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黑色喜剧片是喜剧片的一个流变类型。它在总体上有完整的喜剧构思,创造出喜剧性的人物和事件,以荒唐怪诞的犯罪故事为题材,通过描写荒诞失控的犯罪情节来产生笑的效果为特征的影片。下文将以《两杆大烟枪》、《疯狂的石头》为例,对其视听语言做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国度;黑色喜剧片;《两杆大烟枪》;《疯狂的石头》
作者简介:李慧儒(1990.4-),女,汉族,河南林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影(表演创作)。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1
一、MV式的镜头呈现
《疯狂的石头》和《两杆大烟枪》这两部影片都大量的使用MTV式的镜头表达,这是一种极具后现代特征的无深度的、碎片化的、平面化的镜头表达,这种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刚好满足了年轻人对娱乐刺激的审美需求,能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
盖·里奇对镜头的运用相对自由,常以不规则角度的镜头来表现人们狂欢的状态。《两杆大烟枪》中除了用不规则并且晃动的镜头表现人们狂欢的状态外,他还巧妙运用慢放、定格来展现其暴力美学,在表现快节奏和紧张气氛时突然使用定格凝固,形成人物停止那一霎的滑稽可笑,或使用慢放,达到幽默的效果。
《疯狂的石头》中宁浩一方面利用畫面本身的形、色、光交织而成的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通过镜头的纷繁运动和组接,这种酷、炫、扯的风格点燃了观众的审美期待[1]。镜头对构图的要求不高,但对运动的方向却格外严格,他十分注重镜头的跳跃感,强调一种宣泄式的速度感与随意的动态美。
二、非线性的叙事手法
在叙事手法的运用上,黑色喜剧片注重设置人物在多条线索的冲突局面下展现滑稽和荒诞。这两部影片都采用多线索的非线性叙事,把故事情节分解成几条叙事线,并把这几条叙事糅合在一起,多条叙事线并行发展,从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建起整个故事[2]。
在《两杆大烟枪》中,多路人马在不知不觉中相互影响,各路人又有着不同的目的和动机,但最终归结到一起,相对于传统叙事,这种碎片化叙事更靠近人物本身,从而有利于人物心理活动的表达。特别的是,在影片的最后,影片停顿在结尾前一秒,并没有呈现结局,这种开放性表达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
《疯狂的石头》中宁浩利用蒙太奇剪辑手法,来制造结构性悬疑,增强影片的观赏性。他还有利用相似蒙太奇巧妙地进行转场,在影片中道哥的女人用小棒槌打游戏,一棒槌下去的特写,剪接黑皮将密码打开的画面,等等这些转场都使画面流畅富有动感。
三、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
在语言风格上,两部影片虽然国度不同,幽默风格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都富有幽默性。
《两杆大烟枪》的语言风格主要体现在其精妙的语言对白上,它呈现的是典型的英式黑色幽默[3],还有一大特色是,它采取人物喃喃自语的独白方式来讲故事,它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介绍剧情和剧中人物,这种方式比较客观,也比较容易把观众带入到剧情中去。
《疯狂的石头》其语言风格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方言的使用上,方言的运用增添了影片的喜剧色彩。同时,方言更贴近生活,它以一种平民化的视角,向我们展现大时代背景下真实的小人物,便摆脱了传统影视所带来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影片中小人物的出现就显得亲切自然。
四、个性疯狂的音乐基调
两部影片中的音乐除了配合画面,用来渲染气氛,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增强影片的感染力之外,还承担着定位人物个性的功能。在这两部影片中,音乐的使用往往声画对立,也就是说,画面与声音的影像情绪完全相反,制造出一种矛盾的声画效果,在对立中产生后现代式的黑色喜剧。
《两杆大烟枪》的音乐表达是疯狂的,影片中充斥着疯狂的重金属音乐和摇滚乐,配合着画面里摇摇晃晃、追来追去的人物,增强了电影表现力,丰富了影片的黑色喜剧风格。盖·里奇喜欢在紧张的时刻运用癫狂的音乐来配合狂欢式的画面,故意制造一种温馨安静的状态来美化暴力,以达到游戏的目的。
《疯狂的石头》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对音乐的多元化改编。影片中宁浩将一些观众耳熟能详的乐曲大胆的进行了改编,比如将舒缓优雅的《天鹅湖》选段,改编为摇滚乐。此外,影片对于京剧锣鼓的运用也别出心裁,展现包世宏追贼时采用传统的京剧配乐,配合锣鼓点显得积极向上,在展现小贼逃跑时采用摇滚乐,将人物落荒而逃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结语
宁浩对于盖·里奇的电影风格有所延续,但仍然是建立在成功的本土化基础之上的。盖·里奇更重视实现影片娱乐商业化的目的,而不注重表现人性善与恶的对立,这也是与宁浩作品最大的不同点,相比盖·里奇,宁浩更力求商业与艺术的平衡。归根结底,宁浩和盖·里奇的导演风格是由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最终形成了富有共性与个性共存的黑色喜剧片。
参考文献:
[1]宁浩电影的后现代影像审美风格透析_宋魁.
