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有关现代服务业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对现代服务业的定义、分类、起因、特征和趋势、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以及现代服务与产业结构优化等文献进行了整理。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一、引言
根据产业的一般发展规律而言,当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产业结构将会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进程中,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明显增强,特别是创新型、知识密集型、关联性强以及专业化程度高的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发展服务业是中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济总量处于世界前列,人均收入水平逐步提升。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压力倍增、资源消耗过度等各种问题也日益尖锐,因此,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服务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基于此背景之下研究现代服务业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学术界的有关文献做了大量的阐述,在此对主要的观点进行综述。
二、现代服务业概述
(一)现代服务业的定义与分类
由于服务业本身的复杂性,涉及的行业众多,因此对该产业的分类也比较复杂,学者对于现代服务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刘志彪(2001)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从传统制造业的部分环节中分离出来的,是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产物。晁钢令(2004)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科技和知识含量高的服务产业。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服务业是指伴随现代技术变革、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研发、现代物流、人力资源等服务。刘成林(2007)提出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生产性服务业,而是消费性服务业,三是改造性的传统服务业。庞毅(2005)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依靠高新技术以及先进的经营组织方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就国内外学术界对服务业的分类更多的是基于行业和功能角度。
就行业角度而言,尚永胜(2005)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房地产、金融、管理咨询、现代物流、保险、信息服务、中介代理等生产性服务,还包括远程教育、网游等满足个人精神需求的消费性服务。朱春明(2004)认为,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科技研发服务、信息服务、会展、广告、文化、体育等。所谓的“现代”是一个相对的界定,主要是由于新的变化在经济活动部门的市场行为中产生,引起某个局部功能发生新的变化,进而使其独立转变为新的专业型服务机构。
就功能角度分类来说,格鲁伯(1993)将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黄少军(2000)将服务业分为网络型、最终需求型和交易成本型三类。胡启恒(2004)依据世界产业分类标准,将服务业分为基础服务、个人消费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以及社会公共服务。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入细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应用,现代服务业也将处于不断兴起和发展之中,因此对于服务业的界定和划分也必将处于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三、现代服务业与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随着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增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完善,服务业的内部驱动和外部环境不断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服务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1、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
就全球经济发展而言,发达国家已经跨入服务经济的时代,服务业成为其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发展中国家,服务业随着经济的水平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在产业结构也在逐年快速增加。据相关统计得出,从上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就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这一指标来说,低收入国家从25%上升至50%,中等收入国家从46%上升至52%,高收入国家从54%上升到71%。这个统计很明显的反映出全球各阶段国家经济发展服务化的趋势。李善同(2002)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力量的推动下,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也不断加强,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增长加快,服务业内部结构突显新的发展特点,世界服务业发展出现新趋势[24]。
2、产业集群化成为主流
工业化和城镇化必然产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于慧芳(2009)认为,服务业集群化是城镇化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服务业具有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低污染以及超强的对外辐射能力等特点,这使得中心城市发展的首选产业必然是服务业。蒋三庚(2010)提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支撑着世界大都市中心商务区的繁荣,也主导者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强弱。赵敏(2010)指出,我国一些大城市已经呈现出现代服务集聚发展的良好趋势,这也是我国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大方向。李建中(2010)认为产业集聚化的发展趋向对于服务业和制造业两者间的良好互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围绕产业集聚构建一个生产性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方向。
四、现代服务业对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的评价概述
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社会分工的细化导致了现代服务业的出现。国内外许多学者基于分工和交易演进的角度分析了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现代服务业对于经济效率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供,有助于提升经济的竞争力,并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比变革。顾乃华(2005)通过新贸易理论构建了实证模型,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凭借信息和知识密集型的性质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产业特性,这一产业特性将产生内生比较优势,推动经济增长。刘重(2005)認为,服务业的本质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更加精确细致的专业化分工,通过把传统上由企业内部自身组织进行的服务外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2、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
基于产业关联的理论而言,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具有紧密的关联性。二者之间是相互依赖、互为作用的关系。近年来针对服务业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问题,国内学者做了较为深刻的研究。姚为群(2003)指出,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联性主要表现在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产品的过程、产业构成等方面。程大中(2005)分析了服务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得出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巨大。王贵全(2002)认为,制造业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中差异化产品和增长服务主要源于生产性服务。李颖洁(2009)指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的持续增加,使得其与服务业的相关性变得越来越密切,二者相互支撑,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结构逐渐高度化。吴欣望(2006)指出,知识型服务业在产业链分化与重组的过程中会产生重大影响,制造业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
五、结语
从世界产业结构发展规律来看,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已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在这一结构调整过程中,服务业的比重将逐步增大,增长速度也将显著加快,特别是以金融、贸易、流通等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将步入快速发展期,因此,从理论层面探讨服务业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将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参考文献:
[1]刘志彪.南京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1
