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读写基本功。语文水平主要看学生的读写能力,尤其是写的能力。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张田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阅读课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这话道出了语文课要读写结合的真谛。新课程教学改革至今,我们欣喜地发现,不管是名师的精品展示课,还是普通老师的常态课,以读促写、以写促悟的课堂“小练笔”形式,已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给阅读教学吹来了一缕清风。然而,当我们把“写”挤进课堂后,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又成为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把握时机、就文取材,让学生将课堂练笔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抓住时机,让小练笔水到渠成
我们都知道,当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时,思维最为活跃,而此时正是当堂练笔的最佳时机。教师组织课堂练笔要善于抓住时机,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1.“情”动而练
“情到深处自然流”只有当学生对文本有着充分理解与感悟之后,“写”才能成为表达情感、表达自我的自然需要。在语文课本中,有许许多多充溢着炽烈感情的文章,在学生潜心阅读感悟、情感达到了至高点时设计课堂练笔,胸中喷薄的情感就会流淌笔尖。如《去年的树》一文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复述课文中鸟儿为了兑现自己对朋友的诺言,对着灯火唱歌这一环节精心设计小练笔,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鸟儿信守诺言,此时教师及时补充:这是信守诺言,对朋友的忠诚,做人就应该如此讲求诚信。学生由感知到感染,由感染到感动,此时,教师再让学生拿起笔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心动所以笔动,学生都会按捺不住写下自己想说的话。此时,“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只听着此时的心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无疑,此处的小练笔将成了这节课的亮点。
2.思“辩”而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对某个问题产生不一样的观点,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所谓不辩不清,学生通过辩论,不仅阐述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张扬了自己的个性。我们可在这“辩”处设练,把辩论的理由写下来,这正是梳理学生思维、锤炼语言的好机会。比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学到父亲要求汤姆把大鲈鱼放掉时,在课堂上展开了讨论:“假如我就是这位父亲,我该怎么做?”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异常活跃。经过辩论,大家对这位父亲在金钱与诚实、欲望与信用面前的选择肃然起敬。“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深深地镌刻在孩子纯真的心里。随后引导学生把这辩论的过程记下来,“润物无声”地达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最佳结合。
二、抓住“三点”,让小练笔独具魅力
许多的特级教师都十分重视读写结合。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有一双深入挖掘课文的内涵的慧眼,及时发现读写训练结合点,紧扣课文引导学生练笔,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1.找准文章精彩点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
课文《少年闰土》,鲁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人物外貌描写刻画出了一个天真无邪,聪明勇敢的农村少年形象。结合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就以这篇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以写人物外貌为主写一小段话,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人。这样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打通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宽阔通道,使两者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2.留心文章细微点
所谓“见微知著”,文本中一些细微处,若能有心地去发掘,也能显出“风韵”来的。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文中,想一想周恩来为何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恰恰能加深对“励志”内涵的理解。最后要求学生把周恩来的想法写下来。由此,通过语言训练“架桥铺路”,从细节中感悟人格魅力。
三、多变形式,让小练笔精彩不断
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小练笔作为语言训练的一种方式,方法很多。我们应因文、因人而异,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训练,训练方法如下。
1.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
每篇文章都有最能拨动心弦的地方,此时教师如果可以调动学生全部的情感,让文章内蕴的情感拨动学生写作的笔头,将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教学《孙中山破陋习》时,老师可引领学生将文本中的语言“以后幾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转化为孙中山与姐姐之间的对话,使学生从“幕后”走到“台前”,从“隔岸观火”式的感受走向“感同身受”的体验,在情感的共鸣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到缠足陋习对姐姐的迫害。
2.仿写文本,举一反三
仿写是引导小学生领悟作文方法的有效途径,每个学生写作的起点都是仿写。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抓住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引导学生仿写。可以写一个句子、几句话,也可以写一段文章。孩子起初的仿写,可能比较拘谨,内容呆板,但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长,他们自然就会逐步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模仿,开始讲究炼字炼句,抒发真情,渐渐就脱离仿写,进行自主写作了。
