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校科研基地建设越来越重视,但当前地方高校科研基地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发展比较缓慢。研究高校科研发展规律和地方高校科研基地构建条件,有利于理清地方高校科研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对地方高校科研基地的条件支撑体系进行合理化的构建。这将有利于充分发挥科研基地在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为国家和地方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地方高校 科研基地 支撑体系 构建
高校科研基地是高校知识创新与传播扩散的主体,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最重要的源头,是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和开展技术创新最集中的载体,是技术成果转化和转移的重要平台,担负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技人才培养的重任。《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创新基地建设要再上新台阶;建成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和服务体系。加强高校科研基地建设既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家宏观科技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地方高科研基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充分认识高校科研基地的职能内涵与功能拓展,分别从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及制度创新等方面对科研基地的条件支撑体系构建进行探索。这将为充分发挥科研基地在高校产学研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为国家和地方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一、地方高校科研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地方高校科研基地建设的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地方高校与“211”“985”等高校的科研基础相比明显处于劣势。随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校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有关部门逐渐意识到这种局面的危机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地方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但是整个地方高校科研基地建设的步伐仍然十分缓慢,大多数地方高校的省部级科研基地非常缺乏,严重制约地方高校的科研发展、科研成果的转化及团队式人才的培养,其中制约因素以建设经费和人才匮乏最为突出。在高校仅有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诸如,优秀科技人才的不合理使用,一般科研人才潜力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团队人员配置不合理,研究团队中年龄结构和职称分布不合理等。有些单位科研人员的梯队建设不合理,严重制约了科研的发展和创新。同时,陈旧的人事管理制度限制了许多有用人才加入到高校科研队伍中,学科“近亲繁殖”式发展,各学科之间相互封闭造成学科创新潜力的萎缩,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也制约着科研的发展。由于传统的分配制度造成获取利益的形式单一,平均主义思想依然盛行,也没有从机制上抛开长期的人为因素来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因此,地方高校科研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科研基地的发展。
2.地方高校科研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地方高校由于本身科研基础较弱、科研人才队伍缺乏及硬件设施条件较差等因素影响,造成科研基地发展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科建设方面。地方高校由于学科基础本身簿弱,所以科研发展较缓慢,绝大多数地方高校都缺乏级别较高、实力雄厚的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其次,科研领军人才较少。在高校,一个科研领军人才往往决定了一个集体在高校的地位。地方高校科研基地相当缺乏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科研精英人才和学科视野开阔与学术底蕴深厚的科研骨干人才,特别是大师级学科科技将帅人才和具有交叉学科领域背景的复合型学科领军人才;再次,科研资金投入力度有待加强。一般地方高校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比较薄弱,政府投入力度不大,有的地方经济发展较落后,对高校科研基地建设资金投入更是杯水车薪。另外,地方高校的科研水平不高,造成地方高校科研与地方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无法有效地争取到企业大量的科研资金支持,造成地方高等院校科研基地发展非常缓慢;还有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较低。近年来,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地方高校科研基地尽管每年都研发出大量的技术创新成果,但是转化率非常低,大部分的技术创新成果无法及时转移到地方企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不能为地方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地方高校要建设好科研基地,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当前存在的问题,才能为学校的科研发展提供好的思路和基础,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智力支持和扎实后劲,促进地方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方高校科研基地的条件支撑体系构建
1.学科优势是构建高校科研基地的基础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和知名度的重要标志。只有巩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思想才能促进学科建设和学校的科研发展。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承担高校学科的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二是通过某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及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三是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只有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大力发展,才能形成稳定的科学研究基地,长期从事某领域理论研究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形成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并达到一定的水平。在承担科研项目时由一名或多名学术带头人和一些骨干及一般成员组成,大家通过在同一学科领域内进行合作或分工协作的科学研究,逐渐形成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都较为合理的科研团队。这样就易形成学术思想和知识体系相统一的科研团队,同时形成的科研团队的学科研究方向稳定,长远的学科学术发展目标明确,为学科建设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学科建设,以优势学科为依托,才能提升高校的科研基地建设。
2.人才资源是构建高校科研基地的根本
