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年底,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以下简称“V&A”)所有的展馆助理、零售店员工以及志愿者都换上了一套全新的制服。这是V&A十年以来第一次更新员工制服,并且请来了英国设计师Christopher Raeburn担任设计。
这套制服包括了T恤、Polo衫、圆领毛衣、短夹克、轻便夹克、派克大衣等,此外,还加入了托特包、领带和多用系带等配饰。整个系列选用了亮橙色和蓝色,其灵感来源于V&A目前在展的拉斐尔画作《捕鱼的神迹》。V&A的20个经典藏品也出现在一些单品的图纹设计上,比如1870年代的摇摆木马、19世纪的日本兔子雕塑等。
很多需要与消费者面对面打交道的行业都会将员工制服作为品牌形象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设计的制服,加上统一的颜色和标识,能让消费者迅速识别,加深他们对品牌的印象。而如今,职场环境的变化给当下的制服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相对于集体化的统一标识,个性化变成了品牌文化传达的一部分。
“尤其是那些面对面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员工,是品牌理念传播的核心部分。这套制服和配饰设计色彩鲜亮,实用且体现了V&A的核心理念:激发当代设计的灵感—更重要的是,Raeburn本人对可持续的坚持同样反映在这套设计中,选用的都是有机和回收面料。”V&A总监Tristram Hunt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在这之前,V&A一直采用的是黑白色西服领带式的制服,很多员工感到他们穿的就像安保员一样,很不起眼。Raeburn在设计的过程中吸取了许多来自员工的反馈。比如,有员工希望能在制服中添加更多的口袋,因为他们在工作时通常会带上导览手册,方便在遇到迷路的游客时能随时递给他们一份。防风防雨的大衣也来自员工的要求,因为很多志愿者在指引游客排隊入馆时不得不在户外工作。Raeburn为此开发出一套全面的服装分层系统,保证这套制服能满足博物馆不同员工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工作的需要。
V&A从员工需求出发,设计出多样化的造型,方便他们自由搭配,也是为了适应制服设计个性化的趋势。
对于这种趋势的预测更早来自2016年5月《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职业装已死”。作者Vanessa Friedman在文中说:“制服在我们身处的时代已变得越来越不时尚了,至少在职场和公开场合是这 样。”
随着千禧一代进入职场,他们把制服视作一种强制同化的象征,因而要求更多自主穿搭工作制服的空间。新技术的引入,令办公时间和私人时间的界线也越来越模糊,而像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技术界明星的穿着也打破了传统对职业装的定义。“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时代,个人自我表达的重要性要远超过塑造一个统一的企业身份。”非盈利机构时尚法律协会的创始人Susan Scafidi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
V&A的员工对个性化新制服普遍非常满意,认为它们既舒适又好看。不过,在社交媒体上,普通的英国民众却并不买账。一位名为Rupert Budgen的网友在Twitter上评论说,“我认为制服最重要的是统一性,但这个新制服却很多样。如果我去V&A参观的时候需要工作人员帮助,怎么才能在人群中找到他们呢?”
这或许凸显了新时代公司们塑造品牌形象的矛盾:如何在员工需求的个性化和企业标识的统一性之间取得平衡?
