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基于读的写作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ao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自古以来许多文化名人形象地阐述了读与写密不可分的关系。叶圣陶也说过,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就是多读多写,大量练习,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当然,要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以读促写的途径,努力实现读写双丰收,取得了一定经验,现与大家交流。
  一、改写
  改写是以读促写的途径之一。对于一篇文章,换一种形式、换一个人称、换一种文体进行改写,可以更好实现对文章的内化吸收,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1、改人称。《鲸》这篇課文是以第三人称来写的,学完后让学生以《鲸的自述》为题目来改写课文,把第三人称变为第一人称,让学生把自己融入文本和鲸的世界,把自己想象成一头鲸,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去写。同时,学生还通过搜集资料来完善自己的写作。学生充分应用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借鉴各种资源,融入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创造,写出了一篇篇打动人心的习作,完成了由读到写的转化,促进了读与写的共同提高。
  2、改文体。《将相和》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课文,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了蔺相如的勇敢机智和爱国精神。这篇课文非常适合学生进行表演。在学完课文后,可以给学生布置改写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课文改写成话剧,然后精心排练,进行表演。这一做法促进了学生写的兴趣。在这一教学设计中,学生通过改写剧本既促进了深入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又培养了写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扩写
  教材选入的古诗词,都是文质兼美,情感丰富的佳作,由于浓缩性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为学生扩写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于是,我经常让学生在学完古诗词后进行扩写,通过扩写来发展学生想像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如学完《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 村居》三首古诗词后,我让让学生从中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扩写成一篇短文。学生依据对诗词的理解,根据自身生活背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来进行扩写,产生了许多有创意的作品。如学生在扩写《牧童》时,对“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句诗进行了多种解读,有的认为牧童身披蓑衣躺在地上,是为了观赏月光下的美景;有的认为牧童是为了回味放牧生活的无限乐趣;有的结合插图,认为牧童是在练习吹笛子,正因为他勤学苦练,笛子才能吹得那么好,才会有“笛弄晚风”的潇洒。这样的练习,以教材资源为依托,以对教材个性化理解为基础,让学生发挥想像力写,有创意的写,促进了读与写的进步。
  三、缩
  缩写是把一篇较长的文章,按照一定的要求,压缩成篇幅较短的文章,保留文章的主要内容。缩写有利于培养学生概括、阅读、分析能力,从而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
  小学教材中的《小英雄雨来》、《草船借箭》等篇幅较长的文章,都可以做缩写练习。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口述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缩写,学生基本都能写出故事梗概。
  四、续
  有些文章留给了我们补白的空间,给我们提供了由读到写的宝贵资源。巧妙发现和利用这些补白空间让学生进行续写,可以放飞学生想象思维,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比较典型的如《穷人》一课的结尾,丈夫认可了桑娜的做法,答应收留邻居的两个孩子,但是这个选择将会是痛苦的,他们本来就非常艰辛的生活将更加雪上加霜,渔夫一家未来的生活会怎么样?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续写空间。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揣摩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续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智慧,放飞学生的思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空间。
  再如《乡下人家》这一课,给我们展现了许多幅独特迷人的乡下风景画面:瓜架图、百花图、竹笋图、群鸡图……。在课堂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感知图、探究图、品析图、美读图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补画图”的环节,让学生自己运用学习到的写作方法,写一个描写乡下风景的片段。这一设计可谓水到渠成,学生刚刚学完课文,情感正处于高潮状态,他们运用刚刚学到的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平时的积累,“绘”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乡下风景图。在这一写的过程中,学生牢固掌握了文章的表达方法并加以运用,读写能力得到提高。
  五、仿写
  在学生写作的初期,是离不开借鉴和模仿的,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仿写训练非常重要。仿写能直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语言、对写法的内化吸收,增强应用意识,从而为写作服务,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1、仿写法。
  学生在阅读时不断积累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法宝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每逢遇到在写法上有特色、有价值的文章,我都会让学生进行写法迁移,尝试练笔。《新型玻璃》一文,在介绍各种新型玻璃时,基本上都是先介绍特点,再介绍作用,后辅以生动的事例,语言生动,条理清楚。学文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新型玻璃,按照课文的方式进行仿写,学生都能条理清楚、生动形象地介绍自己设计的新型玻璃,效果显著。《落花生》一课,它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借物喻人,借写落花生来告诉我们怎样做人。我让学生仿照这个写法,写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学生有的借写青松,来赞美意志坚强、不屈不挠的革命者;有的借写蜡烛,来赞美无私奉献、甘做人梯的园丁;有的借写石灰,来赞美品行高洁、做人端正的古代君子,形式可谓多样,语言可谓精彩。
  2,仿句式。《草原》一课的第一自然段,在句式上很有特点,值得一仿。学习后,我让学生模仿“有的……,有的……”“既……,又……,既……,又……”等有特点、有价值的句式进行仿写,来达到丰富语感、积累语言的目的。《白杨》一课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白杨树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让学生模仿“不管……,不管……,总是那么……,那么……”的句式,写一段赞美解放军战士或者劳动人民的话。这种形式的练笔,促进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及时运用,经常坚持下去,会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实践证明,以读促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有益的探索。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问:尊敬的皮教授,您好!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教育界出现了一个新的主题词,它就是新课程.新课程将改写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从根本上推进素质教育,今天主要想从现代教育心理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在
语文教学应该“动”起来,鲜活起来,改变枯燥乏味的局面,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不用“心”学习和缺少实际操作能力的局面.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