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前读《简·爱》,看到的是一个矮小苍白,敏感倔强,追求独立平等的女子形象。如今再读《简·爱》,独特女子犹在,作家匠心——“我”的叙事角度更让人折服。叙事角度里看《简·爱》,看到更多!
一、我情我抒——浓烈
《简·爱》的叙事角度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先读读下面几段话吧!
片段一:我曾那么爱罗切斯特先生,还几乎把他当成了上帝。虽然现在我也不认为他是邪恶的。但我还能再信任他吗?还能回到他身边吗?我知道我必须离开他。
片段二: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眼睛,忍不住要去看他,就像口干舌燥的人明知水里有毒却还要喝一样。我本来无意去爱他,我也曾努力的掐掉爱的萌芽,但当我又见到他时,心底的爱又复活了。
片段三: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吗? ——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你以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和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这就是《简·爱》“我”的叙事,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对话,都用一种近乎宣泄的叙述方式把“我”的情感最直接最充分最浓烈地呈现出来。倘若不是“我”而是“你”或“他”,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试着来感受一下,我们把片段二由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她”:她无法控制自己的眼睛,忍不住要去看他,就像口干舌燥的人明知水里有毒却还要喝一样。她本来无意去爱他,她也曾努力的掐掉爱的萌芽,但当她又见到他时,心底的爱又复活了。当“我”变成“她”,直接变成了间接,情感也因间接隔膜淡化,私密的心理由“她”表述更是让人感觉不太合理。
二、我事我述——亲切
第一人称叙事不仅让“我”充分抒发浓烈情感,更因为我自己讲述自己的事,读者作品零距离而增添故事的亲切感和真实感。
细心的读者一定已经发现了,《简·爱》在作品中有意时时提醒读者,小说中频繁出现“读者”这个词直接互动。“读者,你可不要以为这段时间里阿黛尔一直都老老实实坐在我脚边的小凳上”;“我曾经告诉过你,读者,我已经学会爱罗切斯特先生。”“读者,你也许会想,它也可能会大大引起嫉妒……”“读者,等我把我的秘密透露给他时,你也就从旁知道了。”“好心的读者啊,但愿你永远不会感受到我当时所感受的心情! ”“你也许以为,读者,在这境况和命运的种种变迁中……”“读者,你以为处在失明而狂怒中的他会叫我害怕么……”“读者, 是我嫁给了他。”这样的例子,仅在小说最后三分之一的篇幅中就有大约30例之多。这样写缩短了故事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感觉“我”就在我们面前,在我的叙述中,读者不觉变身为“我”的好友,快乐“我”的快乐,悲伤“我”的悲伤,故事与现实悄然融合。
当读者跟随叙事节奏,感同身受着人物遭遇,故事也因为读者的融入而显得亲切和真实。
三、我形我塑——鲜活
“世界上我最恨的就是你了。”“我这一辈子绝不会再叫你舅母,我长大了也永远不会来看你。”这是还是孩子的简·爱坚定地表达对里德太太的态度,读这些文字,我们仿佛看见了这个被压抑太久的女孩桀骜的小脸。而在洛伍德学校,简·爱也有自己坚定的声音:“我可不是海伦·彭斯。”“我一定要说。我受到别人残酷的践踏,就一定要反咬。”每当这些时候,我们分得清眼前是简·爱还是作者吗?
面对高高在上的男主罗切斯特,“我”大声喊出了:“你以為我是一架机器吗? ——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 ?……我的灵魂跟你一样丰富, 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 ……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 站在上帝脚下, 彼此平等 ——本来就如此!”同样,面对圣约翰,简·爱说,“我是面对着一个同等的人,一个我可以和他争论的人,一个如果我认为适当,是可以加以反抗的人。”对话中追求人格独立、爱情平等、婚姻尊严的新女性是简·爱,又何尝不是作者呢?“我”的鲜活可感里,正是作家理想的清晰可见。
简·爱是整部小说的叙述者,是小说的代言人,书中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都出自“我”的敏锐眼光;同时,简·爱还是故事的主要人物之一,“我”眼看世界,“我”言明态度。尽管这样的叙事比不了其他人称叙事客观冷静,却也和作者对人物的深情相称。小小的简·爱形象里,是夏洛蒂·勃朗特终其一生的大追求。对当时的维多利亚道德规范对女性约束的反抗和挑战,对自由、平等、独立的向往和追求,是“我”的追求,更是作者的追求!简·爱,就是作者的理想。
朱维之说,简·爱的形象“在英国文学妇女画廊中独树一帜”,其形象的独特与作者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密不可分。夏洛蒂·勃朗特充分依托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成功塑造简·爱,向全世界宣告了她的人生理想。《简·爱》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独立宣言!