高校科研基地承担的科研任务最终是要由科研人员来完成,科研队伍的人才资源质量决定了科研基地科研任务最终完成情况。因此,培养结构合理、高层次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高校科研基地的重要任务。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积极进取、高度精干、富有发展潜力的学科集体,是高校科研基地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基础条件。而组成这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又必须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研究来学习是更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 科研人员是创新的主体,持续性发展的科研核心是结构合理的科研梯队建设。有效组合、开发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首先要客观地分析专业的优劣势、前期的有效积累和现有人才的构成。同时,建立跨学科的人才流动机制,达到跨学科人才的优势互补,引进必须的专业人才,使科研人才队伍始终保持新鲜活力,对于科研创新是必须的环节。将发展比较稳定的专业方向相关的人员逐级归类,并给予适宜的创造环境,从科研经费、实验环境和研究时间上保障这些人能最好地发挥潜力,促进基地各项工作的完成,同时带动学科整体的建设。高素质的科研队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学校应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培养一大批能抢占科技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建设一支坚持自主创新、求真务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科研队伍。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工作,形成“以事业凝聚人、以待遇和政策稳定人、以感情留住人”的和谐校园环境,有力地促进了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教师和科研队伍。
3.科研经费是构建高校科研基地的源泉
目前,地方高校相对国家部委高校科研经费较为紧张是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地方高校科研基地的发展。所以,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财政专项经费投入,将有限的科研资源投入到与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部署相吻合的科技发展计划中。通过构建大型科技创新平台,为高校争取大项目、组建大团队、产出大成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条件,加速提高科研基地应用型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成熟度,尽快实现与地方企业对接和转化。争取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生产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创收,再投入到科研中去,形成了科研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为科研基地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也启示我们不断地创造条件,密切联系和关注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科研基地自身的优势,积极建设和拓展新的科研基地,为促进地方高校科研基地的飞速发展而努力。因为人才和资金是提升科研基地科技创新能力的第一要素,是学校争取科研基地发展的关键力量。
4.硬件设施是构建高校科研基地的保障
由于历史的原因,地方高校科研基地平台普遍底子薄,那种规模较简陋的硬件设施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科研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有效的应用,应合理规划资金的走向和使用比例,对于完善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资源共享尤为必要。不同的学科和专业有其相应的技术模块,构建高、中、低层面的科研平台以满足相应层次科研的需求。未来地方高校科研基地技术平台的建立需要比较雄厚的经济支撑,政府财政和大学本身的经费是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的。所以,地方高校应该走出去,广开门路,加强同地方企业在创新中协同合作,创造条件积极争取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起稳定的联系,解决科研基地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以科研创新的魅力吸引企业经济实体的介入,加速知识成果转化成技术和产品。通过这么一个积累和循环的过程,建立起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科研环境,使科研基地中的应用类和基础研究类的科研协同发展,促进科研基地迅速成长和完善。
高校科研基地只有建立起完备的科研硬件设施,才能大大地提升整体的科研实力,营造出可喜的科研环境,为各级各类基金申报和实施提供良好的所需要的支撑条件,也会促进科研基地的进一步良性发展。我们相信,只有对科研基地的硬件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为科研活动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适宜环境,才能使地方高校科研基地建设走出低谷,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5.创新管理是构建高校科研基地的关键
当前,地方高校科研基地普遍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机制,条块分割等现象相对较严重,科研设施资源等未能较好地优化整合,科研设备利用效率也不高,同时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的科技创新合作和科技创新信息交流相对较少;另外,科研人员管理相对比较封闭和保守,高校之间特别是与国内外重点高校的科研人员交流与协作不多,科研人才缺乏良性的流动,科研人员管理机制比较僵化落后,缺乏合理的流动与良性的竞争及公平合理的考核激励。因此,地方高校科研基地管理机制有待创新,因为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创新,而人才创新的关键是管理创新。只有科研基地管理机制得以创新,才能促使科研基地得到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总之,科研基地在地方高校的科技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学校科技事业跨越式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地方高校参与国内及省内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条件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办学水平。所以,地方高校要整合优化校内现有的科技资源,通过国内外校际间的科技合作及与国内外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积极有效地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争取建设一批国家、地方和行业各个层面的科研基地。高校科研基地必须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重大作用,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也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希望,为实现项目、基地、人才三位一体相互支撑和协调发展的格局,为国家和地方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将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作为战略任务来抓[J].中国高等教育,2000,(20):3-5.
[2]万钢.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3]刘少雪.面向创新型国家的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季明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谢传刚.高校科研基地建设的内涵和发展策略[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62-563.
