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在文化创新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自然也担当着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这是难得的机遇,更是不可回避的挑战。”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在近日于厦门举行的“第十届海峡论坛·第六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上,论坛主办方负责人、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陈国军引用年轻人都很喜爱的系列电影《复仇者联盟》中的台词,来形容两岸青年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中的作用与责任。他说:“青年在文化创新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自然也担当着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这是难得的机遇,更是不可回避的挑战”。
反制蔡当局“去中国化”,两岸青年更要传承中华文化
本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以“文化创新与青年担当”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180余人,围绕“文化自信与青年未来”“网络文化与青年担当”“文化创新与青年机遇”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组讨论。
此前几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主办方更偏向于邀请两岸知名文化人士交流座谈,而本次论坛则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虽然延续了此前邀请两岸知名文化人物的做法,但今年的论坛更加着眼于邀请来自两岸的年轻人,青年学者、作家、创业者和大学生成为论坛主角。
“两岸青年是未来的希望,只有让两岸的青年人彼此交流和碰撞,他们才会真实感受什么是中华文化,获得文化上的自信,乃至于换位思考,彼此理解。”陈国军说。
对于两岸青年而言,当下时代赋予他们的重任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和开拓者”,用中华文化增进两岸交流、了解、认同,意义重大。正如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陈晓晓所说:“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全民族所共同拥有的民族文化,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文化交流是促进民族认同和凝聚情感的重要途径。”
台湾旺旺中时副总裁兼《旺报》总编辑王绰中表示,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根源是斩不断的,两岸同根同源,都将中华文化耳濡目染地传承下来。2016年台湾政党轮替之后,民进党当局采取很多“去中国化”的举动,在岛内遭到民众非常大的抵制。对于中华文化今后的发展,王绰中说:“我期待,未来两岸青年不但要有传承的使命,更要有开创的雄心。”
“中华文化创新需要两岸各领域青年精英携手合作,中华价值的提升有待两岸青年的共同担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刘国深表示,创新要植根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两岸生活、术业专攻,创新要兼容并蓄两岸价值、吐故纳新世界文化。
培养“两岸意识”,打造两岸青年崭新集体记忆
“大陆人没有素质”“台湾人眼界狭小”……海峡两岸之间的一些误解与偏见,绝大部分来自于双方的不了解与信息不对等。对此,两岸青年学者不约而同地在论坛上提及要通过交流增进心灵契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任冬梅认为,应从文化认同角度来促进两岸青年的心灵契合。一是改善中华文化的影响方式,塑造两岸青年“共同情感”;二是进一步挖掘两岸历史和文化联系,构建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平台;三是以共同构建全球华语文化创意中心为目标,持续深化两岸文化产业交流;四是建立新媒体视频交流渠道,打造两岸青年影视文化传播圈。
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世新大学兼职助理教授何溢诚则建议,两岸青年世代的交流至关重要,应培养两岸青年的崭新集体记忆,增进了解彼此的能力,从“两岸视角”“两岸意识”发展到“两岸认同”。
来自闽南师范大学的台籍教师施沛琳,在发言中关注台湾少数民族青年的自信与未来。她提出,在共创未来愿景的前提下,建议两岸少数民族青年进行经常性文化交流,彼此交换文化复兴的经验。在创新的新时代潮流下,能够进一步进行创意合作,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高层次文化交流平台办得越来越有特色,与此同时,也要创造更多持续性机制,加强两岸青年体验式文化交流,促进两岸融合。”台湾铭传大学教授兼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认为,未来可以在改进两岸交流模式上下功夫。
传播中华文化,抓住青年就抓住了未来
“中华文化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两岸关系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在面向未来的重要时间节点,此次论坛的主题在当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纪斌向两岸青年建言说,要想担当起文化创新的重任,两岸青年首先要有文化自信,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要有深刻了解,萃取精华、吸取能量、照亮理想。同时,更要与时俱进,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包容中西、開放进取,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大陆学者的话给了台湾青年以启迪。台湾青年许晋铭今年30岁,是土生土长的高雄人,目前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他说,自己选择来大陆深造就是因为在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中受到了大陆学者的启发和鼓励。
“青年关乎国家和两岸未来发展,抓住青年就抓住了未来两岸关系的方向,举办类似活动能够唤起台湾青年对于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许晋铭认为,在大陆的台湾青年正在扮演促进两岸融合的重要角色。
