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手风琴在20世纪初期传入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伴随着我国文艺事业的快速发展,手风琴以其携带方便、音色优美等特征被广大群众所接纳,成为人们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如今,手风琴不仅成为乐队的主要乐器之一,还成为高校音乐专业的重要教学方向。在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的实践中,手风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故而,立足于新时期高校的音乐教育,探究手风琴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及文化功能的发挥,以期完善手风琴音乐教育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手风琴教学;新时期;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是一种关系,它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是存在着能够满足一种文化需要的客体,二是存在着某种具有文化需要的主体。当一定的主体发现了能够满足自己文化需要的对象,并通过某种方式占有这种对象时,就出现了文化价值关系。
新时期高校的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发掘以及民族情感的培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手风琴如何在高校音乐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发挥其所沉淀的文化价值,是一项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的特征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手风琴在我国备受国民喜爱,并且在当时掀起了学习手风琴的热潮,而我国高校开设手风琴专业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因此,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我国手风琴文艺事业的开展是齐头并进的。具体而言,新时期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首先是教学方法的转变。如今是一个追求素质教育、讲求专业教育、注重美育教育、看重创新教育的时代,所以,手风琴音乐教育也应紧跟时代要求,更新完善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手风琴在过去几十年中沉淀的文化价值,实现创新型、民族化的艺术人才培养。
其次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新时期,民族文化复兴成为主流,音乐教育中民族化发展的理念也逐渐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因此,手风琴音乐教育在新时期以民族化为发展理念,利用手风琴的文化价值服务于民族化音乐的发展是当下手风琴音乐教育的新目标。
最后是教学环境的转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相对于之前的手风琴音乐教育而言,新时期的手风琴音乐教育处于一个开放的国际文化环境之中;另一方面是相较于之前的受教育的人口基础,近年来高校音乐专业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使得手风琴音乐教育必须兼顾专业化教育与大众化教育,从而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
二、新时期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
结合教育教学的实践,新时期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充实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丰富音乐教育的内涵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不仅借鉴了诸多国外的手风琴教育理念、素材和方法,同时还创作出了很多经典的手风琴作品,并且总结出了一套促进手风琴民族化发展的经验。因此,可以将手风琴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经验、方法、作品等进行整合,作為新时期手风琴音乐教育的内容素材。如此一来,既可以完善当前高校的音乐教育体系,又可以深化学生对手风琴的民族化学习。手风琴在音色、演奏风格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在手风琴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感知到手风琴魅力,还需让学生深入了解手风琴的发展历史、经典作品创作时运用的手法及其蕴含的情感,从而拓宽手风琴音乐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准确把握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平衡点,丰富音乐教育的内涵。
(二)加强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民族化艺术的发展
教育的使命不仅仅在于文化的传承,更在于培养符合时代发展所需的人才。在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还需做好手风琴音乐教育的内容模块、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的更新与完善工作,从而围绕专业培养方案,形成有层次、分阶段的手风琴课程教学体系。同时,要利用手风琴自身的乐器特征以及手风琴相关的经典作品、演奏经验,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视觉、听觉、演唱等能力,并在多元化内容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手风琴作品的创作,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力,为后续手风琴的民族化发展培养人才。
(三)强化高校音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
手风琴作品是高校音乐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素材。在过去各阶段的发展中,手风琴艺术家创作了许多主题多元、风格多元的作品。其中,爱国主义便是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如《白毛女》《我为祖国守大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爱国主义歌曲都有手风琴作品。将这些手风琴作品作为素材运用到手风琴音乐教学当中,可以将作品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知前辈艺术家的爱国情怀,从而加深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由民歌改编而来的手风琴作品,如《天女散花》《打虎上山》等,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而将这些传统音乐的手风琴作品作为手风琴音乐教育的教学素材,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音乐的魅力,从而增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建立强大的文化自信。
三、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中挖掘手风琴文化
价值的方式
手风琴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不仅有着重要的美育价值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价值,还有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为了在音乐教育中充分发挥手风琴所具有的文化价值,需要结合新时期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的具体特征,采用恰当、科学的方式,将其文化价值融入手风琴音乐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得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新时期的育人目标。
