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方,教授,原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学顾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
一、从重树自信到释放创造潜能
高校与中小学携手同心创建新优质学校,重要的功能在于合作修复教育生态环境,帮助普通学校的老师们找回自信、重树自尊、形成共同行动的自觉。
位于西城区最北端、办学规模和条件均有限的裕中小学高校长坦言:教育创新关键在于找准学生定位,说到底是学生观的改变。过去的教育走两条路线:一是精英教育,通过考试,择优,教育资源也向精英倾斜;二是工具化教育,培养懂得服从,能为社会产生价值的人才。而现在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更重视“成人”教育,而非“成才”教育,旨在提升每个人的生存能力,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对一线教师而言,这个弯儿不好转。
如何“转弯儿”?高校教师带头、示范、引领至关重要。首先,大学教师放下身段,走进中小学课堂任课执教,直接担任学科教学任务,与一线教师一起开展教学研究。我院(北京教育学院,下文同)选派一位留美博士到丰台附属实验学校任校长助理,组织教师深度访谈,开展欧美教学微视频观摩分析,开展“大领巾小领巾共圆中国梦”等活动,带动了学校教师研究课改、尝试创新的风尚。其次,结合实际开展教学创新,培育学校发展的“新生长点”。我院教师根据9所学校各自的特点与需求,开展了初中物理实验、英语戏剧教学、综合实践(小厨师与食品检验员)等课程的研发。我院教师支持樱花园实验学校开展“语文四界研究”、“数学核心概念教学体系与方法研究”等课题研究。我院还申报了现代学校治理与集团化管理研究课题,研究丰台实验学校理事会章程与例会决策机制等。全新的校本活动内容,吸引了一线老师参与,解决了一线实践遇到的难题,调动了老师们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以教院附中为例,老师们不再回避普通中学这个词,因为大家坚信:普通学校不普通,普通学校实施着不普通的教育。一个敢于直视弱点并且努力让弱点成为优势的学校,它的未来是无法估量的。教院附中积极开展讲学稿和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任课教师成为设计者与撰写者,初中数学完成了讲学稿的设计与研究;高中数学完成了高三文、理科学案的印刷并投入使用;初一年级生物、高一年级物理和化学、高二年级生物实验课程也已印制完成,开始了第一轮实践过程。附中还请来外籍教师和教院教师主讲并指导英语戏剧教学及口语分层教学,利用社会力量支持分别开设了机器人和3D打印课程,引进教育学院口琴艺术家黄文胜老师组建口琴社团。在总结一年来附中丰富多彩的变化时,周校长感慨道:“一所富有特色的学校必然是教师迸发创造激情的家园,也必将是学生展示自身风采魅力的天地。”
西城区新世纪实验小学坚持“礼序育人、环境浸润、民俗汲粹、非遗传成”的特色办学之路。在静态中领略学校的创新成果:“汲粹轩”工作室里,展示着孩子制作的各种各样的非遗工艺品,有毛猴、风筝、灯笼、剪纸、兔爷、中国结、脸谱、彩蛋、龙舟等,这些作品使人震惊,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小学孩子们的巧手制作。经过老艺人的耐心指导,老师们的迁移教学,学校培养出了一批民间艺术的小传人。在动态中我们分享民俗游戏课的欢乐:体育老师带领孩子们重温老北京、多民族的体育游戏,踩高跷、跳竹竿、爬绳、摔跤等,让孩子们在锻炼的同时收获知识与技能。无论静态动态,成果背后凝聚的是新世纪实验小学老师们的信念、智慧与创造力。2010年6月新世纪实验小学被正式命名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校”。该校贾校长提出三点经验:其一,教育资源整合,即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家长资源相结合;其二,教育内容整合,即同类教材整合,教学目标、评价方式、实践活动整合,切实为孩子减负;其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创新。成功经验中展现出一所人民满意的具有民俗教育特色的实验小学的信念:教育要适应孩子的特点,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育人,为幸福人生奠基。
二、协同创建新优质学校行动:永远在路上
