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鸟巢,写满了鸟类一辈子的故事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cker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者简介


  胡运彪,男,博士,畢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认真做科研的同时又认真写科普。主要研究方向为鸟类行为及其生态学意义,对于鸟类生活史及生活史对策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已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请先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


  4月的云南哀牢山,有着持续连绵的阴雨天。我结束了四川康定的鸟类调查,应朋友之邀来到了这里,帮助他寻找鸟窝。泥泞的道路使我们没法进入森林,但住处周围有一段土路,路的一侧是约2米高的土坡。看着好友略显急切的表情,我安慰他说:“没事,不用钻林子也能找得到鸟窝,咱们先把土坡找一遍。”好友说,在我来之前,当地老乡曾在土坡上发现过一个鸟巢,但他自己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却一无所获。

  我笑着说:“想找到鸟窝,你得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
  不到3公里的土坡上,其实有很多“玄机”。我环顾着四周,这种环境里会有不少鸟类(比如鹟科及柳莺科)喜欢在土坡的凹坑处筑巢。假设我是一只柳莺,我该如何选择筑巢的地方呢?首先要有良好的遮挡,一方面可防雨淋,另一方面也能够提供比较好的隐蔽条件,避免被天敌发现。但地方又不能太局促,至少在一个方向要有比较好的视野,方便我进出,尤其是在危险来临时可以快速逃命。以鸟的视角来审视土坡,很快就排除了不合适的区段,并筛选出一些潜在的筑巢地点,最终我们打着伞在雨里到了3种鸟的7个鸟窝。

鸟窝的秘密


  记得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鸟类学家蒂姆·伯克黑德(Tim Birkhead)在《剥开鸟蛋的秘密》一书中这样写道:“收集鸟卵曾是每个乡间男孩童年生活中无伤大雅的一部分。”而收集鸟卵的第一步便是要找虱鸟类的巢,也就是鸟窝,在农村长大的我。小的时候也对鸟蛋和鸟窝特别感兴趣,每当采摘金银花的季节,爷爷总能给我带回来几枚鸟蛋,我会小心翼翼地把这些鸟蛋教在太阳底下,傻傻地希望用太阳的热量将蛋孵化。当然,这些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罢了。5岁那年,我在父亲的指导下救助了两只从巢中跌落的白头鹎幼鸟,最终它们成功跟着爸爸妈妈飞走,这件小事可以算是我和鸟类结缘的开始。

  大学时期,我选择了生物科学专业,并报考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鸟类生态学专业研究生;当年那个对鸟窝和鸟蛋充满好奇的少年,从此走上了研究鸟类的专业道路。一开始,我研究的是“白腹短翅鸲雄鸟羽饰延迟成熟的适应性”。什么是羽饰延迟成熟?有些鸟类的雄鸟在一周岁时并不完全具备成年雄性个体的亮丽羽毛,而是介于成年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之间,或与雌性个体非常接近,但此时的它们是可以繁殖的,这种现象仅见于少部分雌雄性二型的鸟类,白腹短翅鸲便是其中之一。而为了研究它们的适应性,我不光需要关注它们本身的羽色变化,还需要关注它们的繁殖状况。这是因为,鸟巢是鸟类是否繁殖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其适应性的指标,而且我们还可以从中了解一些更详细的信息,比如这只雄鸟找到对象后能够孕育多少后代,后代中是否有不是自己的孩子,以及这些孩子是否都能成功存活等情况。

是谁动了鸟蛋?


  寻找和研究鸟巢,与“掏鸟窝”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后者只是为了娱乐,而前者带有很强的目的性。