[2]于英楠, 盖·里奇电影的叙事特色研究, 2008, 中国传媒大学.
[3]付蕾, 论宁浩对盖·里奇电影的本土化移植, 2012, 西北大学.
关键词:国度;黑色喜剧片;《两杆大烟枪》;《疯狂的石头》
作者简介:李慧儒(1990.4-),女,汉族,河南林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影(表演创作)。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1
一、MV式的镜头呈现
《疯狂的石头》和《两杆大烟枪》这两部影片都大量的使用MTV式的镜头表达,这是一种极具后现代特征的无深度的、碎片化的、平面化的镜头表达,这种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刚好满足了年轻人对娱乐刺激的审美需求,能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
盖·里奇对镜头的运用相对自由,常以不规则角度的镜头来表现人们狂欢的状态。《两杆大烟枪》中除了用不规则并且晃动的镜头表现人们狂欢的状态外,他还巧妙运用慢放、定格来展现其暴力美学,在表现快节奏和紧张气氛时突然使用定格凝固,形成人物停止那一霎的滑稽可笑,或使用慢放,达到幽默的效果。
《疯狂的石头》中宁浩一方面利用畫面本身的形、色、光交织而成的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通过镜头的纷繁运动和组接,这种酷、炫、扯的风格点燃了观众的审美期待[1]。镜头对构图的要求不高,但对运动的方向却格外严格,他十分注重镜头的跳跃感,强调一种宣泄式的速度感与随意的动态美。
二、非线性的叙事手法
在叙事手法的运用上,黑色喜剧片注重设置人物在多条线索的冲突局面下展现滑稽和荒诞。这两部影片都采用多线索的非线性叙事,把故事情节分解成几条叙事线,并把这几条叙事糅合在一起,多条叙事线并行发展,从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建起整个故事[2]。
在《两杆大烟枪》中,多路人马在不知不觉中相互影响,各路人又有着不同的目的和动机,但最终归结到一起,相对于传统叙事,这种碎片化叙事更靠近人物本身,从而有利于人物心理活动的表达。特别的是,在影片的最后,影片停顿在结尾前一秒,并没有呈现结局,这种开放性表达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
《疯狂的石头》中宁浩利用蒙太奇剪辑手法,来制造结构性悬疑,增强影片的观赏性。他还有利用相似蒙太奇巧妙地进行转场,在影片中道哥的女人用小棒槌打游戏,一棒槌下去的特写,剪接黑皮将密码打开的画面,等等这些转场都使画面流畅富有动感。
三、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
在语言风格上,两部影片虽然国度不同,幽默风格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都富有幽默性。
《两杆大烟枪》的语言风格主要体现在其精妙的语言对白上,它呈现的是典型的英式黑色幽默[3],还有一大特色是,它采取人物喃喃自语的独白方式来讲故事,它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介绍剧情和剧中人物,这种方式比较客观,也比较容易把观众带入到剧情中去。
《疯狂的石头》其语言风格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方言的使用上,方言的运用增添了影片的喜剧色彩。同时,方言更贴近生活,它以一种平民化的视角,向我们展现大时代背景下真实的小人物,便摆脱了传统影视所带来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影片中小人物的出现就显得亲切自然。
四、个性疯狂的音乐基调
两部影片中的音乐除了配合画面,用来渲染气氛,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增强影片的感染力之外,还承担着定位人物个性的功能。在这两部影片中,音乐的使用往往声画对立,也就是说,画面与声音的影像情绪完全相反,制造出一种矛盾的声画效果,在对立中产生后现代式的黑色喜剧。
《两杆大烟枪》的音乐表达是疯狂的,影片中充斥着疯狂的重金属音乐和摇滚乐,配合着画面里摇摇晃晃、追来追去的人物,增强了电影表现力,丰富了影片的黑色喜剧风格。盖·里奇喜欢在紧张的时刻运用癫狂的音乐来配合狂欢式的画面,故意制造一种温馨安静的状态来美化暴力,以达到游戏的目的。
《疯狂的石头》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对音乐的多元化改编。影片中宁浩将一些观众耳熟能详的乐曲大胆的进行了改编,比如将舒缓优雅的《天鹅湖》选段,改编为摇滚乐。此外,影片对于京剧锣鼓的运用也别出心裁,展现包世宏追贼时采用传统的京剧配乐,配合锣鼓点显得积极向上,在展现小贼逃跑时采用摇滚乐,将人物落荒而逃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结语
宁浩对于盖·里奇的电影风格有所延续,但仍然是建立在成功的本土化基础之上的。盖·里奇更重视实现影片娱乐商业化的目的,而不注重表现人性善与恶的对立,这也是与宁浩作品最大的不同点,相比盖·里奇,宁浩更力求商业与艺术的平衡。归根结底,宁浩和盖·里奇的导演风格是由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最终形成了富有共性与个性共存的黑色喜剧片。
参考文献:
[1]宁浩电影的后现代影像审美风格透析_宋魁.
[2]于英楠, 盖·里奇电影的叙事特色研究, 2008, 中国传媒大学.
[3]付蕾, 论宁浩对盖·里奇电影的本土化移植, 2012, 西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