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四方面阐述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探索:一是制度保障,培训先行;二是挖掘资源,整理分析;三是立足特色,规划课程;四是教材成型,常态实施。
【关键词】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 校本化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07-02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由此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凸显学校特色、尊重学校差异性的课程,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特别强调以校为本。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是课程的要求,也是课程常态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结合学校、社区的自然、社会、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近几年,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施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制度保障,培训先行
1.健全制度,形成保障
为了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能顺利推进,我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领导小组,制订了相关管理和奖励制度。领导小组的职能包括制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规划和安排课程具体实施,协调课程实施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时间,健全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落实课程实施的评价等。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到位,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保障。
2.专家引领,培训先行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城中村小学,学校规模小,只有12个教学班,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八位教师均为兼职教师。面对没有教材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大家都感到彷徨和困难;而对于课程的开发,习惯于用现成教材进行教学非专职老师来说,更缺乏一定的课程创新开发意识和能力。因此在课程实施前期,我校都只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发零散的活动主题。
为了明确课程开发的程序步骤,学习课程开发的相关方法,我们多次邀请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和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综合实践活动科的专家到校指导,对科组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专题培训。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了解课程开发的程序、步骤,课程开发的方法和策略,为我们的教材编写理清了方向。
二、挖掘资源,整理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尽管是一种国家规定的课程,但它的活动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是本土的、地方的,进而是校本的。从国际课程改革实践来看,唯有本土的,才会是普遍的。因此,綜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考虑乡土民情、区域特点来选取材料,设置主题,才能适应地方和学校的需要,才能凸显学校课程特色。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首先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分析。根据学校和社区的实际,我们从“社区环境与资源”与“学校环境与资源”两大板块进行资源分析。“社区环境与资源”板块,我们从地理位置、经济商贸、人文历史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我校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中部,东依白云山,西邻白云湖,南靠白云新城。学校附近交通网络发达,地理环境优越,资源极其丰富,人文景观和历史古迹众多。学校所在的马务村开村至今已经有800多年历史,民风务实淳朴,这里的“马务吹”曾享誉四方,以人数众多、气势磅礴而出名,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由于马务村完整、真实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广州近郊城中村形成发展的历程,广东首个农民工博物馆、广州城市印记公园驻扎于此。村内萧氏大宗祠、王氏大宗祠等文化遗产得以修缮保护,马务舞狮、石岗舞龙等传统文化项目得以发扬,传承本土历史文化的马务歌舞队,马务青年羽毛球队等文体品牌远近遐迩。马务村乘着市政府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城中村”改造的春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现代商贸服务业为主的马务新商圈,发挥着白云区示范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学校环境与资源”板块,我们则从学校环境设备、学校历史、学校特色、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方面去挖掘和分析,形成学校层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整体资源分析。各科组根据教学实际和年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再讨论和梳理,进一步细化和分类,进行年级的资源挖掘和整理,撰写各年段的资源分析材料,为各年级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做好铺垫。
三、立足特色,规划课程
1.确立课程框架
我校創办于1950年,学生508人,教师24人。我校学生来源广,外来工子弟比例大,约占65%;地段生约占35%,主要来自马务村。马务村地处广州改革开放的前沿,是广州市典型的“城中村”,近30年以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来到了马务生活,从事农业生产和其他劳动密集型工作,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区的居民构成,甚至是社区文化。务实包容的马务人与刻苦耐劳的外来工共建共享、融合发展的奋斗史与创业史,已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基于以上要素,我们以地方文化为根基,以“成就孩子的本真人生”为办学理念,把“务本教育”作为我校特色教育主题。务本,出自《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说,君子致力于根本问题,根本建树起来,人生的道理自然就会产生。务本,就是抓住根本,注重基础,关注基本,扎扎实实地做人做事。我们以”务本教育“为主题特色,培养新生代“自强自立、勤奋拼搏、务本进取”的优秀品质。
