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是审美的韵律,语文教学流动着美的韵律,需要弹奏出她那流动着美的韵律,教与学相互联系作用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的交流。教师要有效地驾驭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考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感即为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驾驭课堂的巨大力量。教师要善于触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乐于学习。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中语文;美
情感是人对现实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行为和暗示等手段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亲近、尊敬和爱戴以及憎恨的感情体验。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很多中外教育名家都十分重视情感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这是应该牢记的至理名言。 我回顾自己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顺利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走向成功。
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下面我根据自己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情况,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爱护学生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要前提
爱,是一种情感,是人类最美好的一种情感。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愈是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就会愈加信任教师,教师的教导也就越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所以,只有从真正的爱生之情出发,教育才是有效的。关心爱护学生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关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二、因材施教,激发情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教师只有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长处,并不失时机地去鼓励他们,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扬长避短,才可以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例如,有的同学擅长写诗,教师可鼓励他们在板报上、校园文学园地中多写诗;有的同学善于作画,教师可以让他们负责办板报和墙报,给他们以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的才能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巧妙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教与学相互联系作用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的交流。教师要有效地驾驭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考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感即为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驾驭课堂的巨大力量。教师要善于触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乐于学习。作为语文教师尤其重要。中学语文的统编教材,是经过历史的过滤,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精选的“文质兼美”的课文。其中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倾注了作者浓烈的感情,是作者们情动于中不吐不快的力作。我们有必要对今天的语文和明天的语文进行审视与展望,从而还语文以本来面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的成效在不小的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善于通过一些无形的线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他又说:"我们要发现和确立学生的各种能力、天才、禀赋和个人爱好,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为掌握知识创造一个丰富而广阔的智力背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的教学和散文教学最适宜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学作品负载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重情感交流任务。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和完美的个性。
三、爱憎分明而充满激情,机智幽默而富于同情心
古罗马哲学家贺拉斯说过:“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先要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在讲授《我与地坛》时,教学语言要低沉,把作者对地坛和母亲的感情表现出来。我在讲到对母亲的沉痛怀念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流下眼泪,课堂气氛异常严肃而凝重。
有一次以“尊严”为话题进行作文时,学生对这个话题感到较抽象,我就用下面一段教学语言来诠释“尊严”:1840年,林则徐把英国的一箱箱鸦片倾尽石灰水中,付之一炬,这就是尊严!年仅15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毒刀,毫无畏惧,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共产党员!”这就是尊严!中国人民八年抗战,迫使日本战犯在投降书上签字,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这就是尊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亲手把五星红旗升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就是尊严!邓小平同志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爱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就是尊严!2005年10月13日,“神六”上天,扬我国威,壮我豪情,这就是尊严!我讲到这里,全班学生情不自禁,掌声如潮,这就是利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情感的效果。
四、开阔视野,丰富情感
俗话说得好:“方法在课内,知识在课外。”这就是说,学生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具有更高的能力,必须开阔视野,增加课外阅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正是大脑细胞最活跃的时期,同时也是记忆力最强的阶段。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主动为学生铺路架桥,以教材为依据,积极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读一些古今中外名家名著,记诵名家名著的精彩段落、词句。这样,通过阅读、熟记,既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丰富了精神生活,也培养了学生乐观、积极、健康的情感和品格。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设计和促成一种民主的、活泼的、适合于学生情感和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中得到真正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中语文;美
情感是人对现实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行为和暗示等手段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亲近、尊敬和爱戴以及憎恨的感情体验。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很多中外教育名家都十分重视情感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这是应该牢记的至理名言。 我回顾自己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顺利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走向成功。
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下面我根据自己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情况,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爱护学生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要前提
爱,是一种情感,是人类最美好的一种情感。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愈是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就会愈加信任教师,教师的教导也就越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所以,只有从真正的爱生之情出发,教育才是有效的。关心爱护学生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关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二、因材施教,激发情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教师只有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长处,并不失时机地去鼓励他们,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扬长避短,才可以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例如,有的同学擅长写诗,教师可鼓励他们在板报上、校园文学园地中多写诗;有的同学善于作画,教师可以让他们负责办板报和墙报,给他们以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的才能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巧妙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教与学相互联系作用的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的交流。教师要有效地驾驭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考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感即为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驾驭课堂的巨大力量。教师要善于触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乐于学习。作为语文教师尤其重要。中学语文的统编教材,是经过历史的过滤,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精选的“文质兼美”的课文。其中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倾注了作者浓烈的感情,是作者们情动于中不吐不快的力作。我们有必要对今天的语文和明天的语文进行审视与展望,从而还语文以本来面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的成效在不小的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善于通过一些无形的线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他又说:"我们要发现和确立学生的各种能力、天才、禀赋和个人爱好,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为掌握知识创造一个丰富而广阔的智力背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的教学和散文教学最适宜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学作品负载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重情感交流任务。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和完美的个性。
三、爱憎分明而充满激情,机智幽默而富于同情心
古罗马哲学家贺拉斯说过:“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容,同样,你自己先要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在讲授《我与地坛》时,教学语言要低沉,把作者对地坛和母亲的感情表现出来。我在讲到对母亲的沉痛怀念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流下眼泪,课堂气氛异常严肃而凝重。
有一次以“尊严”为话题进行作文时,学生对这个话题感到较抽象,我就用下面一段教学语言来诠释“尊严”:1840年,林则徐把英国的一箱箱鸦片倾尽石灰水中,付之一炬,这就是尊严!年仅15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毒刀,毫无畏惧,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共产党员!”这就是尊严!中国人民八年抗战,迫使日本战犯在投降书上签字,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这就是尊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亲手把五星红旗升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就是尊严!邓小平同志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爱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就是尊严!2005年10月13日,“神六”上天,扬我国威,壮我豪情,这就是尊严!我讲到这里,全班学生情不自禁,掌声如潮,这就是利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情感的效果。
四、开阔视野,丰富情感
俗话说得好:“方法在课内,知识在课外。”这就是说,学生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具有更高的能力,必须开阔视野,增加课外阅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正是大脑细胞最活跃的时期,同时也是记忆力最强的阶段。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主动为学生铺路架桥,以教材为依据,积极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扩大阅读范围,读一些古今中外名家名著,记诵名家名著的精彩段落、词句。这样,通过阅读、熟记,既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丰富了精神生活,也培养了学生乐观、积极、健康的情感和品格。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设计和促成一种民主的、活泼的、适合于学生情感和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中得到真正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