“一所学校,一个时代”是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创建时率先提出的高远追求。的确,时代积淀了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时代提供了教育变革的环境条件,时代提出了教育创新的命题要求,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宝贵的契机与光荣的使命。一年来,我院和九所学校的校长、老师精诚合作,勤勉担当,扎实实践,锐意创新,形成了“双育人双示范双辐射”的工作方式、合作方式和发展方式。
创建新优质学校,是继承与发展的完整过程。时代的缩影在发展历程中镌刻下鲜明的印记。20世纪50年代,伴随新中国教育开启新航程,西城区实验小学的前身—南菜园小学在“小学实习教育训练班”的基础上创建于京城宣南,永定门周边百姓的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义务教育,和北京城里的孩子们一样,沐育着立德树人的阳光幸福成长。历经60年代的艰苦创业,70年代的风雨兼程,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当时举世众议“雷锋叔叔不在了”的慨叹声中,这所名不见经传的简朴小学,却正式组建起“雷锋大队”,擎起弘扬雷锋精神的旗帜。90年代,全校提炼出“雷锋的十种精神”,并将其内化为办学理念与特色,融注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世纪之交,“乘雷锋号专列前进,争当21世纪合格小公民”的育人行动全面启航……伴随着西城区实验小学的正式命名,伴随着与北京教育学院等十所学校结盟, 西城实验进一步将“学雷锋的传统由德育特色发展到学校全面工作中”,并不断将雷锋精神绵延、传承、弘扬、光大。全校师生通过《雷锋精神教育实施意见》《雷锋精神教育课堂实施手册》《雷锋精神教育志愿服务章程》等规范,构建西城实验特色的制度文化;通过新校迁址的环境育人建设,与“先锋永存”雷锋精神教育展馆的建立,彰显西城实验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小处、近处、实处”的对接融合,打造西城实验特色的精神文化;通过覆盖全学科、行动进课堂的课程改革实验,创建西城实验特色的“小博士”校本课程体系与课程文化。新世纪、新校园、新业绩,这所“精神引领,启智励行”的学校在协同创建首都基础教育新优质学校的新历程中高高擎起一面全新的旗帜。 任何一所学校,不管起点如何,质量提升都是没有止境的,而质量的内涵又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新优质”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要求的优质,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追求人生价值的人的优质,是不择校、不择生、助力每个学生成为最好自己的优质,是提高学业质量与综合素质能力并重的优质。当然,新优质的理念不是空泛的,是由每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具体实践呈现出来的。朝阳区樱花园学校以“精质化课程、生命化课堂、个性化学习、多元化评价”为支撑,构建“学科延展、人文拓展、科学探究、生活体验、社会适应”五个部类—五瓣樱花为象征的课程体系,体现出注重课堂教学,聚焦教师行为,强化专业素养,提升育人质量的时代特征。该校开设的职业技能社会实践课,就是针对应试教育“被设计、被排斥、被边缘、被淘汰”的“快餐盒里的炸鸡翅”没有办法飞翔的弊端,为学生打开体验的大门,插上翱翔的翅膀,做“有见识、有见解、有见地的人”。在全新的课堂上,让学生模拟职业劳动,获取劳动的知识技能,体会劳动的情感态度,实现劳动创造的价值。哪怕是一份残缺的服装设计纸样、一张尚未烹饪好的菜单、一份不够详尽的“世博园”导游图、一次不算完美的“城管”或“交警”执法的情境模拟……学生从中获得的是发现真实的自己、发现合作的伙伴、发现服务对象“他者”、发现辛苦与快乐中的人生价值与生活目标。
课程是素质养成的载体,课堂是素质养成的阵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夯实基础与改革创新有机结合,始终是创建新优质学校的基本价值追求。高校支持中小学校发展,必须深入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我院多数下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一线教师一起磨课,一起研究教材内容,一起研究学生学情,一起修改教案,一起反思课堂教学。一线教师感觉这样的支持收获很大,仅以教院附中为例:借助科技创新、翱翔行动、阳光午间、自主选修等平台,该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如国学系列课程、阳光美境课程、国际理解课程、科技创新课程、阳光翱翔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学科特色课程等,倡导阳光师生共建“阳光课程”、共享“阳光课堂”,让学生在一所普通中学享受不普通的课程、领略不普通的课堂。