为践行务本教育特色,培育本真学子,为学生搭建特色育人的有效平台,我们围绕“务本教育”特色主题,立足本土文化,结合综合实践课课程特点,经过反复分析研究,我们确立了“务本求真”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理念,把办学理念融入良马形象,把务本文化血脉呈现在校园的不同角落,以直观生动、活泼可爱的小马为主线,让良马形象、骏马精神深入人心,确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搭建了课程内容框架,构建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内容体系,分别是“探马索源”、“寻找良马”、“护马远航”和“策马扬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能力的高低,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学生与自然的关系三条线索组织内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目标逐段递增推进,形成以下教材内容:
3.分解各年级活动主题
按照以上课程内容,结合学校的地域资源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把近几年科组开展的零散主题活动重新整合,将各年级的主题进行合理的分解,以六年级《走近农民工》主题为例,我们分解为“走进农民工博物馆”、“身边的农民工”和“致敬城市建设者”三个活动小主题,层层递进,利于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四、教材成型,常态实施
活动是手段,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各方面能力得到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改善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经过几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艰难摸索,我们充分挖掘周边资源,有机整合学科主题,开发出有益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我们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从确立任务、活动思考、活动实施和总结反思四个环节进行每个主题的教材编写。在“活动实施”的设计中,我们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以“看一看”、“说一说”、“搜一搜”、“查一查、”“访一访”、“做一做”等生动有趣的环节带领让学生去探究和体验;而在“总结反思”阶段,我们则通过“评一评”、“议一议”、“展一展”等形式引导学生逐渐學会反思和改进,提升综合能力。经过科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完成了“務本求真”四个年级十六个主题的教材编写并编印成册,师生人手一本校本教材,落实到每周两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当中,真正做到课程的常态化实施。
几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实施,我校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虽然是在城中村成长的孩子,他们变得活泼大方,勇于独立思考问题,努力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逐渐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孩子们犹如一匹匹善良勇敢的小骏马,他们自信大方、勇于进取、乐于助人,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探求真知、追寻真理,努力成就自己的本真人生。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解读(2011 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欧益生、张建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实践与研究[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 校本化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07-02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由此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凸显学校特色、尊重学校差异性的课程,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特别强调以校为本。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是课程的要求,也是课程常态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结合学校、社区的自然、社会、文化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近几年,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施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制度保障,培训先行
1.健全制度,形成保障
为了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能顺利推进,我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领导小组,制订了相关管理和奖励制度。领导小组的职能包括制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规划和安排课程具体实施,协调课程实施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时间,健全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落实课程实施的评价等。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职责到位,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奠定了坚实的保障。
2.专家引领,培训先行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城中村小学,学校规模小,只有12个教学班,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八位教师均为兼职教师。面对没有教材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大家都感到彷徨和困难;而对于课程的开发,习惯于用现成教材进行教学非专职老师来说,更缺乏一定的课程创新开发意识和能力。因此在课程实施前期,我校都只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发零散的活动主题。
为了明确课程开发的程序步骤,学习课程开发的相关方法,我们多次邀请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和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综合实践活动科的专家到校指导,对科组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专题培训。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了解课程开发的程序、步骤,课程开发的方法和策略,为我们的教材编写理清了方向。