  在查看鸟巢时有许多注意事项,比如要留意身边是否有乌鸦、喜鹊或者松鼠等偷鸟蛋或者幼鸟的动物,如果有,就得尽量把它们赶走,或者干脆放弃查看。最初我对这一点没有太在意,有一次查看鸟巢时旁边有一只灰背伯劳(—种比较凶猛的雀形目鸟类),第二天再查看时,雏鸟已经被捕食了。虽然不能完全确定那几只雏鸟就是被伯劳捕食的,但概率还是比较大的。自此以后,我在查看鸟巢时便会小心留意周边潜在的捕食者。除此之外,我在研究鸟类繁殖时,往往需要记录鸟蛋的参数,也就是要把它们从巢中取出,而这些鸟蛋往往很小,和成年人的指甲盖差不多,蛋壳也很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弄破。几乎每个新手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也不例外。在十余年的野外研究中,我弄破过两枚鸟蛋,其中一枚是灰蓝姬鸫的,另一枚则是白腹短翅鸲的。这两枚鸟蛋被弄碎的原因其实是相同的,都是在我没有看到巢内情况的情况下,贸然伸手导致的。所谓“事不过三”,有了这两次教训之后,我再也没有犯过错,即使是拿着重量只有1g的鸟蛋也不会弄碎,这和我一米八五的“山东大汉”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2012年,我开始对鸟巢开展红外相机监测,鉴定到底是哪些动物偷吃了鸟蛋和雏鸟。再后来,甚至用上了24小时持续监测的监控相机,并且实现了短距离内的实时观看。虽然这对于身处城市中的我们来说并不是难事,但在偏远的保护区内,却来之不易。
一只白腹短翅鸲雄鸟,这只个体的编号是B104-6522,红蓝白的彩色标记是为了方便野外观察佩戴的
一周岁的白腹短翅鸲雄鸟
白腹短翅鸲雌鸟

  有一次查看鸟巢时旁边有一只灰背伯劳(一种比较凶猛的雀形目鸟类),第二天再查看时,雏鸟已经被捕食了。虽然不能完全确定那几只雏鸟就是被伯劳捕食的,但概率还是比较大的。自此以后,我在查看鸟巢时便会小心留意周边潜在的捕食者。

  从巢的形状来看,有的呈盘子状,有的呈碗状,有的呈杯子状,有的呈精美的囊状或者球状,还有一些是倒置的瓶状,甚至有一些鸟类干脆就没有成形的巢,直接把蛋下在地上或者粗树枝的凹坑里。

寻找鸟巢的三层境界


  我时常开玩笑讲,找鸟巢有三层境界:第一层境界是硬找,付出总会有回报,我一开始寻找白腹短翅鸲的巢时便是如此,在它的出没区域里里外外多查几遍,总能找见;第二层境界是追踪鸟类,在繁殖季节追踪叼着巢材或者食物的鸟类,寻找它们的落啦处,往往很容易找虱它们的巢;第三层境界便是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然后在环境中挑选适合自己的位置。第三层境界需要对鸟类的习性有很深的了解,这么多年以来,我也只能在某些特定的地区寻找某些类群的鸟类的巢时,能够达到第三层境界。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世界上的鸟类有一万余种,除去寄生性鸟类之外,自己筑巢繁殖的鸟类也有近万种,不同鸟类有着不同的筑巢习性,鸟巢的形状和位置也千差万别。从巢的形状来看,有的呈盘子状,有的呈碗状,有的呈杯子状,有的呈精美的囊状或者球状,还有一些是倒置的瓶状,甚至有一些鸟类干脆就没有成形的巢,直接把蛋下在地上或者粗树枝的凹坑里。而从位置来说,有的位于地面上,有的位于草本植物上,有的位于灌木上,有的位于乔木上,有些位于各种形式的洞穴里,还有些就位于我们房屋的窗台上,甚至有些漂浮在水面上或者埋在土里。
  我发现沿海地区的一些鸟类的巢穴更吸引我,那是一些直接在地面产卵的鸟类,比如环颈鹆、白额燕鸥、黑翅长脚鹬、反嘴鹬和黑嘴鸥等。这些鸟类通常直接把鸟蛋产在地面的凹坑里,偶尔会铺垫一些干枯的草茎或者树枝。以环颈鹆为例,它们偶尔会在巢中铺些碎贝壳,还会不时地把比较大的贝壳碎块扔掉。这种体长只有16cm左右的鹆形目小鸟,一窝能产2~4枚蛋,蛋比鹌鹑蛋略小。蛋壳斑驳的颜色能够提供良好的隐蔽性,但由于位于地面上,仍然是危机重重,老鼠、蛇及喜鹊等动物是它们面临的主要捕食者。
  除此之外,天灾也会导致鸟类繁殖失败。2019年的5月,我在山东东营发现了一片环颈鹆和白额燕鸥的集群繁殖地,为了拍摄资料我起了个大早,架设了一台微型摄像机,不想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破坏了我的计划,也破坏了许多鸟类的巢。雨后我去取摄像机时,发现许多鸟蛋被大雨从巢中冲了出来,有些还被泡在了积水里,这意味着许多鸟类本次繁殖尝试失败了,不得不重新产卵。前几年,有朋友告诉我,在内陆河道中繁殖的燕鸥类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如果洪水季节来临前小鸟还没有从蛋中孵化,一场洪水便会让这些鸟类的繁殖投入全部付之东流。
  相较于鸟类在繁殖期所面临的重重危机,我们就幸运得多了。在十余年的研究过程中,我只是遇到过几次小规模的道路塌方,偶遇过一次毒蛇。不过由于平常比较小心,这些经历都只是有惊无险。说起来有点好笑的是,这些年来我遇到的情况最严重的一次危险是被蜜蜂蜇伤。当时,我准备查看一个新发现的鳥巢,由于没法俯视查看,只能先伸手摸一下,查看巢内到底是什么情况,不料有一只蜜蜂正在巢里,狠狠地蜇了我一下。好在我不是过敏体质,没有太严重的反应,但接下来的几天里,被蜇的手指奇痒无比。事后回想,我还算比较幸运的,要是巢里有一条毒蛇的话,我可就惨了。
这只鬼鸮从人工巢箱中探出头来,观察准备查看巢箱的我们,这个巢箱内安装了摄像头,我们不需要爬到树上,只需要在树下通过手机就能看到
灰鹡鸰的巢,这个巢位于柏油路的路边,也是蒋迎听老师带我在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找到的第一个鸟巢
一只棕腹啄木鸟正在筑巢,图中它正在将木屑甩出巢外
灰蓝姬鹟的巢和卵