高校支持的中小学校在办学历史、条件、资源、基础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确定合作的目标定位及近期任务,为每一所学校制定一个支持策略,向每一所学校派出一个支持团队,为每一所学校因地制宜建立起一整套交流、互鉴、共享、双赢的运行机制。例如,同样是小学,教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想尽办法去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潜心研究,走出新道路。丰台二中附属新教育实验小学建校三年之际,挂牌成为“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实验基地校”。履职不到一年的刘校长不急不躁,要静下来做慢的教育。她引导老师们要敢于放弃眼前利益,克服急功近利导致的浮躁,变教学为唤醒与点燃,重积淀,重过程,放手成就学生,“把对孩子一生真正有益的东西交给孩子”。裕中小学最近更名为北京市三帆中学附属小学,面对新机遇,高校长表现出的是淡定与执著:“创新”应持负责的态度,对教育的未来、学生的未来和学校的未来负责的态度,不应只求一时看得见,还应做到一世看得到。长期规划的时限还应延长,“创新”还需平和的心态,不一定非在自己的任上出什么新,有时能巩固好前人的成果或修正前人的失误,就很好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不忘初衷,厚积薄发,构建属于自己的蓝图。时代呼唤着、也孕育着一批新优质学校在首都基础教育新地图上成长、绽放、走向辉煌。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学校封闭运行,发展较为缓慢,而开放交流则可产生加速作用与放大效应。九校是一个联盟,也有很好的交流平台。学院组织相关会议时,请各校交流情况和经验;某校开展具体活动时,其他学校也都安排相关人员参加。这种交流机制使一线校长、教师扩大了信息量,拓宽了视野,促进了学习思考与实践。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那么,一所教师培训院校,九所普通中小学校,一批又一批耕耘基础教育新地图的育人园丁,在百年大计中又将发挥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呢?回顾一年协同创新的丰富实践,展望百年树人的无限前程,“协同创建新优质学校行动”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胡玉敏)
一、从重树自信到释放创造潜能
高校与中小学携手同心创建新优质学校,重要的功能在于合作修复教育生态环境,帮助普通学校的老师们找回自信、重树自尊、形成共同行动的自觉。
位于西城区最北端、办学规模和条件均有限的裕中小学高校长坦言:教育创新关键在于找准学生定位,说到底是学生观的改变。过去的教育走两条路线:一是精英教育,通过考试,择优,教育资源也向精英倾斜;二是工具化教育,培养懂得服从,能为社会产生价值的人才。而现在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更重视“成人”教育,而非“成才”教育,旨在提升每个人的生存能力,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对一线教师而言,这个弯儿不好转。
如何“转弯儿”?高校教师带头、示范、引领至关重要。首先,大学教师放下身段,走进中小学课堂任课执教,直接担任学科教学任务,与一线教师一起开展教学研究。我院(北京教育学院,下文同)选派一位留美博士到丰台附属实验学校任校长助理,组织教师深度访谈,开展欧美教学微视频观摩分析,开展“大领巾小领巾共圆中国梦”等活动,带动了学校教师研究课改、尝试创新的风尚。其次,结合实际开展教学创新,培育学校发展的“新生长点”。我院教师根据9所学校各自的特点与需求,开展了初中物理实验、英语戏剧教学、综合实践(小厨师与食品检验员)等课程的研发。我院教师支持樱花园实验学校开展“语文四界研究”、“数学核心概念教学体系与方法研究”等课题研究。我院还申报了现代学校治理与集团化管理研究课题,研究丰台实验学校理事会章程与例会决策机制等。全新的校本活动内容,吸引了一线老师参与,解决了一线实践遇到的难题,调动了老师们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以教院附中为例,老师们不再回避普通中学这个词,因为大家坚信:普通学校不普通,普通学校实施着不普通的教育。一个敢于直视弱点并且努力让弱点成为优势的学校,它的未来是无法估量的。教院附中积极开展讲学稿和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任课教师成为设计者与撰写者,初中数学完成了讲学稿的设计与研究;高中数学完成了高三文、理科学案的印刷并投入使用;初一年级生物、高一年级物理和化学、高二年级生物实验课程也已印制完成,开始了第一轮实践过程。附中还请来外籍教师和教院教师主讲并指导英语戏剧教学及口语分层教学,利用社会力量支持分别开设了机器人和3D打印课程,引进教育学院口琴艺术家黄文胜老师组建口琴社团。在总结一年来附中丰富多彩的变化时,周校长感慨道:“一所富有特色的学校必然是教师迸发创造激情的家园,也必将是学生展示自身风采魅力的天地。”