一、我情我抒——浓烈
《简·爱》的叙事角度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先读读下面几段话吧!
片段一:我曾那么爱罗切斯特先生,还几乎把他当成了上帝。虽然现在我也不认为他是邪恶的。但我还能再信任他吗?还能回到他身边吗?我知道我必须离开他。
片段二: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眼睛,忍不住要去看他,就像口干舌燥的人明知水里有毒却还要喝一样。我本来无意去爱他,我也曾努力的掐掉爱的萌芽,但当我又见到他时,心底的爱又复活了。
片段三: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吗? ——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你以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和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这就是《简·爱》“我”的叙事,无论是心理活动还是对话,都用一种近乎宣泄的叙述方式把“我”的情感最直接最充分最浓烈地呈现出来。倘若不是“我”而是“你”或“他”,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我们试着来感受一下,我们把片段二由第一人称“我”改成第三人称“她”:她无法控制自己的眼睛,忍不住要去看他,就像口干舌燥的人明知水里有毒却还要喝一样。她本来无意去爱他,她也曾努力的掐掉爱的萌芽,但当她又见到他时,心底的爱又复活了。当“我”变成“她”,直接变成了间接,情感也因间接隔膜淡化,私密的心理由“她”表述更是让人感觉不太合理。
二、我事我述——亲切
第一人称叙事不仅让“我”充分抒发浓烈情感,更因为我自己讲述自己的事,读者作品零距离而增添故事的亲切感和真实感。
细心的读者一定已经发现了,《简·爱》在作品中有意时时提醒读者,小说中频繁出现“读者”这个词直接互动。“读者,你可不要以为这段时间里阿黛尔一直都老老实实坐在我脚边的小凳上”;“我曾经告诉过你,读者,我已经学会爱罗切斯特先生。”“读者,你也许会想,它也可能会大大引起嫉妒……”“读者,等我把我的秘密透露给他时,你也就从旁知道了。”“好心的读者啊,但愿你永远不会感受到我当时所感受的心情! ”“你也许以为,读者,在这境况和命运的种种变迁中……”“读者,你以为处在失明而狂怒中的他会叫我害怕么……”“读者, 是我嫁给了他。”这样的例子,仅在小说最后三分之一的篇幅中就有大约30例之多。这样写缩短了故事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感觉“我”就在我们面前,在我的叙述中,读者不觉变身为“我”的好友,快乐“我”的快乐,悲伤“我”的悲伤,故事与现实悄然融合。
当读者跟随叙事节奏,感同身受着人物遭遇,故事也因为读者的融入而显得亲切和真实。
三、我形我塑——鲜活
“世界上我最恨的就是你了。”“我这一辈子绝不会再叫你舅母,我长大了也永远不会来看你。”这是还是孩子的简·爱坚定地表达对里德太太的态度,读这些文字,我们仿佛看见了这个被压抑太久的女孩桀骜的小脸。而在洛伍德学校,简·爱也有自己坚定的声音:“我可不是海伦·彭斯。”“我一定要说。我受到别人残酷的践踏,就一定要反咬。”每当这些时候,我们分得清眼前是简·爱还是作者吗?
面对高高在上的男主罗切斯特,“我”大声喊出了:“你以為我是一架机器吗? ——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 ?……我的灵魂跟你一样丰富, 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 ……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 站在上帝脚下, 彼此平等 ——本来就如此!”同样,面对圣约翰,简·爱说,“我是面对着一个同等的人,一个我可以和他争论的人,一个如果我认为适当,是可以加以反抗的人。”对话中追求人格独立、爱情平等、婚姻尊严的新女性是简·爱,又何尝不是作者呢?“我”的鲜活可感里,正是作家理想的清晰可见。
简·爱是整部小说的叙述者,是小说的代言人,书中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都出自“我”的敏锐眼光;同时,简·爱还是故事的主要人物之一,“我”眼看世界,“我”言明态度。尽管这样的叙事比不了其他人称叙事客观冷静,却也和作者对人物的深情相称。小小的简·爱形象里,是夏洛蒂·勃朗特终其一生的大追求。对当时的维多利亚道德规范对女性约束的反抗和挑战,对自由、平等、独立的向往和追求,是“我”的追求,更是作者的追求!简·爱,就是作者的理想。
朱维之说,简·爱的形象“在英国文学妇女画廊中独树一帜”,其形象的独特与作者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密不可分。夏洛蒂·勃朗特充分依托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成功塑造简·爱,向全世界宣告了她的人生理想。《简·爱》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独立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