[6]孙福全.主要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基本经验及启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7]陈劲.新形势下产学研战略联盟创新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8]危怀安,王炎坤.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研究绩效及评价[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7-39.
地方高校 科研基地 支撑体系 构建
高校科研基地是高校知识创新与传播扩散的主体,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最重要的源头,是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和开展技术创新最集中的载体,是技术成果转化和转移的重要平台,担负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技人才培养的重任。《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创新基地建设要再上新台阶;建成一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和服务体系。加强高校科研基地建设既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家宏观科技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地方高科研基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充分认识高校科研基地的职能内涵与功能拓展,分别从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及制度创新等方面对科研基地的条件支撑体系构建进行探索。这将为充分发挥科研基地在高校产学研合作中的主导作用,为国家和地方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一、地方高校科研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地方高校科研基地建设的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地方高校与“211”“985”等高校的科研基础相比明显处于劣势。随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校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有关部门逐渐意识到这种局面的危机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地方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但是整个地方高校科研基地建设的步伐仍然十分缓慢,大多数地方高校的省部级科研基地非常缺乏,严重制约地方高校的科研发展、科研成果的转化及团队式人才的培养,其中制约因素以建设经费和人才匮乏最为突出。在高校仅有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诸如,优秀科技人才的不合理使用,一般科研人才潜力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团队人员配置不合理,研究团队中年龄结构和职称分布不合理等。有些单位科研人员的梯队建设不合理,严重制约了科研的发展和创新。同时,陈旧的人事管理制度限制了许多有用人才加入到高校科研队伍中,学科“近亲繁殖”式发展,各学科之间相互封闭造成学科创新潜力的萎缩,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也制约着科研的发展。由于传统的分配制度造成获取利益的形式单一,平均主义思想依然盛行,也没有从机制上抛开长期的人为因素来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因此,地方高校科研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科研基地的发展。
2.地方高校科研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地方高校由于本身科研基础较弱、科研人才队伍缺乏及硬件设施条件较差等因素影响,造成科研基地发展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科建设方面。地方高校由于学科基础本身簿弱,所以科研发展较缓慢,绝大多数地方高校都缺乏级别较高、实力雄厚的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其次,科研领军人才较少。在高校,一个科研领军人才往往决定了一个集体在高校的地位。地方高校科研基地相当缺乏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科研精英人才和学科视野开阔与学术底蕴深厚的科研骨干人才,特别是大师级学科科技将帅人才和具有交叉学科领域背景的复合型学科领军人才;再次,科研资金投入力度有待加强。一般地方高校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比较薄弱,政府投入力度不大,有的地方经济发展较落后,对高校科研基地建设资金投入更是杯水车薪。另外,地方高校的科研水平不高,造成地方高校科研与地方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无法有效地争取到企业大量的科研资金支持,造成地方高等院校科研基地发展非常缓慢;还有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较低。近年来,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地方高校科研基地尽管每年都研发出大量的技术创新成果,但是转化率非常低,大部分的技术创新成果无法及时转移到地方企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不能为地方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科技支撑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地方高校要建设好科研基地,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当前存在的问题,才能为学校的科研发展提供好的思路和基础,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智力支持和扎实后劲,促进地方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方高校科研基地的条件支撑体系构建
1.学科优势是构建高校科研基地的基础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和知名度的重要标志。只有巩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思想才能促进学科建设和学校的科研发展。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承担高校学科的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二是通过某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及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三是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只有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大力发展,才能形成稳定的科学研究基地,长期从事某领域理论研究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形成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并达到一定的水平。在承担科研项目时由一名或多名学术带头人和一些骨干及一般成员组成,大家通过在同一学科领域内进行合作或分工协作的科学研究,逐渐形成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都较为合理的科研团队。这样就易形成学术思想和知识体系相统一的科研团队,同时形成的科研团队的学科研究方向稳定,长远的学科学术发展目标明确,为学科建设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学科建设,以优势学科为依托,才能提升高校的科研基地建设。
2.人才资源是构建高校科研基地的根本
