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治”考验政府官员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gang3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谣言与翼相并存,信息传播高度透明和迅捷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政治”正在考验每一个官员的行政智慧。
  案例回放
  一位市长的“互联网政治”答卷
  
  不久前,网民sNa在常州知名“化龙巷论坛”上发帖,公开指责常州市市长王伟成把常州当成“以权谋私的大金矿”,在建BET工程中为家人、亲朋“捞了很多好处”,行文语气非常强烈。贴子发表后,即在当地引起了巨大反响。
  但是,更让网民惊讶的并不是这个贴子本身,而是市长王伟成对此事的反应。贴子不但未删,而且发贴人也未遇到麻烦。更具有戏剧性的是,王伟成也在论坛里发贴回应网友的批评。在标题为《我对BET工程为什么这么热心和积极?》的帖子中,王伟成对网民slala的责难一一予以反驳、澄清,表示没有让自己任何一名家属、亲戚参与到常州的BET项目中。王偉成还说:对政府工作和市长有意见可以发表,语言偏激一些也可以理解和谅解,但不能造谣诽谤人。因为“市长也是人,他的人格尊严也要依法得到保护”。
  一时间,市长王伟成与网民的网上辩论引起了更大的轰动。作为一个地级市的政府长官,选择在论坛上发帖回应对他的指责,王伟成的做法在全国开了先河。
  面对谣言与真相并存,信息传播高度透明和迅捷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政治”正在考验每一个官员的行政智慧。试卷的题目并不复杂,但对于拥有传统政治思维和习惯传统行政运作模式的官员来说,能让这份试卷及格却相当困难。
  
  观点交锋
  不应随意将质疑当诽谤
  邓清波(特约评论员)
  王伟成市长没有动用权力报复网民质疑的权力,就是这样一种“底线”上的作为,却让大多数网民纷纷表示赞扬。这正说明,权力是否受到有效监督和约束这一点仍然令人担忧,权力仍然很容易被滥用。这究竟是值得人们欣慰还是悲哀?
  诚然,官员能够自觉守住权力运用的底线,比起那些滥用职权的做法来说确实是一种进步。然而,作为市长,王伟成恐怕应该也有可以深思的地方:既然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网民为何还会质疑自己的廉洁?这究竟是因为网民刻意“造谣诽谤”,还是因为自己的公信力不够、相关行政过程不足够透明?王伟成更应该做的,是如何进一步反思自己施政过程中的不足,以实际行动、确凿证据来回应网民质疑,以更加自我谦卑、尊重公民的心态来对待质疑。
  实际上,随意说别人“造谣诽谤”本身也可能是一种“造谣诽谤”。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市长,虽然没有动用警察等公权力去打击报复发贴质疑自己的网民,但公开指责对方“造谣诽谤”,却足以起到威慑效果,让网民因担心遭到市长的进一步报复而选择禁声。
  在网络时代,在民主法治时代,官员们应该学会的不仅仅是不任意动用警察去对付批评、质疑自己的公民包括网民,更应学会处处尊重公民,以更加谦卑的心态面对公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取信于公民,以更多的努力来服务公民。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公信力。
  
  市长发帖辟谣与公权归位
  
  马涤明(特约评论员)
  由于行政不透明以及权钱交易现象的存在,现实中就难免有“领导要捞钱”的质疑。这种质疑究竟该看作公民权利还是“造谣诽谤”,放在法律层面与正确对待舆论监督两个不同角度,就有不同的结论。
  然而,作为手中握有公权的市长,一方面“愤怒”指责网友“造谣诽谤”,一方面却能够理智采取了网上辩论的方式为自己辩解,这在现实情形下实属难能可贵。市长发帖辩解在当地论坛上获得89%的支持率,肯定不全是对建设BRT项目的支持,而是对市长以普通网民身份平等辩论的欢呼。
  现实体制下,公民私权利面对官员或政府公权力往往是“秀才遇见兵”,二者难以搭建平等交锋的平台。而属于官员个人的私权利却总是很容易通过公权力得到维护。比如大量网上“诽谤”领导事件,公权力总是第一时间介入、立案抓人,甚至网上通缉。公民因言获罪是私权利难敌公权力的结果。常州网友“slala”一次比较幸运,他对市长的“造谣诽谤”没有遭到公权力的打压,而是意外出现了一次与“公权力”平等辩论的机会,这时,公权力与私权利处在了一个平等交锋的平台,最突出的意义就在于公权力放下了高贵与特权的架子,扮演了一次普通“人”的角色,回归到权利平等的位置。
  市长发帖回应网友所带来的公权力归位,不管是网络民意这种民主形式的日益成熟,还是公权力让权于民的结果,这件事的意义都将远远超出辩论的本身。尽管有许多网民对他的回答与辩解并不赞同,但他敢于将曾经并不透明的权力运作置于阳光之下,这一举动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进步。
  
