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萨马兰奇,一位曾经营着父辈巨大遗产的西班牙商人;一位曾叱诧国际奥委会20余年的汉子;一位曾把一生的梦想与牵挂系在“更高、更快、更强”理想之上的男人;他的内心始终萦绕与铭刻着一个数字——“7”。
在西班牙,有一个让神灵听了也会落泪的说法:“7”是萨马兰奇先生独属的吉祥日。他的生是、第一次的当选日、决定退休日,以及许多重大的决策都是在“7”这一天。
“7”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神秘与遐想……

(一)
1920年7月7日,一个叫萨马兰奇的男孩出生了。巴塞罗那是骄傲的。428年前,一位叫哥伦布的意大利人曾从这里启航,向茫茫大海与未知的命运驶去,竟奇迹般地登上了一片陌生的土地。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改变了历史,也使哥伦布名垂史册。如今,在当年出海的地方,哥伦布的铜像高高耸立,右臂固执的指向遥遥的大海彼岸。那莫不是在为400年后出生的萨马兰奇在导航!
萨马兰奇生长在一个家境较丰的家庭里,父亲弗朗西斯科出生贫寒,他从小辍学,当过徒工、勤杂工,靠个人的努力成为一个小业主。他期待着自己的儿子能接受自己未曾接受过的良好教育。
母亲伴随着萨马兰奇在成长。他的母亲胡安娜是弗朗西斯科的第二位妻子。她从小热爱音乐与艺术,做过教学唱诗班的钢琴教师。母亲美丽温柔,举止优雅,她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走上自己喜爱的艺术道路。但优美的小提琴声终抵不住体育对萨马兰奇的诱惑。
萨马兰奇练过拳击,他虽手脚灵活,但身体瘦小,常常被击打的鼻青脸肿。后来他又迷上了足球,位置是主力边锋,在校际比赛中屡屡建功,还带上了校队队长的臂章。曲棍球是他中学时期的最爱,比赛中常招来女孩子青眯的目光和莫名其妙的尖叫声。他曾对同学们开玩笑说:“如果有可能,我一定会娶曲棍球为妻的!”
当萨马兰奇走出中学的校园,19岁的他又选择了从戎的道路,他先后两次在军队中短期服役,严格的军营生活赋予了他的坚定、沉静、平和的禀性。
幸运总是同萨马兰奇结伴而行。年仅20岁的他,刚走出巴塞罗那学校的校门,便坐上了由他父亲创办的历史悠久的马维西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位置,成为了巴塞罗那最耀眼的一颗新星。
1942年,那位在巴塞罗那颇有名气的马维西纺织公司总经理,又执着的爱上了旱冰运动。这项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体育项目被他移植到了西班牙,还当上了皇家运动俱乐部第一任董事长。这不经意的选择却经意地改变了他一生的志向。
1953年,萨马兰奇作出了一生第二个重大选择:辞去总经理的职务,到马德里担任专职体育委员。未来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就这样踏上了职业体育管理者与领导者的不归途。这一年,他33岁。
(二)
公元1980年7月17日,对国际奥委会来说是一个不凡的日子。当耸立在莫斯科的伊凡雷帝大钟塔发出低沉而有力的钟声时,华丽而辉煌的贸易中心正在召开国际奥委会第83次会议,主题是选举奥林匹克运动的第7任掌舵人。
主席台上即将卸任的基拉宁主席显得苍老而疲惫,这位当过记者、军人、剧作家和电影导演的第6任主席,自1972年从布伦戴奇手中接过国际奥委会的“权杖”之后,8年间他像老去了20岁。望着台下的4位候选人,他心潮起伏……
当每个委员都庄重地在那张印制着古典精美的选票上写注下自己的决愿时,国贸大厦顿时鸦雀无声,基拉宁主席用事先准备好的剪刀剪开了信封:“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获选!”他所行选票比3位对手获得的选票总数还要多出15票。
基拉宁,这位于50年代与著名导演福特合作拍摄过《沉默的人》的他再也沉默不起来了。他同萨马兰奇紧紧的拥抱在一起。红场塔楼上的钟声骤然响起,传向遥远的雅典奥林匹亚圣域,传向湖光水色的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传向地中海的巴塞罗那——这位世界体育新领域的故乡……