好书推荐


  《丛中鸟:观鸟的社会史》
  [英]斯蒂芬莫斯著刘天天、王颖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这是一部追溯大西洋两岸观鸟运动之发展演变的著作,获评英国《每日电讯报》年度十大好书。全书由17个关键词和丰富、生动的故事刻画出人们对待鸟类态度的转变,全面再现观鸟如何由一种个人消遣发展为有组织的群体活动,并最终成为产值达几十亿美元的特殊产业之过程。

  2009年,我便开始不定期地在这个公园观鸟,那会儿游客比较少,森林公园内还能看到环颈雉带小宝宝过马路的场景,但近年来随着游客增多,基本上已经很难见到环颈雉的身影了。

隐士般的鸟类学家


  在十余年里,我去了国内许多地方,比如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环渤海地区及北京的多个保护区、四川的川西高原及云南的哀牢山亚热带森林。国外也曾去过北纬62°的俄罗斯叶尼塞河河畔及赤道附近的马来西亚婆罗洲雨林。

  可以说,每个地点都各有特色,都很值得多次造访。其中观测点就位于我们的城市里:例如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位于北京五环边上的一个大型公园,距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并不太远,走路一会儿就能到。2009年,我便开始不定期地在这个公园观鸟,那会儿游客比较少,森林公园内還能看到环颈雉制、宝宝过马路的场景,但近年来随着游客增多,基本上已经很难见到环颈雉的身影了。即便如此,由于公园足够大,还是有很多鸟类在此繁殖。今年夏初,疫情缓和后,我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组织了几次以“寻找鸟巢”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在两公里左右的调查路线上,我带着学生找到了喜鹊、麻雀、乌鸫、灰喜鹊、灰椋鸟、东方大苇莺、棕头鸦雀和白头鹎的巢,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距离巢二三十米远的地方便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但这些鸟儿似乎已经习惯了游客的存在,而绝大多数的游客并不知道这些鸟儿正在公园里繁衍生息。
  与游客熙攘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相比,山东滨州和东营沿海地区是完全另外—种情况。那里遍布着养殖塘、盐池及荒滩,大地被析出的盐碱涂成了灰白色。虽然表面上显得荒凉,但这里其实充满生机。2019年春季气候比较干旱,原先被水体隔离出的几块荒地和道路边的荒地连在了一起,我得以到上面去查看,结果在两个篮球场那么大的地方发现了几十个巢,每隔几米就有一个环颈鹆或者白额燕鸥的巢,不小心的话甚至会踩到。平时在灌木丛中辛苦找巢却求之不得的我大呼过瘾,在这里找巢不需要任何的技巧,只需要眼神够好就可以,因为眼神不好可能会踩到鸟蛋。
  叶尼塞河之畔的洪泛区样地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那里是俄罗斯科学院的鸟类学家奥列格·布尔斯基(Oleg Bourski)的研究基地,他自从攻读博士便开始在此开展研究工作,至今已经持续进行了30多年。2013年,在中俄合作项目的支持下,我有幸来到了这里。这里地处西伯利亚腹地,位置在北纬62°附近,和外界的交通工具只有船。我们当时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乘船,沿河往北冰洋的方向行进了1000多公里才到达此处。至今我仍清晰记得抵达时的情景。