V&A并非唯一的案例。从2017年7月开始,麦当劳在全美餐厅内推出的全新员工制服也在社交媒体上受到嘲讽。这套灰色系的制服取代了麦当劳经典的红黄色制服,有人评论说它看起来像是《星球大战》里的反派银河帝国的制服。
新制服设计师是Waraire Boswell,他曾做过包括Ryan Gosling和Ellen DeGeneres等明星在内的造型师。这还是麦当劳第一次邀请知名设计师为它设计员工制服。Boswell年轻时曾在麦当劳工作过,回忆起那段经历,他表示自己最讨厌每次上下班都得换上不同的衣服。“我希望设计一套制服让人们在下班的时候也愿意穿。我很清楚设计和功能是下一代制服的重要元素,它还需要让身穿它的员工有更强烈的自豪感。”Boswell 说。
麦当劳对这个新设计挺满意。“个性化对麦当劳的员工来说是很重要的素质。新的设计很好地平衡了时尚与功能,也实现了从日常场合到工作场合很自然的过渡。”人力资源高级总监Jez Langhorn在一份声明中说。
麦当劳的员工或许可以把制服作为日常穿搭,不过相应的,是否也意味着他们在麦当劳工作时更难被顾客辨认呢?“看起来任何餐厅都可以使用这套制服设计,我觉得老式的红黄色制服与麦当劳这个品牌本身有更高的契合度。”美国早间新闻节目《今日》的编辑Jordan Muto评论说。
更早以前,制服设计在个性和统一之间寻求解决方案的基础还仅限于公司与公司之间。通常,为了让品牌显得更具个性,一些公司会邀请大牌的时装设计师来设计更具时尚感、同时又兼顾独特品牌视觉形象的制服—顺便借助其社会影响力来一次品牌营销。
最热衷于此类制服设计的当属航空公司。2015年阿联酋国家航空公司阿提哈德航空(Etihad Airways)为了推出由意大利高级定制设计师Ettore Bilotta设计的新制服,特意在阿布扎比举办了一次盛大的时装秀。当时阿提哈德航空刚刚更新了空客A380机队,试图在全球最大的民航飞机上实现酒店般的体验,空乘的制服也是这一体验的一部分。 Bilotta的尝试是让制服不像从前那样死板和常规,有自己的风格。“让它看起来不那么像制服,且更像是礼服。除了时尚优雅还需要满足实用功能,它需要足够舒适,这些都是我设计的挑战,而且它还要适合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因为阿提哈德航空的员工通常来自不同的国家。”Bilotta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最终,他总共绘制了超过300份草图供阿提哈德航空挑选。设计灵感主要来自1950年代的电影明星,女装设计取自美国女演员Lauren Bacall的风格,男装设计则取自《乱世佳人》中Clark Gable的风格。
参照新制服,阿提哈德航空还和化妆品公司MAC合作推出了新的美妆look,过去大胆浓烈的妆容色调,被替换为更加淡雅的色调。
阿提哈德航空旅客服务副总裁Aubrey Tiedt强调,“这不仅仅是一种制服,而是一种成衣概念,一种未来生活方式。”为此,在整套制服中,只在帽子部分保留了小小的logo,因为他们认为制服设计本身就代表品牌logo。
向来以热烈的火红色为标志的维珍航空的制服在2014年也来了一次更新,由英国著名设计师Vivienne Westwood设计。总共22件套的新制服中,女乘务员穿戴的白衬衫有着非对称的纽扣位置和层层褶边的设计,是对2005年春夏Vivienne Westwood紅标系列的改良。
这套制服采用了一种包裹的低调性感,会更好地保护女员工。事实上,就在这套制服发布之前没多久,维珍火车的女员工正激烈抵制她们的新制服,认为过于暴露的设计使得她们频频遭受乘客的性骚扰。
“紧身制服削弱了空乘作为飞行安全员的身份,她们需要在紧急情况下,在乘客面前维持一个权威和受人尊敬的形象。此外,过于暴露的着装也让很多女空乘饱受性骚扰的困扰。”国际运输工人联合会的政策协调员Sarah Finke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她认为空乘制服需要在时尚、性感和权威之间找到平衡。
事实上,这也是女性权利意识崛起带给制服设计的新变化,这样的制服可以让外界看出公司对员工“人性化”的重视,因此又成为品牌展示其企业价值观的一部分。但整体而言,这些员工制服仍然在统一的框架之内,并不强调员工个人对于制服的创造性穿着或者员工个性的表达。