那一年,萨马兰奇先生60周岁。
奥林匹克的昨天是不平静的。当萨马兰奇从基拉宁手中接过帅印时,正是这艘舰艇最灰暗、最低潮的时期。现在他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来到国际奥委会所在地的洛桑,去朝拜长眠在莱芒湖畔的奥林匹克运动先驱顾拜旦先生。
瓦德沃公墓那天格外的宁静,踏着沙沙的落叶,不时有不知名的鸟儿在丛中啼鸣。萨马兰奇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这位伟大的奥林匹克运动之父献上了一束鲜花。一束在夏季里怒放的鲜花。
第7任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主席静静的坐在顾拜旦的墓前,凝视着那座由大理石砌成的丰碑,思绪难宁。当年走在赫尔辛基奥运会开幕式上,好奇的东张西望的西班牙小子,现已成为了这个伟大运动的掌门人。他该怎样的将奥林匹克航船渡过暗礁,走向耀眼的彼岸?
怀着难以言语的心情,60岁的萨马兰奇离开了宁静苍翠的布瓦德沃公墓,向国际奥委会所在地维迪堡走去,向心中既定的目标走去……
(三)
2001年的7月的莫斯科,时间整整一个轮回。太阳还是那样娇艳地照耀着红墙边的塔楼,习风还是那样温煦地吹拂着宽阔的街道。一切一切都已物是人非。20年的光阴可以改变一切,但唯一改变不了的是那段被称之为“历史”的一切。世界的五环旗又一次注视着莫斯科。两大议题将在此刻产生。一个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为圆自己的奥运梦想即起发起又一起冲击;一个是,一位伟大的老人即将满载荣誉和鲜花完成他的伟大的使命。
7月9日上午,就在21年前萨马兰奇曾从基拉宁手中接过国际奥委会权杖的地方,萨马兰奇主持了最后一次国际奥委会执委会议。此时他的心情久久的不能平静……
他忘不了,当年他走马上任的第3天,便迎来了令他落寞和尴尬的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面对运动员入场时那稀稀拉拉的阵容让勃列日涅夫皱紧了眉头,皱紧眉头的还有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
他忘不了,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举办地,与自己这位弃商从体的国际奥运会主席再度牵手的也竟是一位商人,他是一位来自福利亚州的商人,萨马兰奇曾为自己引以自豪的眼光选择了尤伯罗斯这位商场硬汉而自豪。他为本届奥运会盈利2.15美元。
他忘不了,1987年国际奥委会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92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准许职业运动员进入奥运会比赛的议题;1988年国际奥委会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了首届国际反兴奋剂大会,并于1989年通过了《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的国际奥林匹克的宪章》。
他忘不了,在他的努力下,1992年,萨马兰奇在他的故乡巴塞罗那再圆奥运梦,这位衣锦还乡的老人站在衣锦还乡的奥运会上,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想起了青少年时代启蒙他走上体育之路的师长们,想起了给予他毅力与智慧的这方土地……
7月13日,经过两轮投票,北京成功的战胜了对手,获得了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13”曾被西方人称为不吉利的日子,却为中国人带来了吉祥。北京沸腾了!中国沸腾!全世界的华人沸腾了!中国人此时此刻是不会忘记自己老朋友的,真想对他说上一句心里话:感谢你——萨马兰奇!
