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艺术的演进与发展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e_xiao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杂技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杂技的记载。时至今日,杂技仍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并不断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呈现出宝贵的文化价值。杂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中国杂技的市场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杂技艺术的历史演进
  在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中,杂技艺术并算不上古老,据推算,它起源于至今两千前左右。在汉代,中国的艺术领域中出现了以民间技艺为基础,突出形体表演并带有乐队伴奏的杂技、乐舞节目,当时它们被统称为“百戏”。那时的表演,对服装、面部化装和道具等手段的了解和应用,还属萌芽状态。当中国历史进入了隋代,中国原始剧所寄身的艺术部类,其境遇开始了很大的改善。虽然隋文帝时曾禁演“百戏”但到随炀帝时不仅禁令被取消,而且这些艺术形式还开始受到特别的重视,他利用庆典之日杂陈百戏,并邀请各国使节观看,以此作为外交活动的手段。唐代和宋代是我国著名的两个封建王朝,社会发展程序已经很高,这为各种文化如乐活动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杂技的进步与从寄生体中独立出来的进程大大回快了,很多演出所具备的独立艺术特征空前明显。此时的杂技,才真正算是走向成熟。这个历史是相当漫长的。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杂技活动按照新的社会环境,重新进行了必要和正确的社会定位与走向选择,及时把自己调整到认真为社会文化娱乐消费服务这条正确道路上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仅仅几年之后,杂技方面的文艺产品越来越多,真正巩固了杂技的社会位置。经过长期的孕育和磨练,杂技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和艰难困苦,并与大理的其它艺术形式广泛交流,它终于走出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
  二、当代杂技的市场化发展
  杂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经久不衰、代代相传的艺术形式。当代杂技的发展有其特定的背景和环境,积极推动杂技的市场化发展不仅是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审美意识增强,杂技更加为人们所欣赏,这是其发展的需求所在。同时还应看到,辽阔的幅员中不乏杂技发展的低迷景象。首先,我国虽然杂技之乡众多,历史积淀深厚,但目前主要是深圳欢乐谷、上海马戏城、北京保利剧院等有限几个场所进行长期杂技演出,具备较大的演出规模,很多省市的杂技演出并不是长期进行,只是根据不同的节目需要、文化节日庆祝需要等而进行表演,因而当代杂技不免显得有些萧条。其次,中国杂技艺术风格独特,备受世界瞩目,这从古往今来的国际交流成果就能得到证明。然而在当今的世界杂技表演中,中国杂技特有的资源不仅开发利用不尽合理,更没有形成强大的市场优势。比如在国际市场上竞相压低价格,演出费用很低,声势和知名度不及国际大型艺术团等,都给中国杂技的国际市场开拓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市场化是中国当代杂技发展的必由之路。
  市场化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各大杂技艺术之乡应当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筹建文化传媒公司,作为开展国内外市场拓展的基础,并建立规模化、产业化的杂技演出基地。公司化运作、组织、业务拓展是中国杂技从推销向营销转变的创新之路。很多杂技之乡人才辈出,并且具备长期的流派传承,文化艺术结晶具有强劲的发展动能,但缺乏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只能被动接受演出邀约,或是推销自己的节目。久而久之,演员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并会影响到后备人才的积累。成立文化传媒公司,积极运用地区杂技艺术的优势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开辟多元化的演出渠道,才能使精湛的杂技表演为更多的人群所领略所欣赏。同时,深圳欢乐谷、上海马戏团等规模化的长期演出已经积累成功经验,杂技艺术之乡也应当以地区资源为优势,建立产业化的杂技演出基地,将杂技表演、餐饮、娱乐、住宿、纪念品等作为产业经营,构筑起产业发展的经济优势,并促进杂技知名品牌的塑造。此外,政府在推动中国杂技的国际化发展中应当给予一定支持,如开辟国际交流合作机会,将中国知名的杂技品牌推向高端艺术殿堂,从而形成中国杂技艺术的广泛影响力,使中国杂技的市场优势得以建立,改变被动行走于国际市场的现状。
  三、中国杂技艺术的传承
  杂技虽然并不是仅限于国内的艺术表演形式,但中国杂技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中国杂技艺术是当代人的重要使命。杂技艺术的传承有特殊的现实。在中国历史上,杂技艺人卖艺谋生而走遍大江南北,走上世界舞台并不少见。这也是中国杂技文化底蕴深厚的重要原因。长期的历史积淀与技艺创新使杂技形成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当杂技不再是人们必要的谋生手段时,杂技艺术的传承就必然要面临新的困难。因此,中国杂技艺术的传承应当以专业人才积聚、生态文化保护、文化传播为主要渠道。
  首先,杂技艺术之乡应当建立专业的杂技艺术学校,而且政府部门应给予重要的支持,不仅要发展基础的杂技教育培训,更要注重向高等教育迈进。杂技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人才,还要有专业的创作人才,市场开发人才。政府部门应通过多种激励方式,在重点的省市成立专业化杂技人才教育基地,广泛积累后备力量。其次,政府应当重视保护杂技生态环境。比如中国的吴桥,其杂技节目多,门派多,绝活多,群众基础广泛,杂技俨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政府应当积极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采取主题社区、主题公园、文化节等方式,使地区特有的杂技生态文化代代传承。最后,各地政府部门应发展广泛的文化传播渠道,如组织大型主题杂技晚会、电视特别节目、中西文化交流活动等,使各地的优秀杂技节目向外传播,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看到精彩的演出,领略中国当代杂技的风采,并从中带动杂技的市场化发展。