(一)完善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的校本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手风琴音乐教学中教授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目标。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更加需要通过教育来提供不竭的动力。故而,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应该根据时代文化语境的变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整合师资力量和多方资源,编撰适用于手风琴音乐教育民族化发展的校本教材,从而为具体的教学活动提供素材参考。校本教材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手风琴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手风琴作品、中国的手风琴艺术家以及中国手风琴作品的风格和创作手法等,从而围绕手风琴在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就形成一套系统的教材。此外,在教学中仅仅讲授手风琴在中国的发展是片面的,还需将手风琴在国际中的发展补充进来,并在具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手风琴民族化发展的观念,从理论到技能全方位丰富手风琴音乐教育的基础教材。
(二)调整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的方法
新时期对音乐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明确了音乐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新时期,人才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要求音乐艺术人才不仅要掌握手风琴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兼具实践方面的能力。因此,在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中,需要改革以往的重独奏、轻合奏的教学模式。首先,从培养方案中公共基础课和乐团课教学的课时分配入手,适当增加乐团课教学的课时,促进独奏和合奏课的更好结合。其次,可以与校外乐团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基地,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不定时地带领学生前往教学基地见习,帮助学生逐渐融入手风琴演奏的实践环境当中,使其在见习中学习手风琴演奏的方法、积累经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手风琴文化价值的熏陶。
四、结语
新时期,教育环境与之前大不相同,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育人目标也发生了转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手风琴音乐教育也应该调整教学方式,促进其文化价值的发挥,重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让手风琴音乐教育契合新时期艺术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公羽.关于我国手风琴普及教育及教学的若干问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2]楚笑明.21世纪以来中国手风琴艺术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3]陈婷婷,张秋兰.试论民族地区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J].中国文艺家,2020(11):138-139.
[4]刘洋.高校音乐教育中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价值分析[J].戏剧之家,2017(13):204,206.
[5]高洁.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思考[J].人民音乐,2020(10):67-69.
[6]廖尕.新课程中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与学科本位关系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7]刘璇.手风琴教学研究对“中国-东盟音乐周”繁重发展的重要意义[J].艺术评鉴,2021(7):146-148.
作者简介:
夏珏,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手风琴教学;新时期;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是一种关系,它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是存在着能够满足一种文化需要的客体,二是存在着某种具有文化需要的主体。当一定的主体发现了能够满足自己文化需要的对象,并通过某种方式占有这种对象时,就出现了文化价值关系。
新时期高校的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发掘以及民族情感的培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手风琴如何在高校音乐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发挥其所沉淀的文化价值,是一项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的特征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手风琴在我国备受国民喜爱,并且在当时掀起了学习手风琴的热潮,而我国高校开设手风琴专业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因此,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我国手风琴文艺事业的开展是齐头并进的。具体而言,新时期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首先是教学方法的转变。如今是一个追求素质教育、讲求专业教育、注重美育教育、看重创新教育的时代,所以,手风琴音乐教育也应紧跟时代要求,更新完善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手风琴在过去几十年中沉淀的文化价值,实现创新型、民族化的艺术人才培养。
其次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新时期,民族文化复兴成为主流,音乐教育中民族化发展的理念也逐渐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因此,手风琴音乐教育在新时期以民族化为发展理念,利用手风琴的文化价值服务于民族化音乐的发展是当下手风琴音乐教育的新目标。
最后是教学环境的转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相对于之前的手风琴音乐教育而言,新时期的手风琴音乐教育处于一个开放的国际文化环境之中;另一方面是相较于之前的受教育的人口基础,近年来高校音乐专业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使得手风琴音乐教育必须兼顾专业化教育与大众化教育,从而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
二、新时期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
结合教育教学的实践,新时期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充实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丰富音乐教育的内涵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不仅借鉴了诸多国外的手风琴教育理念、素材和方法,同时还创作出了很多经典的手风琴作品,并且总结出了一套促进手风琴民族化发展的经验。因此,可以将手风琴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经验、方法、作品等进行整合,作為新时期手风琴音乐教育的内容素材。如此一来,既可以完善当前高校的音乐教育体系,又可以深化学生对手风琴的民族化学习。手风琴在音色、演奏风格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在手风琴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感知到手风琴魅力,还需让学生深入了解手风琴的发展历史、经典作品创作时运用的手法及其蕴含的情感,从而拓宽手风琴音乐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准确把握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平衡点,丰富音乐教育的内涵。
