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CT精确导引技术在肺癌氩氦刀冷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50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中心型肺癌28例,周围型肺癌22例,共24例有肺门或纵膈淋巴结转移,根据体表定位标记与CT激光定位线,确定体表穿刺点,结合穿刺点的CT轴位图像确定穿刺的穿刺角度。结果:50例肺部恶性肿瘤成功实施氩氦刀冷冻治疗,45例1次穿刺成功,成功率90%,8例气胸肺压缩20%~30%,气胸发生率16%,5例少量肺出血,肺出血发生率10%,气胸及肺出血患者临床症状轻微,经对症处理后7天内全部好转。结论:CT精确导引技术在肺癌氩氦刀冷冻治疗中的应用,具有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的优点,是微创、安全、定位可靠的新方法。
关键词 CT定位 氩氦刀消融术 肿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047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0月~2009年3月行CT精确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肺部肿瘤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27~70岁,平均54岁;中心型肺癌28例,周围型肺癌22例,共24例患者有肺门或纵膈淋巴结转移。
设备:螺旋CT机,氩氦刀超导靶向手术系统1部,2000B4刀监测显示控制器,治疗刀直径分别为2mm、3mm、5mm,分别予单独或组合使用。心电监护仪1台。
选择体位:依据瘤体大小、形态、部位等取仰卧、侧卧或俯卧位,以患者易固定、术者易操作为宜。患者行静脉全麻及心电监护。
定位方法:术前详细阅读患者的CT、PET-CT等影像资料,明确靶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周边大血管、心脏、食道、气管的毗邻关系。结合CT图像中的扫描定位线初步确定靶病灶的扫描区域和体表标记放置点。
胸部常规扫描:采用轴位扫描方法,取层厚10mm、层距10mm,对胸部常规扫描,对病灶直径小于20mm者采用层厚5mm、层距5mm薄层扫描。
靶病灶区域扫描:根据靶病灶所在层面的扫描床坐标数据,将扫描床移动到该坐标位置,行靶病灶区域扫描并将扫描床定在最佳的穿刺层面,打开激光定位等,根据CT激光定位线及体表标记,计算最佳的替补穿刺点,根据靶病灶的CT图像分别测量穿刺深度和穿刺角度。
穿刺导引:皮肤穿刺点标记后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于穿刺点皮肤切小口,用角度尺测量穿刺角度,在CT引导下将氩氦刀缓缓刺入肺内靶病灶,直到CT显示氩氦刀尖进入靶病灶的方位、深度满意为止。
术中扫描:冷冻治疗过程中,每结束1个冷冻、复温循环后,均进行病灶区域CT扫描,采用纵膈窗及肺窗重建图像,密切观察氩氦刀尖位置及气胸、出血等并发症情况,明确冰球形成的大小,初步评估手术治疗的效果。当1个氩氦刀的冰球消融靶区部能完全覆盖肿瘤组织时,可以根据肿瘤的大小及形态,采用2个或3个氩氦刀组合应用。
结 果
本组50例肺癌患者,在CT精确定位及引导下均成功进行了氩氦刀冷冻治疗,45例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90%,8例气胸,肺压缩20%~30%,气胸发生率16%,5例少量肺出血,肺出血发生率10%,气胸及肺出血患者临床症状轻微,经对症处理后7天内全部好转。
讨 论
CT定位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是近年来发展的肿瘤综合治疗新技术[1],为肺癌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手段[2]。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机制是通过直接冷冻-消融破坏细胞内的细胞器,特别是线粒体以及后续的血管栓塞作用,使肿瘤细胞坏死,达到类似于肿瘤切除的效果[3]。氩氦刀经皮穿刺靶向消融治疗肺癌手术一般需在CT引导下实施,因此CT定位的准确性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通过术前增强扫描避免了纵膈及大血管的损伤,保证质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虽然这一定位、导引技术准确性较高,相对安全,但毕竟是有创治疗,对中心型肺癌的消融治疗,要防止气胸的发生。对Ⅲ、Ⅳ期肺癌的姑息性减瘤治疗要注意病人的全身条件,特别是肝肾功能及肺功能的状况。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者必须了解清楚氩氦刀进入的途径和冷冻靶区组织的解剖结构及病理生理特点,对可能发生的损伤采取积极的预防、监测和处理,避免不正确的操作对正常组织结构造成冷冻损伤。
参考文献
1 杨俊,吕毛古,黄伟.CT定位在氩氦刀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3,12(4):243.