由于不通信号,俄罗斯的合作方事先给我们买好了船票并告知船长我们下船的地点,待船到达指定地点后,岸上的人会用灯光信号和船长交流,然后派快艇到大船上接我们。由于船员不懂英语,我也不懂俄语,我只好寄希望于船长没有忘掉这一约定,要不然我可能真就迷失在茫茫的西伯利亚丛林里了。好在一切顺利,我们最终在凌晨两点顺利登岸,开始了2周与世隔绝的生活。奥列格在叶尼塞河的西岸划定了一个1000×500米的样地,并将这块样地分成了200个50×50米的网格。这块地势平坦的样地从河岸的灌丛地带延伸至森林深处,覆盖了灌丛、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几种不同的生境。奥列格和他的学生每年观察各个网格里的鸟类繁殖情况,并且通过环志(给鸟佩戴鸟环)追踪它们离巢后的扩散行为。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乌鸫巢,这只个体已经发现了我们,但由于距离较远,还没有逃跑的必要
拍摄于石景山雕塑公园的一个大斑啄木鸟巢,游玩的人就在树下来来往往,很多人看到我在拍摄才知道头顶3米处有这么一个啄木鸟的巢
叶尼塞河工作站所居住的木屋,每年洪水泛滥季节,木屋的一层都会被洪水淹没,修缮房屋也是奥列格的必修技能
简易的路亚钓具,平时奥列格和他的学生们就是用这种钓具钓鱼

好书推荐


  《观鸟:荷兰皇家图书馆珍藏鸟类观察笔记》   [荷]比比·多姆·塔克著施辉业译天地出版社
  2019年版
  1829年,三代博物学家历时59年创作,终于完成了一部荷兰“国宝级”的鸟类图鉴。栩栩如生的画作,一度风靡整个欧洲,被誉为“荷兰鸟类百科全书”。200年后荷兰儿童文学“金铅笔”奖获得者比比·多姆塔克用诙谐生动的语言展示真实的鸟类生活,为这部“荷兰鸟类圣经”带来了全新的鸟类知识。

  在这里做研究需要有隐士的精神,基地和外界几乎没有联系,每年出发前都需要准备好各种生活物资,诸如发电机、汽油、面粉、糖、茶叶、咖啡、火腿等都是这里的必需品;甚至还需要带好种子,自己种植蔬菜。渔具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鱼是最重要的肉食来源。研究工作之余,学者们还需要采摘野果和蘑菇来补充食物资源。如此艰苦的研究条件在我国几乎很难再见到,但奥列格就这样默默坚持了30多年,他的妻子桑妮娅一直陪伴着他,孩子和外孙女有时也会来这里参与研究工作。由于缺少电力,一些高科技的设备在这里无法使用,奥列格一直坚持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做着非常详细的记录,为他发现的每一个巢都保留一张扑克牌大小的纸质卡片。
草原上缺少大树,喜鹊便在电线杆上搭了一个巢,它们会重复利用这个巢,图中这个巢应该已经用了很多年,拍摄于四川康定的塔公草原
正在农田中觅食的白馬鸡,这只个体发现了我,观察了一会儿后可能觉得我对它没有威胁,又继续觅食了
这是中国特有鸟类蓝鹀的巢,我首次报道了它们的繁殖生物学资料,在这之前,我们对它的繁殖生物学信息一无所知。拍摄于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巢不是家


  近两年来,我已经不再专门从事鸟类科研,而是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了科普工作中,但找鸟巢这一习惯则已经融入我的生活中。在春夏鸟类繁殖季节,每次去郊野或者外地出游时,我都会不自觉地寻找鸟巢。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尽可能地为国内鸟类基础研究贡献力量。虽然今天科技已经非常发达,但我们对鸟类基础繁殖活动的认知仍然非常少。以我国的鸟类为例,仍有近一半的鸟种我们不大清楚它们的鸟窝什么样,卵什么样,一窝能产多少卵,需要多久把雏鸟养大。这些工作虽然没有太高的科技含量,但总要有人做。

