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包装设计在表象展现上呈现质朴、在设计理念上强调简约、在审美追求上推崇和谐。无论从材料、色彩、造型、结构、功能,都有效地实现了3R原则,质朴成为表象追求。极简的设计,充分表现了对色彩和装饰的克制,对素材和材料的尊重,对功能和结构的归原。和谐的审美归旨,开启了东西方价值的内在联系、引领了消费理念的适度回归、倡导了生活方式的健康转化。
关键词:生态美学 极简主义 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表现,它为各种目标的实现架设了桥梁,它以价值的渗透和观念的构思形成产品的表象,构成各种文化的联结点,为生活方式提供物质依托[1]。伴随商品拜物、工具理性泛滥、环境严重污染等问题,创造器物的设计师急需肩负心理疏导、价值引领的责任,将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注入日常生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1 质朴:包装设计的表象展现
生态美学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自然--社会”协调统一,尊重自然具有独立价值。生态设计着重于人与生存环境的共生关系,使产品降低消耗、防止对外界的污染,以构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无印良品的包装设计,直接透过包装看到商品,拉近了商品与顾客间的距离。选择省略纸浆的漂白过程而呈浅黄色的包装纸,并把它作为标准材料以及自己的商标加以采用。其购物袋的包装设计一反多数品牌印上大大的鲜艳LOGO的趋势,而是坚持黑、白、灰三色,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连LOGO都不用。这与当时盛行的产品过分包装之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凭借还原本质的设计理念,追求低调的无印良品反而成为闻名世界的“No Brand(无品牌)”。宜家的平板包装,在家具运输中减少空气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碳排放。顾客很方便地把平板包装的家具运回家自己安装,既为环保做出了贡献,实现低价。东洋制罐在塑料桶上设计几根环形折痕,废弃时可很方便折叠缩小体积。
这些包装设计无论从材料、色彩、造型、结构、功能,都有效地实现了reduction、reuse、recycle的3R原则,体现了生态美学在包装设计实践的表象追求。
2 简约:包装设计的设计理念
生态设计在工业生产中所强调的对材料的节省和循环使用,与极简主义设计风格不谋而合。极简主义(Minjmalism)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以多为美的加法美学潮流风行之时,它反其道而行之,用减法去除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技巧。80年代中后期,极简主义从诸多艺术流派中崭露头角,Paco Asensio将极简主义定义为,当一些非常有节制的作品,额外的符号被最大限度精简后的简单形式[2]。极简主义的包装产品设计,充分表现了对色彩和装饰的克制,对素材和材料的尊重,对功能和结构的归原。
2.1 对色彩和装饰的克制
在色彩的使用和搭配中趋向简洁,大多选用单一的色彩或邻近色中两到三色进行设计,尤其偏好使用素色。整体色调干净、纯洁,充分发挥色彩本身的质感。在装饰上,偏爱简洁的、几何的、冷静的图案,乐于留白,体现朴素优雅的视觉感受。在造型上,线条和形式元素具有都会式的洗练,回避没有使用价值的构造设计。这是一种对所服务产品的归纳概括与统一,凝聚产品特征,包含企业理念;避免了繁杂信息对于消费者的压迫感和窒息感。
2.2 对素材和材料的尊重
在选材方面极为尊重素材与材料的天然个性;细致谨慎选择恰当的工艺制作;注重涉及技术的生态学与涉及生态观的生态设计的结合。用再生纸包装的彩色铅笔、表面没有其他装饰,充分体现了纸质的原始纹样;用芦苇叶和竹叶包裹的粽子,充分释放了植物的香气。这些选材,发挥了材质本身带来的感官体验,增加了材料和人的温情。
2.3 对功能和结构的归原
在使用方面,强调对于功能和结构最高配比的能力。其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发挥包装收纳、包裹、运输、回收的本原功能,同时配合其他设计维度来丰满用户的体验,使得产品的功能清晰易解,释放了这种潜在的天然关系的原始冲动。如欧碧泉活水润漾水分露的外盒包装,在其内面印刷了产品的使用方法,强化了外包装的信息传递能力。
3 和谐:包装设计的审美追求
3.1 东西价值的内在暗合
极简主义在某种程度上与东方哲学思想有共通之处。建筑大师Mies VanDer Robe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至理名言与东方智慧异曲同工。《道德经》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老子反对繁复的感官刺激,倡导“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言约意丰。孔子发出“吾与点也”的感慨,赞赏自然简单的生活。受禅宗“无中万般有”的影响,日本建筑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在东方,美的最高境界就是去除一切过度的修饰和堆彻之后的物象的本质,是人与物相看两不厌的心灵交汇。因此,极简主义在东方很自然地被接受。