3.创新文本,张扬个性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
总之,课堂小练笔是对学生语言的积累,是学生从阅读走向习作的桥梁,是学生流露真情的芳草地,提高写作能力的大舞台。有效的“小练笔”,定会成为学生习作路上的一股清泉。
一、抓住时机,让小练笔水到渠成
我们都知道,当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时,思维最为活跃,而此时正是当堂练笔的最佳时机。教师组织课堂练笔要善于抓住时机,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1.“情”动而练
“情到深处自然流”只有当学生对文本有着充分理解与感悟之后,“写”才能成为表达情感、表达自我的自然需要。在语文课本中,有许许多多充溢着炽烈感情的文章,在学生潜心阅读感悟、情感达到了至高点时设计课堂练笔,胸中喷薄的情感就会流淌笔尖。如《去年的树》一文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复述课文中鸟儿为了兑现自己对朋友的诺言,对着灯火唱歌这一环节精心设计小练笔,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鸟儿信守诺言,此时教师及时补充:这是信守诺言,对朋友的忠诚,做人就应该如此讲求诚信。学生由感知到感染,由感染到感动,此时,教师再让学生拿起笔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心动所以笔动,学生都会按捺不住写下自己想说的话。此时,“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只听着此时的心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无疑,此处的小练笔将成了这节课的亮点。
2.思“辩”而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对某个问题产生不一样的观点,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所谓不辩不清,学生通过辩论,不仅阐述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张扬了自己的个性。我们可在这“辩”处设练,把辩论的理由写下来,这正是梳理学生思维、锤炼语言的好机会。比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学到父亲要求汤姆把大鲈鱼放掉时,在课堂上展开了讨论:“假如我就是这位父亲,我该怎么做?”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异常活跃。经过辩论,大家对这位父亲在金钱与诚实、欲望与信用面前的选择肃然起敬。“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深深地镌刻在孩子纯真的心里。随后引导学生把这辩论的过程记下来,“润物无声”地达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最佳结合。
二、抓住“三点”,让小练笔独具魅力
许多的特级教师都十分重视读写结合。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有一双深入挖掘课文的内涵的慧眼,及时发现读写训练结合点,紧扣课文引导学生练笔,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1.找准文章精彩点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
课文《少年闰土》,鲁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人物外貌描写刻画出了一个天真无邪,聪明勇敢的农村少年形象。结合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就以这篇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以写人物外貌为主写一小段话,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人。这样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打通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宽阔通道,使两者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2.留心文章细微点
所谓“见微知著”,文本中一些细微处,若能有心地去发掘,也能显出“风韵”来的。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文中,想一想周恩来为何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恰恰能加深对“励志”内涵的理解。最后要求学生把周恩来的想法写下来。由此,通过语言训练“架桥铺路”,从细节中感悟人格魅力。
三、多变形式,让小练笔精彩不断
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小练笔作为语言训练的一种方式,方法很多。我们应因文、因人而异,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训练,训练方法如下。
1.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
每篇文章都有最能拨动心弦的地方,此时教师如果可以调动学生全部的情感,让文章内蕴的情感拨动学生写作的笔头,将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教学《孙中山破陋习》时,老师可引领学生将文本中的语言“以后幾个月,孙中山再也没有看到姐姐的笑脸,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转化为孙中山与姐姐之间的对话,使学生从“幕后”走到“台前”,从“隔岸观火”式的感受走向“感同身受”的体验,在情感的共鸣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到缠足陋习对姐姐的迫害。
2.仿写文本,举一反三
仿写是引导小学生领悟作文方法的有效途径,每个学生写作的起点都是仿写。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抓住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引导学生仿写。可以写一个句子、几句话,也可以写一段文章。孩子起初的仿写,可能比较拘谨,内容呆板,但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长,他们自然就会逐步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模仿,开始讲究炼字炼句,抒发真情,渐渐就脱离仿写,进行自主写作了。
3.创新文本,张扬个性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
总之,课堂小练笔是对学生语言的积累,是学生从阅读走向习作的桥梁,是学生流露真情的芳草地,提高写作能力的大舞台。有效的“小练笔”,定会成为学生习作路上的一股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