西城区新世纪实验小学坚持“礼序育人、环境浸润、民俗汲粹、非遗传成”的特色办学之路。在静态中领略学校的创新成果:“汲粹轩”工作室里,展示着孩子制作的各种各样的非遗工艺品,有毛猴、风筝、灯笼、剪纸、兔爷、中国结、脸谱、彩蛋、龙舟等,这些作品使人震惊,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小学孩子们的巧手制作。经过老艺人的耐心指导,老师们的迁移教学,学校培养出了一批民间艺术的小传人。在动态中我们分享民俗游戏课的欢乐:体育老师带领孩子们重温老北京、多民族的体育游戏,踩高跷、跳竹竿、爬绳、摔跤等,让孩子们在锻炼的同时收获知识与技能。无论静态动态,成果背后凝聚的是新世纪实验小学老师们的信念、智慧与创造力。2010年6月新世纪实验小学被正式命名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校”。该校贾校长提出三点经验:其一,教育资源整合,即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家长资源相结合;其二,教育内容整合,即同类教材整合,教学目标、评价方式、实践活动整合,切实为孩子减负;其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创新。成功经验中展现出一所人民满意的具有民俗教育特色的实验小学的信念:教育要适应孩子的特点,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育人,为幸福人生奠基。
二、协同创建新优质学校行动:永远在路上
“一所学校,一个时代”是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创建时率先提出的高远追求。的确,时代积淀了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时代提供了教育变革的环境条件,时代提出了教育创新的命题要求,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宝贵的契机与光荣的使命。一年来,我院和九所学校的校长、老师精诚合作,勤勉担当,扎实实践,锐意创新,形成了“双育人双示范双辐射”的工作方式、合作方式和发展方式。
创建新优质学校,是继承与发展的完整过程。时代的缩影在发展历程中镌刻下鲜明的印记。20世纪50年代,伴随新中国教育开启新航程,西城区实验小学的前身—南菜园小学在“小学实习教育训练班”的基础上创建于京城宣南,永定门周边百姓的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义务教育,和北京城里的孩子们一样,沐育着立德树人的阳光幸福成长。历经60年代的艰苦创业,70年代的风雨兼程,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当时举世众议“雷锋叔叔不在了”的慨叹声中,这所名不见经传的简朴小学,却正式组建起“雷锋大队”,擎起弘扬雷锋精神的旗帜。90年代,全校提炼出“雷锋的十种精神”,并将其内化为办学理念与特色,融注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世纪之交,“乘雷锋号专列前进,争当21世纪合格小公民”的育人行动全面启航……伴随着西城区实验小学的正式命名,伴随着与北京教育学院等十所学校结盟, 西城实验进一步将“学雷锋的传统由德育特色发展到学校全面工作中”,并不断将雷锋精神绵延、传承、弘扬、光大。全校师生通过《雷锋精神教育实施意见》《雷锋精神教育课堂实施手册》《雷锋精神教育志愿服务章程》等规范,构建西城实验特色的制度文化;通过新校迁址的环境育人建设,与“先锋永存”雷锋精神教育展馆的建立,彰显西城实验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小处、近处、实处”的对接融合,打造西城实验特色的精神文化;通过覆盖全学科、行动进课堂的课程改革实验,创建西城实验特色的“小博士”校本课程体系与课程文化。新世纪、新校园、新业绩,这所“精神引领,启智励行”的学校在协同创建首都基础教育新优质学校的新历程中高高擎起一面全新的旗帜。 任何一所学校,不管起点如何,质量提升都是没有止境的,而质量的内涵又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新优质”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要求的优质,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追求人生价值的人的优质,是不择校、不择生、助力每个学生成为最好自己的优质,是提高学业质量与综合素质能力并重的优质。