病变是妇科常见疾病,在女性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尤其其中宫颈癌对于患者的机体健康乃至生命均有严重影响,如没有在其早期及时的进行治疗以终止病程发展,达到晚期后临床效果及预后通常较差[5]。因此现在临床上更为关注宫颈癌的早期治疗,尤其是对于与其相关的癌前病变状态——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加强了重视程度与诊疗力度。
随着临床诊疗器械与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对CIN的筛查、诊断能力逐渐增强,其临床发病率也呈逐渐是上升趋势,且近年来具有年轻化趋势,这使得临床上对CIN更为关注。有相关研究表明,对宫颈癌的早期治疗尤其对CIN早期采取手术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变恶化进程,多可将其恶变过程中止而不再发展,不仅明显的形成了对宫颈癌的有力防治效果,而且还可以帮助患者保留生育能力,受到临床上广泛的认可[6]。 对于CIN早期治疗,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其相关术式的演变与配合器械的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冷刀锥切、电刀锥切、激光、宫颈环形电切等多种术式。其中冷刀锥切虽然需要进行麻醉而延长住院时间,但这种方法不会对切缘组织形成刺激而影响病例诊断,且相关研究表明,这几种术式的治疗效果并无明显的差异[7]。因此目前临床仍主张使用冷刀锥切术治疗CIN。
冷刀锥切术在其临床使用中也有一定的弊端,其手术需时较长,且因宫颈部血管丰富而容易在术中出现大量出血,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的同时,也阻碍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使手术时间进一步延长。为减少术中出血、促进创面的血管收缩,本文作者尝试使用垂体后叶素在术前进行宫颈注射,获得较理想疗效。
垂体后叶素的主要成分中含有催产素与加压素,催产素可以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而对其肌层血管形成压迫以达到止血效果;加压素则能够通过血管平滑肌上的受体结合激活鸟苷酸调节蛋白,进而产生毛细血管、小动脉收缩效果,并促进血管破裂处快速形成血栓而达到止血效果。通过以上两种止血机制,临床应用垂体后叶素可以产生明显的止血效果,以往常用于肺结核咳血、上消化道出血等临床止血。在冷刀宫颈锥切术过程中使用垂体后叶素,可以使患者术中出血减少,而有效避免过度使用电凝并改善术后的感染情况。相关报道显示高龄、锥切深度过大、术后感染、过度电凝是宫颈管粘连等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因此降低术中出血也同时使得宫颈管粘连、狭窄等情况明显减少。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需要缝合止血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创面愈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相关并发症、切缘阳性率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冷刀宫颈锥切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出血量过多而进行缝合止血,亦能够明显改善创面的远期预后效果,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等不良情况。
参考文献:
[1]关鑫.垂体后叶素联合碘仿纱条在宫颈锥形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260-261.
[2]陈荣.垂体后叶素在冷刀宫颈锥切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0):217-217.
[3]林海燕.垂体后叶素在冷刀宫颈锥切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2,33(6):856-858.
[4]叶春萍,余宁珠.垂体后叶素用于宫颈冷刀锥切术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学,2011,39(5):540-543.
[5]高霞,周玉萍,岳艳等.宫颈冷刀锥切术中垂体后叶素不同使用方法的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0):1419-1421,1424.
[6]陈西平,彭国庆.垂体后叶素合用止血芳酸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冷刀锥形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7):995-997.
[7]王燕杰,路金枝.垂体后叶素在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697-3698.
关键词:宫颈病变;冷刀宫颈锥切术;垂体后叶素;临床效果
在宫颈疾病中宫颈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如治疗不及时或效果不佳常会对患者生命形成威胁[1]。随着现代诊疗技术与相关器械的不断研发与应用、完善,作为宫颈癌关系密切的癌前病变状态,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在临床的检出率逐渐得到提高,这对早期控制宫颈病变恶化、防治宫颈癌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对CIN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方法,其中冷刀宫颈锥切术是较为常规的经典术式,但由于宫颈部位具有较丰富的血管,手术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即为术中出血,对手术操作、患者机体形成影响,甚至影响疗效与预后。因此本文作者通过对部分冷刀宫颈锥切术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以作参考评估,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宫颈病变行冷刀宫颈锥切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57例,其年龄最低为29岁、最高为63岁,其平均为36.82±7.49岁,孕次0次~3次、平均为1.67±0.73次;对照组患者57例,其年龄最低为28岁、最高为61岁,其平均为35.94±7.16岁,孕次0次~4次、平均为2.05±0.81次。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病例入组标准:经临床检查及病理学等辅助检查均已有明确的检查结果,并符合冷刀宫颈锥切术适应症患者,年龄在25岁~65岁之间,无相关禁忌症;排除标准:伴有其他部位或器官恶性肿瘤疾病患者,阴道炎症患者,CINⅢ期无需保留生育能力或宫颈癌晚期不适合使用该术式治疗患者等[2]。
冷刀宫颈锥切术适应症[3]:对宫颈组织刮片经细胞学检查可查及恶心细胞,但宫颈活检结果为阴性,则可使用该术式做进一步观察、确诊;已确诊为原位癌或已发现早期浸润,可实施该术式进一步明确病变、手术范围;宫颈炎症保守性治疗效果欠佳转用手术治疗或CIN Ⅰ期患者;原位癌或CINⅢ期但仍未生育的年轻患者等要求保留生育能力。
所有患者均已被详细告知实验内容,自愿参与本次实验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方法
