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

来源 :体育时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体育教育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活动自觉而有目的的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也是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本身的要求。
  关键词 体育教育 德育
  一、学校德育建设的必要性
  德育,严格上来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而在广义的“德育”概念下,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心理品质层面。城市在校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比同期国外严重的多。当年震惊一时的“马加爵”案,给社会及教育界对于德育教育极大的关注和反思。
  随着对知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社会与家庭重心都放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多数学校也偏重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够或没有普及,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造成部分学生调整心态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挫折易造成心理疾病。家庭、学校等学生成长环境,灌输给孩子的信息偏颇,导致孩子形成对社会的看法偏执,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表现为偏执、自负、多疑、焦虑冷漠、狭隘与狂妄。
  在学生心理层面,据有关文献报道,约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多集中于心理品质方面的弱点,如意志力、抗挫能力比较薄弱,团队协作意识、危机意识淡薄,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较为缺乏,这与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以及学生就业压力、升学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有关。
  二、体育教育与德育建设的关系
  从体育的学科特点来看,该学科本身具有动态性、开放性的特征,在开放的活动空间里,学生的举止言行、思想、心理品质等都会自然的表现出来,较为利于老师对学生进行观察, 从而将德育的教育思想贯穿于体育课堂,贯穿于学生的体育活动当中,不失时机的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体育教育确定的三维锻炼目标,即“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立体的锻炼,恰恰明确的涵盖了德育教育的内容。其中在社会适应这一目标体系中,肯定了体育的社会性,要求学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积极的互动、分工与合作,模拟和体验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的学习和个性社会化的进程。体育教育这一目标的确立,更加有利于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诚信、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体育教育在众多学科当中,本身具有很强的德育优势,具体表现在: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保持身心健康的本领;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自身个性的完善和形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表达能力。
  三、体育教育所具备的德育功能
  (一)体育活动有助于情绪调节
  体育活动能直接地给人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与不安,从而调节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人的感情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的发展。
  (二)体育活动可以培养竞争意识
  体育教学当中,往往伴有运动竞赛,这样的形式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竞争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是其他学科所达不到的。在运动竞赛中,学生们为了达到目标,通常都要与对手进行激烈的较量,超越自我,战胜自我,这往往都是在超生理负荷下进行的。这就需要参加者克服内心障碍和外部障碍,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战胜对手或各种困难。因此,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良好环境。
  (三)体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人的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和社会影响、思想教育有关,但严格的体育锻炼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体育能从心理意识上增强人的意志力。体育运动对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种强化训练。从事体育运动,要克服疲劳、寒暑对身体的侵袭,要从心理上战胜胆怯和退缩。克服外界对心理的不利因素影响,这本身就是一个意志品质的磨练过程。
  (四)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学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们承受挫折能力的最好课堂。竞技体育都有胜负之分,我们都知道,在田径比赛中,除冠军以外,其他人都是失败者;在球类对抗比赛中,总有一队是失败者。对于缺乏失败经历的青少年而言,在体育竞赛中体验失败,并学习如何去看待失败,培养自己的抗挫折能力,体育这门课程无疑是最好的课堂。在课堂上,体育教师善于对体育比赛中的失败者及时做出正确引导—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百折不挠,引导失败者振作精神,则可达到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五)体育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体育运动中,有很多的运动项目都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参与的,像接力赛、排球、足球等运动。这些集体比赛的成功,要靠团队中成员间密切的配合和统一行动,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要共同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这是集体主义情感的基础。学校体育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可使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充分挖掘和升华。
  与此同时,在集体活动中,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同伴,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交往中的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意识,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 薛明.谈体育教育对德育与智力的协同作用[J].华章.2012(5).
  [2] 陈远航.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0).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2-000-01  摘 要 针对在初学前滚翻技术动作时,学生出现的普遍问题,我们借鉴了“斜坡练习法”,此法对前滚翻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确实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在“斜坡练习法”的练习过程中,也出现了美中不足。学生掌握不好高低落差的滚动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我们想到了落地缓冲,学生掌握了落地缓冲,从而
期刊
摘 要 选项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实施。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体育选项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体育选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普通高校 体育 选项教学  自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各高校都试图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重新排班上课,进而满足
期刊
摘 要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我院职业教育的特点,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以及职业导向的需求,本文提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应包括体育基础课、职业特色体育选项课的新型体育课程模式,明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提高学生身心素质,而且要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做到体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最终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服务。  关键词 体育课程 课程设置 职业特色  一、问题的提出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对滨州一中、二中、六中和北镇中学四所高中体育课田径项目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滨州市普通高中体育课田径项目的教学模式、方法,并提出改革对策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 滨州市 普通高中 体育课田径项目 教学现状  一、滨州市普通高中体育课田径项目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滨州市普通高中田径课课时量  《中学生体育与健康标准》规定中学田径课
期刊
摘 要 体育教学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品格,可以使学生健康成长,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健康品格 培养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讲述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品格培养的几个方面: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  一、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一)体育
期刊
摘 要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法正逐渐引起高校教育者的关注,但在深入分析高校体育课程“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后,仍发现不少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想彻底贯彻“分层教学”的精神,体育教师必须从意识上减少主观预设,更加深入、细致地分析学情,全面分析学生学习的基础、需求等基础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才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和宗旨。  关键词 学情
期刊
摘 要 高校体育是以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思想为宗旨的教育基地,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体育理论现状的分析,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工作经验,提出来具体的改革措施,希望给高校体育教学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改革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独立人格,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而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最高层次
期刊
摘 要 目前全国大力提倡全民健身运动,兴起全民锻炼的高潮。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是奠定其终身体育的基础,只有使学生真正拥有体育意识,才能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接轨,使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更顺利。本文通过篮球运动,结合篮球运动的学习和锻炼,对篮球意识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篮球意识 培养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意识逐渐形成。而篮球比赛是一项集体对抗性质的竞技项目
期刊
摘 要 体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施阶段,课程标准改革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十分关心的事情,和我们的实际工作密不可分。这次的课程标准改革,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为广大体育教师展现自我,开拓工作提供了条件。体育课的课堂教学组织与我们体育教师息息相关,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 
期刊
摘 要 体育教学是一种身体肢能的训练,身体肢能的训练具有一定的动作规律,体育教育可以根据教学特点以及动作技能规律,并结合心理学知识对学生们的某些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本文主要针对体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培养学生们观察能力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 身体肢能 观察能力  所谓观察能力是指人们能够进行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进行观察,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良好的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