  深度解读
  “以理服人”还是“以权压人”
  盛大林(《大河报》首席评论员)
  网友slala的原贴是否“造谣诽谤”?市长王伟成的回帖内容是否就是事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关部门或第三方的调查,人们当然也不知道孰是孰非。不过,这起事件本身的是非与别人并没有多大关系。人们更感兴趣的是王伟成市长对待“造谣诽谤”的方式。
  当面对“造谣诽谤”时,领导干部应该怎么办?从理论上讲,有三种路径可供选择:一,公开辟谣,以正视听,“笔墨官司笔墨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二,提起诉讼,维护权益。根据情节,可以侵害人格权为由提起民事诉讼,也可以涉嫌诽谤为由提起刑事自诉;三,动用公权,提起公诉。不过,诽谤一般属于告诉才处理的自诉案件,只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的才可以进入公诉程序。
  三条道路,选择哪一条呢?王伟成市长选择的是第一条路。几乎没有人选择第二条路。而选择第三条路的官员却很多,甚至呈现出群起仿效之势。从“彭水诗案”到“稷山文案”,再到“西丰诽谤案”、“颍泉白宫书记报复举报人案”……一个又一个手握重权的官员运用公权力对“诽谤”者发起了猛烈的反击,但也屡屡遭到舆论的强烈质疑。显而易见,公开辟谣需要的是“以理服人”,司法介入涉嫌“以权压人”。
  当自认为遭到了“造谣诽谤”时,官员首选的路径应该是公开辟谣,万不得已才应该提起民事诉讼;而是否进入公诉程序,根本就不应该成为官员的选项,因为它应该由司法机关来决定。王伟成市长选择了一条“阳光”的路径,也为其他官员作出了一个“示范”。
  领导工作一个重要核心就是与人打交道,就是沟通人的思想,善于沟通,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是领导者的一大基本职能。所以,善于沟通,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是一个领导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夫。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运用,网络沟通则显得越来越重要,并必将越来越正常化,经常化。
  其实,网络沟通往往有着传统沟通方式很多不及的地方,在这个虚拟世界里, 人们的沟通由于省去了传统沟通的诸多不便,往往可以更从容,更完整,更广泛,更深刻,因而也更趋真实。所以,在这个网络时代,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领导干部,运用好网络沟通,其实应该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基本功。
  
  路径剖析
  如何打好“互联网政治牌”
  王来华(天津市牡科院舆情研究所所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不断发展,互联网不仅成为了作为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舆情的发生和发展平台,也成为了社会舆论生成和形成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平台。在现实生活里几乎所有的重大政府决策都要“裸露”在大众面前,所有政府官员的执政行为都不得不接受网络舆情和舆论的监督。因此,互联网上的舆情和舆论给政府决策者带来了日益增大的压力。
  在此情况下,如何深入认识互联网上舆情的发生规律,全面了解舆情与舆论之间的相互转换及其影响,努力做到因势利导,让互联网为良好的决策设计和实施所用,就对政府的决策者们提出了重要的工作课题。
  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政治”考验官员行政智慧。不够智慧或者说不够了解互联网本质的官员很可能打出的总是不漂亮的牌。而在本案例中,市长王伟成为“互联网政治牌”的打法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王偉成市长以其主动坦诚的态度和大胆有力的方式,与网民之间开展直截了当的认识互动,诠释了现代政府决策者如何运用互联网这种现代人际交往和信息交流手段,适应尊重民意和倾听民声的新形势要求,大力推动政府决策的过程,努力提高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水平。在这个意义上,王伟成的行为是带了一个好头,而其行为的重要内涵则是把决策过程与互联网密切结合起来,在互联网上讲政治,利用互联网讲好政治。
  王伟成在帖子中关于“沟通人、团结人、凝聚人”的话说得很在理。那么,除了讲事实和道理之外,还要依靠什么实现这样的想法呢?