高校科研基地承担的科研任务最终是要由科研人员来完成,科研队伍的人才资源质量决定了科研基地科研任务最终完成情况。因此,培养结构合理、高层次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高校科研基地的重要任务。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积极进取、高度精干、富有发展潜力的学科集体,是高校科研基地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基础条件。而组成这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又必须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研究来学习是更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 科研人员是创新的主体,持续性发展的科研核心是结构合理的科研梯队建设。有效组合、开发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首先要客观地分析专业的优劣势、前期的有效积累和现有人才的构成。同时,建立跨学科的人才流动机制,达到跨学科人才的优势互补,引进必须的专业人才,使科研人才队伍始终保持新鲜活力,对于科研创新是必须的环节。将发展比较稳定的专业方向相关的人员逐级归类,并给予适宜的创造环境,从科研经费、实验环境和研究时间上保障这些人能最好地发挥潜力,促进基地各项工作的完成,同时带动学科整体的建设。高素质的科研队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学校应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培养一大批能抢占科技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建设一支坚持自主创新、求真务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科研队伍。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工作,形成“以事业凝聚人、以待遇和政策稳定人、以感情留住人”的和谐校园环境,有力地促进了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教师和科研队伍。
3.科研经费是构建高校科研基地的源泉
目前,地方高校相对国家部委高校科研经费较为紧张是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地方高校科研基地的发展。所以,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财政专项经费投入,将有限的科研资源投入到与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部署相吻合的科技发展计划中。通过构建大型科技创新平台,为高校争取大项目、组建大团队、产出大成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条件,加速提高科研基地应用型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成熟度,尽快实现与地方企业对接和转化。争取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生产过程中都有一定的创收,再投入到科研中去,形成了科研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为科研基地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也启示我们不断地创造条件,密切联系和关注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科研基地自身的优势,积极建设和拓展新的科研基地,为促进地方高校科研基地的飞速发展而努力。因为人才和资金是提升科研基地科技创新能力的第一要素,是学校争取科研基地发展的关键力量。
4.硬件设施是构建高校科研基地的保障
由于历史的原因,地方高校科研基地平台普遍底子薄,那种规模较简陋的硬件设施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科研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有效的应用,应合理规划资金的走向和使用比例,对于完善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资源共享尤为必要。不同的学科和专业有其相应的技术模块,构建高、中、低层面的科研平台以满足相应层次科研的需求。未来地方高校科研基地技术平台的建立需要比较雄厚的经济支撑,政府财政和大学本身的经费是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的。所以,地方高校应该走出去,广开门路,加强同地方企业在创新中协同合作,创造条件积极争取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起稳定的联系,解决科研基地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以科研创新的魅力吸引企业经济实体的介入,加速知识成果转化成技术和产品。通过这么一个积累和循环的过程,建立起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科研环境,使科研基地中的应用类和基础研究类的科研协同发展,促进科研基地迅速成长和完善。
高校科研基地只有建立起完备的科研硬件设施,才能大大地提升整体的科研实力,营造出可喜的科研环境,为各级各类基金申报和实施提供良好的所需要的支撑条件,也会促进科研基地的进一步良性发展。我们相信,只有对科研基地的硬件环境进行调整和完善,为科研活动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适宜环境,才能使地方高校科研基地建设走出低谷,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5.创新管理是构建高校科研基地的关键
当前,地方高校科研基地普遍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机制,条块分割等现象相对较严重,科研设施资源等未能较好地优化整合,科研设备利用效率也不高,同时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的科技创新合作和科技创新信息交流相对较少;另外,科研人员管理相对比较封闭和保守,高校之间特别是与国内外重点高校的科研人员交流与协作不多,科研人才缺乏良性的流动,科研人员管理机制比较僵化落后,缺乏合理的流动与良性的竞争及公平合理的考核激励。因此,地方高校科研基地管理机制有待创新,因为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创新,而人才创新的关键是管理创新。只有科研基地管理机制得以创新,才能促使科研基地得到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总之,科研基地在地方高校的科技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学校科技事业跨越式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地方高校参与国内及省内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条件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办学水平。所以,地方高校要整合优化校内现有的科技资源,通过国内外校际间的科技合作及与国内外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积极有效地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争取建设一批国家、地方和行业各个层面的科研基地。高校科研基地必须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重大作用,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也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希望,为实现项目、基地、人才三位一体相互支撑和协调发展的格局,为国家和地方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将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作为战略任务来抓[J].中国高等教育,2000,(20):3-5.
[2]万钢.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3]刘少雪.面向创新型国家的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季明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谢传刚.高校科研基地建设的内涵和发展策略[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62-563.
[6]孙福全.主要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基本经验及启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7]陈劲.新形势下产学研战略联盟创新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8]危怀安,王炎坤.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研究绩效及评价[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