萨马兰奇是一位怀旧的老人。21年前的7月,他在同一天、同一地点就任了国际奥委会主席。20年后的7月,他又选择了这一城市、这一天和这个会场。把奥林匹克航船的舵轮交给了又一个新舵手——罗格先生。
奥林匹克的航船又启航了……
(四)
2000年9月15日,第27届夏季奥运会在四季如春的澳大利亚悉尼举行。全世界19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此届奥运会。这一盛景令萨马兰奇足足的盼了20年啊!昨天,国际奥委会曾风雨如晦,如今却被萨翁披挂的“张灯结彩”……
就在全世界关注着悉尼的时刻,一位与萨马兰奇相濡一生的爱妻玛丽娅·特蕾萨·萨马兰奇正躺在病床上静静的看着电视,以奇特的方式注视着如花的悉尼,注视着微显憔悴的丈夫……
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在悉尼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当萨马兰奇用英语与法语交替致开幕词之前,这位当今体育界最显贵的人物先朝着镜头轻声的说了句西班牙语——“你好,西班牙!”这是萨马兰奇在向病中一位一生最爱的女人的问候。
就在开幕式行将结束时,巴塞罗那打来电话,玛丽娅不行了。当萨马兰奇乘坐私人飞机距离巴塞罗那只剩下2个小时行程时,玛丽娅走了。她实在等不及自己钟爱一生的丈夫来到自己的身边,她默默的走了……
两个小时,一条赤道就这样将这对相互陪伴了半个世纪的老人分割在了生与死的两个世界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无论是在风头浪尖的议长的位置上,还是出任敏感的驻苏联大使;无论是把奥运会的副业推向登峰造极,还是爆出盐湖城的丑闻,玛丽娅·特蕾萨·萨马兰奇,这个为了不凡的丈夫而选择了平凡的女人,这个并不热爱体育却用爱心陪伴热爱体育的丈夫一生的女人,一直默默的为萨马兰奇承担起“奥运会第一家庭”的责任。
萨马兰奇与玛丽娅的爱情被人们称之为“迟来的爱”。萨马兰奇时在事业上如鱼得水,但在情场上却算不了什么高手。直到35岁那年的春天,萨马兰奇认识风姿绰约、婷婷玉立,长着一双湛蓝大眼睛的姑娘,沉默的世界才似火山一般爆发了。她就是后来陪伴萨翁走过一生的玛丽娅。
这对年轻人一见钟情,双双坠入爱河。萨马兰奇永远难忘那个夜晚,他倚在钢琴上,听着玛丽娅纤长指尖流出的如梦如幻的乐曲,看着烛光里那千姿百态的容颜,他们久久的相拥着,立下了彼此永不分离的婚约。1955年她与他走进了巴塞罗那的婚姻教堂。这一年,萨马兰奇35岁,玛丽娅23岁。
玛丽娅走了。这位伟大的女人在被癌病折磨许久之后,选择了“16”日与我们告别,与萨翁告别。因为,他深知自己的丈夫十分喜欢“7”这个数字,她要为这个她爱的世界、她爱的丈夫留下最后的一丝微笑;她要把所有的痛苦与悲伤锁定在“16”日,让“7”字永远给自己的丈夫带来吉祥,带来欢乐与笑声……
玛丽娅,你走吧,萨翁是不会孤独的,因为全世界爱好和平与奥林匹克事业的人们都会替代你去陪伴他;因为年年都会有“17”再来临,年年的“17”中都会有你在“16”中留下的灿烂微笑和深深的祝福……
活动
为男人索取一片蓝天,
为女人营造更加多姿的生活大奖赛.
本刊下期将在全国范围开展“最佳男子汉”和“最具魅力”男人评议大奖赛.人气指数最盛者将有幸成为本刊代言人,形象大使,嘉宾.
参评范围:
由农村到城市,从地方到中央,从创业的爬涉者到事业的成功者.
参评人选:
自备生活照5张,简历1份,事迹简介1份(2000字以内)可推荐和自荐.
还是那句老话“重在参与”。本刊希望广大的女性朋友积极参与,因为有您的参与本刊将更加丰富多彩,因为有您的参与本刊将更加生机蓬勃,因为有您的参与男性将更加春风沐浴,更加可爱,更加令您心动,您的情感生活更加和谐多姿.注:参与次数最多者将获本刊千元大奖,其次设一、二、三等奖各10名,分别都有惊喜。
参评时间:
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届时将有更多媒体友情参与.