  在王伟成的回帖中,网民也能看出那么一点情绪,即他在帖子里说过,“你对政府工作和市长有意见可以发表,语言偏激一些也可以理解和谅解,但不能造谣诽谤人。因为市长也是人,他的人格尊严也要依法得到保护。”这个议论的角度很生活化。王市长既是政府官员,也是一位常人,有他自己作为常人的想法,也有他对他人语言偏激或对个人尊严不尊重的反感。 其实,王伟成的这些看法,既能表明他的个人看法,也能显示他作为常人的正常情感。这让市长与普通网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不少,能够促进沟通、团结和凝聚等等。这样的态度提示我们,政府官员在与民众进行“网聊”或“网络互动”时,还要多注意说话的角度。面对民众,官员的态度更亲切、更平实、更讲究相互尊重则会有更好的效果。
  放低身段,以公民、网友的身份参与、平等对话,是互联网政治牌的第一打法,否则,网上负面舆论的传染速度将远远超过现实世界,控制起来会相当不易。因此可以说,利用互联网讲政治,还有一个讲究态度和语言的问题。这需要许多政府官员仔细琢磨。
  官员首先是有对话意识;其次是知道对话者是网友,变身网友与之对话;再次是要学习互联网对话的结构与模式。比如说,以贴子回应贴子,就比以大文章或新闻或公告回应贴子要好;用网络语言就比用官样语言要好;用手写签名就比匿名或电子签名要好等等。
  不可否认,网络江湖,鱼龙混杂,确有一些恶意中伤者和心揣歹念的生事者,但更多的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因此,对待网络流言,大可不必如临大敌,更不能以暴制“爆”。对待这样的传言,要能够心平气和,同时也应理直气壮地回应。在这样的质疑和回应中,产生共识,消除歧见,从而达到官民和谐。如果真有恶意造谣者,伤害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不妨以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切不可冲动失控,以公权寻私仇。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作为一个城市的市长,他与民众的网络沟通,只是做好他的本职工作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对于王市长来说,这个城市的BRT(快速公交系统)不仅要“廉洁”地建好,而且,还要公开相关信息。
  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一些信息畸变,产生一些传言。所谓谣言止于智者、传言止于公开。关键的是,在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情上,相关信息并没有完全公开,才导致了传言四起,这正需要我们的有关官员,在敢于并善于与公众打交道,对自己的身份去神秘化,变得透明,这样就不会给传言提供温床。
其他文献
驾车上路,如果第一个路口碰到红灯,那么接下来的几个路口往往碰到的也是红灯。假如在遇到第一个红灯后改变行车路线或行车速度,就有可能避开接下来的一连串红灯  一天儿子放学回来埋怨:“蔡老师真是的,哪壶不开提哪壶!”我一问才知道,语文课上蔡老师要求同学们背古诗词,每天背三首,而且要求四人一组组成学习小组,儿子是小组长,负责监督组员背,然后再由班长监督组长背。  儿子最怕背古诗词,用他的话说:“读到嗓子冒
被老师批评,他情绪失控,以头撞墙  小涛,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他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后,情绪失控,以头撞墙。老师吓了一跳,赶紧联系小涛的父母,说孩子的心理似乎出了问题,请他们来学校,把孩子接回去。  小涛的父母都是生意人,忙得很。接到老师的电话,两人顿时慌了手脚,赶紧将手头事务推掉,赶到学校。见到小涛,他们询问小涛怎么了,可小涛就是不说话。无奈,他们只好带小涛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他们来之前,小涛的
家里没有一本作文书,从来不报课外班,想看啥书看啥书,想玩儿啥玩儿啥……这样的孩子却考入清华大学,获得了美国名校全额奖学金直读博士的资格。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来看看这位妈妈的育儿经验——  故事一 四岁半脱盲  我儿子叫小A,生于1995年。我是个做事前习惯自己先做准备的人,孩子出生前,我就开始在市面上找育儿书,结果找到冯德全教授的《零岁方案》,如获至宝。  冯德全,中国著名早教专家。他主导的“