所有病例常规实施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术前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常规外阴及阴道消毒,呈膀胱截石位,将宫颈暴露、扩宫,如患者血压及生命体征稳定则可开始实施手术。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开展前向宫颈注射垂体后叶素,注射位置在宫颈9点、3点处,注射量为6U(1瓶注射液),半分钟无异常即可开始手术;对照组患者在同样位置使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作为空白对照。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需要缝合止血情况,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及切缘病理学检查呈阳性的发生情况,并在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复查,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对两组数据实施统计学对比分析。
术中出血量检测方法:回收术中吸引器瓶中积累血量,转移到量筒中量取;术中使用擦拭或止血用的被血浸透纱布收集起来,并放置在电子秤上进行称量,减去所使用同等数量干纱布的重量,便为术中纱布蘸血量,通过血液比重换算为体积,与量筒中所量取体积之和记为术中出血量;
复查创面愈合情况评估[4]:复查宫颈表面光滑、已经恢复正常的大小与形态,能够查及鳞柱交界;
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感染、宫颈管粘连/狭窄。
1.4数据处理
对两组患者数据应用SPSS软件17.0版实施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使用χ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p﹤0.05表明样本数据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临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需要缝合止血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创面愈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相关并发症、切缘阳性率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2。
3.讨论
宫颈病变是妇科常见疾病,在女性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尤其其中宫颈癌对于患者的机体健康乃至生命均有严重影响,如没有在其早期及时的进行治疗以终止病程发展,达到晚期后临床效果及预后通常较差[5]。因此现在临床上更为关注宫颈癌的早期治疗,尤其是对于与其相关的癌前病变状态——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加强了重视程度与诊疗力度。
随着临床诊疗器械与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对CIN的筛查、诊断能力逐渐增强,其临床发病率也呈逐渐是上升趋势,且近年来具有年轻化趋势,这使得临床上对CIN更为关注。有相关研究表明,对宫颈癌的早期治疗尤其对CIN早期采取手术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变恶化进程,多可将其恶变过程中止而不再发展,不仅明显的形成了对宫颈癌的有力防治效果,而且还可以帮助患者保留生育能力,受到临床上广泛的认可[6]。 对于CIN早期治疗,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其相关术式的演变与配合器械的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冷刀锥切、电刀锥切、激光、宫颈环形电切等多种术式。其中冷刀锥切虽然需要进行麻醉而延长住院时间,但这种方法不会对切缘组织形成刺激而影响病例诊断,且相关研究表明,这几种术式的治疗效果并无明显的差异[7]。因此目前临床仍主张使用冷刀锥切术治疗CIN。
冷刀锥切术在其临床使用中也有一定的弊端,其手术需时较长,且因宫颈部血管丰富而容易在术中出现大量出血,对患者机体造成损伤的同时,也阻碍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使手术时间进一步延长。为减少术中出血、促进创面的血管收缩,本文作者尝试使用垂体后叶素在术前进行宫颈注射,获得较理想疗效。
垂体后叶素的主要成分中含有催产素与加压素,催产素可以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而对其肌层血管形成压迫以达到止血效果;加压素则能够通过血管平滑肌上的受体结合激活鸟苷酸调节蛋白,进而产生毛细血管、小动脉收缩效果,并促进血管破裂处快速形成血栓而达到止血效果。通过以上两种止血机制,临床应用垂体后叶素可以产生明显的止血效果,以往常用于肺结核咳血、上消化道出血等临床止血。在冷刀宫颈锥切术过程中使用垂体后叶素,可以使患者术中出血减少,而有效避免过度使用电凝并改善术后的感染情况。相关报道显示高龄、锥切深度过大、术后感染、过度电凝是宫颈管粘连等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因此降低术中出血也同时使得宫颈管粘连、狭窄等情况明显减少。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需要缝合止血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创面愈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相关并发症、切缘阳性率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冷刀宫颈锥切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出血量过多而进行缝合止血,亦能够明显改善创面的远期预后效果,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等不良情况。
参考文献:
[1]关鑫.垂体后叶素联合碘仿纱条在宫颈锥形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260-261.
[2]陈荣.垂体后叶素在冷刀宫颈锥切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10):217-217.
[3]林海燕.垂体后叶素在冷刀宫颈锥切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2,33(6):856-858.
[4]叶春萍,余宁珠.垂体后叶素用于宫颈冷刀锥切术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学,2011,39(5):540-543.
[5]高霞,周玉萍,岳艳等.宫颈冷刀锥切术中垂体后叶素不同使用方法的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0):1419-1421,1424.
[6]陈西平,彭国庆.垂体后叶素合用止血芳酸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冷刀锥形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7):995-997.
[7]王燕杰,路金枝.垂体后叶素在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697-3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