在中国,公司们也开始与时装设计师合作。2017年7月,海南航空就发布了与时装设计师许建树合作的第五代制服,这位设计师曾为范冰冰设计过著名的“东方祥云”礼服。海南航空公司的品牌总监徐飞曾对媒体说,“我们不仅创造了新的制服,而且展示了国际化形象。特别是在国际航线方面,我们想让乘客知道中国是现代和时尚的。”
几乎同一时间,滴滴代驾发布了由时装设计师周翔宇设计的代驾司机制服系列。宽松的西装版式,既能体现司机的职业性,也适合滴滴代驾的大众需求。
可以看出,这些中国品牌更多是希望制服设计传达出品牌统一的形象,并试图让制服更时尚、年轻,体现既植根于本土又全球化的审美。这也与品牌自身对于品牌标识的树立、对国际形象的追求有关。至于员工制服的个性化表达,是否每个行业都需要还是应该根据特定的行业提出特定的方案?属于艺术创造行业的V&A与属于快餐服务业的麦当劳是否都需要制服的个性化?也许是一个值得持续讨论的话 题。
这套制服包括了T恤、Polo衫、圆领毛衣、短夹克、轻便夹克、派克大衣等,此外,还加入了托特包、领带和多用系带等配饰。整个系列选用了亮橙色和蓝色,其灵感来源于V&A目前在展的拉斐尔画作《捕鱼的神迹》。V&A的20个经典藏品也出现在一些单品的图纹设计上,比如1870年代的摇摆木马、19世纪的日本兔子雕塑等。
很多需要与消费者面对面打交道的行业都会将员工制服作为品牌形象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设计的制服,加上统一的颜色和标识,能让消费者迅速识别,加深他们对品牌的印象。而如今,职场环境的变化给当下的制服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相对于集体化的统一标识,个性化变成了品牌文化传达的一部分。
“尤其是那些面对面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员工,是品牌理念传播的核心部分。这套制服和配饰设计色彩鲜亮,实用且体现了V&A的核心理念:激发当代设计的灵感—更重要的是,Raeburn本人对可持续的坚持同样反映在这套设计中,选用的都是有机和回收面料。”V&A总监Tristram Hunt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在这之前,V&A一直采用的是黑白色西服领带式的制服,很多员工感到他们穿的就像安保员一样,很不起眼。Raeburn在设计的过程中吸取了许多来自员工的反馈。比如,有员工希望能在制服中添加更多的口袋,因为他们在工作时通常会带上导览手册,方便在遇到迷路的游客时能随时递给他们一份。防风防雨的大衣也来自员工的要求,因为很多志愿者在指引游客排隊入馆时不得不在户外工作。Raeburn为此开发出一套全面的服装分层系统,保证这套制服能满足博物馆不同员工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工作的需要。
V&A从员工需求出发,设计出多样化的造型,方便他们自由搭配,也是为了适应制服设计个性化的趋势。
对于这种趋势的预测更早来自2016年5月《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职业装已死”。作者Vanessa Friedman在文中说:“制服在我们身处的时代已变得越来越不时尚了,至少在职场和公开场合是这 样。”
随着千禧一代进入职场,他们把制服视作一种强制同化的象征,因而要求更多自主穿搭工作制服的空间。新技术的引入,令办公时间和私人时间的界线也越来越模糊,而像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技术界明星的穿着也打破了传统对职业装的定义。“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时代,个人自我表达的重要性要远超过塑造一个统一的企业身份。”非盈利机构时尚法律协会的创始人Susan Scafidi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
V&A的员工对个性化新制服普遍非常满意,认为它们既舒适又好看。不过,在社交媒体上,普通的英国民众却并不买账。一位名为Rupert Budgen的网友在Twitter上评论说,“我认为制服最重要的是统一性,但这个新制服却很多样。如果我去V&A参观的时候需要工作人员帮助,怎么才能在人群中找到他们呢?”
这或许凸显了新时代公司们塑造品牌形象的矛盾:如何在员工需求的个性化和企业标识的统一性之间取得平衡?
