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对于提高大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开阔大学生视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以及传承中华文明等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当前大学语文的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图初步探究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问题;解决办法
一、令人担忧的现状
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基础学科, 本来应该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 而大学语文却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成了学生感到最厌烦和枯燥的一门课。这是值得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反思的问题。因此,就应该了解一下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1、教学定位低。由于过多地强调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 作为公共课的大学语文在大学里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定位偏低, 许多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不愿意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工作。其次, 在教育界的评价体系导向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社会对大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体系之一是专业论文发表的质量与数量, 致使许多大学都在努力完成科研成果的任务。对中文专业教师来说, 如果不发表专业论文, 大学语文教学水平再高, 也难以晋升职称。因而, 很多教师就不会专心致力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上,而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从事科研工作。当下, 许多大学生选课着重考虑的是就业的需要, 除了专业课和要求必选的英语、“ 两课”, 多数学生都可能选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如“ 演讲与口才”、 “ 公关礼仪”, 等。如果大学语文不属于必修科,许多学生是不会有兴趣的。
2、教学内容陈旧。目前, 纵观大多数大学语文教材, 也或多或少存在弊端。首先, 教材内容没有跳出纯文选的框子, 选文偏重于文学名篇, 尤其偏重于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歌与散文, 对当代优秀的人文科学作品与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以及国外优秀的文学作品选取太少; 其次, 在许多大学语文教材中, 体例往往是课文前面作家作品介绍与文体介绍, 结尾做个阅读提示, 然后就是问答题, 这与中学语文教材并无多大区别, 大学语文因而被称之为“ 高四语文”。
3、师资队伍建设严重缺位。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专业课程教学受到更大的重视, 专业课的教师队伍也随之壮大。从事专业课教学, 评硕、博导比较容易, 其待遇也高。使得有水平的老师不安心本课程教学, 都想拼命挤向专业课程教学, 刚刚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又没有太多驾驭大学语文课堂的经验。要达到大学语文教学高质量, 就很难了。
4、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大学语文课程要实现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 必须将课堂教学辐射到课外, 把教学内容和空间从课堂延伸到图书馆、互联网和社会之中。针对以上的问题若要激发学生兴趣, 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应采取以下对策:
二、积极应对的策略
1、进一步提高对大学语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语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我们立国立人的依靠。大学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它既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础,也可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把这样的敏锐意识及时传达给我们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把我们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大学语文”教育从中学语文篇、章、字、词、句的重复提升到传承传统文化、交汇中外文化的意识层面来操作。
2、组织权威专家、资深学者和优秀教师重新编写教学大纲、配套教材和教辅资料,做到教学大纲规范化,教材经典化,教辅资料科学化。应该在广泛地征求教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具体组织长期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优秀教师、知名教授共同修订大学语文教学大纲、配套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建设一套自成体系、特色鲜明、涵盖面广、兼容性强而又具有权威性的规范大纲、经典教材、科学教辅资料系列,为未来的大学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3、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做到教师学者化。要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学者化。此外,还应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勤勉的治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4、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1)、转换教学主体。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充分发挥教材方便自学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特点。每节课都要布置学生预习和自学的任务,每节课也首先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提出本课的一些难点,然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必须掌握的东西一定要弄懂、记住。让学生多讲,多回答,允许和鼓励有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2)、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手段。一方面,要及时更新教学设备,要有满足正常教学的多媒体教室,一套齐全的多媒体设备,大量的教学光盘和优秀的教学课件;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自制课件,以便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重视方法教育,教育学生把新老知识融会贯通。例如有这样两句词“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要查其出处,排除其为唐诗、宋词中的句子后,不用苦苦翻检,运用音韵学及诗词格律知识,可以判定其是《朝中措》或《清平乐》的结句,根据目录学知识,一查《历代诗余》马上可断定其为元好问词《清平乐》中的句子。(4)、重视写作教学。选择若干创作点,与散文结合写议论文或驳论文,与诗词结合写赏析文章,与戏剧小说结合写人物分析或读后感,让学生有许多练笔的机会。大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孔庆东.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6,(7):21.
[2]中国教育报[N]2004 年5 月14 日第4 版.
[3]徐凤云.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3):33.