2 王洪武,段蘊鈾,张燕群,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靶向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海军总医院学报,2004,17(1):8-15.
3 Farrant,Wlter CA.The cryobillogical basis for cryosurgery.J Dermatol Surg Oncol,1977,3(4):403-407.
关键词 CT定位 氩氦刀消融术 肿瘤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047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0月~2009年3月行CT精确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肺部肿瘤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27~70岁,平均54岁;中心型肺癌28例,周围型肺癌22例,共24例患者有肺门或纵膈淋巴结转移。
设备:螺旋CT机,氩氦刀超导靶向手术系统1部,2000B4刀监测显示控制器,治疗刀直径分别为2mm、3mm、5mm,分别予单独或组合使用。心电监护仪1台。
选择体位:依据瘤体大小、形态、部位等取仰卧、侧卧或俯卧位,以患者易固定、术者易操作为宜。患者行静脉全麻及心电监护。
定位方法:术前详细阅读患者的CT、PET-CT等影像资料,明确靶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与周边大血管、心脏、食道、气管的毗邻关系。结合CT图像中的扫描定位线初步确定靶病灶的扫描区域和体表标记放置点。
胸部常规扫描:采用轴位扫描方法,取层厚10mm、层距10mm,对胸部常规扫描,对病灶直径小于20mm者采用层厚5mm、层距5mm薄层扫描。
靶病灶区域扫描:根据靶病灶所在层面的扫描床坐标数据,将扫描床移动到该坐标位置,行靶病灶区域扫描并将扫描床定在最佳的穿刺层面,打开激光定位等,根据CT激光定位线及体表标记,计算最佳的替补穿刺点,根据靶病灶的CT图像分别测量穿刺深度和穿刺角度。
穿刺导引:皮肤穿刺点标记后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于穿刺点皮肤切小口,用角度尺测量穿刺角度,在CT引导下将氩氦刀缓缓刺入肺内靶病灶,直到CT显示氩氦刀尖进入靶病灶的方位、深度满意为止。
术中扫描:冷冻治疗过程中,每结束1个冷冻、复温循环后,均进行病灶区域CT扫描,采用纵膈窗及肺窗重建图像,密切观察氩氦刀尖位置及气胸、出血等并发症情况,明确冰球形成的大小,初步评估手术治疗的效果。当1个氩氦刀的冰球消融靶区部能完全覆盖肿瘤组织时,可以根据肿瘤的大小及形态,采用2个或3个氩氦刀组合应用。
结 果
本组50例肺癌患者,在CT精确定位及引导下均成功进行了氩氦刀冷冻治疗,45例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90%,8例气胸,肺压缩20%~30%,气胸发生率16%,5例少量肺出血,肺出血发生率10%,气胸及肺出血患者临床症状轻微,经对症处理后7天内全部好转。
讨 论
CT定位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是近年来发展的肿瘤综合治疗新技术[1],为肺癌提供了新的有效治疗手段[2]。氩氦刀靶向消融治疗机制是通过直接冷冻-消融破坏细胞内的细胞器,特别是线粒体以及后续的血管栓塞作用,使肿瘤细胞坏死,达到类似于肿瘤切除的效果[3]。氩氦刀经皮穿刺靶向消融治疗肺癌手术一般需在CT引导下实施,因此CT定位的准确性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通过术前增强扫描避免了纵膈及大血管的损伤,保证质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虽然这一定位、导引技术准确性较高,相对安全,但毕竟是有创治疗,对中心型肺癌的消融治疗,要防止气胸的发生。对Ⅲ、Ⅳ期肺癌的姑息性减瘤治疗要注意病人的全身条件,特别是肝肾功能及肺功能的状况。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者必须了解清楚氩氦刀进入的途径和冷冻靶区组织的解剖结构及病理生理特点,对可能发生的损伤采取积极的预防、监测和处理,避免不正确的操作对正常组织结构造成冷冻损伤。
参考文献
1 杨俊,吕毛古,黄伟.CT定位在氩氦刀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3,12(4):243.
2 王洪武,段蘊鈾,张燕群,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靶向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海军总医院学报,2004,17(1):8-15.
3 Farrant,Wlter CA.The cryobillogical basis for cryosurgery.J Dermatol Surg Oncol,1977,3(4):40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