  转向科普工作之后,我也经常在网上或者线下回答许多朋友的问题,帮着别人鉴定一些鸟巢和鸟蛋。其中有些问题特别有代表性。许多人会错误地认为鸟类的巢是它们的家,晚上会住在巢里,其实鸟巢只是鸟类为了繁殖搭建的一个临时胜结构,繁殖季结束之后就不再使用,少数鸟类会在下一个繁殖季翻新旧巢重复利用,但对绝大多数的鸟类来说,巢只利用一次。也经常有人问我,见到鸟巢后应该怎么办,鉴于大家都没有受过培训,一般情况下我建议大家用一个参照物放在巢的旁边拍张照片,记录下位置和周边的环境信息,然后把周围的植被恢复原貌即可,切记不要停留太久。如果偶尔碰触了鸟蛋或者雏鸟,也不用担心,鸟类不会因为鸟蛋或雏鸟上沾了你的气味就弃巢的,它们的嗅觉没有那么发达。
  从事野外研究的人,心中自然期盼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走南闯北这么些年,我见过人和鸟类和谐相处的情形,也见过非常不和谐的事例。要做到人和鸟类的和谐相处并不容易,需要多年的积累。在这方面,藏区的同胞做得更好一些,他们在收获农作物时会遗留一些在农田里,这就为许多鸟类提供了食物;有时候我们在藏胞家门口,就可以看到成群的血雉、白马鸡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悠闲地在农田中取食。当地的鸟类似乎也能够将外来客与本地人区分开来,对我们这些外来的调查人员保持着适度警惕。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想为鸟类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只要做到两点就可以了:不吃野生鸟类、不养野生鸟类。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如果您非常有热情,可以加入所在地区的野生动物救助机构,做一下志愿者,为动物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然,如果您想换一种不同的旅游方式,或者让旅行更有乐趣,还可以关注观鸟活动,只要一副便携的双筒望远镜,你就可以走入鸟类的世界,认识我们身边这些长满羽毛的精灵。

关于鸟巢的好书推荐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鸟巢图鉴》
  杨灿朝梁伟著 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推荐理由:国内目前唯一一部本土鸟巢国鉴。海南师范大学的杨灿朝研究员和梁伟教授在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工作,这本书是他们工作成果的结晶,收录了60余种鸟类,包括巢、卵、雏鸟和成年照片350余张,对于认识我国南方地区的常见鸟巢很有帮助。
  《世界鸟巢图鉴》
  【日】铃木守著,雷维蟠 王郁婷 译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版
  推荐理由:手绘版的鸟巢图鉴。作者铃木守走遍世界各地,探寻各种奇异的鸟巢,并用画笔呈现出来。这本书非常适合孩子阅读,也适合爱好者作为入门书籍阅读。
  关于鸟巢的好书推荐
  《剥开鸟蛋的秘密》
  【英】蒂姆·伯克黑德著,朱磊 胡运彪 译
  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专门讲述鸟蛋的书,作者用生动的文字对鸟蛋的结构、形状、颜色及背后的演化机制进行了详细解读,不仅介绍了相关知识,还从方法论的角度追溯了科学家们一步步揭开这些秘密的过程。书中既讨论了鸟类学的前沿研究课题,也有不少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比如:蛋黄颜色深的鸡蛋一定有营养吗?你为这类高价鸡蛋多花的钱到底值不值呢?这本书会解开你的疑惑。