当然,新优质的理念不是空泛的,是由每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具体实践呈现出来的。朝阳区樱花园学校以“精质化课程、生命化课堂、个性化学习、多元化评价”为支撑,构建“学科延展、人文拓展、科学探究、生活体验、社会适应”五个部类—五瓣樱花为象征的课程体系,体现出注重课堂教学,聚焦教师行为,强化专业素养,提升育人质量的时代特征。该校开设的职业技能社会实践课,就是针对应试教育“被设计、被排斥、被边缘、被淘汰”的“快餐盒里的炸鸡翅”没有办法飞翔的弊端,为学生打开体验的大门,插上翱翔的翅膀,做“有见识、有见解、有见地的人”。在全新的课堂上,让学生模拟职业劳动,获取劳动的知识技能,体会劳动的情感态度,实现劳动创造的价值。哪怕是一份残缺的服装设计纸样、一张尚未烹饪好的菜单、一份不够详尽的“世博园”导游图、一次不算完美的“城管”或“交警”执法的情境模拟……学生从中获得的是发现真实的自己、发现合作的伙伴、发现服务对象“他者”、发现辛苦与快乐中的人生价值与生活目标。
课程是素质养成的载体,课堂是素质养成的阵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夯实基础与改革创新有机结合,始终是创建新优质学校的基本价值追求。高校支持中小学校发展,必须深入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我院多数下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一线教师一起磨课,一起研究教材内容,一起研究学生学情,一起修改教案,一起反思课堂教学。一线教师感觉这样的支持收获很大,仅以教院附中为例:借助科技创新、翱翔行动、阳光午间、自主选修等平台,该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如国学系列课程、阳光美境课程、国际理解课程、科技创新课程、阳光翱翔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学科特色课程等,倡导阳光师生共建“阳光课程”、共享“阳光课堂”,让学生在一所普通中学享受不普通的课程、领略不普通的课堂。
高校支持的中小学校在办学历史、条件、资源、基础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确定合作的目标定位及近期任务,为每一所学校制定一个支持策略,向每一所学校派出一个支持团队,为每一所学校因地制宜建立起一整套交流、互鉴、共享、双赢的运行机制。例如,同样是小学,教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想尽办法去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潜心研究,走出新道路。丰台二中附属新教育实验小学建校三年之际,挂牌成为“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实验基地校”。履职不到一年的刘校长不急不躁,要静下来做慢的教育。她引导老师们要敢于放弃眼前利益,克服急功近利导致的浮躁,变教学为唤醒与点燃,重积淀,重过程,放手成就学生,“把对孩子一生真正有益的东西交给孩子”。裕中小学最近更名为北京市三帆中学附属小学,面对新机遇,高校长表现出的是淡定与执著:“创新”应持负责的态度,对教育的未来、学生的未来和学校的未来负责的态度,不应只求一时看得见,还应做到一世看得到。长期规划的时限还应延长,“创新”还需平和的心态,不一定非在自己的任上出什么新,有时能巩固好前人的成果或修正前人的失误,就很好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不忘初衷,厚积薄发,构建属于自己的蓝图。时代呼唤着、也孕育着一批新优质学校在首都基础教育新地图上成长、绽放、走向辉煌。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学校封闭运行,发展较为缓慢,而开放交流则可产生加速作用与放大效应。九校是一个联盟,也有很好的交流平台。学院组织相关会议时,请各校交流情况和经验;某校开展具体活动时,其他学校也都安排相关人员参加。这种交流机制使一线校长、教师扩大了信息量,拓宽了视野,促进了学习思考与实践。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那么,一所教师培训院校,九所普通中小学校,一批又一批耕耘基础教育新地图的育人园丁,在百年大计中又将发挥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呢?回顾一年协同创新的丰富实践,展望百年树人的无限前程,“协同创建新优质学校行动”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