[4]倪文锦. 语文教育展望[M]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石悦. 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审美作用[J ] . 辽宁高职学报,2002(3) .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问题;解决办法
一、令人担忧的现状
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基础学科, 本来应该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 而大学语文却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成了学生感到最厌烦和枯燥的一门课。这是值得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反思的问题。因此,就应该了解一下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1、教学定位低。由于过多地强调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 作为公共课的大学语文在大学里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定位偏低, 许多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不愿意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工作。其次, 在教育界的评价体系导向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社会对大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体系之一是专业论文发表的质量与数量, 致使许多大学都在努力完成科研成果的任务。对中文专业教师来说, 如果不发表专业论文, 大学语文教学水平再高, 也难以晋升职称。因而, 很多教师就不会专心致力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上,而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从事科研工作。当下, 许多大学生选课着重考虑的是就业的需要, 除了专业课和要求必选的英语、“ 两课”, 多数学生都可能选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如“ 演讲与口才”、 “ 公关礼仪”, 等。如果大学语文不属于必修科,许多学生是不会有兴趣的。
2、教学内容陈旧。目前, 纵观大多数大学语文教材, 也或多或少存在弊端。首先, 教材内容没有跳出纯文选的框子, 选文偏重于文学名篇, 尤其偏重于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歌与散文, 对当代优秀的人文科学作品与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以及国外优秀的文学作品选取太少; 其次, 在许多大学语文教材中, 体例往往是课文前面作家作品介绍与文体介绍, 结尾做个阅读提示, 然后就是问答题, 这与中学语文教材并无多大区别, 大学语文因而被称之为“ 高四语文”。
3、师资队伍建设严重缺位。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专业课程教学受到更大的重视, 专业课的教师队伍也随之壮大。从事专业课教学, 评硕、博导比较容易, 其待遇也高。使得有水平的老师不安心本课程教学, 都想拼命挤向专业课程教学, 刚刚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又没有太多驾驭大学语文课堂的经验。要达到大学语文教学高质量, 就很难了。
4、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大学语文课程要实现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 必须将课堂教学辐射到课外, 把教学内容和空间从课堂延伸到图书馆、互联网和社会之中。针对以上的问题若要激发学生兴趣, 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应采取以下对策:
二、积极应对的策略
1、进一步提高对大学语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语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我们立国立人的依靠。大学语文教育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它既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础,也可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把这样的敏锐意识及时传达给我们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把我们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大学语文”教育从中学语文篇、章、字、词、句的重复提升到传承传统文化、交汇中外文化的意识层面来操作。
2、组织权威专家、资深学者和优秀教师重新编写教学大纲、配套教材和教辅资料,做到教学大纲规范化,教材经典化,教辅资料科学化。应该在广泛地征求教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具体组织长期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优秀教师、知名教授共同修订大学语文教学大纲、配套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建设一套自成体系、特色鲜明、涵盖面广、兼容性强而又具有权威性的规范大纲、经典教材、科学教辅资料系列,为未来的大学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3、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做到教师学者化。要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学者化。此外,还应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勤勉的治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4、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1)、转换教学主体。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充分发挥教材方便自学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特点。每节课都要布置学生预习和自学的任务,每节课也首先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提出本课的一些难点,然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必须掌握的东西一定要弄懂、记住。让学生多讲,多回答,允许和鼓励有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2)、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教学手段。一方面,要及时更新教学设备,要有满足正常教学的多媒体教室,一套齐全的多媒体设备,大量的教学光盘和优秀的教学课件;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自制课件,以便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重视方法教育,教育学生把新老知识融会贯通。例如有这样两句词“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要查其出处,排除其为唐诗、宋词中的句子后,不用苦苦翻检,运用音韵学及诗词格律知识,可以判定其是《朝中措》或《清平乐》的结句,根据目录学知识,一查《历代诗余》马上可断定其为元好问词《清平乐》中的句子。(4)、重视写作教学。选择若干创作点,与散文结合写议论文或驳论文,与诗词结合写赏析文章,与戏剧小说结合写人物分析或读后感,让学生有许多练笔的机会。大学语文教学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孔庆东.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6,(7):21.
[2]中国教育报[N]2004 年5 月14 日第4 版.
[3]徐凤云.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3):33.
[4]倪文锦. 语文教育展望[M]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石悦. 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审美作用[J ] . 辽宁高职学报,20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