二、挖掘资源,整理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尽管是一种国家规定的课程,但它的活动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是本土的、地方的,进而是校本的。从国际课程改革实践来看,唯有本土的,才会是普遍的。因此,綜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考虑乡土民情、区域特点来选取材料,设置主题,才能适应地方和学校的需要,才能凸显学校课程特色。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首先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分析。根据学校和社区的实际,我们从“社区环境与资源”与“学校环境与资源”两大板块进行资源分析。“社区环境与资源”板块,我们从地理位置、经济商贸、人文历史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我校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中部,东依白云山,西邻白云湖,南靠白云新城。学校附近交通网络发达,地理环境优越,资源极其丰富,人文景观和历史古迹众多。学校所在的马务村开村至今已经有800多年历史,民风务实淳朴,这里的“马务吹”曾享誉四方,以人数众多、气势磅礴而出名,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由于马务村完整、真实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广州近郊城中村形成发展的历程,广东首个农民工博物馆、广州城市印记公园驻扎于此。村内萧氏大宗祠、王氏大宗祠等文化遗产得以修缮保护,马务舞狮、石岗舞龙等传统文化项目得以发扬,传承本土历史文化的马务歌舞队,马务青年羽毛球队等文体品牌远近遐迩。马务村乘着市政府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城中村”改造的春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现代商贸服务业为主的马务新商圈,发挥着白云区示范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学校环境与资源”板块,我们则从学校环境设备、学校历史、学校特色、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方面去挖掘和分析,形成学校层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整体资源分析。各科组根据教学实际和年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再讨论和梳理,进一步细化和分类,进行年级的资源挖掘和整理,撰写各年段的资源分析材料,为各年级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做好铺垫。
三、立足特色,规划课程
1.确立课程框架
我校創办于1950年,学生508人,教师24人。我校学生来源广,外来工子弟比例大,约占65%;地段生约占35%,主要来自马务村。马务村地处广州改革开放的前沿,是广州市典型的“城中村”,近30年以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来到了马务生活,从事农业生产和其他劳动密集型工作,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区的居民构成,甚至是社区文化。务实包容的马务人与刻苦耐劳的外来工共建共享、融合发展的奋斗史与创业史,已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基于以上要素,我们以地方文化为根基,以“成就孩子的本真人生”为办学理念,把“务本教育”作为我校特色教育主题。务本,出自《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说,君子致力于根本问题,根本建树起来,人生的道理自然就会产生。务本,就是抓住根本,注重基础,关注基本,扎扎实实地做人做事。我们以”务本教育“为主题特色,培养新生代“自强自立、勤奋拼搏、务本进取”的优秀品质。
为践行务本教育特色,培育本真学子,为学生搭建特色育人的有效平台,我们围绕“务本教育”特色主题,立足本土文化,结合综合实践课课程特点,经过反复分析研究,我们确立了“务本求真”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理念,把办学理念融入良马形象,把务本文化血脉呈现在校园的不同角落,以直观生动、活泼可爱的小马为主线,让良马形象、骏马精神深入人心,确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搭建了课程内容框架,构建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内容体系,分别是“探马索源”、“寻找良马”、“护马远航”和“策马扬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能力的高低,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学生与自然的关系三条线索组织内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目标逐段递增推进,形成以下教材内容:
3.分解各年级活动主题
按照以上课程内容,结合学校的地域资源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把近几年科组开展的零散主题活动重新整合,将各年级的主题进行合理的分解,以六年级《走近农民工》主题为例,我们分解为“走进农民工博物馆”、“身边的农民工”和“致敬城市建设者”三个活动小主题,层层递进,利于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四、教材成型,常态实施
活动是手段,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各方面能力得到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改善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经过几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艰难摸索,我们充分挖掘周边资源,有机整合学科主题,开发出有益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我们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从确立任务、活动思考、活动实施和总结反思四个环节进行每个主题的教材编写。在“活动实施”的设计中,我们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以“看一看”、“说一说”、“搜一搜”、“查一查、”“访一访”、“做一做”等生动有趣的环节带领让学生去探究和体验;而在“总结反思”阶段,我们则通过“评一评”、“议一议”、“展一展”等形式引导学生逐渐學会反思和改进,提升综合能力。经过科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完成了“務本求真”四个年级十六个主题的教材编写并编印成册,师生人手一本校本教材,落实到每周两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当中,真正做到课程的常态化实施。
几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实施,我校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虽然是在城中村成长的孩子,他们变得活泼大方,勇于独立思考问题,努力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逐渐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孩子们犹如一匹匹善良勇敢的小骏马,他们自信大方、勇于进取、乐于助人,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探求真知、追寻真理,努力成就自己的本真人生。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解读(2011 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欧益生、张建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实践与研究[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