[2]晁钢令.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顾乃华.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一、引言
根据产业的一般发展规律而言,当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产业结构将会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进程中,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明显增强,特别是创新型、知识密集型、关联性强以及专业化程度高的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发展服务业是中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途径,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济总量处于世界前列,人均收入水平逐步提升。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压力倍增、资源消耗过度等各种问题也日益尖锐,因此,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服务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基于此背景之下研究现代服务业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学术界的有关文献做了大量的阐述,在此对主要的观点进行综述。
二、现代服务业概述
(一)现代服务业的定义与分类
由于服务业本身的复杂性,涉及的行业众多,因此对该产业的分类也比较复杂,学者对于现代服务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刘志彪(2001)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从传统制造业的部分环节中分离出来的,是科学技术发展起来的产物。晁钢令(2004)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科技和知识含量高的服务产业。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服务业是指伴随现代技术变革、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研发、现代物流、人力资源等服务。刘成林(2007)提出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生产性服务业,而是消费性服务业,三是改造性的传统服务业。庞毅(2005)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依靠高新技术以及先进的经营组织方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就国内外学术界对服务业的分类更多的是基于行业和功能角度。
就行业角度而言,尚永胜(2005)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房地产、金融、管理咨询、现代物流、保险、信息服务、中介代理等生产性服务,还包括远程教育、网游等满足个人精神需求的消费性服务。朱春明(2004)认为,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科技研发服务、信息服务、会展、广告、文化、体育等。所谓的“现代”是一个相对的界定,主要是由于新的变化在经济活动部门的市场行为中产生,引起某个局部功能发生新的变化,进而使其独立转变为新的专业型服务机构。
就功能角度分类来说,格鲁伯(1993)将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黄少军(2000)将服务业分为网络型、最终需求型和交易成本型三类。胡启恒(2004)依据世界产业分类标准,将服务业分为基础服务、个人消费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以及社会公共服务。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入细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应用,现代服务业也将处于不断兴起和发展之中,因此对于服务业的界定和划分也必将处于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三、现代服务业与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随着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增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完善,服务业的内部驱动和外部环境不断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服务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1、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
就全球经济发展而言,发达国家已经跨入服务经济的时代,服务业成为其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发展中国家,服务业随着经济的水平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在产业结构也在逐年快速增加。据相关统计得出,从上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就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这一指标来说,低收入国家从25%上升至50%,中等收入国家从46%上升至52%,高收入国家从54%上升到71%。这个统计很明显的反映出全球各阶段国家经济发展服务化的趋势。李善同(2002)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力量的推动下,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也不断加强,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增长加快,服务业内部结构突显新的发展特点,世界服务业发展出现新趋势[24]。
2、产业集群化成为主流
工业化和城镇化必然产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于慧芳(2009)认为,服务业集群化是城镇化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服务业具有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低污染以及超强的对外辐射能力等特点,这使得中心城市发展的首选产业必然是服务业。蒋三庚(2010)提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支撑着世界大都市中心商务区的繁荣,也主导者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强弱。赵敏(2010)指出,我国一些大城市已经呈现出现代服务集聚发展的良好趋势,这也是我国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大方向。李建中(2010)认为产业集聚化的发展趋向对于服务业和制造业两者间的良好互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围绕产业集聚构建一个生产性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方向。
四、现代服务业对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的评价概述
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社会分工的细化导致了现代服务业的出现。国内外许多学者基于分工和交易演进的角度分析了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现代服务业对于经济效率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供,有助于提升经济的竞争力,并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比变革。顾乃华(2005)通过新贸易理论构建了实证模型,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凭借信息和知识密集型的性质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产业特性,这一产业特性将产生内生比较优势,推动经济增长。刘重(2005)認为,服务业的本质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更加精确细致的专业化分工,通过把传统上由企业内部自身组织进行的服务外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2、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
基于产业关联的理论而言,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具有紧密的关联性。二者之间是相互依赖、互为作用的关系。近年来针对服务业对于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问题,国内学者做了较为深刻的研究。姚为群(2003)指出,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联性主要表现在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产品的过程、产业构成等方面。程大中(2005)分析了服务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得出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巨大。王贵全(2002)认为,制造业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中差异化产品和增长服务主要源于生产性服务。李颖洁(2009)指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的持续增加,使得其与服务业的相关性变得越来越密切,二者相互支撑,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结构逐渐高度化。吴欣望(2006)指出,知识型服务业在产业链分化与重组的过程中会产生重大影响,制造业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
五、结语
从世界产业结构发展规律来看,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已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在这一结构调整过程中,服务业的比重将逐步增大,增长速度也将显著加快,特别是以金融、贸易、流通等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将步入快速发展期,因此,从理论层面探讨服务业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将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参考文献:
[1]刘志彪.南京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1
[2]晁钢令.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顾乃华.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