好书推荐


  《鸟类的天赋》
  [美]珍妮弗·阿克曼著,沈汉忠,李思琪译译林出版社2019年版
  乌鸦真的能将石子投进瓶中取水吗?麻雀为何成为街头巷尾常见的小鸟?信鸽凭借什么样的导航能力飞越千里?获奖无数的科普作家珍妮弗·阿克曼记录了关于鸟类智慧的动人故事,以一趟寻找聪明鸟儿的环球之旅,为我们逐一解开了这些谜题。
其他文献
发现之旅从这里出发  此次跟随“发现之旅”俱乐部自驾香格里拉,深刻体会到每条路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每次停下脚步,都能真切感受到藏地文化所带来的震撼。  “发现之旅”俱乐部主打高端主题旅行,比如“秘境追踪”系列。俱乐部的陈总与我们结伴同行,一路上听他讲了不少“秘境背后的故事”。  “秘境追踪”之松赞环线,是“发现之旅”俱乐部与松赞精品酒店品牌合作推出的一条独特的旅行路线,囊括了香格里拉的多处地标性景
对于每一个城市中的居住者来说,读懂一座城市,就是读懂自己的生活。数十年来,我游历了40多个国家,在我看来,每一个建筑都是艺术品,无论创新的或是古老的,都有其文化内涵。作为建筑师,不难挑出一些时尚、前卫的建筑来博眼球,但我反而更想列出一些建筑核心思潮的扛鼎之作,它们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经典的力量。从世界建筑大师,到中国本土建筑的创造者,探寻他们背后的建筑与时代故事,成为我旅行中一份独特的乐趣与财富。  
4月29日, 2017中国古道马拉松陆羽古道站暨第三届吴兴西塞山旅游文化节启动仪式正式拉开帷幕。活动当日,首届残疾人攀巖世锦赛两项冠军获得者、中国登山英雄夏伯渝、中国徒步走完万里长城第一人刘雨田、中国蓝天救援队总队长远山、中国盲人环球旅游第一人曹晟康、中国极限户外穿越第一人花雕以及有“中国徐霞客”之称的吴涛,与来自江浙一带的户外爱好者在陆羽古道徒步了8公里。作为2016中国十大古道之一,陆羽古道极
我们最终能够穿过冷湖地区的整个雅丹丛,全要感谢那条被沙子埋了一半的老石油公路。这条道路的起点就是冷湖5#基地废墟那条破碎的中心大道,那条路的最后一个十字路口,在破碎的交通信号灯前立着一块褪色的牌子,上面写着:行政农村公路,原冷湖5#基地至茶冷口。老石油公路蜿蜒曲折,在雅丹山丛中盘桓,绕过一个又一个小废墟,穿过一片水上雅丹,穿过一口喷涌着热气的血色温泉,穿过旗舰山深邃的峡谷,与通往德令哈的公路汇合。
  
塞舌尔位于非洲东部,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有着与世隔绝般纯净、原始的自然環境,碧蓝的天空、热辣的阳光、清澈的海水、常年登上各大旅游排行榜的绝美海滩,以及珍贵的海鸟、悠然踱步的象龟、形态奇特的海椰子……为世人在现实中打造出了“天堂”的模样,值得我跨越半个地球去感受它的魅力。
2016年3月,在韩国棋手、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与谷歌旗下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的『人机大战』中,李世石以1:4落败,让很多人始料未及,但这场对战对于人类的意义显然并不消极。一段时间以来,『围棋』这一关键词的热度有增无减,这项人类传承数千年的竞技项目重新回归大众视野,而阿尔法围棋也预示着未来的更多技术突破。  围棋起源于中国,因其规则简单却妙趣横生,是古人最为热衷的棋类之一。
2013年,手机逐渐替代单反,成为我旅行拍摄的主要器材。大多数时候,我会将相机锁在旅馆,背上挎包,带上手机和充电器,开始一天的拍摄。旅行时,很多人会刻意“逃离”城市,或是精心挑选具有特殊风情的景观城市,而我喜欢的却是一个城市的日常——同时存在光鲜与肮脏的空间,在开阔与逼仄之间有着巨大的张力。我在世界各地走街串巷,观察一个城市在建筑学意义上的存在,也探索图像表现的各种可能性。对我来说,手机最重要的功
摘要:基于常州地区的环境污染的“真实情境”,进行了“还人类洁净的空气”的教学实践,引出“真问题”,实施“真探究”,培养学生保护家园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真实情境;社会责任;环境保护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01-0068-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0.01.019  一、研究背景  
作为奢华酒店设计领域的全球领军事务所,Pierre-Yves Rochon曾为众多享誉全球的国际酒店品牌提供了全方位的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服务,其中包括四季酒店、丽思卡尔顿酒店、华尔道夫酒店和半岛酒店,同时也曾与Joel Robuchon、Jean-Georges Vongerichten等烹饪界巨匠展开过合作。其中,由PYR设计的天津丽思卡尔顿酒店,主打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室内设计风格,以平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