我有一位在建筑工地上工作的朋友,他曾教给我一个拆墙的方法。他说:“垒过很多墙之后,我发现其实每堵墙都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它们都会有一块松动的砖。”  和青春期孩子沟通,很多家长无从下手,感觉太难了。因为那些孩子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包裹起来,拒绝家长走近。家长如果想走近他,了解他,就必须找到他的薄弱点,也就是那块“松动的砖”。那块“砖”可能是孩子的兴趣、爱好、理想,也可能是激发他潜能的某种东西,比如摩
当中考慢慢逼近  15岁的小杰是上海市嘉定区的一名初三男生。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典型的学霸,不仅门门功课成绩优异,而且担任班长,奥数、绘画、钢琴、跆拳道样样在行。可是谁也没想到,在中考前的第一次摸底考试中他意外失手,数学莫名其妙地丢了30分,总成绩只排到全班第12名,年级第243名。小杰的妈妈滕女士慌了神,连忙带小杰来检测心理问题。  滕女士告诉我,小杰从小就是一个乖孩子,智商很高,无论学什么
她被丈夫家暴,永远失去了左眼。丈夫入狱后,其婚外女儿却机缘巧合来到她的身边,渴望有个地方收留。面对仇人的女儿,她最终以德报怨,关心体贴,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忘掉了仇恨,救赎了自己。请看这个人间大爱故事——  离婚事件上升为刑事案件。李芳心如死灰,拒绝赔偿,坚决离婚  2007年大年初三的晚上,李芳忽然听见敲门声。打开门,门口站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女孩。女人自我介绍,她叫王云飞,来找何建利,旁边的小女孩
廖传景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家庭教育专家,在业界和家长圈都享有很高的威望。日前,就家长的情绪管理和亲子沟通等问题,本刊特约记者对他进行了深入采訪。  负面情绪从哪儿来  记者(以下简称记):前不久,一则“家长陪娃写作业气出心脏病”的新闻引发了家长的热议。事实上,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孩子的学习压力不知不觉变成了家长的焦虑,而家长的焦虑也会不知不觉地转嫁给孩子,进而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危及孩子的心理
做了父母,你当然知道给自己的孩子做个好榜样有多么重要,而且多数情况下,父母也能提醒自己:“孩子在旁边学着呢,我要做个好榜样啊!”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有时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就扮演了坏榜样的角色。比如,父母为了让孩子停止无礼的大叫而大声呵斥他,事后又感到愧疚,意识到这样做其实是给孩子做了坏榜样。  这是父母能够意识到的。还有些时候,父母特别不想在子女身上看到的行为,却发生在自己身上,且父母并不自知。  
两个娃娃想“造反”  楠楠今年3岁。昔日温顺可爱的她,最近有点反常,专跟妈妈“唱反调”。  妈妈说睡觉前不许吃糖,她就哭着嚷着要吃巧克力;早上起床,妈妈看了看天气预报说,今天冷不能穿裙子,她偏偏除了裙子不愿穿其他的衣服;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她和客人打招呼,小丫头一点面子不给,嘴一噘、头一扭走了;买了一个新玩具,妈妈说玩具是拿来玩的不是拿来摔的,话音未落,“啪嗒”一声,玩具已经躺地上了……  妈妈觉
原著/郝树声  缩写/佚名    1    按照县里的惯例,任命干部时,安排到乡镇或各单位的正职必须由县委书记亲自谈话。副职呢,由抓组织工作的县委副书记或组织部长谈一下就行了。其实,只有一把手给你谈话交的才是实底儿,那两位只不过是打打官腔,提提要求,勉励几句罢了。所以,正月初八上午组织部办公室通知我去见老吴(我们私下里喜欢这样称县委书记吴国栋),是一个必然的顺理成章的过程。  我是老办公室人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