E-mail:[email protected]
在西班牙,有一个让神灵听了也会落泪的说法:“7”是萨马兰奇先生独属的吉祥日。他的生是、第一次的当选日、决定退休日,以及许多重大的决策都是在“7”这一天。
“7”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神秘与遐想……

(一)
1920年7月7日,一个叫萨马兰奇的男孩出生了。巴塞罗那是骄傲的。428年前,一位叫哥伦布的意大利人曾从这里启航,向茫茫大海与未知的命运驶去,竟奇迹般地登上了一片陌生的土地。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改变了历史,也使哥伦布名垂史册。如今,在当年出海的地方,哥伦布的铜像高高耸立,右臂固执的指向遥遥的大海彼岸。那莫不是在为400年后出生的萨马兰奇在导航!
萨马兰奇生长在一个家境较丰的家庭里,父亲弗朗西斯科出生贫寒,他从小辍学,当过徒工、勤杂工,靠个人的努力成为一个小业主。他期待着自己的儿子能接受自己未曾接受过的良好教育。
母亲伴随着萨马兰奇在成长。他的母亲胡安娜是弗朗西斯科的第二位妻子。她从小热爱音乐与艺术,做过教学唱诗班的钢琴教师。母亲美丽温柔,举止优雅,她多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走上自己喜爱的艺术道路。但优美的小提琴声终抵不住体育对萨马兰奇的诱惑。
萨马兰奇练过拳击,他虽手脚灵活,但身体瘦小,常常被击打的鼻青脸肿。后来他又迷上了足球,位置是主力边锋,在校际比赛中屡屡建功,还带上了校队队长的臂章。曲棍球是他中学时期的最爱,比赛中常招来女孩子青眯的目光和莫名其妙的尖叫声。他曾对同学们开玩笑说:“如果有可能,我一定会娶曲棍球为妻的!”
当萨马兰奇走出中学的校园,19岁的他又选择了从戎的道路,他先后两次在军队中短期服役,严格的军营生活赋予了他的坚定、沉静、平和的禀性。
幸运总是同萨马兰奇结伴而行。年仅20岁的他,刚走出巴塞罗那学校的校门,便坐上了由他父亲创办的历史悠久的马维西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位置,成为了巴塞罗那最耀眼的一颗新星。
1942年,那位在巴塞罗那颇有名气的马维西纺织公司总经理,又执着的爱上了旱冰运动。这项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体育项目被他移植到了西班牙,还当上了皇家运动俱乐部第一任董事长。这不经意的选择却经意地改变了他一生的志向。
1953年,萨马兰奇作出了一生第二个重大选择:辞去总经理的职务,到马德里担任专职体育委员。未来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就这样踏上了职业体育管理者与领导者的不归途。这一年,他33岁。
(二)
公元1980年7月17日,对国际奥委会来说是一个不凡的日子。当耸立在莫斯科的伊凡雷帝大钟塔发出低沉而有力的钟声时,华丽而辉煌的贸易中心正在召开国际奥委会第83次会议,主题是选举奥林匹克运动的第7任掌舵人。
主席台上即将卸任的基拉宁主席显得苍老而疲惫,这位当过记者、军人、剧作家和电影导演的第6任主席,自1972年从布伦戴奇手中接过国际奥委会的“权杖”之后,8年间他像老去了20岁。望着台下的4位候选人,他心潮起伏……
当每个委员都庄重地在那张印制着古典精美的选票上写注下自己的决愿时,国贸大厦顿时鸦雀无声,基拉宁主席用事先准备好的剪刀剪开了信封:“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获选!”他所行选票比3位对手获得的选票总数还要多出15票。
基拉宁,这位于50年代与著名导演福特合作拍摄过《沉默的人》的他再也沉默不起来了。他同萨马兰奇紧紧的拥抱在一起。红场塔楼上的钟声骤然响起,传向遥远的雅典奥林匹亚圣域,传向湖光水色的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传向地中海的巴塞罗那——这位世界体育新领域的故乡……
那一年,萨马兰奇先生60周岁。
奥林匹克的昨天是不平静的。当萨马兰奇从基拉宁手中接过帅印时,正是这艘舰艇最灰暗、最低潮的时期。现在他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来到国际奥委会所在地的洛桑,去朝拜长眠在莱芒湖畔的奥林匹克运动先驱顾拜旦先生。
瓦德沃公墓那天格外的宁静,踏着沙沙的落叶,不时有不知名的鸟儿在丛中啼鸣。萨马兰奇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这位伟大的奥林匹克运动之父献上了一束鲜花。一束在夏季里怒放的鲜花。
第7任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主席静静的坐在顾拜旦的墓前,凝视着那座由大理石砌成的丰碑,思绪难宁。当年走在赫尔辛基奥运会开幕式上,好奇的东张西望的西班牙小子,现已成为了这个伟大运动的掌门人。他该怎样的将奥林匹克航船渡过暗礁,走向耀眼的彼岸?