对于东方虚静、恬淡的审美观所追寻找到的载体,极简造型形式有着先天的优势和禀赋[3]。在欧美设计界极简风格中对色彩和装饰的克制,对素材和材料的尊重,对功能和结构的归原,都成为“虚静恬淡”“和谐统一”的形式再现。
3.2 消费理念的适度回归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增长。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强势登场,在国家政策鼓励和市场商家推动的合谋下,一种主张人们可以任意占有和消耗财富的消费主义思想随之而生。消费主义表现为感性消费、浪费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在商品包装上体现为过度包装:包装材料过度、设计制作过度、结构设计过度、功能过度、废弃物过多。在视觉设计中主要表现在采用过多装饰的纹样和繁琐的材料进行过度包装与修饰[4]。
此后西方马克思学派和法兰克福学派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揭示了商业消费带来的需求膨涨和欲壑难填,呼吁人对物欲控制的摆脱。在鼓励时尚、奢华和消费的浪潮中,部分设计师开始认识到构建理性消费观念的重要性,在设计中厉行节约、节制装饰,倡导简约而富有品质感的设计。消费者也开始醒悟,重新定位适度消费的理念,正视包装设计的适度与合理。
3.3 生活方式的健康转化
极度的物质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被抛弃,精神上的高雅与富足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原研哉为无印良品思构了“World MUJI”一词,书写一个朴素的愿望“这样就好”。瑞典宜家,坚持“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倡导简单的北欧生活。设计师引领消费者走向一种健康自为的生活方式。
简约化设计并不是极端地抑制人的需求,因为这显然与艺术设计“使人自由”的根本相左。相反,它立足于生态美学的“和谐”宗旨,以清醒合理的眼光来看待自身需求,将人从物欲的深渊中解放。
参考文献
[1]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3.
[2]朱长征.浅谈极简主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报业,2011(16).
[3]周睿.无印良品:“虚无”审美隐喻与消费价值观引导—对无印良品的设计剖析及其引发的思考[J].装饰,2009(03).
[4]吴昊.当今商品包装存在的问题-过度包装[J].印刷世界,2011(12).
项目来源
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敦煌彩塑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茜(1980-),女,汉族,甘肃天水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
关键词:生态美学 极简主义 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设计表现,它为各种目标的实现架设了桥梁,它以价值的渗透和观念的构思形成产品的表象,构成各种文化的联结点,为生活方式提供物质依托[1]。伴随商品拜物、工具理性泛滥、环境严重污染等问题,创造器物的设计师急需肩负心理疏导、价值引领的责任,将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注入日常生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1 质朴:包装设计的表象展现
生态美学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自然--社会”协调统一,尊重自然具有独立价值。生态设计着重于人与生存环境的共生关系,使产品降低消耗、防止对外界的污染,以构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无印良品的包装设计,直接透过包装看到商品,拉近了商品与顾客间的距离。选择省略纸浆的漂白过程而呈浅黄色的包装纸,并把它作为标准材料以及自己的商标加以采用。其购物袋的包装设计一反多数品牌印上大大的鲜艳LOGO的趋势,而是坚持黑、白、灰三色,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连LOGO都不用。这与当时盛行的产品过分包装之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凭借还原本质的设计理念,追求低调的无印良品反而成为闻名世界的“No Brand(无品牌)”。宜家的平板包装,在家具运输中减少空气运输,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碳排放。顾客很方便地把平板包装的家具运回家自己安装,既为环保做出了贡献,实现低价。东洋制罐在塑料桶上设计几根环形折痕,废弃时可很方便折叠缩小体积。
这些包装设计无论从材料、色彩、造型、结构、功能,都有效地实现了reduction、reuse、recycle的3R原则,体现了生态美学在包装设计实践的表象追求。
2 简约:包装设计的设计理念
生态设计在工业生产中所强调的对材料的节省和循环使用,与极简主义设计风格不谋而合。极简主义(Minjmalism)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以多为美的加法美学潮流风行之时,它反其道而行之,用减法去除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技巧。80年代中后期,极简主义从诸多艺术流派中崭露头角,Paco Asensio将极简主义定义为,当一些非常有节制的作品,额外的符号被最大限度精简后的简单形式[2]。极简主义的包装产品设计,充分表现了对色彩和装饰的克制,对素材和材料的尊重,对功能和结构的归原。
