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多媒体教育越来越被广大教师重视和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于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创设各种美好的教学情境,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能否学好一门学科,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我们教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时,可以播放《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歌曲,还可以向学生展示深圳在改革前后,城市面貌和生活水平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歌词理解教材的内容。“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赞扬的是谁?什么事情?“一位老人来到祖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位老人又是谁?画了这个圈指的是什么地方?可以结合歌词适当拓展,提问:“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和“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了新时代。”分别赞扬了哪两个人?这部分内容也可以通过一些代表性图片和一些视频来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前后一些城市和地区的巨变。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某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学生感到陌生,难以接受。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楚,即使老师讲得很多,学生也难以理解,不感兴趣,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感知,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极大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又如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我播放了电影《西安事变》中的五个片断:(1)张学良接见游行请愿的学生,声泪俱下地与学生对话;(2)蒋介石逼张、杨“剿共”的画面,呈现蒋介石咄咄逼人的气势;(3)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这时候的蒋介石外表镇静,内里很空虚;(4)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何应钦表面在救蒋,实际上想借张杨之手,杀掉蒋介石,可以看出何应钦很虚伪,很奸诈;(5)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引导学生理解西安事发生的背景,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他们手下将士有哪两种对立态度?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庆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因此解决这个难点问题。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今天,我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多媒体表现力强,展示的内容也丰富多彩,储存的信息量也特别大,可以在课堂上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可使自身思维向纵深发展。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战国形势图》,北方的秦国、赵国、燕国为了阻止北方匈奴骚扰,在北方筑起城墙,由于当时处于分裂状态,各诸侯国财力、人力和物力都很有限,这些城墙的宽度、高度,建筑规模都无法与后来秦始皇修的万里长城相比。秦始皇统一后,在六国修的长城基础上,加固并把各段连起来,并向东西伸展,同时向学生展示壮美的万里长城图案。必须告诉学生今天看到长城是经过明朝大规模修整的。通过《万里长城永不倒》这一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尽量给学生展示一些长城美丽图片,告诉学生今天的长城,不仅是旅游胜地,而且被定为世界古代建筑的伟大奇迹,这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古代文化的贡献。
我们在历史教学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和司马迁的《史记》,所表现的历史时期相同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赵州桥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应使学生了解赵州桥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瑰宝。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看图,赵州桥中间的大桥孔跨度那么大,那么长。那时候,没有钢筋和水泥等建筑材料,上面没有横梁托着,下面也没有柱子顶着,为什么上面的石头不掉下来?又是怎么砌上去的,如果现在让你来建赵州桥,那么用什么方法来突破这个难关?我们许多农村学生,他们父亲做瓦工,还是能想出方法的,他们也感兴趣。有个学生说:可以先在下面用土石等材料做圆拱形大坝,人们在上面用大石头砌起来,然后把下面的土石挖了,石头互相扣在一起,所以不会掉下来,他们的父亲砌圆门都是这样做的。
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教育教学技术迅速发展,多媒体在各门学科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创设美好的情境、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品德修养。但我们必须清晰地看到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媒体装备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有限的教学资源的作用,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能否学好一门学科,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我们教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时,可以播放《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歌曲,还可以向学生展示深圳在改革前后,城市面貌和生活水平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歌词理解教材的内容。“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赞扬的是谁?什么事情?“一位老人来到祖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位老人又是谁?画了这个圈指的是什么地方?可以结合歌词适当拓展,提问:“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和“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了新时代。”分别赞扬了哪两个人?这部分内容也可以通过一些代表性图片和一些视频来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前后一些城市和地区的巨变。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某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学生感到陌生,难以接受。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楚,即使老师讲得很多,学生也难以理解,不感兴趣,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感知,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极大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又如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我播放了电影《西安事变》中的五个片断:(1)张学良接见游行请愿的学生,声泪俱下地与学生对话;(2)蒋介石逼张、杨“剿共”的画面,呈现蒋介石咄咄逼人的气势;(3)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这时候的蒋介石外表镇静,内里很空虚;(4)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何应钦表面在救蒋,实际上想借张杨之手,杀掉蒋介石,可以看出何应钦很虚伪,很奸诈;(5)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引导学生理解西安事发生的背景,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他们手下将士有哪两种对立态度?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庆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因此解决这个难点问题。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今天,我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多媒体表现力强,展示的内容也丰富多彩,储存的信息量也特别大,可以在课堂上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可使自身思维向纵深发展。
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战国形势图》,北方的秦国、赵国、燕国为了阻止北方匈奴骚扰,在北方筑起城墙,由于当时处于分裂状态,各诸侯国财力、人力和物力都很有限,这些城墙的宽度、高度,建筑规模都无法与后来秦始皇修的万里长城相比。秦始皇统一后,在六国修的长城基础上,加固并把各段连起来,并向东西伸展,同时向学生展示壮美的万里长城图案。必须告诉学生今天看到长城是经过明朝大规模修整的。通过《万里长城永不倒》这一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尽量给学生展示一些长城美丽图片,告诉学生今天的长城,不仅是旅游胜地,而且被定为世界古代建筑的伟大奇迹,这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古代文化的贡献。
我们在历史教学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和司马迁的《史记》,所表现的历史时期相同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赵州桥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应使学生了解赵州桥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瑰宝。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看图,赵州桥中间的大桥孔跨度那么大,那么长。那时候,没有钢筋和水泥等建筑材料,上面没有横梁托着,下面也没有柱子顶着,为什么上面的石头不掉下来?又是怎么砌上去的,如果现在让你来建赵州桥,那么用什么方法来突破这个难关?我们许多农村学生,他们父亲做瓦工,还是能想出方法的,他们也感兴趣。有个学生说:可以先在下面用土石等材料做圆拱形大坝,人们在上面用大石头砌起来,然后把下面的土石挖了,石头互相扣在一起,所以不会掉下来,他们的父亲砌圆门都是这样做的。
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教育教学技术迅速发展,多媒体在各门学科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创设美好的情境、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品德修养。但我们必须清晰地看到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多媒体装备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有限的教学资源的作用,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