怀着难以言语的心情,60岁的萨马兰奇离开了宁静苍翠的布瓦德沃公墓,向国际奥委会所在地维迪堡走去,向心中既定的目标走去……
(三)
2001年的7月的莫斯科,时间整整一个轮回。太阳还是那样娇艳地照耀着红墙边的塔楼,习风还是那样温煦地吹拂着宽阔的街道。一切一切都已物是人非。20年的光阴可以改变一切,但唯一改变不了的是那段被称之为“历史”的一切。世界的五环旗又一次注视着莫斯科。两大议题将在此刻产生。一个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为圆自己的奥运梦想即起发起又一起冲击;一个是,一位伟大的老人即将满载荣誉和鲜花完成他的伟大的使命。
7月9日上午,就在21年前萨马兰奇曾从基拉宁手中接过国际奥委会权杖的地方,萨马兰奇主持了最后一次国际奥委会执委会议。此时他的心情久久的不能平静……
他忘不了,当年他走马上任的第3天,便迎来了令他落寞和尴尬的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面对运动员入场时那稀稀拉拉的阵容让勃列日涅夫皱紧了眉头,皱紧眉头的还有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
他忘不了,在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举办地,与自己这位弃商从体的国际奥运会主席再度牵手的也竟是一位商人,他是一位来自福利亚州的商人,萨马兰奇曾为自己引以自豪的眼光选择了尤伯罗斯这位商场硬汉而自豪。他为本届奥运会盈利2.15美元。
他忘不了,1987年国际奥委会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92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准许职业运动员进入奥运会比赛的议题;1988年国际奥委会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了首届国际反兴奋剂大会,并于1989年通过了《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的国际奥林匹克的宪章》。
他忘不了,在他的努力下,1992年,萨马兰奇在他的故乡巴塞罗那再圆奥运梦,这位衣锦还乡的老人站在衣锦还乡的奥运会上,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想起了青少年时代启蒙他走上体育之路的师长们,想起了给予他毅力与智慧的这方土地……
7月13日,经过两轮投票,北京成功的战胜了对手,获得了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13”曾被西方人称为不吉利的日子,却为中国人带来了吉祥。北京沸腾了!中国沸腾!全世界的华人沸腾了!中国人此时此刻是不会忘记自己老朋友的,真想对他说上一句心里话:感谢你——萨马兰奇!