2.1 对色彩和装饰的克制
在色彩的使用和搭配中趋向简洁,大多选用单一的色彩或邻近色中两到三色进行设计,尤其偏好使用素色。整体色调干净、纯洁,充分发挥色彩本身的质感。在装饰上,偏爱简洁的、几何的、冷静的图案,乐于留白,体现朴素优雅的视觉感受。在造型上,线条和形式元素具有都会式的洗练,回避没有使用价值的构造设计。这是一种对所服务产品的归纳概括与统一,凝聚产品特征,包含企业理念;避免了繁杂信息对于消费者的压迫感和窒息感。
2.2 对素材和材料的尊重
在选材方面极为尊重素材与材料的天然个性;细致谨慎选择恰当的工艺制作;注重涉及技术的生态学与涉及生态观的生态设计的结合。用再生纸包装的彩色铅笔、表面没有其他装饰,充分体现了纸质的原始纹样;用芦苇叶和竹叶包裹的粽子,充分释放了植物的香气。这些选材,发挥了材质本身带来的感官体验,增加了材料和人的温情。
2.3 对功能和结构的归原
在使用方面,强调对于功能和结构最高配比的能力。其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发挥包装收纳、包裹、运输、回收的本原功能,同时配合其他设计维度来丰满用户的体验,使得产品的功能清晰易解,释放了这种潜在的天然关系的原始冲动。如欧碧泉活水润漾水分露的外盒包装,在其内面印刷了产品的使用方法,强化了外包装的信息传递能力。
3 和谐:包装设计的审美追求
3.1 东西价值的内在暗合
极简主义在某种程度上与东方哲学思想有共通之处。建筑大师Mies VanDer Robe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至理名言与东方智慧异曲同工。《道德经》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老子反对繁复的感官刺激,倡导“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言约意丰。孔子发出“吾与点也”的感慨,赞赏自然简单的生活。受禅宗“无中万般有”的影响,日本建筑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在东方,美的最高境界就是去除一切过度的修饰和堆彻之后的物象的本质,是人与物相看两不厌的心灵交汇。因此,极简主义在东方很自然地被接受。
对于东方虚静、恬淡的审美观所追寻找到的载体,极简造型形式有着先天的优势和禀赋[3]。在欧美设计界极简风格中对色彩和装饰的克制,对素材和材料的尊重,对功能和结构的归原,都成为“虚静恬淡”“和谐统一”的形式再现。
3.2 消费理念的适度回归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增长。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强势登场,在国家政策鼓励和市场商家推动的合谋下,一种主张人们可以任意占有和消耗财富的消费主义思想随之而生。消费主义表现为感性消费、浪费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在商品包装上体现为过度包装:包装材料过度、设计制作过度、结构设计过度、功能过度、废弃物过多。在视觉设计中主要表现在采用过多装饰的纹样和繁琐的材料进行过度包装与修饰[4]。
此后西方马克思学派和法兰克福学派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揭示了商业消费带来的需求膨涨和欲壑难填,呼吁人对物欲控制的摆脱。在鼓励时尚、奢华和消费的浪潮中,部分设计师开始认识到构建理性消费观念的重要性,在设计中厉行节约、节制装饰,倡导简约而富有品质感的设计。消费者也开始醒悟,重新定位适度消费的理念,正视包装设计的适度与合理。
3.3 生活方式的健康转化
极度的物质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被抛弃,精神上的高雅与富足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原研哉为无印良品思构了“World MUJI”一词,书写一个朴素的愿望“这样就好”。瑞典宜家,坚持“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倡导简单的北欧生活。设计师引领消费者走向一种健康自为的生活方式。
简约化设计并不是极端地抑制人的需求,因为这显然与艺术设计“使人自由”的根本相左。相反,它立足于生态美学的“和谐”宗旨,以清醒合理的眼光来看待自身需求,将人从物欲的深渊中解放。
参考文献
[1]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3.
[2]朱长征.浅谈极简主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报业,2011(16).
[3]周睿.无印良品:“虚无”审美隐喻与消费价值观引导—对无印良品的设计剖析及其引发的思考[J].装饰,2009(03).
[4]吴昊.当今商品包装存在的问题-过度包装[J].印刷世界,2011(12).
项目来源
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敦煌彩塑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茜(1980-),女,汉族,甘肃天水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