(二)加强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民族化艺术的发展
教育的使命不仅仅在于文化的传承,更在于培养符合时代发展所需的人才。在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还需做好手风琴音乐教育的内容模块、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的更新与完善工作,从而围绕专业培养方案,形成有层次、分阶段的手风琴课程教学体系。同时,要利用手风琴自身的乐器特征以及手风琴相关的经典作品、演奏经验,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视觉、听觉、演唱等能力,并在多元化内容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手风琴作品的创作,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力,为后续手风琴的民族化发展培养人才。
(三)强化高校音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
手风琴作品是高校音乐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素材。在过去各阶段的发展中,手风琴艺术家创作了许多主题多元、风格多元的作品。其中,爱国主义便是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如《白毛女》《我为祖国守大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爱国主义歌曲都有手风琴作品。将这些手风琴作品作为素材运用到手风琴音乐教学当中,可以将作品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知前辈艺术家的爱国情怀,从而加深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由民歌改编而来的手风琴作品,如《天女散花》《打虎上山》等,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而将这些传统音乐的手风琴作品作为手风琴音乐教育的教学素材,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音乐的魅力,从而增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建立强大的文化自信。
三、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中挖掘手风琴文化
价值的方式
手风琴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不仅有着重要的美育价值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价值,还有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为了在音乐教育中充分发挥手风琴所具有的文化价值,需要结合新时期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的具体特征,采用恰当、科学的方式,将其文化价值融入手风琴音乐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得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新时期的育人目标。
(一)完善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的校本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手风琴音乐教学中教授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目标。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更加需要通过教育来提供不竭的动力。故而,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应该根据时代文化语境的变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整合师资力量和多方资源,编撰适用于手风琴音乐教育民族化发展的校本教材,从而为具体的教学活动提供素材参考。校本教材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手风琴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手风琴作品、中国的手风琴艺术家以及中国手风琴作品的风格和创作手法等,从而围绕手风琴在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就形成一套系统的教材。此外,在教学中仅仅讲授手风琴在中国的发展是片面的,还需将手风琴在国际中的发展补充进来,并在具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手风琴民族化发展的观念,从理论到技能全方位丰富手风琴音乐教育的基础教材。
(二)调整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的方法
新时期对音乐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明确了音乐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新时期,人才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要求音乐艺术人才不仅要掌握手风琴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兼具实践方面的能力。因此,在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中,需要改革以往的重独奏、轻合奏的教学模式。首先,从培养方案中公共基础课和乐团课教学的课时分配入手,适当增加乐团课教学的课时,促进独奏和合奏课的更好结合。其次,可以与校外乐团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基地,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不定时地带领学生前往教学基地见习,帮助学生逐渐融入手风琴演奏的实践环境当中,使其在见习中学习手风琴演奏的方法、积累经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手风琴文化价值的熏陶。
四、结语
新时期,教育环境与之前大不相同,社会对于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育人目标也发生了转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手风琴音乐教育也应该调整教学方式,促进其文化价值的发挥,重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让手风琴音乐教育契合新时期艺术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公羽.关于我国手风琴普及教育及教学的若干问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2]楚笑明.21世纪以来中国手风琴艺术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3]陈婷婷,张秋兰.试论民族地区高校手风琴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J].中国文艺家,2020(11):138-139.
[4]刘洋.高校音乐教育中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价值分析[J].戏剧之家,2017(13):204,206.
[5]高洁.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思考[J].人民音乐,2020(10):67-69.
[6]廖尕.新课程中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与学科本位关系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7]刘璇.手风琴教学研究对“中国-东盟音乐周”繁重发展的重要意义[J].艺术评鉴,2021(7):146-148.
作者简介:
夏珏,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