  结束语:社会在不断向前迈进,而在此面前,各种艺术形式则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跟上时代的脚步。那么,当前中国的杂技应该走向什么样的目标,自然也就成了所有杂技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适应当代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一生旨在充分表现思想和戏剧性的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曼延开来,欧美一幕大的马戏团,他们不断追求整台晚会的更新,不仅要区别于别的马戏团,而且也在努力地区别于自己以往的演出式样,我国的杂技活动也是如此,近年来也相继推出了大量大型主题晚会,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与走向。
其他文献
倚丽的三峡,孕育了三峡人的豪情,铸造了许多难忘的神奇。在广袤的三峡山峦、河流涧,世代生息的妇女群体深受三峡地貌、自然、风俗、文化、信仰等潜性影响,运用原生态的哲学观和世代相传的文化符号密码,用真心的情感气质和种朴素的审美情怀,把一帧帧“神象化”的形象,妙趣横生的图案亲手挑刺和装饰在棉质的生活用品中,形成了一件件真情、幸福、温暖的物品。这些丰美、灵性的图像和缜密的针脚形成的饰物潜隐着三峡人爱美、爱生
期刊
【摘要】:江西采茶戏就是客家人创造的反映他们的精神世界、性格特征、审美情趣和内心情感的一种地方戏剧形式。一方面,江西采茶戏是江西客家文化的产物,是客家文化催生滋润了这棵美丽的地方戏剧花蕾;另一方面,采茶戏丰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内容又成为客家文化的载体,把江西客家的社会历史、风土人情、现实生活广为传扬。本文就针对江西采茶戏的唱腔所具有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江西采茶戏;唱腔;艺术特征  
期刊
【摘要】:传统刺绣工艺作为一种典型的女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手工艺发明创造之一,它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体现出一种原始的生命力,清澈浑朴,展现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把这种设计风格凝聚在公共城市文化中,体现地域文化的特色,去寻找传统文化的根脉,同时将传统元素应用于现代设计,发挥各种表现技能,努力创造完美效果,追求民族刺绣的那种淳朴诚挚的真情。通过非遗的思维形式,并利用
期刊
【摘要】:敦煌艺术上起六国时期的北凉,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等十个朝代,逐渐演变发展。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中的一大巨作,是以佛教,还有密宗教等藏传佛教文化为背景的民族瑰宝。我们所了解到的敦煌乐舞应最早起源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中,舞蹈姿态是一种敦煌石窟壁画的再现,是依据壁画中的各种舞蹈姿态经提炼与概括广采博取而形成的优美舞姿,不同时期的壁画舞姿也不尽相同,具有各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二十四诗品》中第十八品“实境”的艺术风格在其它艺术形式中的运用,实境讲求自然质直、情真意率,它与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如出一辙,所以在现实主义美术、电影中有较为突出的体现。此外,实境艺术手法的运用也使平面设计大放光彩,触发灵感,妙造自然,对自然情境的体悟有助于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并有助于提升作品的艺术层次和境界,让观者如临其境,获得轻松愉悦的审美享受。  【关键词】:实境;
期刊
【摘要】:伴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阶段性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对展示空间的研究和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展览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展览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亮点和朝阳产业。然而西方设计理念不断渗入,外来设计风格不断地汇入和抨击,当今的展示设计中人们更加关注于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来展现展示空间。  【关键词】:展示空间;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现代展示空间  中国,一个底蕴浓厚的大国,伴随着现代中
期刊
【摘要】:云纹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装饰纹样,是我国千百年来最为人们青睐的视觉纹样之一。祥云纹样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装饰韵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代表性。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云纹这一极具代表性的视觉元素,能够使设计出的作品更加具有文化性与审美性。本文试图分析古代云纹的美学特征,从传统美、创新美和现代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表明云纹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云纹;传统美;创新
期刊
【摘要】:服装面料是构成服装的基础,服装的款式和色彩都要依靠服装的材料方可得以表现。服装材料对服装的服用性能、制作工艺、设计风格、外观形态等均起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从服装设计视角对纺织服装面料进行分析,力求开拓设计思路与视野,真正做到“因材设计”。  【关键词】:设计;纺织;服装;面料  服装面料艺术塑形设计是现代高级定制及高级成衣服饰比较常用的艺术加工手段,它是在常规传统服装材料的基础上,依据服装
期刊
【摘要】:现在中国的设计弊病已经不必用赘余的文字来书写,从中国设计的大环境下可以看出中国的设计逐渐被西方的设计样式所淹没,已经无法从西方的设计理念中摆脱出来,逐渐失去了自己独有的东方韵味。中国的书籍装帧设计已有两千年的发展历史,无论是最原始古朴的中国古籍书目,还是现在具有浓烈设计形式感的书籍装帧,都有一条历经千年而不变的审美品评标准——“书卷气”,那么“书卷气”为什么历经千年而不衰,本文就从书卷气
期刊
【摘要】: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中国与西方由于历史文化起源的差异,造就了中西各名族在各自发展出现了明显的传统文化,审美的不同。然而这些因数无处不在影响着建筑的发展。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与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  【关键词】:建筑 ; 差异 ; 对比  一、中西方建筑的综合对比  在地理环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