萨马兰奇是一位怀旧的老人。21年前的7月,他在同一天、同一地点就任了国际奥委会主席。20年后的7月,他又选择了这一城市、这一天和这个会场。把奥林匹克航船的舵轮交给了又一个新舵手——罗格先生。
奥林匹克的航船又启航了……
(四)
2000年9月15日,第27届夏季奥运会在四季如春的澳大利亚悉尼举行。全世界199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此届奥运会。这一盛景令萨马兰奇足足的盼了20年啊!昨天,国际奥委会曾风雨如晦,如今却被萨翁披挂的“张灯结彩”……
就在全世界关注着悉尼的时刻,一位与萨马兰奇相濡一生的爱妻玛丽娅·特蕾萨·萨马兰奇正躺在病床上静静的看着电视,以奇特的方式注视着如花的悉尼,注视着微显憔悴的丈夫……
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在悉尼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当萨马兰奇用英语与法语交替致开幕词之前,这位当今体育界最显贵的人物先朝着镜头轻声的说了句西班牙语——“你好,西班牙!”这是萨马兰奇在向病中一位一生最爱的女人的问候。
就在开幕式行将结束时,巴塞罗那打来电话,玛丽娅不行了。当萨马兰奇乘坐私人飞机距离巴塞罗那只剩下2个小时行程时,玛丽娅走了。她实在等不及自己钟爱一生的丈夫来到自己的身边,她默默的走了……
两个小时,一条赤道就这样将这对相互陪伴了半个世纪的老人分割在了生与死的两个世界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无论是在风头浪尖的议长的位置上,还是出任敏感的驻苏联大使;无论是把奥运会的副业推向登峰造极,还是爆出盐湖城的丑闻,玛丽娅·特蕾萨·萨马兰奇,这个为了不凡的丈夫而选择了平凡的女人,这个并不热爱体育却用爱心陪伴热爱体育的丈夫一生的女人,一直默默的为萨马兰奇承担起“奥运会第一家庭”的责任。
萨马兰奇与玛丽娅的爱情被人们称之为“迟来的爱”。萨马兰奇时在事业上如鱼得水,但在情场上却算不了什么高手。直到35岁那年的春天,萨马兰奇认识风姿绰约、婷婷玉立,长着一双湛蓝大眼睛的姑娘,沉默的世界才似火山一般爆发了。她就是后来陪伴萨翁走过一生的玛丽娅。
这对年轻人一见钟情,双双坠入爱河。萨马兰奇永远难忘那个夜晚,他倚在钢琴上,听着玛丽娅纤长指尖流出的如梦如幻的乐曲,看着烛光里那千姿百态的容颜,他们久久的相拥着,立下了彼此永不分离的婚约。1955年她与他走进了巴塞罗那的婚姻教堂。这一年,萨马兰奇35岁,玛丽娅23岁。
玛丽娅走了。这位伟大的女人在被癌病折磨许久之后,选择了“16”日与我们告别,与萨翁告别。因为,他深知自己的丈夫十分喜欢“7”这个数字,她要为这个她爱的世界、她爱的丈夫留下最后的一丝微笑;她要把所有的痛苦与悲伤锁定在“16”日,让“7”字永远给自己的丈夫带来吉祥,带来欢乐与笑声……
玛丽娅,你走吧,萨翁是不会孤独的,因为全世界爱好和平与奥林匹克事业的人们都会替代你去陪伴他;因为年年都会有“17”再来临,年年的“17”中都会有你在“16”中留下的灿烂微笑和深深的祝福……
活动
为男人索取一片蓝天,
为女人营造更加多姿的生活大奖赛.
本刊下期将在全国范围开展“最佳男子汉”和“最具魅力”男人评议大奖赛.人气指数最盛者将有幸成为本刊代言人,形象大使,嘉宾.
参评范围:
由农村到城市,从地方到中央,从创业的爬涉者到事业的成功者.
参评人选:
自备生活照5张,简历1份,事迹简介1份(2000字以内)可推荐和自荐.
还是那句老话“重在参与”。本刊希望广大的女性朋友积极参与,因为有您的参与本刊将更加丰富多彩,因为有您的参与本刊将更加生机蓬勃,因为有您的参与男性将更加春风沐浴,更加可爱,更加令您心动,您的情感生活更加和谐多姿.注:参与次数最多者将获本刊千元大奖,其次设一、二、三等奖各10名,分别都有惊喜。
参评时间:
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届时将有更多媒体友情参与.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