对于如何促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陈国军给两岸青年指出了具体建议。一是要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二是要推动不同阶层、不同领域青年群体的经常性对话互动,探索创新两岸青年交流模式,包容差异、消除隔阂、增进认同;三是要坚持知行合一、见诸行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足不同岗位、不同职业、不同层次,共同做中华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在近日于厦门举行的“第十届海峡论坛·第六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上,论坛主办方负责人、中国华艺广播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陈国军引用年轻人都很喜爱的系列电影《复仇者联盟》中的台词,来形容两岸青年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中的作用与责任。他说:“青年在文化创新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自然也担当着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这是难得的机遇,更是不可回避的挑战”。
反制蔡当局“去中国化”,两岸青年更要传承中华文化
本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以“文化创新与青年担当”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180余人,围绕“文化自信与青年未来”“网络文化与青年担当”“文化创新与青年机遇”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组讨论。
此前几届中华文化发展论坛,主办方更偏向于邀请两岸知名文化人士交流座谈,而本次论坛则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虽然延续了此前邀请两岸知名文化人物的做法,但今年的论坛更加着眼于邀请来自两岸的年轻人,青年学者、作家、创业者和大学生成为论坛主角。
“两岸青年是未来的希望,只有让两岸的青年人彼此交流和碰撞,他们才会真实感受什么是中华文化,获得文化上的自信,乃至于换位思考,彼此理解。”陈国军说。
对于两岸青年而言,当下时代赋予他们的重任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和开拓者”,用中华文化增进两岸交流、了解、认同,意义重大。正如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陈晓晓所说:“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全民族所共同拥有的民族文化,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文化交流是促进民族认同和凝聚情感的重要途径。”
台湾旺旺中时副总裁兼《旺报》总编辑王绰中表示,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根源是斩不断的,两岸同根同源,都将中华文化耳濡目染地传承下来。2016年台湾政党轮替之后,民进党当局采取很多“去中国化”的举动,在岛内遭到民众非常大的抵制。对于中华文化今后的发展,王绰中说:“我期待,未来两岸青年不但要有传承的使命,更要有开创的雄心。”
“中华文化创新需要两岸各领域青年精英携手合作,中华价值的提升有待两岸青年的共同担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刘国深表示,创新要植根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两岸生活、术业专攻,创新要兼容并蓄两岸价值、吐故纳新世界文化。
培养“两岸意识”,打造两岸青年崭新集体记忆
“大陆人没有素质”“台湾人眼界狭小”……海峡两岸之间的一些误解与偏见,绝大部分来自于双方的不了解与信息不对等。对此,两岸青年学者不约而同地在论坛上提及要通过交流增进心灵契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任冬梅认为,应从文化认同角度来促进两岸青年的心灵契合。一是改善中华文化的影响方式,塑造两岸青年“共同情感”;二是进一步挖掘两岸历史和文化联系,构建两岸青年文化交流平台;三是以共同构建全球华语文化创意中心为目标,持续深化两岸文化产业交流;四是建立新媒体视频交流渠道,打造两岸青年影视文化传播圈。
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世新大学兼职助理教授何溢诚则建议,两岸青年世代的交流至关重要,应培养两岸青年的崭新集体记忆,增进了解彼此的能力,从“两岸视角”“两岸意识”发展到“两岸认同”。
来自闽南师范大学的台籍教师施沛琳,在发言中关注台湾少数民族青年的自信与未来。她提出,在共创未来愿景的前提下,建议两岸少数民族青年进行经常性文化交流,彼此交换文化复兴的经验。在创新的新时代潮流下,能够进一步进行创意合作,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高层次文化交流平台办得越来越有特色,与此同时,也要创造更多持续性机制,加强两岸青年体验式文化交流,促进两岸融合。”台湾铭传大学教授兼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认为,未来可以在改进两岸交流模式上下功夫。
传播中华文化,抓住青年就抓住了未来
“中华文化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两岸关系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在面向未来的重要时间节点,此次论坛的主题在当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纪斌向两岸青年建言说,要想担当起文化创新的重任,两岸青年首先要有文化自信,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要有深刻了解,萃取精华、吸取能量、照亮理想。同时,更要与时俱进,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包容中西、開放进取,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大陆学者的话给了台湾青年以启迪。台湾青年许晋铭今年30岁,是土生土长的高雄人,目前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研究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他说,自己选择来大陆深造就是因为在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中受到了大陆学者的启发和鼓励。
“青年关乎国家和两岸未来发展,抓住青年就抓住了未来两岸关系的方向,举办类似活动能够唤起台湾青年对于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许晋铭认为,在大陆的台湾青年正在扮演促进两岸融合的重要角色。
对于如何促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陈国军给两岸青年指出了具体建议。一是要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二是要推动不同阶层、不同领域青年群体的经常性对话互动,探索创新两岸青年交流模式,包容差异、消除隔阂、增进认同;三是要坚持知行合一、见诸行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足不同岗位、不同职业、不同层次,共同做中华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