V&A并非唯一的案例。从2017年7月开始,麦当劳在全美餐厅内推出的全新员工制服也在社交媒体上受到嘲讽。这套灰色系的制服取代了麦当劳经典的红黄色制服,有人评论说它看起来像是《星球大战》里的反派银河帝国的制服。
新制服设计师是Waraire Boswell,他曾做过包括Ryan Gosling和Ellen DeGeneres等明星在内的造型师。这还是麦当劳第一次邀请知名设计师为它设计员工制服。Boswell年轻时曾在麦当劳工作过,回忆起那段经历,他表示自己最讨厌每次上下班都得换上不同的衣服。“我希望设计一套制服让人们在下班的时候也愿意穿。我很清楚设计和功能是下一代制服的重要元素,它还需要让身穿它的员工有更强烈的自豪感。”Boswell 说。
麦当劳对这个新设计挺满意。“个性化对麦当劳的员工来说是很重要的素质。新的设计很好地平衡了时尚与功能,也实现了从日常场合到工作场合很自然的过渡。”人力资源高级总监Jez Langhorn在一份声明中说。
麦当劳的员工或许可以把制服作为日常穿搭,不过相应的,是否也意味着他们在麦当劳工作时更难被顾客辨认呢?“看起来任何餐厅都可以使用这套制服设计,我觉得老式的红黄色制服与麦当劳这个品牌本身有更高的契合度。”美国早间新闻节目《今日》的编辑Jordan Muto评论说。
更早以前,制服设计在个性和统一之间寻求解决方案的基础还仅限于公司与公司之间。通常,为了让品牌显得更具个性,一些公司会邀请大牌的时装设计师来设计更具时尚感、同时又兼顾独特品牌视觉形象的制服—顺便借助其社会影响力来一次品牌营销。
最热衷于此类制服设计的当属航空公司。2015年阿联酋国家航空公司阿提哈德航空(Etihad Airways)为了推出由意大利高级定制设计师Ettore Bilotta设计的新制服,特意在阿布扎比举办了一次盛大的时装秀。当时阿提哈德航空刚刚更新了空客A380机队,试图在全球最大的民航飞机上实现酒店般的体验,空乘的制服也是这一体验的一部分。 Bilotta的尝试是让制服不像从前那样死板和常规,有自己的风格。“让它看起来不那么像制服,且更像是礼服。除了时尚优雅还需要满足实用功能,它需要足够舒适,这些都是我设计的挑战,而且它还要适合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因为阿提哈德航空的员工通常来自不同的国家。”Bilotta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最终,他总共绘制了超过300份草图供阿提哈德航空挑选。设计灵感主要来自1950年代的电影明星,女装设计取自美国女演员Lauren Bacall的风格,男装设计则取自《乱世佳人》中Clark Gable的风格。
参照新制服,阿提哈德航空还和化妆品公司MAC合作推出了新的美妆look,过去大胆浓烈的妆容色调,被替换为更加淡雅的色调。
阿提哈德航空旅客服务副总裁Aubrey Tiedt强调,“这不仅仅是一种制服,而是一种成衣概念,一种未来生活方式。”为此,在整套制服中,只在帽子部分保留了小小的logo,因为他们认为制服设计本身就代表品牌logo。
向来以热烈的火红色为标志的维珍航空的制服在2014年也来了一次更新,由英国著名设计师Vivienne Westwood设计。总共22件套的新制服中,女乘务员穿戴的白衬衫有着非对称的纽扣位置和层层褶边的设计,是对2005年春夏Vivienne Westwood紅标系列的改良。
这套制服采用了一种包裹的低调性感,会更好地保护女员工。事实上,就在这套制服发布之前没多久,维珍火车的女员工正激烈抵制她们的新制服,认为过于暴露的设计使得她们频频遭受乘客的性骚扰。
“紧身制服削弱了空乘作为飞行安全员的身份,她们需要在紧急情况下,在乘客面前维持一个权威和受人尊敬的形象。此外,过于暴露的着装也让很多女空乘饱受性骚扰的困扰。”国际运输工人联合会的政策协调员Sarah Finke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她认为空乘制服需要在时尚、性感和权威之间找到平衡。
事实上,这也是女性权利意识崛起带给制服设计的新变化,这样的制服可以让外界看出公司对员工“人性化”的重视,因此又成为品牌展示其企业价值观的一部分。但整体而言,这些员工制服仍然在统一的框架之内,并不强调员工个人对于制服的创造性穿着或者员工个性的表达。
在中国,公司们也开始与时装设计师合作。2017年7月,海南航空就发布了与时装设计师许建树合作的第五代制服,这位设计师曾为范冰冰设计过著名的“东方祥云”礼服。海南航空公司的品牌总监徐飞曾对媒体说,“我们不仅创造了新的制服,而且展示了国际化形象。特别是在国际航线方面,我们想让乘客知道中国是现代和时尚的。”
几乎同一时间,滴滴代驾发布了由时装设计师周翔宇设计的代驾司机制服系列。宽松的西装版式,既能体现司机的职业性,也适合滴滴代驾的大众需求。
可以看出,这些中国品牌更多是希望制服设计传达出品牌统一的形象,并试图让制服更时尚、年轻,体现既植根于本土又全球化的审美。这也与品牌自身对于品牌标识的树立、对国际形象的追求有关。至于员工制服的个性化表达,是否每个行业都需要还是应该根据特定的行业提出特定的方案?属于艺术创造行业的V&A与属于快餐服务业的麦当劳是否都需要制服的个性化?也许是一个值得持续讨论的话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